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延柏,少林寺武僧,少林藥局藥僧
我叫釋延柏,今年28歲,我是2000年到少林寺的,剛來的時候主要是奔著武術,奔著學功夫來的。
剛入門最開始的三個月是最苦的,因為剛開始的練功夫,腿隨時都是疼的。之前在家裡面沒有經過正規的鍛鍊,雖然自己覺得自己的體力挺好的,但到了這邊之後,每天光這個壓腿這一關都過不去,一壓腿,筋就撐得疼,叉也下不去,腰也下不去,到了後來就慢慢跟上節奏了。
被師父責罰是誰都逃不了的,練功夫的必修之課之一:想學打人,你首先得學挨打。而且有時候是沒辦法的,就比如說我們一個隊大概十個人,如果一個人做不好,那就懲罰一個人,那兩三個人做不好,就會懲罰一個隊。所以基本每個人屁股上都得挨上三棍,啥時候看到我們,屁股上都是青的,腫的。
練武的人,身體肯定比平常人要好得多。說實話,我們練功夫的人看普通人,怎麼看怎麼彆扭。就從走路上來說,有沒有練過,一看就有評判。因為我們從小練功夫,四肢百骸能放在最合適的位置上,身子骨會協調。看普通人,走路的時候腿邁得不對,或者胳膊甩不開,怎麼看都覺得有問題。
練武對我們自己而言,身體肯定是越來越好,精神狀態也是越來越好。包括心態方面的而言,練武的人都是氣血旺,簡單來說就是比較熱情,比其他人可能要更容易接觸一點。練武的僧人可能也比其他的僧人更好玩一點。
開始的幾年也沒有手機,那個時候我喜歡學習,喜歡看些雜七雜八的書,但是寺院只有武術方面、醫藥方面,還有算卦方面的書籍。看得時間長了以後,就覺得醫學有點意思,再後來藥局恢復了之後,我就向釋延琳師父打了申請,到藥局去了。
上海中醫藥大學知道有我這個人,所以過來交流過幾次,我也去他們學校講過幾次課,然後被上海中醫藥大學聘為針灸推拿學院的指導老師。雖然說我在藥局,但是談到專業知識的話,我肯定是比中醫藥大學的同學要差一些,但是術業有專攻,我要去他們學校講功夫什麼的還可以,因為武術和醫學確實是有關係的。
我以前就一直考慮過這個問題,像我們練武術很少去講究經絡或者穴道這一說,當然也不是沒有,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是講究是氣血。像每天早上起床之後,先做一百個伏地挺身,做一一百個深蹲,這一做完之後渾身就感覺到力量,這就是氣血調動起來了。氣血一通,全身就沒病了。還有少林寺的「易筋經」「洗髓經」「八段錦」這些養生功夫,傳承下來都有一千多年了,都是絕對的真功夫。
針灸推拿學院,他們主要是從經絡還有穴位上面下手,這方面其實我們也懂,但是畢竟沒有人家專業,所以大家可以形成一個互補,互相學習。
八段錦裡隨便一個動作都可以讓你感受到氣的存在,每個動作都有一個點,你只要做到那個點,兩三秒鐘就可以收起來。比如說八段錦的第一式「兩手託天理三焦」,手推上去的同時,腳抓住地,身子立起來之後,兩個手臂的三角肌貼著耳朵,高提,動作配合著呼吸,一口氣呼出去,這個叫立如松。
如果用醫學的角度來說,起到一個撐拉作用,腳抓住地,手往上頂,叫上頂下壓,力從腰邊起分成兩股,撐拉開後,腰椎和頸椎有任何問題,就可以得到治療。因為三角肌提起來,對於肩周炎也有很好的幫助。
古人說,功夫三分靠練,七分靠養,這個練法同時也是一種養法,像我之前一直在打拳練套路那個叫練法,為了練得氣血澎湃一點,但是這個屬於消耗。既然有消耗也就有補,也就是我們說的七分靠養。這個養的方法就是像八段錦這種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功夫。
說到氣感,「兩手託天理三焦」做最後落下來的一個過渡動作,兩臂落下來的同時,沉肩,墜肘,翹指,力發在掌根,然後食指往回翹,這樣一下子,氣就能走遍全身,而且感到酸麻脹,其實這就是氣。
實際上功夫裡面,氣就是血的引領者,氣血暢通就說明這個地方很健康了,每天讓氣血多流動流動。大家平時沒有做這個鍛鍊,會缺少這麼一些力感,但當你練得時間長了,全身的力感就來了,也就是手上的這一條經絡通了,氣血可以走到手指尖上就舒服了。
第一式「兩手託天理三焦」,三焦是什麼?人只有五臟六腑,十二條經絡。對我們練武的人來說,三焦就是五臟六腑外面的一層保護膜,胸脯羶中穴以上叫上焦,肚臍眼到羶中叫中焦,肚臍眼朝下叫下焦,它是分為區域性的,而不是某一個器官。而且三焦是長不出來的,是只能練出來,練得時候長了之後,五臟六腑外長出來一層保護膜,這個保護膜叫做焦。
第二式叫「左肝右肺似射箭」,就像開弓射箭的時候,就把這個心肺也撐開,這樣全身氣血運行的話就會比較舒暢一點。就像咱們小時候做的「時代在召喚」(廣播體操)。一樣的。但是你看同樣的一個動作,但是要在我們功夫裡面,效果明顯比體操要。
第三式「調理脾胃必單舉」,就是按照經絡裡面的足陽明胃經,一口氣推上去,像是餐廳的服務員一樣,手裡面端了一碗水,託上去,動作放開的時候呼氣,然後上面的手是往上,背後的手往下按,成為一個陰陽掌,保持身體的平衡,這樣可以起到調理的脾胃的功效。尤其是像不愛吃飯,厭食的話,這個動作可以多練幾次。
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後瞧」,人不能老是往前看。有時候也得往後看看,看的同時還得配到一個動作,吸氣的同時把手往兩側撐開,呼氣時候背挺起來,手臂貼著褲縫向兩個外側,轉頭從左邊看右腳後跟,從右邊看左腳後跟。但是切記,身子要保持挺直,不能身體彎下去,也不能脖子仰一下。
走路時間長了,筋就疼,臥得時間長了,骨頭又不舒服,坐得時間長了,肉疼,這些都對身體不好,所以日常身體有哪不舒服的,就比如說在辦公室裡面坐的時間長了,就可以用這一個動作調理一下,而且少林拳的特點叫「拳打臥牛之地」,八段錦更具有代表性,不需要太大空間,只要是你手臂能伸開的地方就夠了。
第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就像平時像魚在水裡面遊泳一樣搖頭擺尾,尾就是屁股,要頭和屁股就全部沉下去。多練幾次腰腎就有力量了,整體身子骨就協調了。
第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注意膝蓋要伸直,兩手抓住腳踝,然後頭仰一下往前看,手抓住腳尖的同時,往前一呼氣頭抬起來往前看,吸氣的時候像個駝背一樣,然後力腰椎發,一點點往上頂,頂到大椎穴的時候頭再立起來,這樣一立起來,整個身子就輕鬆多了。
但是剛才只有俯,俯完以後還要仰,這個時候兩手叉腰,腰往前一拱,頭往後面一仰,一口氣呼出去,全身舒暢。這個舒暢是每個人都有的,但是一部分人沒有經過訓練,會感到一點疼,疼在筋上面。筋長一寸,壽長十年
第七式「攢拳怒目增氣力」,功夫裡面三分靠練,七分靠養,這個就屬於功夫裡面一個動作,動作呼吸配到一起,拳頭出去的時候要呼氣,深呼吸,吸氣的時候收回。像年輕人想練力氣的話,可以握緊拳頭;如果是想練養生功夫的話,握空心拳;第三種練法,大拇指壓在無名指指根下,然後另四個手指將大拇指緊緊握住,這個叫金剛拳。
第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腳趾用力抓地,頭頂向上,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然後腳後跟下顛著地。
少林藥局恢復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八段錦,練了11年了,教過的肯定也有上萬人了。講課的時候,幾乎每次都會講到八段錦,可能因為與功夫有關,大家也很樂意去學。2015年、2016年在全國巡迴講演的時候,講了大概有一百多場。
最開始的想法倒是簡單,就是釋延琳師父給我安排的任務,可能我對這方面更有天賦一點,幹自己擅長的事更靠譜一點。我在教別人的同時,自己也一直在複習,然後在教別人的同時一點點逐漸完善,每一次都覺得可以更完善一點。而且教完之後,大家都很感恩,很歡喜,我也覺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