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年了,日本職場女性的地位真正提高了嗎?

2021-02-18 不正經的日語卡片

2016年開播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中,新垣結衣飾演的女主森山實慄研究生畢業卻找不到工作 (ノへ ̄、) 

因此她和男主角籤訂「契約」,以主婦作為自己的職業。

從中不難看出日本職業女性在職場中倍受歧視的現狀

日本女性在職場上打拼會承受很多壓力。

常規的道路是,女孩子大學畢業後進入公司工作幾年便結婚生子,回歸家庭,所謂事業是可有可無的東西。

所以日本公司通常並不會重用女人

下圖是一個面向日本職場女性的調查問卷:

「在職場中是否感受到現在還是男權社會?」

高達92%的女性的回答是肯定的。

根據日本女性求職網站的統計,認為目前工作不順利的女性達到48%

其中20多歲的女性的理由是「難以取得休息時間」和「勞動時間過長」。

而30多歲、40多歲的女性認為「公司內的交流」以及「職場氛圍」令人難以忍受。

惡劣的職場氛圍包括懷孕即「被」離職,女性就是要端茶送水、男女適合的工種不同等等固有觀念,這種氛圍限制了女性的職場發展。

根據日本全勞連的統計數據顯示,女性職員中「正社員」的比例只有43.3%,遠低於男性的78.2%。

大量的女性作為「派遣社員」和「兼職打工者」,這使女性的收入遠不及男性穩定。

同時,職場對於女性的生育歧視一直存在,在生育孩子一年前,有72.2%的女性有工作,但第一個孩子出生後,繼續就職的女性僅剩38.3%

日本民間企業中,女性高管率遠低於男性

2017年日本民間企業中女性系長(組長)的比例僅為18.4%。

而女性部長(主管)則只有6.3%,說明剩下的93.7%全是男性部長

從數據上來看,隨著年份的推移,女性高管佔比總體呈現出上升趨勢。

但是,離真正的男女平權社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日本女性始終無法真正融入到工作之中的原因,一方面與社會的傳統有關。

日本沒有雙方父母幫兒女們帶孩子的傳統,日本家庭一旦有了孩子,只能由母親全程照顧,父親則負責在外打拼賺錢養家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在所得稅法的制定上,一直在推行「配偶減稅」政策。

如果妻子的年收入在100萬日元(約6萬人民幣)以下的, 丈夫在支付稅金的時候,不但可以享受優惠,通常還可以從公司得到補助

如果丈夫的收入尚可,妻子不工作也完全可以維持家庭基本運轉,甚至還省下一筆稅金,這樣的福利政策也促使了相當一部分全職主婦的產生。

很多放棄事業,照顧孩子的女性實屬無奈之舉,日本職場中的已婚女性被工作和家庭拉扯,而男性受到的苛責就少很多。

那麼,維持單身的職場女性會好過一些嗎?

出自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日本單身職場女性不僅受到來自男人的質疑,更可悲的是,日本很多女人自己也認為無論事業多麼成功,如果沒有結婚生子便是可恥的。

這種現象不由得令人深思,9102年了,日本職場女性的地位真正提高了嗎 (lll¬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就任一周年時,走進聯合國發表了一場演說。

他認為刺激日本經濟市場、解決日本勞動力減少問題的答案就是:大量被排除在勞動力市場外的女性。

安倍晉三提出了「女性經濟學」的概念,以「讓女性閃耀光芒的日本」為目標,出臺了各種政策,鼓勵女性培養工作生活兩不誤的能力。

政府的鼓勵,加上勞動力的急缺,日本很多公司也紛紛向傳統的家庭主婦伸出了橄欖枝,比如便利連鎖店711為了吸引女性員工,在二樓開設託兒所。

這一鼓勵政策確有成效,參與勞動的日本女性比例年年增長 d( ̄▽ ̄*)b

日本的勞動女性人口常年呈現「M」型,25-35歲左右的女性大量離開職場,如今這個曲線的低穀日漸平滑。

從2012年安倍晉三開始第二次擔任首相,截至2018年8月,日本勞動女性人口增加了185萬人

而日本勞動女性上一次增長這個數字,卻花了將近20年

女性經濟學有積極的一面,也有仍需努力的一面:

日本女性在職場上從事的工作,更多集中在公司底層或者低收入行業,而且還有大量就業女性從事的是兼職

日本的女性高管佔比在全球範圍內仍然偏低。

若高層管理者中缺少女性聲音,那距離性別平等的職場,就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要走 (ง •_•)ง

出自日劇《東京女子圖鑑》

最後貼上菜包醬很喜歡的女上司帥氣言論~這才是真正的好老闆吶 (๑•ㅂ•́)و✧

介紹完日本職場女性現狀,最後我們來學一下今日份的單詞叭~

相關焦點

  • 從「女紅場」到「壽退社」:日本女性職場地位進化簡史
    △日本普通家庭,攝於1940年(昭和15年)在如此的背景下,日本已婚女性活躍在職場變得不再罕見,但此時女性的勞動權利仍沒完全受到保障。為了改善這一現象,1985年日本國會通過了《男女僱用機會均等法》。雖然有了法律上的明文保障,但是據熟識的日本長輩表示,日本女性在職場的平權工作真正獲得改善,其實是最近20年內的事。此外在日本社會中,還有一個特殊的職場文化── 壽退社。
  • 從「張無忌」式大男主到「楚喬」式大女主,女性地位有所提高嗎?
    ,根據公開的統計數據顯示,1995-2002年間,中國女性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的比例中不足38%,但到了2019年,全國女性就業人數3.4億,比1978年翻了一番,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總數的43.5%。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中國女性職場調查報告》顯示,女性整體月平均收入為7245元,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獨立自主
  • 疫情讓全球女性地位倒退25年?日本女性現在已經活不下去了…
    其中,女性在不同方面都遭受到嚴重打擊,自殺人數更是急劇上升。示意圖01疫情中殺人的不止病毒很長時間以來,日本都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自殺幾乎成了日本一個固有的問題,2016年,日本的自殺死亡率幾乎是全球年均自殺死亡率的兩倍,在西太平洋地區僅次於韓國。
  • 日本女性職場路漫漫 關鍵崗位大多由男性擔任
    日本女性職場路漫漫 關鍵崗位大多由男性擔任 2016-10-16 18:48:20來源:新華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都9102年了,圍攻林志玲才是愛國?
    (@林志玲 轉發四川宜賓地震微博下邊的評論)難以想像,時至今日,還有不少國人,至少是一些網友,還抱有「中國女人不能嫁日本男人」的觀念,都9102年了,我們不能只活在「活捉蒼井空」的意淫裡,而不允許國民女神嫁個外國人
  • 從《哈利·波特》看日本的女性地位問題
    我在日本待了7年,看到很多東西都有種習慣成自然之感,直到有一天,我發現,這些事情都不對勁。前幾年,我回到我本科就讀的學校探望老師,頭髮花白的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老吳問我:上次我們去日本的學校出差,怎麼看到那些小超市裡面都有一個架子,全是些兒童不宜的雜誌呀,那些都正常嗎?我笑著說,老師,再也沒有比這個更正常的了。
  • 日本女性還能卡哇伊起來嗎?
    與「Kawaii」含義相近的表達最早出現於《源氏物語》(源氏物語)中,但是直到上世紀70年代萌文化才真正迎來了井噴式的爆發。1974年,幾乎全世界都在一夜之間認識了凱蒂貓這個形象。不久後當自動鉛筆出現在貨架上時,日本女生們開始流行書寫圓滾滾的字體,並且在周圍加上一些塗鴉,為手寫字體添加更多的女性特徵。
  • 為何小確幸幾乎成為日劇職場女性的常態
    《我們無法成為野獸》的上司壓榨、《東京女子圖鑑》裡的兩性區分對待、《逃避可恥,但有用》的畢業後加入失業大軍等,它們共同拼湊出一個壓抑頹喪的日劇都市女性生活圖景,有趣的是,這些日劇呈現職場女性的壓抑和不甘,給她們安排的出路倒出奇的相似,沒有徹底的反抗,沒有真正逃離,日劇職場女性在經過猶豫和反思後,選擇的仍是與現有工作機制妥協,把幸福感寄託於「小確幸」。
  • 在日本,理想的女性是賢妻良母嗎?
    落合惠美子:對,不過日本文化跟中國的儒教一樣也存在忠貞的思想,只是真正講究這個的更多是武士階層,農民階層好像不太在意。大概十五年前我在鹿兒島縣採訪了一位年逾百歲的老太太,她結過兩次婚,離婚後與一位有婦之夫生了一個孩子。我問她會不會有罪惡感,她說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是多開心的事,她是這麼回答的。
  • 張雨綺敢於剛到底的背後,是女性地位的提高,還是經濟獨立的福利
    原標題:張雨綺敢於剛到底的背後,是女性地位的提高,還是經濟獨立的福利?縱觀她三段感情,和汪小菲一年就分手;和王全安4年就離婚。再到袁巴元這,也是兩年就離婚。女性要忍讓,女性要為孩子,孩子不能沒爸爸的觀念就這樣約束著女性。
  • 日本有女性天皇嗎?
    現在各式各樣的意見湧出來,隨著新天皇即位,日本國民乃至國際間對於日本是否會有女性天皇比以前更為關心,雖然依照現行法律是天皇的姪兒(日文稱「皇甥」)的悠仁繼承,但共同通訊社的調查顯示贊成女性天皇的高達79.6%,遠超過反對的13.3%,但即使民意如此,日本是否能會有女性天皇嗎?
  • 女性地位真的提高了嘛?
    女權、骯髒、渣女、拜金、醜、婊、一個又一個標籤貼在女性身上,女性地位真的提高了嘛?不,在人說女性這裡不好,那裡不行的的時候,好像還是一個取樂的工具,有人說,女性結婚沒有了第一次了,那你可以不娶啊,是她拿著刀架在你脖子上逼著你娶她了嘛?不,你會舔著逼臉花著錢說著甜言蜜語娶的,那到底是誰賤啊,你可以不娶,你可以不喜歡,但是你不能因此去侮辱女性,因為這就是當代社會的女性,因為這就是平等,你罵她們結婚沒有第一次,那你能保證男性結婚都是第一次?我想沒有人可以保證!
  • NHK晨間劇中,有理想的日本女性形像嗎?
    日本直到幕府時代,一直奉行和中國古代相近的封建制度: 婦女是丈夫的奴僕,是生兒育女的工具,在社會中全無權力和地位。就算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思維也不包括女性公民權等等,法律也保持著很多強調男尊女卑的條文,例如長子繼承制等等。
  • 微博深房理:女性的社會地位為什麼越來越高?
    最近100多年,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高已是事實。它體現在,在西方國家,女性擁有了投票權;企業中的女性高管、國家領導人中的女性、還有職場中女性的比例都在不斷提高,等等。甚至於現在的女性也更勇敢提出離婚、保持單身。所有的現象都表明,女性的社會地位在逐步提高。為什麼近100年以來,女性的地位日益提高呢?
  • 9102年了,你還在東京大阪「深度」遊,卻不知道日本還有個「大東北」?
    而你是否想過去感受純粹的日本風情呢?在日本東北地區,沒有大熱門的目的地,沒有排山倒海的攻略,這裡更像是普通人生活的地方,她保留了壯美風光,保存了武家文化,傳承了匠人之魂……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嚮往之處。這是日本人獨特的生死觀,一如當代的存在主義。而日本人喜愛的小眾賞櫻地——角館,完美的詮釋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位於秋田縣的角館被稱為「陸奧小京都」。保存完好的武家建築群,以及濃濃的京都韻味,是角館最吸引人的地方。
  • 職場女性,別再苛責自己了好嗎?
    今天,小懶想和大家聊一聊職場女性的話題。雖然,我從來不想把職場人分為男性和女性,但是男女之間的不同特質也不可迴避。就像運動教練在訓練不同性別的運動員時方法也是不同的。來說說我的表姐,一個典型的職場女性。她今年四十歲了,事業上還是有比較好的發展,是一個小部門的領導。
  • 趙薇:化妝品廣告都是男性代言,女性哪去了?揭露職場女性的心酸
    ,女性成功也很不容易娛樂圈的女明星不容易,職場的職業女性更是舉步維艱。1991年到1993年在世界銀行擔任助理研究員。1995年進入政府部門擔任副財長,1999年任財政部長辦公室主任,時年29歲。2001年進入谷歌一路做到了運營部門副總裁的職位。2008年加入Facebook,成為公司董事會第一名女性成員。
  • 中國古代,女性地位真是唐朝最高嗎?|文史宴
    所以這種「因為分工導致男女地位有別」的說法可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決定性的。決定性的因素其實是女性的生育能力,而且更加勁爆的是,在幾百萬年的時間內,人類完全不知道生育還需要男性!大家一致認為女性能夠生育是一種很神奇的能力,認為是某種神秘的力量進入女性體內促成其生育,於是產生了大量的吃鳥蛋、踩巨人足跡而有孕的感生神話,這個時代的史前文物也只有女神沒有男神,這是真正的女性的黃金時代。
  • 花木蘭:女性在男性職場中的有效溝通
    木蘭作為集美貌與力量於一身的英雄形象,起初她的使命是光宗耀祖,隱藏天賦,嫁為人婦,為家族帶來榮耀,但在軍旅職場的磨練中,木蘭早已完成女性成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當一個女人年過三十,便不再年輕,身處婚育年齡的職場女性會被家庭大量消耗能量,大眾並不會因此打破對女性的固有認知。每個職場女性都在默默忍受某種程度的性別歧視。而木蘭的扮演者劉亦菲今年恰好33歲,她早已褪去仙女光環,希望觀眾看到更多的角色賦予,執劍的一瞬間,她亦是自己的勇士。
  • 【動漫】9102了,怎樣讓「萌即正義」更高大上?丨雜談
    9102年了,無須贅言,這陣風早已吹遍了二次元的各個角落。可又有誰知道這風是從何處吹來?又將往何處吹去呢?今天,讓我們聚焦於萌文化的主要載體——日常系動畫,來探尋那陣風的來路與歸途。有時候,社會上將ACG愛好者稱為「萌二」——「萌萌噠二次元」的意思。這樣的描述雖然不完全準確,但也說明了「萌」在二次元領域的地位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