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8月19日電 (記者 申冉)「47歲高齡的南京長江大橋要全封閉大修一年」作為長江中下遊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南北向跨江要道之一,又傳出要「大休」的消息,但整修計劃考慮了十餘載,卻依然沒能施行。19日,記者從多方面獲悉,大橋目前狀況確實亟待封閉大修,但評估報告還沒有出來,大修時間最快也要到明年。
昨天,該消息一經報導就受到關注和熱議。1968年12月通車的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施工的跨越長江天塹的公鐵兩用特大橋,也是迄今依然高強度「服役」的文物級「勞模」。
在長達47年的運營歷史中,長江大橋經歷了中國鐵路的六次大提速,鐵路橋列車運行速度已經提升至140公裡/小時,目前日通過大橋客貨列車達200多對;此外,橋面公路所承載的日通車流量也超過8萬輛左右,遠超當年1萬輛的設計能力。
目前,大橋的鐵路橋依然擔負著南北向交通要道的功能,而公路橋也是南京市民橫跨長江南北區域的「主力」。超負荷運的運載量,讓長江大橋不堪重負、損壞嚴重。
2008年,時任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徐學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一方面由於車流常年碾軋,讓大橋橋面破損嚴重;另外一方面,大橋兩側引橋部分的雙曲拱設計,也因為無法適應目前的車流量,而「導致橋面只要一受碾軋,就發生凹陷、開裂」。
除此之外,據統計,自建橋以來,南京長江大橋已經被大小船隻撞擊30餘次,最近一次是2013年一艘海輪撞了橋柱而下沉;還有失火等事故,也讓大橋引橋部分受損嚴重。
儘管長江南京段不足50公裡的江面上,目前現有南京長江大橋、二橋、三橋、四橋、大勝關長江大橋、江心洲大橋等六座跨江大橋,以及緯七路過江隧道和兩條新建跨江地鐵,但都無法替代長江大橋的「跨江主力」地位,讓長江大橋屢「退」未果。
據記者了解,早從2001年,南京市政府就有計劃封閉大修長江大橋;2002年,大橋進行了建成30年來首次大修工程;此後,2004年、2007年、2008年、2011年……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對大橋進行一些小範圍的「縫縫補補」。
對於這次正在計劃的「全封閉大修」,長江大橋的管理方上海鐵路局南京橋工段高姓負責人告訴記者,南京市還沒有和鐵路局進行正式溝通,修的計劃則「早就有了」。
南京市交通局宣傳負責人羅超回應,目前正在評估,修是肯定的,但大修的範圍、時間和時長,目前都還沒有明確,「但肯定要等替換大橋交通功能的緯三路過江隧道通車以後,才可能把大修提上日程,那至少要等到明年了。此外,由於鐵路橋不能封閉,封閉一年整修是否可行很難說。」
一位橋梁專家告訴記者,在幾年前的「體檢」中,就已經注意到,大橋引橋部分的雙拱肯定要換,這個工程涉及到橋體架構,耗時不會短,「但大橋鐵路橋是南北向人貨運交通的要道,不可能封閉,在僅封閉公路橋面的條件下,維修工程難度就比較大,如果要一次性換掉橋面和雙拱部分,封閉兩年時間都未必夠。」
「不過,這麼難得籌劃到一次封閉大修的機會,肯定應該徹底整修。」這位專家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