《小別離2》:從「去與不去」到「回與不回」

2021-03-02 上海故事廣播


今年8月15日起在北京衛視、浙江衛視熱播的電視劇《小別離》相信有不少朋友看過,由黃磊、海清、朱媛媛、韓青、汪俊、陳小紜、張子楓等主演,還有TFBOYS的特別出演。三個普通家庭為子女出國留學奔波周折,小小的別離戳中應試教育、成長環境等一系列社會痛點。

而黃磊、海清教科書般的表演,更是讓正在播出的電視劇《小別離》得到網友們的讚賞。許多網友都評論說,《小別離》裡面的臺詞幾乎都是爸媽的原話,很多年輕家長在小時候都聽到過。


黃磊透露,這部戲是他深度介入創作的,對臺詞格外考究,前兩集就是各種直面現實的金句吐槽不斷。海清也告訴記者,黃磊經常深夜改臺詞,第二天把他改好的劇本發給大家。難怪這部劇這麼接地氣。


原著《小別離1》被譽為中國第一本直擊「中學生留學潮」的現象級系列話題小說,第一部的故事講到孩子們出國為止,看過電視劇和原著的朋友總有些意猶未盡,對朵朵、琴琴、小宇的後續發展都挺關切,好在原著作者魯引弓的《小別離2》已經出版,繼續輻射這部現象級小說的衝擊波。


「走,還是不走。」這是《小別離1》的糾結。

「回,還是不回。」這是《小別離2》的問題。

在最新出版的《小別離2》中,人生的兩難在推進,愛與悲愁中,更深沉地反思當下令千家萬戶糾結的「中國教育」「少年成長環境」等命題。

作者魯引弓說,有一天,在國外的孩子可能會告訴你:我不開心。父母自然心疼得不得了,或許就會對孩子說,寶貝,那麼回來吧!

「可孩子們卻說,我感覺越來越回不來了。」就這樣,魯引弓在《小別離2》裡,將再次戳痛中國教育話題。

在《小別離2》中,黃磊海清一家繼續作為主角登場,在大洋兩岸串聯起各種人生悲歡:爸爸前往美國,幫女兒處理校園、homestay文化衝突,這是一段情感洶湧的旅途……


作者魯引弓今年也出現在上海書展上,瘦瘦的,一口浙普,講起留學生的故事感慨良多。魯引弓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碩士,浙江傳媒學院教授,曾任錢江晚報副總編輯,紅旗出版社總編輯,浙報集團數字採編中心總編輯。近年創作《小別離》、《少年打虎記》、《職場紙牌屋》等,取材視角獨特,擅寫現實人生,溫情哲思,暖心勵志,作品被各家影視公司爭奪,《小別離》就是力證。

今年春季,魯引弓飛越一萬公裡去到大洋彼岸的美國、加拿大,接觸和採訪到了眾多中國家庭放去留洋的「小船兒」——這些孩子,像一頂頂小小降落傘,飄落在他鄉,獨自生長。於是有了《小別離2》,它的愛與哀愁,一樣建立在對中國教育的思考之上。

至於電視劇會不會拍續集呢,小編覺得是會的,畢竟海清的微博都約我們明年見了!

歡迎您鎖定收聽FM107.2上海故事廣播2016年10月15日午間11點播出的《書市排行榜》,一起來聽聽魯引弓在大洋彼岸見到的小留學生故事吧!本周的節目還將為您介紹楊瀾的新作《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切勿錯過喲~


歡迎您下載手機APP【阿基米德】,找到《書市排行榜》點擊心鍵關注我們,隨時隨地收聽節目!



相關焦點

  •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都叫做過去,不回頭的都叫做別離
    不喜歡的就不要假裝,不適合的就不要勉強,生活已經那麼不容易了,何必再辛苦自己。真愛就像鬼,聽說的人多,遇見的人少,在這個世界上,唯一不會背叛你的,只有自己的父母和口袋裡的錢。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都叫做過去,不回頭的都叫做別離。人生難免要受些委屈和傷害,與其耿耿於懷鬱鬱寡歡,倒不如坦坦蕩蕩泰然處之。只有經受住狂風暴雨的洗禮,才能練就波瀾不驚的淡定。
  • 找不回的童年,回不去的村莊
    去遼寧前幾天,我幾經周折終於聯繫上了堂哥,那天晚上,我們兄弟倆在電話裡從晚上21點聊到凌晨1點多,話題總繞不開生養我們的小王莊村。我在遼寧待了5天,從海南辦完公司業務的大哥飛回瀋陽安排好公司事務,在我離開那天,匆匆趕到,在一家特色海鮮酒店,叫上嬸子、二哥、三弟和兩個妹妹與我相聚、為我送行。
  • 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2、不要成為一個無窮無盡的逗比,不要因害怕冷場而笑得最大聲鬧得最起勁,不要急於親近而忘了拿捏矜持放低驕傲,不要因在真愛的人面前莫名自卑而準備了一籮筐段子隨時逗TA開心為自己解圍。8、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而青春就是打開了再合不上的書,人生就是踏上了再回不了頭的路,愛情就是扔出了再收不回的賭注。所以,對自己好點,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下輩子你們不一定能夠遇見。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小四在《悲傷逆流成河》裡這樣寫到:「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一句話,不是對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去。再也回不去,就是這樣簡單不過的一句話,生生將兩個原本親密的人隔為疏離。」林夕和小諾遇見的那一天,小諾正在電梯裡忙亂的收拾自己的頭髮。可是林夕還是看出了小諾眼神裡藏不住的悲傷。
  • 【寒假作文】回不去的童年,忘不了的美好 鄭怡純(高二)
    在我的童年時光裡,也曾與那麼一群人相遇,和小夥伴置身大自然,嬉戲打鬧,言笑晏晏;我們在一起奮筆疾書,在罵罵咧咧中遨遊題海;我們從不舍別離到如今把分別當做習以為常,是情淡了嗎?但卻又能在每一次相聚時談笑風生,直直跌入的回憶深海裡。
  • 回不去的洛陽城
    那時的人物,就像是一位位故人,望著望著,就昨日重現了,淳樸可親的鄉親,悠然恬靜的故鄉,再也回不去的年代.網友「大江東去2」說,我在1986年當兵時,向戰友們介紹中國一拖時是這樣說的——廠區面積不太大,坐公共汽車得3站,號稱"十裡拖城";職工也不太多,帶家屬十幾萬人;從幼兒園到大學一應俱有,除了飛機場和火葬場沒有,其它什麼都有。
  • 我們回不去的農村
    我們這一代人是回不到農村去了,回去就沒有了生活來源,就算是有也不懂耕種,何況地處丘陵的地方更加不現實了,現在的人都往城市裡面集中了!城市裡面是好什麼都有,無論、生活、交通、醫療,工資等各方面都很好。
  • 我們回不去了!
    遊魯迅故居的時候,我並不動情於那些修葺一新的粉牆黛瓦,當看到一個破舊的院落,無人看管,裡面全是高大篷松的野草,放肆地瘋長著,黑色的木質舊門斑斑駁駁時,我激動得不行,連連按動手中的相機。這些破舊的東西,跡象明顯地昭示著老去的歲月和歷史,讓人恍若隔世。下筆去寫,文字也有著濃重的風塵感。愛著張愛玲的一本《半生緣》很久很久了,一直想買一本上好的來收藏。其實也很簡單,市裡各書店均有售,或者網購均可獲得。
  • 回不去的過往 就別想了
    「等不到的晚安,就別等了,擠不進的世界,就別擠了」回不去的過往,就別想了。生命裡有些過往是一生難忘的,總有那麼一段或一刻美麗了你的年華,讓你為之動容。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時常會纏繞在夢裡,流連忘返的也只能是在夢裡,生活還要繼續,腳步只能往前走。
  • 【鄉愁】回不去的故鄉
    但是,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的故鄉因為國家建設的需要而被淹沒於水底,成為永遠回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是浙江省珊溪水利樞紐庫區的移民,我就是其中之一。故鄉沉沒水底已經整整20年了,在這20年裡,我幾回回夢回故鄉,夢之真切,醒時模糊;又幾回回躑躅在水岸邊,呼之不應,喚之不理。我恨不得化作一條魚或者一根水草在它胸膛遊弋,做著最親密的接觸;最後變成淤泥沉沒於水底,與它永遠相依相伴。
  • 回不去的感情,就放手吧
    一輩子能遇到一段好的感情確實很幸運,但是你要記得,那些回不去的感情,就放手吧。不要再去苦苦糾纏,留給自己最後一份體面。每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執念。但,如果執念太深的話,傷害到的永遠都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 回不去的愛情,依然慶幸曾遇見了你
    也許,別離的笙簫是情滅的先兆,你不慎壓力的離開和我一心放你自由的不挽留,註定為我們這段情畫上一個悲傷的句號。愛過了一個人,也許到最後我們身邊沒有了彼此,但我們依然心存對方。或許,有些回憶永遠都無法捨棄,我越是努力地想要忘記,時間越是讓我拼命地想起。這時,我以為自己還是忘不了曾經的故事,還有故事裡的那個人,只是,每當有人提及這些往事,我並不會因為從前的分離而再次感痛心,甚至有人說起了那個人的近況,我也不過是嫣然一笑而過。原來,當我們懷念舊故事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懷念當初為愛努力的自己。
  • 京味兒——再也回不去了......
    放學了不回家,先緊著院子裡的小夥伴一起去撈魚、抓鳥、跟著賣糖葫蘆或者糖人的師傅,一路幫著吆喝,等到師傅快要回家,就把剩下的幾根分下來做酬勞;幾個人一路跑回去,在院裡都是極為榮耀的事情,當然如果能逃過晚上的巴掌炒肉就是最好的運氣了。當然,那時候就算獨生子女也不會覺得孤獨,胡同裡的孩子都不認生,要是碰上爹媽在一個廠區的,那比親兄弟還要親。
  • 只有回不去的過往,沒有到不了的明天
    2020年就剩下最後一個月了,在這最後一個月裡,還有什麼沒有完成的目標和心願,儘快去做吧?時間匆匆,但只會向前,沒有到不了的明天,只有回不去的過往。     社會就像一個大舞臺,既然你登上了,你就是這個舞臺的主角。無論你演的是什麼角色,自己盡力演好就夠了。不要顧及臺下有無掌聲,只要你有勇氣在這個舞臺上演完自己,你就是成功的。
  • 首發 | 回不去的「家」
    這些年,農家也多不燒柴了,山上樹密葉稠,聽說常有野物出沒。他在山腳下給車熄了火,伴我上山。父母墓周林木環立,靜穆莊嚴。禮畢回眺一河之隔的老家,是片灰濛濛的茫然,不再有一縷炊煙為我盤旋升起。霧氣之中,河邊人影綽綽,機吼人喧,「扒河」正酣。老家的歲月似不動聲色,卻猛然間滄海桑田。我正唏噓,他似乎掐準了我的心思說:「要不去看下村子?」
  • 70後:回不去的流年,回不去的我們
    時光的長河緩緩流逝,誰也不知道它將流向什麼地方,它葬送了我們曾經快樂的童年,輝煌的青春,而今它正一點點吞噬我們穩重成熟的中年,直至最後,當我們被歷史的塵埃掩埋的時候,它依然緩緩地流逝。時光啊,你的腳步能不能再慢點?
  • 桐華: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是2010年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分為《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和《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終場》兩冊,作者是桐華。喜歡沉浸在各色文字世界中,從古龍到席娟,從《紅樓夢》到《百年孤獨》來者不拒。內容簡介:主人公羅琦琦幼年時期住在外公家,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讀小學時回到父母身邊,卻在父母的警告和囑咐聲中變得沉默寡言。
  •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而回不去的地方卻是故鄉
    人這輩子,能夠去的地方有很多,而真正能回去的地方卻少之又少。也許我們所謂的長大,就是從離開故鄉的那一刻,不論你是何種原因離開了故鄉,在那一刻我們都將獨自前行,獨自去經歷我們該經歷的人生。而這份因為未知帶來的忐忑和那份對故鄉無比思想的念想,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陪伴著我們。
  • 王芳:回不去的鄉愁
    好比一份走失的友情,無力再去尋找。想起南宋詞人蔣捷那首《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道出了五味雜陳的人生。 人生總是山一程,水一程。明月照庭院,故人不歸。獨上西樓,撫琴一曲,往事歷歷在目,故園是否依舊?草木深深,老屋在風雨飄搖中。門前的月季、凌霄是否已爬上了屋簷?
  • 《蕎麥瘋長》「回不去的故鄉,到不了的遠方」
    年輕總是好的,有做不完的夢、吃不完的零食、愛不完的那個人.追夢仿佛是每個人必須的使命,扎紮實實的撞上了南牆,在一次次前進中好像忘了自己為什麼要不停衝向前。,這種情景可能都在你我身上發生過,總有一些原因我們離開家鄉,總有一些原因我們在過年的時候回不去,從沒有想過以前可以每天都吃到媽媽的家常菜,現在只能在記憶中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