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五祖教六祖做秘密的行為,為說《金剛經》【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2021-02-08 不二珍藏

行由品第一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眾以為然。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五祖大師用他的鞋底,把牆上的偈頌擦完之後,就說了:「哼!這個也沒有見性。「眾以為然」:大眾一聽說沒有見性,就信以為然。「喔!喔!沒有見性,這個也不行的,還是沒有見性。」就是這樣子。因為大家也不知道這個偈頌是對?是不對?那個說,菩提有樹,這個就說,菩提無樹;那個說,明鏡是臺,這個就說,明鏡非臺。究竟哪個是對的?莫衷一是,沒有人明白。為什麼呢?因為沒有人開悟。開悟的偈頌,沒有開悟的人,就不認識。好像審核博士論文,必須要得到博士的,才能認識論文可以不可以?沒有得到博士的就不認識了;單單得到 Master(碩士)學位,就不會認識博士的論文。開悟和沒開悟,也是這樣,所以大家以為這也沒有見性。

「次日」:等到第二天,大家心裡都平靜下來,不再要知道哪一個是開悟,哪一個是沒有開悟。「祖潛至碓坊」:五祖潛至碓坊。潛就是潛藏;就像神秀寫偈頌一樣,偷偷地不叫人知道,偷偷地各處看看有人沒有人?沒有人,兩步當一步,就跑到房裡頭。五祖大師也是從他的房,也跑得很快,三步當成一步,就跑到舂米那個房裡頭去了。跑到舂米房幹什麼呢?「見能腰石舂米」:見到六祖大師腰上馱著一塊石頭。他為什麼要馱著一塊石頭呢?這樣可以往下,容易很省力地就舂著米;石頭可以幫著他出力,並且腰也不痛。

五祖大師一看他這樣子舂米,就「語曰」:對他說了,「求道之人,為法忘軀」:說求道之人,為法把自己的身體忘了。所以頭前我對你們講,如果裡面著火,把身體燒化了,不要管它,隨它化了嘛!死有什麼問題呢?誰不要死啊?將來誰都要死嘛!你修道,若修死了,那真是功德無量。你看釋迦牟尼佛,為求無上道,捨生命像微塵那麼多,我們舍一個,都舍不了?這一個生命,都舍不了,那你還修什麼道呢?所以就是死了也不管它。沒有人供養,餓死最好了。沒有飯吃,沒有問題;沒有衣服穿,沒有問題;沒有地方住,沒有問題。我們只要修道,就可以了。自己修道,其餘的,那都不成問題的。所以為法忘軀,就是為法,把自己身體都不要了。

你看六祖大師為佛法,腰上馱著一塊石頭,舂米給大家吃。這是什麼呢?這就叫行菩薩道,就叫忘人無我,把我忘了,也不計較人:「哼!我為什麼舂米給你們吃啊?你們都一點也不辛苦,什麼也不幹,一天到晚,除了睡覺,就是打坐。我在這個地方,舂米太辛苦了,不幹囉!」不會這樣子的。你們什麼也不幹嗎?嘿,我來幹!什麼工不做?我來做!好像果前,現在忙得連飯都不顧得吃了!吃飯,他說wait a minute!wait a minute!(等一等)。哈,你看!我真歡喜這樣的徒弟,但不是個個這樣子。啊!為法忘軀啊,你們記得!

「當如是乎」:應該是這樣子啊!什麼樣子?就是不怕辛苦,忘了吃飯。六祖大師,不知幾多天都沒有吃飯呢?沒有人去叫他吃飯,他自己也忘了吃飯,所以自己的力量沒有了,用一塊石頭,馱在腰上來幫忙:「你幫我往下舂一下米。」因為石頭重,馱到腰上,身體就重了,用腳往下踩碓,就不用那麼大力。為什麼他用石頭來幫忙?因為恐怕好多天沒有吃飯。這是我這麼想,是不是這樣子?這個你不要執著。不要說:「哦!一定是這樣子。」也不要說:「一定不是這樣子。」妙就在這個地方。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六祖壇經》這個地方,很重要的。「乃問曰」:五祖就問六祖說,「米熟也未」:米熟了沒熟呢?意思是說,你把米舂好了沒有?舂好這個米沒有啊?這是一個意思。又一個意思,是說你的功夫,成就了沒有?你的用功,有沒有上路?頭前我問你們,不是說:這用功用上路了?這叫米熟了沒有。

為什麼說米呢?米是一粒一粒的,圓形的,這可以說是你自性的摩尼寶珠。你那個摩尼寶珠,成就了沒有?也就是你的心光圓滿了沒有?也就是你的性光圓滿了沒有?意思是在這兒。語意就是自性的性光,自心的心光,自身的身光,性心身這三光圓滿了沒有?又者,米用水煮成飯,這才叫熟;就是說你修道已經成功了嗎?你在這兒,連舂米帶修禪,你禪的功夫怎麼樣?有這麼多的意思。六祖大師聽後,當然明白五祖的意思。因為什麼呢?他是過來人,明白過來人說的話。

「惠能曰」:六祖大師說「米熟久矣」:說我的功夫,已經成就很久很久了!「猶欠篩在」:什麼叫篩呢?你知不知道什麼叫篩?篩就是篩糠,把米上面的糠篩去了,也就是把糞都除去,篩就是除糞的功夫。「二十年盡除糞」,就是做那個工作;就是把見、思惑都沒有了。六祖大師說,他的功夫,成是成了,但是猶欠篩在,還要除糞呢!講《法華經》講到二十年盡在除糞;這樣就是除糞。你現在懂了嗎?所以經一定要講,若不講,你連這「除糞」都不會,那真是沒有用了!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杖擊碓三下」:五祖拿著杖,看著碓子,敲了三下。杖就是柺杖,出家人年紀大了,行路用的,有一條 stick。這 stick很長的,就是虛老說的:「才得一藤活似龍,半敲風雨半敲空。」就是那個藤,活似龍那條棍,因為它彎彎曲曲,就像一條龍。你看!它敲風、敲雨,這個風雨,他要用柺杖來敲一敲;這虛空,他要用柺杖來敲一敲。這真是沒有事情,找事情幹!如果像果前這麼忙,他就沒有功夫去又敲風雨又敲空了。

「而去」:你知道他怎麼去的?就這個「去」,你若知道他怎麼去的,你就是明白了;你不知道他怎麼去,就要等我講給你聽。他這麼樣去的:把兩隻手,拿著柺杖,背在後邊,這麼樣子,看見沒有?這麼樣去的。就好像今天果逸跑香的時候,她手在後邊這麼背著;但是他有一條柺杖,也放到後邊。你說這是什麼意思?敲了三下碓,然後又這麼樣子走了。你懂了不懂啊?你不懂啊?我也不告訴你;你若懂,我也不說了!懂,也不告訴你;不懂,也不告訴你。

「惠能即會祖意」:六祖大師明白了;即會祖意,這就是明白了。所以說講經,這個地方,我若不給你講,你不知道五祖是怎麼去的?他敲三下,是什麼意思呢?惠能就明白五祖大師的意思。「三鼓入室」:他為什麼敲碓三下?這就教他晚間三更天的時候去。三鼓就是半夜十二點,這叫三更天。所以他用杖敲三下碓,這都叫無言說法,不需要講話。

所以我們打坐時,叫人走路,就打兩槌魚,叫你行起來。止靜,敲一下,就 stop,站住,這是無言說法。敲三下木魚,叫你照顧話頭,叫你用功,你自己用功,所以這都是無言說法。五祖敲這三下,就叫他晚間三更天去。

為什麼掉背手,把柺杖放到後邊?柺杖本來應該在前邊指路的,他現在放到後邊。說:「你怎麼知道?」你怎麼不知道?我可就知道。拐杖放到後邊,就是叫六祖從後門進來,不要叫旁人看見;這是五祖教六祖做秘密的行為:「你不要跑得那麼快,你就慢慢走都可以,晚間半夜的時侯,一步一步,慢慢從我後門進到我的房裡來。」要不然怎麼用「惠能即會祖意」呢?他會意,就是會得敲三下,叫他三更天去;掉背手,就是叫他從後面進去。

在這時候,總有幾句話,六祖一進去的時候,五祖就問:「喂,你幹什麼來著?

六祖大師就說:「今天祖師您叫我三更天來嘛!

「是嗎?我叫你三更天來嗎?我怎麼忘了呢?你為什麼從後門來?你怎麼不從前邊來啊?

六祖大師說:「您掉背手,叫我從後門來啊!

五祖哈哈笑,就說:「哈,你是不錯的,你是很有意思的。

你若問我:「你怎麼知道這個事情?

我就要問:「你怎麼不知道這個事情?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祖以袈裟遮圍」:五祖大師,看見六祖大師進來,於是乎去把門插上。那時候,窗戶不是玻璃的,是用紙糊的,五祖大師,還恐怕外邊有人看見六祖來,偷著在外面看,或者在外面偷聽,就用袈裟,他的袈裟很大的,把兩個人的頭,都包到一起。就像今天果逸在上面打坐,用條 blanket(毯子)把頭包上;但是這是兩個人,不是一個人。包上頭幹什麼呢?就在那裡面講《金剛經》。

你看!不像我給你們這麼公開講,五祖講《金剛經》,秘密地講,就教六祖怎麼樣才能成金剛不壞身。由一開始,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更豁然大悟。這樣講法,是真不容易講,很憋氣的,把頭包上了布,不通氣;這樣講法,是不太好講的。

六祖大師說:「猶欠篩在。」這個就是說除糞,除見思的煩惱。說雖然知道用功的方法,但是對見思的煩惱,還沒有清除淨盡,這是「猶欠篩在」。還有,沒有人證明,雖然自己的功夫,用得登峰造極、爐火純青,到最好這種境地了,可是沒有經過明眼善知識的印證,這也叫「猶欠篩在」。

所以五祖大師聽他這樣講,就預備印證他的功夫。印證功夫,如果就告訴他:「你三更天到我那兒。」或者「你到我房裡,我給你講講,我和你談一談。」當時我相信有其他的人在旁邊,五祖這樣一說,這個話很快地就會傳到神秀的耳朵裡去。神秀這一班黨徒如果知道,恐怕對於六祖又有不利;所以五祖大師就不講話,看看六祖大師的智慧怎麼樣?就敲碓三下,然後掉背著手,回到自己房裡去了。

那麼他這樣的舉動,六祖大師明白他的用意,可是其他的人如聾若啞,誰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這是無聲說法。就是神秀的情報再快,甚至有無線電,安著radio,但是沒有聲音,你就沒有法子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要點在這個地方,這我們應該知道的。

到房裡,又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不令其他的人看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六祖大師講《金剛經》。

雖然說是講《金剛經》,這其中還說幾句最要緊的,我現在也告訴你們。因為我當時有雷達,所以有錄音機錄下來,以下是五祖和六祖的談話,我現在告訴你們;這是在唐朝的錄音機,不是現在的錄音機。怎麼說的呢?

五祖大師就說:「你想要成佛嗎?

六祖大師說:「是!我是想要成佛,我不想做其他的事情,就唯求作佛。

五祖大師說:「你的志願,是非常好的;但是你想要成佛,先要斷無明。這無明也就是生出見、思的煩惱。你想要斷這個見、思的煩惱,先要斷無明。無明就是事情發生,你不懂,你不明白,這叫無明。好像人的生死,就是由情愛使人生死。你想要沒有情愛,就先要破無明;無明一破,你的見惑和思惑,也就都沒有了。這無明是生死的根本,你想要斷無明,了生死的根本,就是《金剛經》上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無所住什麼啊?無所住這個情愛;你不住到情上,不住到愛上,你去欲斷愛,生死就會了。

六祖大師一聽,豁然開悟,洞徹本來面目,說:「喔!原來就是這麼回事,這沒有什麼困難的,很容易。」所以他就開悟了。

以上是唐朝的錄音,現在我開開給你們聽。

修行、學習佛法,首先要把應無所住這個心再生出來。不住,就是不住於情,不住於愛。你要是住到情上,住到愛上,這就是無明,也就是生死。你不住於情,不住於愛,不住於有,不住於空,這就是中道。中道並不是沒有「有」,也不是離了空,也不是另外在情愛外邊,再找出來一部分;就是在這個上邊,就能把它變過來。你變情和愛成為真正的般若智慧,這就是「覺」;你要是不變過來,這就是「迷」。迷和覺,就是一轉身的功夫。你只要能轉過身來,所謂「回頭轉面」,你一回頭就是。所以中國有一句話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你若能回頭,這就是涅槃,也就是彼岸。你要是不回頭,恣情縱慾,任著情愛去跑,愈跑愈遠,就是愈迷愈深;但是雖然深遠,你只要能一轉身,這就是頓悟。頓悟就是覺,你能覺,就是佛,你成佛了。

說:「那我成佛,沒有工作了,怎麼辦呢?就坐那兒,等著人給我燒香叩頭,這我覺得這沒有什麼意思。」那你可以再來做眾生啊!再來做眾生,和眾生做朋友,你度眾生都去成佛。成佛雖然說是沒有意思,但是他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昨天講有個鬼,不願做人,說:

我今作鬼三千秋,也無煩惱也無愁;

生公叫我為人去,只恐為人不到頭。

那個鬼雖然沒有煩惱,沒有愁,但他是屬陰,佛是屬陽的。佛好像太陽光,鬼雖然是沒有煩惱、沒有愁,他儘是在晚間出現的。所以你好好算一算,你是願意做鬼啊?是願意作佛?願意做鬼,有情愛不要緊的;願意作佛,就要「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相關焦點

  • 丨六祖惠能大師的事跡【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六祖法寶壇經略序唐釋法海 撰大師名惠能。六祖大師於是乎連夜走了,五祖也幾天不見人;大家就要求見他,要求他傳法給大家。五祖就說:「法已南行矣!」就是說,法已經往南去了。
  • 宣化上人:六祖大師一聽就知這個偈頌沒有見著自己的本性丨每天一段《六祖法寶壇經》
    宣化上人《六祖法寶壇經淺釋》丨 六祖法寶壇經略序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惠能一聞」:六祖大師當時一聽見,「便知此偈」:他就知道,這個偈頌「未見本性」:沒有見著自己的本性。「雖未蒙教授」:雖然沒有經過人來教授他,「早識大意」:大的意思,已經早就明白了。「遂問童子曰」:就問童子,「誦者何偈」:你念的是什麼偈頌?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
  • 慧遠大師開悟的故事~宣化上人講解《六祖壇經》
    六祖大師是從何處得來六祖的名銜呢?這須從菩提達摩談起。 「菩提」是覺,「達摩」是法。因佛在以前授記,說到第二十八代時,大乘佛法將會傳到震旦(中國)來,故菩提達摩從印度坐船到中國。
  • 初讀《六祖壇經》,我學會了讀書
    六祖生平六祖惠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本來是窮苦人出身,大字不識,卻在賣柴過程中無意聽到別人誦讀《金剛經》而突然開悟,於是就轉而到五祖弘忍處學佛。惠能在與五祖的初次會面,可謂是給了五祖一個下馬威,當時五祖看到他以後,便以地域、人種等原因質疑他。而這時,惠能說了一句「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來回應他,五祖當下發現了這個人的不俗之處。
  • 勞動人民的佛經——《六祖壇經》音頻版面世
    從始祖菩提達摩起,皆以心性為根本,不拘修行,因此也稱佛心宗。  菩提達摩將所得禪法授給弟子慧可,之後代代傳承至慧能和尚。  慧能(638年—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史稱六祖慧能,著有《六祖壇經》流傳於世。  慧能幼年喪父,生活艱辛貧寒,以砍柴為生,與母親相依為命。
  • 15.放蒙山的由來丨六祖大師傳法給惠明【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行由品第一◎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惠能辭違祖已。其中就有一個法如師,以前一開始我講,五祖傳給十個人,教他們各在一方,做一方的法主,其中不有一個法如師?法如一聽五祖說:「能者得之。」他說:「哦!這是廣東那個獦獠啊!
  • 六祖壇經,六祖慧能,慧能大師,壇經,佛法,無相,論說
    惠能大師在答五祖的時候,直接就從「無相」一門契入,洃相而作出反問,從性上作答,引起五祖的刮目相看。《壇經》中僅以此二個相差的稱謂中,就將「無相」一下顯現出來。由此可見,「無相」法門,是能大師思想中的重要之點,也應該是修學上不可忽視的一大要處。《壇經》中也說道:「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
  • 淺釋《六祖壇經》中無念、無相、無住之大意(一)(深度長文)
    題目:《六祖壇經》中「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大意,兼論六祖禪宗的源流和特色。當學生接獲這題目時,嘗與友人討論,朋友打趣說,這還不簡單,交一張白紙,勝過千言萬語。即是無念」(《壇經(宗寶本).般若品》)和「無者,無何事?念者,念何物?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壇經(宗寶本).定慧品》)一脈相通。五祖弘忍思想上繼道信「一行三昧」的般若佛性說,實踐上則兼承達摩「凝住壁觀」,立東山法門。他的《修心要論》(或《最上乘論》,以「守心」為根本。
  • 58.看破放下,就得到自在丨六祖大師圓寂時靈瑞的情形【六祖壇經淺釋】(宣化上人)
    付囑品第十◎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美國舊金山佛教講堂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師說偈已。「受人弔問」:受人來祭奠,來弔問;就是來祭祀。「身著孝服」:你身上穿上為死人穿的孝服;「非吾弟子」:你們如果這樣做,就不是我的徒弟!我的徒弟,就要聽我的話。
  • 《六祖壇經》全文、譯文、解讀——眾生的菩提自性,本來清淨圓滿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雲: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 【摩西哲學】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從《六祖壇經》看頓悟與漸悟
    那麼頓悟和漸悟在《壇經》中是如何體現的,對於當今和未來的中國佛教又有哪些意義?對我們學人又有什麼影響呢?  在《壇經》中,六祖初見五祖時,二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對答。  五祖問:「你是哪裡人?來幹什麼啊!」  六祖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道來拜見您,只求作佛。」
  • 壇經十一:五祖深夜傳衣缽,惠能終成第六祖
    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習咱們繼續來介紹「六祖壇經」,上一次講到了五祖弘忍和仍在後堂幹粗活的惠能之間的一段機鋒。五祖先是用「米熟了沒有」來問惠能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惠能馬上說「米已經熟了,就差篩選了」,意思是說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等五祖考核。
  • 志誠曹溪求頓法,六祖破執見自性《六祖壇經淺釋》
    六祖大師那兒,有幾千人;神秀大師那個地方,有幾萬人,那個地方更盛。因為他原來就有幾百人都跟著他,一天比一天多,比南宗總盛。但是人人當時都知道,南宗是直接接受五祖衣缽的傳人。神秀雖然是很有學問的樣子,認識很多字,但是五祖大師沒有傳給他衣缽。所以「人皆稱南能北秀」:當時的人,就稱南能北秀,說南邊就是能大師;北方呢?就是秀大師。「故有南北二宗」:所以就有南宗、有北宗。
  • 【星雲大師全集】六祖壇經講話3
    又說:「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六祖種種苦口婆心,殷勤的誨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旨在令我們覷透妄想塵勞的幻影,肯定吾人都有個無非、無痴、無亂的自性真佛。《壇經》的見性,首先要見到眾生與道相違的分別妄念,如〈疑問品〉說:「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
  • 6.獵人隊避難十五載,法性寺開東山法門《六祖法寶壇經淺釋》行由品一(宣化上人)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6明又問。惠明今後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明回至嶺下。
  • 《六祖壇經》:人生三境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作為中國佛教史上唯一一部被稱為經的祖師語錄集,《六祖壇經》有著特殊的價值和意義。
  • 六祖壇經的這一段公案被無數人誤解,你被誤解了嗎?
    老陽按:六組壇經,禪宗經典書籍,裡面記載的是禪宗六祖惠能法師和門下眾徒弟的交流,在這裡面也有很多公案,值得我們後人研究,但有一段公案卻被人誤解了許多,讓我們一起聽一聽南懷瑾先生對此的描述。五祖弘忍禪師自傳心印以後,就在夜裡送六祖慧能渡江南行,親自為他把櫓說:「合是吾渡汝!」
  • 六祖慧能:六祖壇經
    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錄,世所謂《六祖壇經》、《寶林傳》等皆被焚」等語,似宋遼時期此書已入經錄。現有明清諸藏本、房山石經本及流通本等。1976年日本影印《六祖壇經諸本集成》,匯集各種版本《壇經》十一種。
  • 六祖慧能大師的成道因緣
    寺中所有的徒眾對這首偈頌無不驚訝萬分,互相讚嘆的說:「真奇怪!人不可貌相啊,還沒有多久,竟使他成為肉身菩薩了。」 五祖這時從禪房裡出來,得知此事後,見徒眾驚怪,惟恐惠能受人暗算,遂拿鞋擦掉牆壁上的偈頌,故意宣稱:「此偈也還沒有見性。」大眾都信以為然。第二天,五祖獨自來到碓坊,看到惠能腰上系著一塊石頭在舂米,就說:「求道的人,為法而不顧惜身命,是應當如此的。」
  • 時照解讀《六祖壇經》——什麼是漸修與頓悟
    2016年~2017年間,時照禪師以她的親身經歷對《六祖壇經》做了獨特的詮釋。讓我們跟隨時照禪師,走進六祖的世界。五祖明確地告訴神秀:他只到門前。儘管如此,五祖卻依然讓其信眾和弟子們去唱誦神秀的偈子,並說誦此偈可以見自己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