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有著「韓國奧斯卡獎」之稱的韓國電影大鐘獎,推遲至6月3日在首爾舉行頒獎典禮,《82年生的金智英》獲得了最佳女主角。
隨即6月5日「韓國百想藝術大賞」頒獎禮舉行,《82年生的金智英》又榮獲了最佳新人導演獎。
這兩個獎項與韓國青龍電影獎(11月份頒獎)並稱韓國三大影視獎,是韓國最具影響力和權威的電影頒獎禮。
這部電影自開始製作以來,男女觀眾對電影的觀點衝突和爭執聲就一直不斷。韓國男性甚至為此片打出1.0的低分,青瓦臺還出現了要求該電影製作中斷的請願。
這些爭議或許只是宣傳噱頭和營銷手段,但是電影能獲得大獎還是因為有廣大觀眾的支持和肯定。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見證者,足足刷了3遍還是能被感動到哭。
影片主角是一個表面看起來很完美的家庭主婦金智英,她有一個收入不菲又溫柔體貼的丈夫鄭大賢,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小女兒,在波瀾不驚的日子裡享受著每一天的平淡和安穩。
但實際上,金智英的內心早就如同地震般天崩地裂,背負著巨大的痛苦。
在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丈夫面前,她要成為無條件支持他的賢內助;女兒面前,她又要化身為堅強可靠的媽媽。
可是真正的金智英在哪裡,她苦苦尋找而不可得。長久的壓抑和掙扎使她患上了心理疾病,而媽媽美淑給了她最溫暖有力的支持,最終使她坦然接受心理諮詢,直面人生苦難。
有網友在美淑扮演者金美京的照片下評論:「我的眼淚全部給了這位媽媽」。的確,我在觀影過程中,也多次因為媽媽的出現而泣不成聲。
如果不是媽媽作為主心骨,我想金智英不會有後來開掛的人生。
媽媽美淑出生在有5個子女的普通家庭,她是家裡最小的一個,上面4個哥哥。放在現代,她該是被寵成公主的命。
然而,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她早早的就出去幫人家做衣服,賺錢緩解家庭困難,供哥哥們讀書。
一次,她的左手食指被踩進了縫紉機裡,鮮血直流,她也從來沒在家人面前哭鬧、埋怨過。
有人說,「女人的一生,怎麼樣都是辛苦的」。但是有的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聽之任之,也有像美淑這樣的選擇堅強地度過。即使被生活不待見,依然保持向上的心態。
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中,王后無端受到妒忌懷疑,她說:「我不像一般女人那樣善於哭泣。也許正因為我流不出無聊的淚水,你們會減少對我的憐憫。可是我心理蘊藏著正義的哀愁,那憤火的燃灼的力量遠勝於眼淚的泛濫。」
每次看到這些畫面時,我就想到我自己的姨媽。當時農村的醫療資源有限,她連續兩次懷上的男孩都夭折了。最後只生下一個女孩,在當時中國重男輕女的農村背景下,不顧流言蜚語,與丈夫相親相愛,撫養大優秀的表姐。跟她接觸的人,都誇讚她堅強、獨立,同時保持非常樂觀的心態。
智英大學要畢業的時候,為找工作的事情焦頭爛額,家庭飯桌上嘟囔了下。父親立即不耐煩的吼著:要這麼鬧心的話就打住,等等到歲數就嫁人得了!你就適合那樣。
智英本人加上姐姐、弟弟都不敢作聲,這時媽媽啪的把勺子往桌上重重一摔。反抗道:「你說什麼胡話,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說那些老封建!」當面慫恿智英不能老實受著,可勁兒地鬧。
智英最終咬牙堅持,找到了大企業的企劃工作。女人作為相對弱勢的群體,只有通過抗爭,才能爭取到更多的資源和發展空間,才不會是別人的附屬品。
後續的劇情中,當從女婿的口中得知智英得了心理疾病,偶爾會變成其他身份說一些胡話,探望回來後心情低落到極點。聽到老公為兒子買了補藥,瞬間從房間衝出來,扔掉藥物表示抗議。
因為她的抗爭,丈夫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買補藥給女兒;兒子也意識自己受著獨寵,開始關心姐姐的生活,將小時候爸爸從國外帶回來的鋼筆,送給羨慕已久的姐姐。
因為她的抗爭,使女兒有了自己的事業,開闊了眼界。因為她的抗爭,智英才能獲得所有家庭成員的關心,有勇氣面對她的心理疾病。因為她,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他們家庭始終能保持著民主、溫馨的場景。
這大概就是智商、情商之外的「怒商」吧,讓人更欣賞。作為女人,不過度忍讓,要活出攻擊性。
好在智英不僅有貼心的娘家人,老公大賢一直是關心體諒他的。當得知智英想到原上司創辦的公司去上班時,他準備自己休育兒長假。
但是當婆婆知道此事後,立馬反應強烈,直接對著智英開罵說她自私,轉眼就控訴到親家母那去。美淑開始聽著很是不服氣,我們家智英也是大學畢業,也是在公司打拼過的人,由於生娃耽誤了三四年。現在你兒子怎麼就不能為養娃做點貢獻呢。
婆婆立馬將智英有幻覺病症的秘密說了出來。美淑頓時覺得難受,自己的女兒遇到這麼大困難,想做的事情而不能做,當媽的卻不知情。於是立馬收拾東西,當晚趕到女兒家裡,緊握著女兒無助的雙手,「我來幫你帶孩子,你去工作!」
一股暖流從智英心裡升起,媽媽趕這麼遠路就為了跟她說一句鼓勵的話。她呆呆地望著媽媽的背影,瞬間變成了外婆的口吻,心疼美淑從小為娘家、為自己的家、為子女付出了這麼多。
這就是溫暖的力量,當你給別人力量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對方的信任和鼓舞。
智英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加之家人的關懷,積極配合心理醫生接受治療。開始拿起弟弟送的鋼筆,寫下所有的煩惱和愁悶,朝著作家的夢想一步步努力。
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媽媽美淑永遠是女兒心中一片溫暖的所在。早上,當智英忙完家務看著外面紛飛的大雪,想到自己就是在這樣的天氣下生下了女兒。隨即想到媽媽,撥通電話,美淑也正在望著大雪想到在櫻花滿天飛的時候生的智英……
這是多麼幸福溫馨的時刻,再遠的距離也無法隔斷牽掛。一想到媽媽,腦海裡不是一雙勢力眼、不是模糊的臉,而是那個讓人安心的懷抱,那雙溫暖有力的大手。
在看過國產片太多的樊勝美、蘇明玉們,這部獲大獎的韓國電影,從正面給大家給出引導,拒絕原生家庭的傷痛。
如今80後的我們,現實生活就如電影描述的一樣,承受著育兒的重擔、婆家的人際關係處理、工作的繁重任務。
正因為這些讓我們感同身受的切膚之痛,才會讓我們更感動和珍惜其中的母女之情,才會讓屏幕前的女人們含淚的同時暗暗下定決心:我要努力做成「別人家」的媽媽。
如此勵志電影,它不得獎誰得獎呢。80後的你,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呢?
文章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