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在心頭的記憶|51年前,他花5分錢參觀南京長江大橋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在中國的建橋史上,南京長江大橋意義非凡,一度被稱為「爭氣橋」「志氣橋』。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開創了我國自力更生修建大型橋梁的新紀元,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舉國歡騰,許多人到南京參觀遊覽這座長江上巨龍,與大橋合影留念。

77歲的宿遷市民旭彤曾經在1969年和1982年兩次參觀南京長江大橋。他到現在還保留著兩次參觀大橋時坐的電梯票和大橋南堡公園門票。

12月15日,記者看到了旭通老人收藏的3張票據。1969年的電梯票面值5分錢,票的正面是一張航拍的南京長江大橋全景照片,背面是南京長江大橋簡介。1982年的電梯票面值為2角錢,票面上有「往返有效」字樣。南京長江大橋南堡公園門票為黃底黑字,面值也是5分錢,左下角印著「撕角作廢」。

票據

撫摸著3張票據,旭通老人回憶起年輕時兩次參觀南京長江大橋的情景。

1968年底,經過9年的建設,歷經坎坷,南京長江大橋終於建成通車。那時候,23歲的旭通在宿遷一家企業上班。和全國人民一樣,他非常激動,希望能到南京親眼看一看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姿。

機會很快來臨,1969年春天,單位派他到南京出差。完成了公務之後,他專程花半天時間去遊覽南京長江大橋。(記者 汪學飛)

在中國的建橋史上,南京長江大橋意義非凡,一度被稱為「爭氣橋」「志氣橋』。它是長江上第一座由中國人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開創了我國自力更生修建大型橋梁的新紀元,具有極大的經濟意義、政治意義和戰略意義。南京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舉國歡騰,許多人到南京參觀遊覽這座長江上巨龍,與大橋合影留念。完成了公務之後,他專程花半天時間去遊覽南京長江大橋。

在中國的建橋史上,南京長江大橋意義非凡,一度被稱...

相關焦點

  • 【李國豪】因武漢長江大橋出現晃動,建南京長江大橋多用4000噸鋼
    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南京長江大橋的技術顧問委員會主任是李國豪。1913年4月13日,李國豪出生於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蓮塘村一個貧苦農家。 李國豪的大學是在國立同濟大學的土木系上的,幾十年後,他重返母校擔任了校長。
  • 為什麼除了南京外,江蘇其他城市的長江大橋那麼少
    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1.江面寬度不同造成建橋的難度差異長江南京段的寬度較窄,建造橋梁或者隧道比較容易。再往下遊,尤其是過了江陰之後,江面寬,基本都在5公裡之上,而且還有沿岸的地質問題的影響,並不是每一處都適合建造大橋,技術難度比南京的大。
  • 10歲生日快樂,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
    1月11日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迎來10歲生日!六線軌道交通,主橋恆載約92噸每米建成時為同級別最大跨度,主跨336米工程量相當於建造5座南京長江大橋設計時速300千米,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 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者進社區講「大橋故事」
    揚子晚報網12月5日訊(通訊員 楊凝 記者 梅建明)「萬裡長江千年夢,橋是凝固的歷史,它記錄了民族的精神。為了打破長江的阻隔,在南京長江段架設一座跨江大橋,便成了我們日夜思念的夢,直到1956年鐵道部開始著手南京長江大橋橋址的選擇……」圖為志願者為居民講述大橋故事圖為志願者服務社區12月4日下午,在南京江北新區大華社區紅色驛站內,中鐵大橋局四公司南京長江大橋橋史館志願服務隊員正在講述大橋建設的故事
  • 超限大貨半夜偷偷上了南京長江大橋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寧交執 記者 李娜)南京長江大橋是南京市重要標誌性文物保護建築物,自 2018 年 12 月 29 日恢復通車以來便明確規定,除夜間 23:00 至次日晨 6:00,允許本市籍中型及以下封閉、廂式貨車通行外,禁止貨車通行;除早晚高峰外,允許本地中型及以下貨車辦理通行證後通行。
  •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當日,連接江蘇南京河西新城和國家級江北新區的南京市第五座跨江大橋——江心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江心洲長江大橋是世界上首座輕型鋼混組合結構斜拉橋,設計為全線雙向六車道,全長約10.3公裡,包括4.4公裡的主汊跨江大橋、1.8公裡的夾江隧道和4.1公裡的兩岸接線。從此,南京市民從河西到江北新區僅需10分鐘即可過江,並能全天免費通行。
  •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奏響光的樂章
    交匯點訊 斜拉索在流光溢彩中忽隱忽現,好似琴弦一般,與橋面交相輝映,在長江上奏響光的樂章……12月22日晚,南京長江上又一條連接江南江北的交通「玉帶」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夜景照明正式完成調試。
  • 看,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彈奏光的樂章_新華報業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潘榮 / 文 劉暢 / 攝)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開通在即!12 月 22 日 17 點,江心洲長江大橋的燈光準點亮起,進行亮燈調試,流光溢彩的索塔與橋面交相輝映,如彩色的長龍橫臥江面,與城市夜景融為一體,曼妙無比。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心洲長江大橋的夜景照明工程正式完成調試。
  • 「新華日報」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明起通車
    昨日,隨著312國道龍華到張店改擴建工程、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油坊橋互通、浦儀公路上壩夾江大橋、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具備通車條件,與八卦洲長江大橋(長江二橋)、繞城公路、江北大道形成南京繞城公路環線。圖為寧馬高速改擴建工程油坊橋互通主線。
  • 南京長江大橋再議全封閉大修 整修計劃十餘年未能施行
    中新網南京8月19日電 (記者 申冉)「47歲高齡的南京長江大橋要全封閉大修一年」作為長江中下遊地區歷史最為悠久的南北向跨江要道之一,又傳出要「大休」的消息,但整修計劃考慮了十餘載,卻依然沒能施行。
  • 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完成亮燈調試
    龍虎網訊(通訊員 何以文 記者 馬千裡)以「索」做「弦」、以「光」為「韻」,長江南京段上又一條連接江南江北的的交通「玉帶」——江心洲長江大橋(長江五橋)夜景照明工程工程已全面完工並完成亮燈調試。流光溢彩的索塔與橋面交相輝映,如彩色的長龍橫臥江面,與城市夜景融為一體,曼妙無比。
  • 【視頻】以索為「弦」燈奏「樂」,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夜景燈光亮相!
    12月24日,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將正式通車。在夜景照明的點綴下,這座連接江南江北的「交通玉帶」橫臥江面,將以燈光的律動,演繹著「江風撫琴,金陵唱晚」的城市夜景。
  • 洪峰下的長江南京段:板橋汽渡已暫時停航
    南京板橋汽渡收費站口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 近日來,由於長江水位持續上漲及南京本地較強降雨,根據《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南京市於
  • 南京長江四橋正式通車 江澤民題字(圖)
    車主黃先生也搖下車窗,他是從報紙上看到四橋24日通車的消息,所以特意過來,「我都等了差不多半小時了!」他說,他在龍袍那邊有客戶,「以前都從長江二橋走,四橋通了至少可以快40分鐘左右。」南京四座長江大橋「插花」排列讓人暈快報訊(記者 項鳳華)昨天,南京長江四橋正式通車,至此,江蘇現有的跨江公路大橋已達9座,其中南京有4座。「這4座大橋是以修建的時間而編號命名的,並不是按照地理方位順序排的。」
  • 「鋼鐵巨人」助力龍潭長江大橋建設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馮興) 9月18日上午9時40分,隨著龍潭長江大橋北錨碇II-1槽段全部澆築完成,北錨碇地下連續牆順利完工,標誌著大橋全面轉入北錨碇明挖施工階段。 龍潭長江大橋位於長江南京段與鎮揚段分界處,地處寧鎮揚同城化發展中心。大橋採用主跨1560米鋼箱梁懸索橋,一跨過江。
  • 江心洲長江大橋紀念跑|揚子跑團正青春,記者一家齊上陣
    12月20日上午,由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設中心主辦,揚子晚報、南京生態科技島管委會承辦,中國工商銀行江蘇省分行特別支持的雅居樂·匯港城2020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開通紀念跑順利開跑。馮可一家三口作為本次賽事的主辦單位之一,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揚子晚報也組織了20人的強大跑團現場助陣。
  • 委員建言|長江大橋有3種翻譯?南京規範地名導向標識
    一個是長江大橋,另一個竟是揚子江隧道?街頭這些標誌標牌(俗稱「路牌」)太讓人困惑了!正在召開的南京市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上,由民盟南京市委社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的委員們帶來了一份集體提案,建議規範南京市地名導向標識系統。南京街頭路牌還有哪些不規範?1月7日,現代快報記者跟隨參與提案的南京市政協委員、江蘇寧嘉律師事務所主任汪雯進行調研,確實發現了不少不規範的路牌。
  • 我國最「爭氣」長江大橋,曾因超負荷而修補不斷,已經重新開放
    在我國長江大橋建設中,許多長江大橋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但這種社會意義不僅是一些具體的經濟收入,而且是無法統計的意義,這種意義也是當初我國建橋時就能預測的,在我國南方 要以橋的形式促進城市的發展,但隨著我國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快,現在一些小沿江城市也有自己的長江大橋,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哪些城市的發展
  • 江心洲長江大橋的「綠色」追求:提醒江豚避讓 不讓噪聲擾鳥
    全長10.3公裡的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其中約4公裡涉及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夾江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4個重要生態保護區,對環保要求極為嚴苛。長江浦口段,位於從下遊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至上遊駟馬山河口處,是江豚出現頻率較高的地方。
  • ...講述一張通車請柬背後的故事,武漢長江大橋建橋史值得代代傳下去
    長江網記者走進中鐵大橋局橋梁博物館和武漢市檔案館,聽橋史專家和檔案館工作人員講述武漢長江大橋建設的故事。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到156萬人次。  餘啟新接受長江日報主播採訪。 記者陶常寧 攝   市委組織部聯合鬥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紅色基因代代傳」紀念建黨100周年系列直播活動,「紅色記憶——老照片老物件老建築背後的故事」直播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