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gtze River Bridge」是哪?「Yangtze River Tunnel」又是哪?一個是長江大橋,另一個竟是揚子江隧道?街頭這些標誌標牌(俗稱「路牌」)太讓人困惑了!正在召開的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由民盟南京市委社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委員們帶來了一份集體提案,建議規範南京市地名導向標識系統。南京街頭路牌還有哪些不規範?1月7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參與提案的南京市政協委員、江蘇寧嘉律師事務所主任汪雯進行調研,確實發現了不少不規範的路牌。
△汪雯
【現場調研】專名通名不分家,明故宮路有點「長」
△在中山東路的一塊路牌上,標識上的長度單位不統一(畫圈處)
1月7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跟隨汪雯來到中山東路明故宮段進行調研。一塊藍色的大路牌上標註了「中山東路」路口的道路信息。「明故宮路」「後宰門街」「明故宮路」「瑞金路」的路名分列「中山東路」周圍。
在汪雯的指引下,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所有路名的拼音標註中間都沒有空格。「路牌是用漢語拼音標註的,根據國標,專名和通名是要分開的。這些卻都連在一起。」汪雯舉例說,比如" 明故宮路" 的漢語拼音應為"MINGGUGONG LU",「GONG」和「LU」之間應空開一格,而不是"MINGGUGONGLU"。
此外,這塊路牌上字母的大小也不統一。由於「瑞金路」的拼音較少,空間寬鬆得多。這就造成「瑞金路」的拼音路名比其它路名要「壯」一點。
【委員反映】長江大橋竟有三種翻譯
△不同路牌對長江大橋的翻譯也不同
汪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前期她和其他委員們的調研中發現,在南京同一地名可能會出現多種不同形式的翻譯。比如,長江大橋就有三種叫法:有的翻譯成「Changjiang River Bridge」,有的翻譯成「Yangtze River Bridge」,有的直接使用漢語拼音「CHANGJIANG DAQIAO」。比如,浦鎮大街也有兩種標註。有的路牌上是「PUZHEN DAJIE」,有的是「PU ZHEN Street」。字母大小寫、英文翻譯混用、空格間隙也不一樣。甚至同一塊路牌上出現了漢語拼音和英文混搭的現象。比如,定山大街和揚子江隧道的路牌上,定山大街是「DingShan DaJie」,揚子江隧道則是「Yangtze River Tunnel」。乍一看,似乎「DaJie」也是一個英文單詞了。
汪雯認為,目前南京地名導向標識系統還存在漢語拼音和英文翻譯混用、大小寫使用不規範、英文翻譯不統一、專名和通名連寫不規範等問題。此外,在牌面形式、信息表現方面也不統一,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國際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委員建議】制定南京標準,統一導向標識系統
△珠江路的路牌一面標識Rd,一面標識Lu
為什麼同樣的地名標註,會出現這麼大差異?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地名導向標識系統設置,主要是依據《道路交通標誌和標線--GB5768-1999》和《地名標誌-- GB17733-2008》。但國標只對顏色、形狀、字符規格等方面制定了原則性要求,對信息內容組成及其協調設置等方面缺乏詳細的、明確的規定。這就導致全市路名牌、指路標誌等方面存在不準確、不規範的問題。因此,這份集體提案建議,可以由市住建部門牽頭,規劃、交管、交通、地名等部門參與,在吸取國內發達地區先進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以國家標準為基礎,結合南京實際情況,制定《南京市地名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指引》。比如,明確地名導向標識系統設置的設置原則、信息分類體系、各級道路的導向標識系統設置的信息內容選取、牌面規格材質等技術標準,規範地名導向標識系統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和日常管理。
建議取消漢語拼音標註,與國際接軌
那麼漢字地名下方到底是採用拼音標註,還是英文標註?汪雯說,南京是國際化城市,建議取消漢語拼音標註的方式,與國際接軌。「國內已經有部分城市取消了漢語拼音標註。比如,上海就把全市的城市地名導向標識系統全部更換為中英文標註。」
提案建議,可以由相關部門牽頭,成立南京市公共場所中文名稱英譯專家委員會,制定《南京市道路名稱英譯導則》,規範大街、大道、路、街、巷等通名的英文翻譯;對專名部分則使用音譯,使用漢語拼音;對一些特例地名,如長江大橋、各景區景點等,則明確規定其英文譯名和英文縮寫。
此外,集體提案中也指出,不要搞一刀切的大面積更換,而是有計劃地逐步更新完善。「前不久南京三座跨江大橋、兩條過江通道改名,將有一批路牌要更換,不如以此為契機,統一一批路牌。」 汪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