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奧斯卡」電影,讓我們看看這個「別人家」的媽媽

2020-08-27 葳琦兒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有著「韓國奧斯卡獎」之稱的韓國電影大鐘獎,推遲至6月3日在首爾舉行頒獎典禮,《82年生的金智英》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隨即6月5日「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頒獎禮舉行,《82年生的金智英》又榮獲了最佳新人導演獎。

這兩個獎項與韓國青龍電影獎(11月份頒獎)並稱韓國三大影視獎,是韓國最具影響力和權威的電影頒獎禮。

這部電影自開始製作以來,男女觀眾對電影的觀點衝突和爭執聲就一直不斷。韓國男性甚至為此片打出1.0的低分,青瓦臺還出現了要求該電影製作中斷的請願。

這些爭議或許只是宣傳噱頭和營銷手段,但是電影能獲得大獎還是因為有廣大觀眾的支持和肯定。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見證者,足足刷了3遍還是能被感動到哭。

影片主角是一個表面看起來很完美的家庭主婦金智英,她有一個收入不菲又溫柔體貼的丈夫鄭大賢,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享受著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穩。


但實際上,金智英的內心早就如同地震般天崩地裂,背負著巨大的痛苦。


在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丈夫面前,她要成為無條件支持他的賢內助;女兒面前,她又要化身為堅強可靠的媽媽。

可是真正的金智英在哪裡,她苦苦尋找而不可得。長久的壓抑和掙扎使她患上了心理疾病,而媽媽美淑給了她最溫暖有力的支持,最終使她坦然接受心理諮詢,直面人生苦難。

有網友在美淑扮演者金美京的照片下評論:「我的眼淚全部給了這位媽媽」。的確,我在觀影過程中,也多次因為媽媽的出現而泣不成聲。

如果不是媽媽作為主心骨,我想金智英不會有後來開掛的人生。

01 堅強的媽媽,讓人疼惜

媽媽美淑出生在有5個子女的普通家庭,她是家裡最小的一個,上面4個哥哥。放在現代,她該是被寵成公主的命。

然而,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早早的就出去幫人家做衣服,賺錢緩解家庭困難,供哥哥們讀書。

一次,她的左手食指被踩進了縫紉機裡,鮮血直流,她也從來沒在家人面前哭鬧、埋怨過。

有人說,「女人的一生,怎麼樣都是辛苦的」。但是有的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聽之任之,也有像美淑這樣的選擇堅強地度過。即使被生活不待見,依然保持向上的心態。

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中,王后無端受到妒忌懷疑,她說:「我不像一般女人那樣善於哭泣。也許正因為我流不出無聊的淚水,你們會減少對我的憐憫。可是我心理蘊藏著正義的哀愁,那憤火的燃灼的力量遠勝於眼淚的泛濫。」

每次看到這些畫面時,我就想到我自己的姨媽。當時農村的醫療資源有限,她連續兩次懷上的男孩都夭折了。最後只生下一個女孩,在當時中國重男輕女的農村背景下,不顧流言蜚語,與丈夫相親相愛,撫養大優秀的表姐。跟她接觸的人,都誇讚她堅強、獨立,同時保持非常樂觀的心態。

02 敢於抗爭的媽媽,讓人崇拜

智英大學要畢業的時候,為找工作的事情焦頭爛額,家庭飯桌上嘟囔了下。父親立即不耐煩的吼著:要這麼鬧心的話就打住,等等到歲數就嫁人得了!你就適合那樣。

智英本人加上姐姐、弟弟都不敢作聲,這時媽媽啪的把勺子往桌上重重一摔。反抗道:「你說什麼胡話,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說那些老封建!」當面慫恿智英不能老實受著,可勁兒地鬧。

智英最終咬牙堅持,找到了大企業的企劃工作。女人作為相對弱勢的群體,只有通過抗爭,才能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發展空間,才不會是別人的附屬品。

後續的劇情中,當從女婿的口中得知智英得了心理疾病,偶爾會變成其他身份說一些胡話,探望回來後心情低落到極點。聽到老公為兒子買了補藥,瞬間從房間衝出來,扔掉藥物表示抗議。

因為她的抗爭,丈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買補藥給女兒;兒子也意識自己受著獨寵,開始關心姐姐的生活,將小時候爸爸從國外帶回來的鋼筆,送給羨慕已久的姐姐。

因為她的抗爭,使女兒有了自己的事業,開闊了眼界。因為她的抗爭,智英才能獲得所有家庭成員的關心,有勇氣面對她的心理疾病。因為她,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他們家庭始終能保持著民主、溫馨的場景。

這大概就是智商、情商之外的「怒商」吧,讓人更欣賞。作為女人,不過度忍讓,要活出攻擊性。

03 溫暖的媽媽,是我在這冷酷世界的暖手爐

好在智英不僅有貼心的娘家人,老公大賢一直是關心體諒他的。當得知智英想到原上司創辦的公司去上班時,他準備自己休育兒長假。

但是當婆婆知道此事後,立馬反應強烈,直接對著智英開罵說她自私,轉眼就控訴到親家母那去。美淑開始聽著很是不服氣,我們家智英也是大學畢業,也是在公司打拼過的人,由於生娃耽誤了三四年。現在你兒子怎麼就不能為養娃做點貢獻呢。

婆婆立馬將智英有幻覺病症的秘密說了出來。美淑頓時覺得難受,自己的女兒遇到這麼大困難,想做的事情而不能做,當媽的卻不知情。於是立馬收拾東西,當晚趕到女兒家裡,緊握著女兒無助的雙手,「我來幫你帶孩子,你去工作!」

一股暖流從智英心裡升起,媽媽趕這麼遠路就為了跟她說一句鼓勵的話。她呆呆地望著媽媽的背影,瞬間變成了外婆的口吻,心疼美淑從小為娘家、為自己的家、為子女付出了這麼多。

這就是溫暖的力量,當你給別人力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對方的信任和鼓舞。

智英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加之家人的關懷,積極配合心理醫生接受治療。開始拿起弟弟送的鋼筆,寫下所有的煩惱和愁悶,朝著作家的夢想一步步努力。

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媽媽美淑永遠是女兒心中一片溫暖的所在。早上,當智英忙完家務看著外面紛飛的大雪,想到自己就是在這樣的天氣下生下了女兒。隨即想到媽媽,撥通電話,美淑也正在望著大雪想到在櫻花滿天飛的時候生的智英……

這是多麼幸福溫馨的時刻,再遠的距離也無法隔斷牽掛。一想到媽媽,腦海裡不是一雙勢力眼、不是模糊的臉,而是那個讓人安心的懷抱,那雙溫暖有力的大手。

在看過國產片太多的樊勝美、蘇明玉們,這部獲大獎的韓國電影,從正面給大家給出引導,拒絕原生家庭的傷痛。

如今80後的我們,現實生活就如電影描述的一樣,承受著育兒的重擔、婆家的人際關係處理、工作的繁重任務。

正因為這些讓我們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才會讓我們更感動和珍惜其中的母女之情,才會讓屏幕前的女人們含淚的同時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努力做成「別人家」的媽媽。

如此勵志電影,它不得獎誰得獎呢。80後的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呢?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看著韓國電影橫掃奧斯卡,我們只有羨慕的份
    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斬獲4項奧斯卡,與華特·迪士尼並列,奉俊昊現在是單屆奧斯卡上獲得最多獎項的人。 1992年,自奧斯卡誕生以來,《寄生蟲》成為了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影片。 在走奧斯卡紅毯時,奉俊昊說過如果今晚得了獎他要喝酒到天明。
  • 非英語片登頂奧斯卡!韓國電影《寄生蟲》牛掰到總統都嗨了……
    《寄生蟲》拿了奧斯卡大獎,韓國電影史上的第一次,這是屬於韓國電影的高光時刻!
  • 別人家的媽媽 | 念祖媽
    ,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我們是不是在看到「別人家小孩」那一刻,卻忘記了還有重要的一點」別人家父母」!記得孟非在《了不起的孩子》中曾說過一句話:了不起的孩子背後,都藏著了不起的父母!就是這樣特別實在,真實的媽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孩子,引領孩子,培養了一名讓我們好生羨慕的「別人家的娃」—念祖!
  • 別人家的衝奧選手都啥樣?
    其實今年影片之強足以讓最佳外語片的評選看起來像是一場「大逃殺」,讓我們一同看看其他國家與地區的申報名單,「別人家的種子選手」都選了什麼樣的電影?歐洲三大電影節寵兒別人家的劍走偏鋒型雖然奧斯卡偏愛宏大敘事中的人性掙扎,但像這樣去表現平淡生活裡的波瀾卻是日本人最擅長的電影。【韓國】李濬益:《思悼》韓國並沒有選送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反而是選擇了這部歷史情節劇《思悼》。雖然美國人對朝鮮的歷史了解不多,但也會被這個講述兒子被父親關進米櫃裡活活餓死的故事感到震撼。
  • 電影《燃燒》遺憾落選奧斯卡,但我卻迷上了這個演技爆棚的韓國影帝
    昨天晚上大家期待已久的第91屆奧斯卡正式公布,各大提名獎項也正式揭曉。莉莉安期待已久的電影《燃燒》也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可惜昨晚的公布的獲獎名單中《燃燒》遺憾的落選了。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入圍奧斯卡,除了導演的才華外,其主演劉亞仁的演技才是大家最關注的點。
  • 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奧斯卡獎,同樣實力的《生日》讓人淚目
    韓國電影2020年奧斯卡電影的最佳電影頒給了韓國電影《寄生蟲》。對於這本電影得獎是否是名至實歸,眾說紛芸,觀點各異。有人認為這本電影只是迎合了美國電影奧斯卡獎評委的口味,走的是"政治正確"的路線,這個電影打它出娘胎的那一刻起,就是衝著奧斯卡獎項去的,財閥投資拍片罵財閥,實在是有趣;但也有人則認為韓國電影這些年的進步有目眾睹。韓國電影人敢於運用電影這種藝術形式來抨擊社會的醜惡面甚至揭露的醜聞直擊權力核心,實在是驚心動魄。
  • 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但它有一個巨大的缺點
    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今年的奧斯卡,也爆了冷門。第92屆奧斯卡破天荒的第一次將最佳電影獎頒給了一部非英語片,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這部《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影片四項大獎。這對於一部非英語片來說,已經是莫大的榮譽。《寄生蟲》這部電影聚焦了韓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問題,通過窮人一家和富人一家的生活形成對比,雙方在行為上的差異也顯現出了這種貧富差距帶來的那種無法避免的傷痛。
  • 總評奧斯卡:選擇韓國電影《寄生蟲》,奧斯卡金像獎顛覆自身了嗎
    脫胎自好萊塢家庭情節劇的敘事方法,與重要社會議題帶來的普世共情,讓《寄生蟲》既與奧斯卡的審美保持一致,又展現出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求新求變、放眼世界的誠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確是奧斯卡更需要奉俊昊。
  • 看奧斯卡電影《寄生蟲》,你就會知道韓國貧富差距有多大
    前腳剛奪走坎城金棕櫚最佳影片,後腳又成為奧斯卡最大贏家: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奉俊昊,對於韓國人來說就像張藝謀對於我們來講,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奉俊昊出品,必屬精品,之前執導的《漢江怪物》《殺人回憶》《雪國列車》的口碑都是令人讚不絕口的。而這部幾乎被「封神」的影片到底絕在哪裡?
  • 韓國電影再次夢碎奧斯卡 《赤腳的夢》出師不利
    韓國電影再一次夢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代表韓國電影出徵的金泰均導演作品《赤腳的夢》落選第83屆美國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預選提名名單。    據韓國媒體報導,今年共有來自世界各國的65部電影作品宣布角逐最佳外語片獎項,而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於1月18日(當地時間)揭曉了入圍該獎項預選提名名單的9部作品。
  • 這電影散發著地下室的味道,卻橫掃奧斯卡,這屆評委嗅覺可還行?
    《寄生蟲》拿下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影片![寄生蟲]是奧斯卡92年歷史中第一部非英語片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原創劇本!之前,《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也是韓國電影首次獲奧斯卡。奉俊昊:謝謝,寫劇本總是一趟孤獨的旅程。我們寫劇本不是為了代表國家,但這是給韓國的第一尊奧斯卡獎。
  • 韓國電影《寄生蟲》橫掃奧斯卡,憑什麼?
    我以自己並不高明的藝術判斷力確認:《寄生蟲》一定是我們在未來時時仰望的那顆星。而上一顆令我迷醉的「星」還是小說《三體》。 韓國電影這真是一個寥寥數人便橫掃千軍的電影國度啊!,它一定會進入北京電影學院的拉片篇目。
  • 韓國電影創造了奧斯卡歷史,那中國電影呢?
    抱著這個想法的人,都被光速打臉了。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辦。《1917》《愛爾蘭人》《小丑》三部公認的年度佳片,《婚姻故事》《小婦人》《好萊塢往事》等各具特色的有力競爭者,以及在各大電影節風光無限的韓國電影《寄生蟲》,讓今年的奧斯卡成為近幾年來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屆。
  • 韓國電影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奧斯卡領獎臺?從電影《寄生蟲》說起
    但若只把它當作一次奇蹟讚嘆,就太小看這部電影了,那麼韓國電影是如何一步步登上奧斯卡領獎臺的?不如我們從電影《寄生蟲》說起。「排序複選投票制」,這個制度可以保障每個選民的票都發揮作用;選民必須先進行喜好排序,最後電影學院會一個個刷掉最少人排在第一名的電影,而這張選票的第二名就會遞補成第一名,以此類推,凡有一部影片有一半選民列為第一名,便能勝出,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不見得是所有人的首選,卻是「最大公約數」。
  • 20分鐘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為什麼我們很容易羨慕別人
    文/熊媽012020年,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叫《鄰居的窗》,講的就是兩家人,彼此觀察,彼此羨慕的故事。可當兩家的女人有一天相識了,艾莉才知道對面鄰居這一家的男人,患了癌症,快要離開這個世界了。鄰居家的女人也時常在窗戶邊,觀望艾莉一家五口充實溫馨的生活。蔡康永曾經說過:我們所羨慕的別人的生活,只是我們所幻想的別人的生活。
  • 狂吻奧斯卡——韓國電影簡史
    韓影《寄生蟲》改寫了歷史,一舉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四項大獎,成為首部贏得奧斯卡最高榮譽——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電影。韓國電影從無到有,從默默無聞到一鳴驚人,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 閒聊|媽媽,我們家有個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前幾天,我在工作,叮噹獨自看奧趣多動畫,看完後他跑來跟我說:「媽媽,你知道人為什麼會出現夢境嗎?」「啊?這個媽媽也不太清楚呢」 這個問題我確實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本來想先網上搜搜再跟他講。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開始跟我解釋了:「我們的身體睡著了 ,但是腦子還是在運轉,腦袋裡裝了很多畫面,通過夢境的形式,再把它們重新組合呈現出來,就變成了夢。」
  • 韓國電影《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這是韓國電影首次在奧斯卡上拿獎,一拿就是四項。  無論是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這樣的成就值得韓國電影人好好慶祝和誇耀。  首要原因是,《寄生蟲》本身足夠出色。絕大多數國家都有貧富階層壁壘,無論是什麼文化背景下的觀眾都能從這個故事中獲得共鳴。     據美國媒體分析,韓國導演奉俊昊迥異於好萊塢類型片的表現手法,也讓很多媒體和知識階層眼前一亮,他拍出了美國也深刻存在但好萊塢沒能呈現的東西。顯然奧斯卡評委中,也有不少是美國知識階層。
  • 從美女學霸到奧斯卡影后,「別人家的孩子」娜塔莉·波特曼!
    從美女學霸到奧斯卡影后,「別人家的孩子」娜塔莉·波特曼! 大家都說娛樂圈是個大染缸,一張白紙浸染久了總會染色。 層出不窮的醜聞被曝出,一次次震驚人們的眼球。
  • 從美女學霸到奧斯卡影后,「別人家的孩子」娜塔莉·波特曼
    從美女學霸到奧斯卡影后,「別人家的孩子」娜塔莉·波特曼!大家都說娛樂圈是個大染缸,一張白紙巾染久了總會染色。《這個殺手不太冷》認識她。突破性的表演,讓她斬獲第62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桂冠,並提名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