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護法》沒有盡善盡美,但至少靈魂有了

2021-02-07 新京報書評周刊


「PG—13」

這是一部拍給成年人的動畫


正如在片頭顯赫打出的「PG—13」字樣,《大護法》顯然不是一部適合兒童觀看的電影。這一方面是因為這部畫風清奇的動畫,所刻畫的大部分人物,都毫無美感可言,在不少場景裡,甚至算得上是詭異扭曲,陰森可怖。而且,很黃很暴力的鏡頭也不時閃現。在我觀看的場次,就有被父母帶進影廳的孩子多次發出「媽媽,我害怕」的哭喊。


海報底部的觀看建議。


畫風之外,更加不適合孩子的,是這個簡單故事背後所寄寓的深刻內涵。「黑暗」,「覺醒」,「自由」等生存哲學的寓意,無比鮮明地打在《大護法》的人物和故事上。以至於這種近乎直白的隱喻甚至有點像是在赤裸裸地說教,通過那些露骨的臺詞注入觀眾心底。但這一切,對於一個孩子而言,還是過於深刻複雜了一點。


這層關於黑暗與覺醒的隱喻,註定會成為這部動畫繞不過去的熱點話題。事實上,上映以來圍繞它而湧現的褒獎,絕大部分也都指向了這層隱喻。


靈感來自於南美貧民窟的花生鎮居民樓設計。


明眼人都不難看出,大護法為救太子無意間闖入的花生鎮,是一個典型的被黑暗所奴役的封閉國度。裡面的花生人徒具人形,卻像是一具具呆滯僵硬的行屍走肉。他們千人一面,貼著假模假樣的眼睛和嘴巴,卻不會說話,也就更談不上什麼思想。在統治者吉安的眼中,他們都是豬玀,是用來生產武器原料黑蠱石的工具,是可以被庖丁肢解的牲畜。吉安是個假扮的神仙,以恐懼為核心編織了一整套話語體系來實現自己的統治目的。


然而,花生人當中有一些在成長時逐漸有了自我意識的覺醒,小姜這樣的花生人開始說話,隱婆甚至看穿了吉安的謊言,意識到了整個花生人族群的真實處境。在外來的大護法和太子的介入下,越來越多的花生人也逐漸覺醒,推翻了吉安的黑暗統治。


二十世紀反烏託邦小說三部曲《我們》(譯林出版社)《美麗新世界》(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中譯本封面。


敘事過程

不經意的細節有其深刻的一面


這樣一個簡單直白的故事,卻在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處,顯露出它深刻的一面。


掌權者「吉安」。


比如吉安的統治方式,並不是簡單粗暴地訴諸武力,雖然一個頂級殺手和一眾士兵(電影裡叫行法者)是其統治的基礎保證,但他賴以推行統治的方式,是一種根植於花生人內心的恐懼。恐懼,是最有效的愚化和洗腦。在恐懼當中,花生人可以為了自保而互相揭露,為了生存而甘當告密者。吉安讓花生人相信,隨著成長過程中出現的「毒蘑菇」是一種可怕的瘟疫,患此瘟疫的人,必須為了大家的安全即可處死。殊不知,可怕的「毒蘑菇」其實是花生人成熟(也即自我意識覺醒)的象徵,希望在恐懼中就此被早早扼殺。


被槍決的花生人。


比如成天高喊理想的庖丁卯卯,習慣於用「理想」這一崇高的字眼掩飾自己的愚昧和私慾。在理想的光環下,泯滅了良知,喪失了心智。當他已然得知花生人的真相之後,仍然假裝視而不見地舉起手中的屠刀,一心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最後得來的,只能是自己的身死心滅。


又比如,隱婆對小姜揭示的花生人的秘密,是他們一直以來都在食用自己的同類。「吃人」的恐怖意向,則在花生人長長的舌頭裡得到了最直觀的呈現。


更值得玩味的,是覺醒後的士兵逼著那些愚鈍不化的花生人像他們一樣,摘掉假眼和假嘴,那些拒不服從的,都被就地正法——和他們當初處決長了「毒蘑菇」的花生人沒什麼兩樣。這場聲勢浩大的反黑暗鬥爭,似乎只是陷入了某種周而復始的可悲輪迴。


貼上假眼睛的花生人。


而令人膽寒的則是一臉天真無邪的小鳴,吉安的這個孫兒像他一樣,具有像是從祖輩那裡遺承下來的邪惡基因。不同的是,吉安的統治是一種志得意滿的粗暴,而小鳴的野心,則是潛藏在和善之下的陰毒。從小鳴捧著滿滿一盒黑蠱石向太子進獻的一幕來看,年幼是他早已心懷整個天下,如果太子接受他的提議,整個天下都可能落得花生鎮一樣的下場。


《大護法》這些或隱或現的意向,不但戳中了任何一個黑暗政權的本質,而且洞察到了人性中的那些普遍弱點。正是這兩者的合謀,讓花生鎮的悲劇看起來如此不寒而慄,而且絲毫不覺得陌生。


敘事硬傷

語焉不詳的引申空間


在我們的大銀幕上,有太多無意義的電影泛濫成災,所以每當有一部電影提供了可堪讀解的意義時,讀懂了這層意義的人們總會迫不及待地為之獻上溢美之詞。之前的《驢得水》和《健忘村》都是如此,《大護法》也是它們的同類。在討論這些影片時,由於影像和故事之下的寓意所帶來的興奮甚至是驚豔感,人們也往往容易專注於這些蘊藏豐沛的內容,而有意無意地忽略其中存有的瑕疵。


事實上,《大護法》存在不少明顯的硬傷。像很多以世界觀設定為先的作品一樣,《大護法》是一個被它過於豐富的世界觀填塞到有點茫然無措的故事。在短短九十分鐘的時間裡,《大護法》提供了太多未經展開的線索與人物——沒有來由的蟻猴子,不曾露面的皇上,飄在空中的花生母體,以及兩度短暫現身的妖豔女子——每一個都似乎隱藏著足夠豐富的引申空間,但每一個也都同樣語焉不詳。


殺手、護法與懸在空中的「花生母體」。


當然,導演不思凡已經透露影片會有續集,以上種種未能展開的線索也可以被視作是為續作打下的伏筆。然而即便是其中的幾位主要人物,依然塑造得不算成功。作為第一主角的大護法,除了提供自吟自唱的詩句體對白和凌厲的動作場面,幾乎對整個故事的推進尤其是故事意義的讀解毫無作用。後者是通過小姜與隱婆的線索得以揭示,而在影片的整個後半部分,大護法本尊都是在迷宮般的洞穴裡獨自躲躲藏藏。花生人的覺醒和反抗,與他都沒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勾連。


而另一個主要人物太子,如果說在其身上多少承載了寄情山水不事權力的意味,這層意味也更多是作為吉安和小鳴爺孫二人的對比而存在。相形之下,反倒是小鳴和隱婆這等戲份更輕的配角塑造得更為出彩。


人物與故事之外,《大護法》更令人生疑的是裡面充斥的大量尷尬對白。如果說大護法從始至終的自言自語,在解釋性旁白和詩性感慨間自如切換算是某種風格的呈現。那麼在太子和庖丁卯卯嘴裡不時蹦出來的中二臺詞,則很難不令人尷尬癌直犯。導演在這些地方顯然是有意做足落差巨大的喜劇效果,但最終呈現出來的,只不過是用一連串四六不著的驚嘆和弔詭離奇的表情製造一種皮笑肉不笑的「笑果」。身兼影片編導的不思凡,在這些場景裡展現出的對喜劇的見解,並沒有比那些遭人詬病的國產惡俗喜劇片高明多少。


隱婆。


頗有意思的一個現象是,《大護法》像《驢得水》和《健忘村》一樣,都選擇了用喜劇的形式去講述導演志趣所在的寓意道理。雖然喜劇的外衣與道理的深邃某種意義上而言存在天然的對立,但好像除了用這樣一種詼諧輕鬆的方式,那些道理便無法被講述和傳遞。


相較於《驢得水》和《健忘村》,《大護法》的一個好處是它那些尷尬的笑料和離奇的設定,多少因為動畫的形式而得以緩解。一些真人演員糙劣的演技問題,也因此得以掩蓋。甚至因為動畫,某些不合常規的鏡頭還透出幾分天馬行空的瑰奇。也正是因為動畫,《大護法》在人們對國產動畫多年來的殷殷期許下,註定要引來更多矚目。


進步與局限

不要縱容偏愛,

將國產動畫的進步捧殺在蛻變的襁褓中


前兩年的暑期檔,一部引發網絡「自來水」的《大聖歸來》和一部毀譽參半的《大魚海棠》讓「復興國產動畫」成為一個自帶熱度的坊間話題。以上兩部影片精良的製作,在畫風層面,的確讓我們看到了國產動畫的長足進步。但無論是《大聖歸來》還是《大魚海棠》,其亮點都止於畫風層面,就劇本和故事而言,仍顯單薄粗淺。


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一部動畫電影的理解,大多時候僅止於畫面的精美,仿佛畫面好看了,一部動畫也就成功了。但對於一部電影而言,畫面是美學,屬於影像風格,是鏡頭語言的一部分。但出色的影像風格距出色的鏡頭語音還有著構思和調度上的差距,而出色的鏡頭語言距一部出色的電影,還需要一整套生動的人物和故事來賦予其靈魂。


《世界動畫史》

作者:史蒂芬·卡瓦利耶 

譯者:陳功

版本: 中央編譯出版社 2012年9月

動畫自誕生伊始便歷經變革 ,同時也創造出了各種異彩紛呈的風格、極富創意的技術、家喻戶曉的動畫角色以及令人難忘的故事。


某種程度而言,《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都是只有風格而沒有靈魂的作品,而《大護法》讓我們難得地在一部國產動畫裡看到了靈魂。結果雖然有了,過程卻遠非盡善盡美。如前文所言,《大護法》太像是導演用講道理的方式刻意雕琢出了一個靈魂,以至於講道理這件事比靈魂本身來得更加重要。太多急於說明的道理,讓這部充滿創意的電影有點像是片中被強行賦予生命的花生人,看起來總有幾分似是而非的詭異。


《大護法》的進步自然不應被無視,但其中的不足與瑕疵同樣不應置若罔聞。我們固然盼望國產動畫重現昔日的神韻和輝煌,但也最好不要因此而縱容我們的偏愛,將其捧殺在蛻變的襁褓中。


相關焦點

  • 《大護法》導演的故事 遠比電影本身有嚼勁
    《大護法》中的主要角色「花生人」正是這種思維狀態催生的產物。「花生人」的形象來源於不思凡同事辦公桌上放置的一具手工陶偶:它有著簡單的軀幹、圓圓的腦袋,還有一雙畫筆塗上的眼睛。不思凡的注意力迅速被其吸引——在這具貌似人類的外表之下,卻沒有任何靈魂,這也許很符合故事中所需要的形象。
  • 《大護法》這麼火,我們來給它潑潑冷水!
    沒錯,就是國內首部自分級成人向的動畫電影《大護法》。這個成人向不是你想的成人電影的成人向,而是指《大護法》裡有很多暴力血腥的鏡頭。比如這樣:遺憾的是,觀眾期待的大護法與無臉人羅單之間的正面大戰並沒有得到展現,有些草草收尾的嫌疑,花生人的全體覺醒過程展現也很草率,不思凡構建起的龐大世界與諷刺體制的作用似乎並沒有藉助劇情得到妥當的發揮。但這部電影給了中國電影人一個很好的啟示:多看書,多看電影,你才能拍好電影,才能學會聰明地說話。
  • 什麼是盡善盡美的婚配?
    傳統的理論認為,兩人的屬相相合不衝即為盡善盡美的婚配尤其是天合地合者――而事實上天合地合而中途喪偶、中途離異者不佔少數,天克地衝而相敬如賓、白頭偕老的亦不佔少數,於是又有人提出「天克地衝而衝掉忌神者,天合地合而合掉用神者皆為吉利美滿的婚姻」的理論。實踐上也證明了此理的提出提高了婚配的準確性但跟盡善盡美的婚配還有一定的差距。那什麼樣的八字在一起才是盡善盡美的婚配呢?
  • 專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新作有"大雨"
    不思凡表示,相比成人化的前作《大護法》,《大雨》更「少年」,其中有更多自己「少年時關於童話的記憶」,並稱其中依然有自己工作室「特有的趣味」:「在冒險的過程中,觀眾可以看到我們原創的、完全不同的世界。」在發布會現場,導演也「劇透」說,《大雨》講述了「孩子去尋找父親的冒險故事,冒險的過程貫串了雨前、雨中、雨後」,更表示「冒險過程很夢幻,其中所有個體的經歷都波瀾壯闊」。
  • 遊民專欄丨《大護法》導演的故事,遠比電影本身有嚼勁
    「我覺得自己可能江郎才盡,我也就這麼多才華,或許真得是沒有辦法往前走了……那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時期……」不思凡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創作都出現了問題,但苦惱了許久,卻依然無法找到癥結的所在。  「突然有一天晚上,當我回看我的起點。當我去翻看《黑鳥》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在那個粗糙無比的畫面的背後,是一個非常純粹的創作狀態。」
  • 《大護法》真的有大家說的那麼好嗎?
    這正是《大護法》藝術風格所起的作用,一部作品之所以有價值,不是因為它的情感的偉大與熱烈,而在於它藝術作用的強烈。同樣,創作的主題不能孤立的存在,無論我們從《大護法》中看到什麼內核,比如說反烏託邦或者是追求自由,只要是忽視藝術風格去評論主題,無異於丟失了作品最重要的審美品質。
  • 高分奇幻動漫《大護法》反烏託邦結局才正是現實的道理
    太子下落不明,保護太子的御前侍衛大護法為了尋找太子來到一個小鎮。這裡的人們都很奇怪,大都有兩個眼睛一個嘴巴,仿佛是貼上去的,沒有鼻子。他們不會說話,每天都不知道在一座大山般的巢穴裡燒著什麼,燒出的黑煙總是將天上漂浮的大花生燻的很黑。
  • 從《大護法》談國漫:崛起的火候究竟差在哪裡?
    即角色從一開始到影片結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個成長曲線,正是這種成長的過程能給人帶來動畫角色蓬勃的生命力。在這一點上,《大護法》就做得比較弱,主角從頭到尾心裡沒有太多波動,自然也沒有多少成長。《大護法》本身代表了一種多元化的嘗試,它像世人證明了動畫片並不僅僅是做給小孩子看的,同樣他也不以大牌聲優為賣點,而是靠著自身動畫的獨特來吸引觀眾。它沒有賣弄情懷,也沒有做鋪天蓋地的宣發,就好像江湖中形容俠客橫空出世一樣:「當你發覺的時候,它就已經在那了。」似乎比起同期上映的《悟空傳》,《大護法》更擔得起「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
  • 讓人深思的限制級電影《大護法》,一部真正屬於成年人的動畫
    更難得之處是將色彩變得更自由荒誕,更濃烈大膽,畫中人物多半如鬼魅綽綽,風格也是暗黑驚悚,它構建的世界觀,要講的東西真的是很有現實批判性和諷刺性。精妙的臺詞、簡潔的故事以及深刻的立意,一部真正屬於成年人最優秀的動畫片。大字系列三部曲:《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作為「大字系列三部曲」的壓軸作品,《大護法》在畫風和故事上較前兩部都更新鮮,更有原創力!
  • 大護法影評:非常優異的反烏託邦作品
    在關於兩性關係中,對反極權主義表達的異常清楚的,則是《龍蝦》這部作品,如果你身在旅館,就必須找到【和你至少有一個相同點的戀人】,如果你身在森林,就必須【絕對禁止談戀愛,擁有戀人】。熟悉諸多反烏託邦作品的讀者,在看到《大護法》時,會有很強烈的互文感,以獲得更多更深厚的閱讀體驗,尤其是表達方式是動畫電影這種形態。《大護法》是如何描述性行為的呢?
  • 《大護法》導演在豆瓣等你撩~
    宇文嵐安:好奇從一開始有想法到劇本最終完成大概用了多長時間? busifan:挺快的,一開始沒想能上院線,出於生計,開始的比較粗糙。 ,:表白導演剛看完!想聽導演講講動畫分級!busifan:得知要上院線,這片必須要有建議…就自分級了,目前暫不是沒有分級制麼Time:請問導演,《大護法》會出導演剪輯版嗎?
  • 大護法 是開創也需更進一步
    《妙先生》的宣傳一直以《大護法》的姐妹篇為一個吸引點。但最終它的院線票房僅僅1700萬,居然遠遠不如《大護法》。要知道《大護法》當年幾乎沒有什麼宣發,卻憑藉口碑硬生生拿下8760.3萬元的票房。02 它開了國漫院線先河中國動畫市場長期以來整體偏低幼化,基本沒有以成人為受眾的動畫。更不要說暗黑暴力這樣的類型了。而《大護法》在院線國漫電影中開了先河。它的故事充滿了血腥與暴力。
  • 相比《大護法》|《妙先生》讓您失望了嗎
    冰紈玉是富人把玩的奢侈品,會得寒病,治療需要火蟬褪,被大量捕捉後導致沒有足夠的火蟬吃彼岸花的孢子,導致彼岸花瘋狂生長,引發一系列問題。這裡的彼岸花顯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概念隱喻,象徵著那些駐紮在人內心中的某種力量或是欲望,讓人的靈魂逐漸渾濁,最終走向墮落,生出惡果。
  • 這是一部「成人動漫」——《大護法》
    在這裡大護法遇見了小姜這個花生人,小姜不同於其它花生人他會說話有自己的思想。小姜帶著大護法找到了太子,太子正在與小鳴畫「山水畫」。大護法找到了太子準備帶太子回宮的時候,小鳴出了么蛾子說小姜被行法者抓走了,太子跟小姜情誼深厚,願意以1年半不出宮作為條件來讓大護法救出小姜(這裡其實小姜並沒有被抓,實際是小鳴的陰謀。)
  • 抱著《大護法》的期待去看這部新片,可惜……
    冰紈玉是富人把玩的奢侈品,會得寒病,治療需要火蟬褪,被大量捕捉後導致沒有足夠的火蟬吃彼岸花的孢子,導致彼岸花瘋狂生長,引發一系列問題。這裡的彼岸花顯然成為一種重要的概念隱喻,象徵著那些駐紮在人內心中的某種力量或是欲望,讓人的靈魂逐漸渾濁,最終走向墮落,生出惡果。善良的人心中都會開出金色的彼岸花,但這會使得周圍的人統統變壞,需要殺死善良的人才能恢復正常。
  • 沒有十全十美的, 也難有盡善盡美。 每個人的路都得自己走, 累不累...
    沒有十全十美的, 也難有盡善盡美。 沒有一個人,一生沒有坎坷; 沒有一個人,一世沒有痛苦。 沒有一個人,一路沒有荊棘; 沒有一個人,一程沒有風雨。
  • 暗黑童話《大護法》:對服從的依戀!對權力的恐懼!對反抗的失望
    PG—13的動畫電影《大護法》最近刷屏,胖哥看完,沒有一身冷汗,看出其「反」骨,但感覺不夠酣暢淋漓,遮遮掩掩,故意平均用力,點到即止,是製作者的聰明,也是一種遺憾的妥協。整部影片,用動畫的形式軟化了鋒利的主題,刺耳的真相,血腥的懲罰。
  • 《大護法》的姊妹篇,翻車了
    看上去質量有保證,但是該片並沒有獲得紛紛叫好的口碑。不過,僅供十三歲以上人群觀看,和暗黑等等標籤,還是吸引著我觀看這部電影。善與惡,虛假和偽善,一個別樣的世界拉開序幕。孝文的犧牲有意義嗎?只是他有他善良的方法。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中國成人動畫何去何從
    三年後的7月31日,《大護法》續集《妙先生》同樣現身暑期檔,繼續反思人性、直面真相。你沒有看錯,上映僅僅一周,《妙先生》就開啟了院線網站同步播映的節奏,這一做法對新片來說十分罕見,明顯是針對該片首周末的票房口碑表現做出的明智選擇——面對新片蜂擁而至
  • 從《大護法》到《妙先生》 中國成人動畫何去何從
    ,在更多的媒介上收穫更大範圍的受眾,為《大護法》系列延續更長久的IP生命。02傳統——成人動畫最終的未來儘管有明顯的硬傷,但《妙先生》絕非沒有優點。首先是更加靈動多彩的畫風。比起《大護法》的單一招式,《妙先生》中每個角色都有獨特的武器和相應的武打設計,再加上劇情安排,片中幾乎每兩個「高手」都要至少打一場,我們得以欣賞到多重兵器華麗碰撞帶來的視覺快感,而奇幻能力的設定更將打鬥效果大大升級。再次是更加別出心裁的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