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四十無後過繼一子,後連生兩子,他是怎麼對待繼子的?

2020-12-22 尚宮女史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和外交名臣在清朝乃至整個古代歷史上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晚清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幾乎都有李鴻章的身影,尤其深度參與了大清和列強之間的外交事宜,也因此,李鴻章的歷史形象飽受爭議,有人罵他是「誤國者李鴻章」,有人又同情他的遭遇,「當戎馬壓境之際,為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為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

無論如何,他是晚清時期站在明面上的人物,不管是被慈禧太后和光緒帝硬推在了前面還是時事逼迫他站出來抗下重任,總之,他是被歷史選中的人物,註定在晚清時期為大清奔走,直至去世,他去世之後,慈禧太后還落淚感懷:「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

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李鴻章的評價雖大部分都失之片面,不夠客觀,但對於他的經歷、他所經手的事情大部分都還是知道的,即便知道的比較片面,但李鴻章的大名也算得上是婦孺皆知了,但鮮少有人關注李鴻章的家庭,而且李鴻章的後人似乎也沒有牛逼的存在,較之李鴻章,簡直可以說說籍籍無名。

當然,和李鴻章子嗣少也有關係,說起來李家雖是耕讀世家,但真正起家於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因為李文安於道光年間中了三甲進士,由此開始進入官場,與李文安同時登科的還有著名的曾國藩,後來李文安的長子和次子都曾拜在曾國藩的門下。

李文安不僅改變了李家的命運,而且子嗣也不少,他有六個兒子,全部入朝為官,當然最著名的還是李文安的次子李鴻章。李家六兄弟在子嗣一事上都沒有超過他們的父親,生子最多的就是李鴻章的六弟李昭慶,生了五個兒子,順利長大成人的有四個,這個數目已經是兄弟之首了,也因此,李昭慶的兩個兒子都過繼了出去。

其中長子李經方被過繼給李鴻章,五子李經翊過繼給了李鳳章。李鳳章是李鴻章的五弟,娶了五個夫人,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也沒有,因此過繼來兩個兒子,其中親弟弟李昭慶的最幼子是一個,還有一個是從堂兄那裡過繼的。

與不同,歷史上李鴻章是有親生兒子的,而且長大成人的有兩個,但這都算是李鴻章年過四十才有的兒子,在四十之前,李鴻章沒有兒子,在李鴻章這樣的官宦之間,沒有兒子,即便是有女兒也代表這無後,偌大的家業和爵位無人繼承,這真是一種悲哀。

李鴻章的原配周氏原本是生了一個兒子的,但是很快就夭折了,而她自己也在1861年去世,當時的李鴻章39歲,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不算年輕了,此時還沒有兒子就很難再有孩子了,正是考慮到這個問題,李鴻章在第二年,也就是1862年,他四十歲的那一年,將六弟李昭慶的長子、年僅8歲的李經方過繼了過來,同時,李鴻章將清末進士趙畇的女兒趙小蓮娶為繼室。

兩年之後,趙小蓮為李鴻章生下嫡長子李經述。後來李鴻章的側室莫氏在1876年又為李鴻章生下李經邁。其餘早夭的兒子不算,李鴻章過繼了李經方之後實際又生了兩個兒子。那麼,有了兩個親生兒子之後的李鴻章,是怎麼對待李經方這個繼子的呢?

如果單看一生經歷來說,李鴻章的這兩個兒子都比較低調,或許和李鴻章老來得子有關係,他們長大後面臨的已經是風雨飄搖的大清,這兩個兒子並沒有在官場上有太大的發展,尤其是李經述這個嫡長子,雖然繼承了李鴻章的爵位,但他實際上幾乎未在官場上混過。

他算是被耽誤的一名才子,聰慧異常,讀書有過目不忘之能,工詩文,對歷史極有研究,著述豐厚,但唯獨沒有進入官場,這倒是被李鴻章連累了,原本李經述中舉後第一次廷試未被錄取,只被選為內用員外郎,這就是一個名義上的位子,因此他繼續讀書,準備再一次考試。

1895年,李鴻章讓李經述赴試禮部,結果因為李鴻章甲午戰爭的失敗,文章已入圍,旋即被踢了出來,李經述心灰意冷,不再參加考試,也為進入官場,而是潛心讀書。他唯一的一次為官還是以參贊官的身份跟隨74歲的李鴻章出使英、法、德、俄等國,其實就是為了貼身照顧年邁的李鴻章,除此之外,李經述一生遠離官場。讀書著述之外,他就是盡心侍奉父母。

他的母親趙小蓮常年生病,他衣不解帶的照顧,趙小蓮去世後,李經述悲傷過度,為此丟了半條命,另外半條命則是為了照顧父親李鴻章,等到1901的冬天,李鴻章去世,李經述準備以身殉父,雖然最終被勸住,但身體還是徹底垮了三個月之後隨父而去。

李經述的經歷還比不上自己的庶弟李經邁,至少李經邁還真正進入官場過,雖然官職不高,在外交上的表現也中規中矩,但他似乎對官場也不甚在意,倒是很擅長經商,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於1938年去世,去世之前,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

「綜計一生,所作者,不甚愛惜之官;所辦者,無足輕重之事;所遇者,全無心肝之人;所聞者,不知羞恥之言!」

從李經述和李經邁的經歷來看,他們因為是李鴻章晚年所生,又生逢亂世,不僅沒有得到父輩的庇護,還受了不少的連累。比兩人情況稍好的就是李鴻章的繼子李經方。

李鴻章並沒有在有了親生兒子之後薄待這個繼子,而是將他一直帶在身邊,李經方很多時候擔任的都是李鴻章助手的工作。這是李經方的幸運,也是李經方的悲哀。

李經方自從過繼給李鴻章之後很受重視,李鴻章為他聘請名師為他科舉做準備,又找專人教他學習英文,雖然先天資質一般,但在李鴻章的盡心栽培下也在28歲中舉,開始跟在李鴻章跟前襄辦外交事宜。

從此之後李經方就投身外交事業,但他在任上並沒有真正的、大的建樹,大部分時候都是作為李鴻章的助手,執行李鴻章的交派下來的任務,幾乎所有的大事都需要經過李鴻章的點頭,如果李鴻章不能點頭,這件事就不能成型,這正是李經方的悲哀之處,只能活在李鴻章的影子裡。

比如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被委派到日本與伊藤博文等人談判,李鴻章拒絕了嫡長子李經述陪同的請求,而是帶著已經有差不多十年外交經驗的李經方到日本參與談判。

李鴻章這一次差點交代了自己的性命,被刺客用手槍打中了左頰骨,昏厥過去,暫時無法繼續談判,後續清廷讓李經方為全權大臣與日本人進行談判,在談判過程中,李經方試圖持強硬態度,但被李鴻章拒絕,因此李經方只能按照李鴻章的要求進行談判,執行的依舊是李鴻章的意志。

從日本回來,光緒帝又命李經方赴臺做交割,儘管李鴻章不希望李經方去做這件違背心意的事情,但光緒帝的命令他也無可奈何,從這裡能看出李鴻章對李經方的愛護。

後來幾乎所有的外交事宜,基本都是李經方跟著李鴻章去做,1896年,李鴻章帶著李經述出使英、法、德、俄等國,考慮到李經述從未有過外交經驗,李鴻章奏請清廷準許李經方隨行,這是父子三人對一次在一起工作,但李經述主要負責的是李鴻章的飲食起居,而外交上的事情則是李經方幫著李鴻章在處理。

李鴻章去世之後,李經方繼續活躍在外交上,後來被罷官之後先是居住在上海後又避居大連,在1934年去世於大連。

縱觀李經方的一生,因為是李鴻章的大兒,他得以在外交上發揮自己的作用,總體上做的比較好,但也因為是李鴻章的兒子,始終只是李鴻章的一個助手,不能有太過的自我,處處執行李鴻章的意志,無法真正大展拳腳。這樣看來,成為李鴻章的兒子,究竟是幸還是不幸呢?

當然這並非說李鴻章對李經方不好,實際上從李鴻章對李經方的信任來看,他對這個兒子是很好的。從李鴻章的強勢不難看出,即便是他的親生兒子跟在他身邊辦事,也是一樣的結果,即只能執行,不行擅作主張。

相關焦點

  • 他是太平天國叛將,被李鴻章殺死,女兒嫁洋人,生下一子禍國殃民
    在山窮水盡的情況下,太平天國將領郜永寬、周文嘉等人,決定暗自派出使節,與李鴻章商談,在清軍做出不殺俘虜,給予優待的保證後,郜永寬等人,殺害了一心守城的慕王譚紹光,隨後打開城門投降。    1833年出生的蘇格蘭人馬格裡,家族早就和中國頗有淵源,他的祖上馬戛爾尼,是第一位正式訪華的英國使節,而馬格裡在1858年就跟隨英國侵略軍來華,不過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長期滯留中國的馬格裡卻也同樣產生了感情,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他便辭去了英軍職務,成為了李鴻章的幕僚。
  • 在李鴻章死後,清政府怎麼對待他?又是怎麼對待他的家人的?
    李鴻章這一死,雖然評價如何,都留給了後世評價。但是在當時的朝廷之中,確實不少人都在為李鴻章的死感到悲痛。清朝有名的慈禧太后,反應反而是最大的。在《清史稿》之中,就有人描述過:李鴻章死後,慈禧在宮中不停感嘆,鴻章一死,天下再無人可以為其分擔大事了。能夠為自己分憂,維護清朝的人已經沒有了。可見慈禧對於李鴻章的評價之高。
  • 嗣子、祧子、繼子、養子的區別
    在以往,兄弟多,出現未婚或者膝下無子的情況也比較多,讓侄子承嗣的情況是非常普遍的。祧子祧子中的祧字,可以通俗理解為挑。挑擔,是不是兩頭都有東西呢?說成挑,不是有意要把祧字說錯,主要讓大家好理解。祧子在族譜和現實生活中,使用就沒有嗣子那麼官方,這個是不需要官方認可的。但祧子在人員關係上,也只限於親兄弟之間,就是讓嫡親血侄做後,給自己養老。
  • 龍川人常說的「過繼」,到底是什麼?
    安乖後,小孩叫過繼的父母為乾爸乾媽。乾爸乾媽要配一付碗筷、一碗米和衣服褲子送給乾兒女。安乖隨意性很大,過房雙方彼此相交甚歡則可頻繁交往,交往不快也可隨時淡忘。立嗣一般都是在宗族內和兄弟叔侄或親戚朋友中進行。其最主要目的是:延續「香火」、繼承家產和有人送終。
  • 過繼子女怎麼繼承遺產?
    過繼是在舊社會男尊女卑思想指導下產生的立嗣行為——無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繼。
  • 族譜中嗣子、祧子、繼子、養子的含義
    但祧子在人員關係上,也只限於親兄弟之間,就是讓嫡親血侄做後,給自己養老。以前一夫多妻的時代,祧子是可以娶兩房夫人的,既自己親父這邊一房夫人,承祧的伯父或者叔這邊也可以娶一房夫人,所生後代均沿襲兩家的血脈。說到這兒,現在肯定有好多男人都眼紅吧?有兩個老婆,多好呀!其實娶兩房夫人,責任也就多了一倍。
  • 甄嬛傳:慎郡王甄玉嬈為何膝下無子?年紀尚輕就要過繼元澈
    劇末,四阿哥弘曆登基為乾隆帝,向已經貴為皇太后的甄嬛提起,慎郡王膝下多年無子,果親王之子元澈一直養在王府,所以希望讓元澈入嗣慎郡王一脈。
  • 大丞相韓德讓的遺憾:不僅自己生不出兒子,過繼來的兒孫們也絕後
    02,完美人生中的憾事人生順遂堪稱完美的韓德讓,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自己親生的孩兒,特別是在他能生的老父親韓匡嗣的襯託下,膝下空虛的韓德讓顯得有些悽涼。韓家世代都特別能生,韓德讓的祖父韓知古生了十一個兒子,父親韓匡嗣則生了九個兒子三個女兒,到韓德讓卻沒有一兒半女。
  • 傾世絕色,富貴滔天,陸英懷胎14次,生下4女5子,36歲遺憾身亡
    張樹聲深得李鴻章信任,兩人關係也超出了上下級的友好,在李鴻章家中母親亡故,回家奔喪時,便欽點了張樹聲代替他任直隸總督一職。張樹聲打下了張家的江山,他的後人也不負所望,將張家守護得很好,延綿數代。繼承張家的張樹聲長子張華奎因為膝下無子,於是將五弟的孩子張冀牗過繼到名下嗣承香火,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陸英便是張冀牗的妻子。
  • 【子揚說】無視「殺神」白起,他雙錘一馬堵截185萬大軍
    一秒鐘消滅55人,他無視白起這個殺神,但卻只存在小說裡    李玄霸,李淵之子、李世民之弟,被封為衛懷王。李玄霸十六歲時就已去世,自然是無兒無女,雖然李世民將西平王李瓊之子李保定過繼給李玄霸,但李保定也是死後無子,最終李玄霸這一支的封號被削除了。然而就是這個短命又無後的李玄霸,不知他怎麼成為了歷史上最恐怖的殺神——李元霸。
  • 《燕雲臺》菩薩哥歷史原型:連生兩子卻早夭,丟了太后之位後自殺
    《燕雲臺》菩薩哥歷史原型:連生兩子卻早夭,丟了太后之位後自殺 文/無計讀史雖說《燕雲臺》已經收官,但是該劇的影響力依舊很大。作為歷史劇,劇中有太多角色等待我們去尋找歷史原型。在追這部劇的時候,觀眾們對耶律隆緒和菩薩哥這一對相當喜歡。
  • 太平天國滅亡後,洪秀全的5子6女是怎樣的結局?
    從而得病,幻聽到一個老人在他耳邊說話:他是奉了上天的旨意,到人間斬妖除魔。 道光十六年(1836年),洪秀全拋開孔孟之書,信奉上帝,他有心想要考取功名卻屢次失敗,1943年,他再次落選,決定再也不考,之後一心傳教,1851,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封他的妻子賴蓮英為「又正月宮」。
  • 李鴻章死後,慈禧賜5000兩白銀作為安葬費,3個兒子都加官進爵
    這個人就是李鴻章,他一生不管是籤約還是財富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後人喜歡討論的,可是不管怎麼樣,在歷史面前,他是無能為力的,甚至連自己生命也無能為力,那麼李鴻章死後,作為他的頂頭上司慈禧太后以及清政府有沒有做出一些什麼舉動呢?對李鴻章的家人,清政府又是如何安排的呢?帶著這些疑惑,我們一起來仔細分析一下。
  • 七零年代文,她代替姐姐下鄉當知青,被痞帥軍長騙回家,連生兩子
    這次推薦要推薦的是年代文,要說著4本中最有看點的就是第一本了,她代替姐姐下鄉當知青,被痞帥軍長騙回家,連生兩子!快來看看吧!第一本:《穿越七零小甜妻》——顧兮兮 精彩劇情:大隊長叫王建邦,今年四十歲,國字臉,英氣的劍眉,挺直的腰杆子,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綠軍裝。他的腿跛了,十年前從軍隊裡傷退回的杏花村,為人處事猶帶著鐵血軍人的作風。
  • 老話說:「下堂不為母,過繼不為兒」,你知道什麼是「下堂」嗎?
    要知道在以前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是沒有離婚這一說的,只有「休妻」,就算妻子想離婚,也需要丈夫寫下「休書」才可以,當然「休妻」也不是男人隨便就能休掉女人的,除非女人違反了「七出」,也就是七條標準,其中包括不孝順父母、有惡疾、盜竊、無子等。當然妻子被休掉之後,就必須離開這個家,或者改嫁他人了。
  • 李鴻章、張佩綸、張愛玲的前塵往事
    有興趣的可以胡亂找找當代人姜鳴的研究,他對張佩綸與晚清的政治格局,縝密入微,常常在閱讀張佩綸與李鴻章、李鴻藻、張之洞等人來往的信札,以及日記手稿,詭異輕笑地體會著一百多年前詭譎多變的種種政治權謀 李鴻章嫁女被演繹成了《孽海花》,那只是美麗的傳奇。不過豪門小姐與落魄才子偶遇,源於兩首題為《基隆》的七律,才子先看到了小姐的文字,簡直叫他觸目驚心,若不是在相府,當著未來老丈人的面,差點拍案而起,詩文如下: 基隆南望淚潸潸,聞道元戎匹馬還!一戰豈容輕大計,四邊從此失天關!
  • 織田信長的12子8女下落如何?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
    那麼,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是如何對待織田信長的子嗣的呢?或者說織田信長的子女後來都怎樣了呢?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怎麼對待他們?織田信長信長共有12子8女,12個兒子分別是織田信正(母為原田直子)、織田信忠(母為生駒吉乃,養母濃姬)、織田信雄(母為生駒吉乃)、織田信孝(母為阪氏)、織田秀勝、織田勝長、織田信秀、織田信高(母為阿鍋之方)、織田信吉(
  • 趙薇繼子微博曝光,原來還是趙薇的小迷弟?
    近日趙薇又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趙薇近期參加了《中餐廳》節目後,很多網友對於趙薇的私人生活也更加的關注。
  • 七零寵文:代替姐姐到下鄉當知青,被痞帥軍長以身相許,連生兩子
    嗨嘍,大家好,又到了每日推書時刻,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七零寵文:代替姐姐到下鄉當知青,被痞帥軍長以身相許,連生兩子。一起看看吧!第一本:《穿越七零小甜妻》作者:顧兮兮簡介:一母同胞的親姐妹,姐姐是家中備受寵愛的小公主,妹妹卻爹不疼娘不愛。
  • 馬忠文丨李鴻章致李瀚章家書二通釋讀
    前接臘月初四日來書;幼弟廿一日至皖,又接手書;瀕行復連奉臘月廿八九日兩書,敬承一一。歲內皖省吳竹翁、殷譜翁及司道府各官預祝,送屏兩座,面百席,搭棚唱戲(配以他物,嗣後與竹翁通問須道謝)。廿二日觴客,廿三家宴,應酬稍忙,直至開正,賀客盈門。幸即於初十日登舟,奉慈輿於十一日早開行,惟九小姐隨去,幼弟送往鄂,俟過二月初三日再回。隨從員弁、男女僕役過多,竟用大船六隻,大輪船三隻、小輪船二隻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