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公交面臨"電池焦慮" 車裡開空調也不暖低溫天電池不給力

2021-01-18 財經產業網
新能源公交面臨"電池焦慮" 車裡開空調也不暖低溫天電池不給力

2021-01-15 14:37:31 來源:北京日報

入冬以來,本市已經了遭遇多次寒流的突襲,降溫幅度之大近年少有,一時間「冷」成了社會熱點話題。持續的低溫天氣不光讓電動轎車司機面臨電量消耗過快的困擾,也讓乘坐電動公交車出行的市民感到寒氣襲人。從1月6日至1月14日,市民服務熱線12345頻頻接到市民反映,「一些公交車沒開空調暖風,特別是新能源電車」,「車上太冷了」……據不完全統計,相關訴求多達200餘件。針對這一問題,記者展開調查。

目擊

乘客口罩冒「白煙」安全員裹成「粽子」

1月7日,北京南郊觀象臺檢測顯示,最低氣溫-19.6℃,打破了1966年2月以來北京氣溫的最低紀錄。木樨園橋西公交站臺上,排隊候車的乘客個個「全副武裝」,寒潮天氣讓候車變得有點兒痛苦。「來了,來車了!」人群裡的這一句喊比平時更急切,公交車成了「希望」的代名詞,大家盼著上車就暖和了。665路公交車進站了,可是乘客們進了車廂卻發現,車裡好像沒比外頭暖和多少,彼此的口罩下頭,照例往外冒著「白煙」。坐著的乘客抱著肩,縮著脖子;站著的乘客把手縮進衣袖裡,勉強摸著扶手。

「這麼冷的天,公交車裡面怎麼也不暖和呢?」針對乘客的疑問,車上的安全員也很無奈,「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公交車在行駛中要開窗通風,咱們這又是電動車,空調不敢開太大,怕氣溫太低電量盯不住啊。」不過,在幾位老人的要求下,駕駛員還是把空調熱風調高了,好一會兒,車上終於有了一點熱乎氣兒,可沒存過久,隨著公交車到站,前後門一開,這股熱氣兒也跟著乘客一起「下車」了。

據了解,665路公交車是純電動車,單程26.77公裡,行車線路從位於大興區的鹿海園公交場站一直到北京南站南廣場。記者注意到,北京南站南廣場並沒有配備充電樁,665路抵達終點北京南站南廣場後,沒法充電,需要按原路線折返,回到鹿海園公交場站才能充上電。不少新能源公交車司機告訴記者,看著電量顯示的百分數「譁譁」往下掉,心裡沒底,真怕走半道「趴窩」,空調暖風的電量消耗也不小,所以不敢開。

1月11日,氣溫有所回升。記者再次乘坐665路公交車,看看在0℃左右的天氣環境下,續航削減的問題是不是好一些,空調暖風是否敢開。結果發現,情況還是挺糟糕。

「你看我這棉衣,其實是兩層,可還是冷,凍得腳都疼。」車上的安全員告訴記者,到了冬天,不管是不是來了寒潮,只要氣溫接近0℃,車上的空調暖風就不敢開大了,就怕電量不夠。

聽記者同安全員聊空調暖風,一位乘客也湊過來說,他每天都要坐665路公交車,寒冬裡看著駕駛員、安全員穿得裡三層外三層,也很心疼,「我們好歹到站就下車,他們真是辛苦。駕駛員一坐就是兩三個小時,安全員冷了也只能跺跺腳在車上活動活動。」

正值晚高峰,趕上擁堵或等紅燈的時候,窗外有時並行或並排停著其他公交車,記者偶爾能看見幾輛燃油公交車,隔著車窗似乎都能感覺到溫暖。

講述

車裡開空調也不暖低溫天電池不給力

1月11日,記者來到崇文門公交場站,這裡停著108路、111路等公交車,周邊的北京站地區還運行著104路公交車,這些公交車與純電動新能源車有所區別,屬於新能源無軌電車,可謂是「雙驅動」了,這類公交車是否也會遇到空調熱風不敢開的問題呢?

在公交場站記者看到,厚厚的棉衣、一大壺熱水幾乎是所有駕駛員的標配。正準備出發的駕駛員告訴記者,按照要求,車上的空調暖風是一定要開的,「但實話實說,作用不太大,有時候顯示溫度調到很高,車裡溫度還是上不來。」

在北京站,一輛104路公交車正準備出發,駕駛員告訴記者,104路車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路程是要單純依靠電池驅動的。冬天為了讓車上能暖和點,乘客別受凍,他想了很多辦法,但收效甚微,天冷電池放電能力差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北京公交集團科技信息部副經理劉寶來告訴記者,對於新能源車的電池問題,他們非常關注,尤其今冬,寒潮和疫情這兩個特殊情況疊加,讓電池問題凸顯。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公交車必須保持全程開窗通風,但外面天寒地凍,空調的運轉給汽車電池帶來了更大的負荷。北京公交集團現有純電動車8200餘輛,按照車輛裝配電池度數不同,車輛續駛裡程在40公裡至150公裡之間。從實際情況看,冬季暖風開啟後,車輛續駛裡程會下降約30%—50%左右。「為此,我們要求駕駛員在車輛使用中,遇特殊驟冷天氣,堅持運營後先充滿電再停運,以保障下個運營時段不會出現虧電問題。必要時,我們還會增加運行車輛。」

劉寶來說,北京公交新能源車是從2015年開始逐漸推廣的,相信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完善,這樣的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按照現階段國家環保和新能源發展政策要求,「十四五」期間,北京公交新能源車發展仍將是以電驅動為主、以氫燃料車為補充的格局。北京公交集團在購置、更新車輛時,將會重點考慮投運地區氣候特性,採用低溫特性好的電池類型,同時採用電池加熱新技術,提高車輛全氣候適應性。

對話專家

新能源公交車如何應對嚴寒考驗

順應環保理念,新能源公交車在北京的發展保持蓬勃勢頭,但如何應對冬季嚴寒對電池的考驗?記者採訪了全國公共運輸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健。

記者:您如何看待現在新能源公交車的「電池焦慮」?

王健:材料電池在高溫或低溫條件下出現工作能力下降的問題,是材料特性所決定的,這是一個無法迴避的物理法則。這就意味著目前階段,材料電池存在使用範圍的問題。比如,材料電池驅動的新能源車在深圳等南方城市的使用情況比較好,因為這些城市冬季最低溫度很難達到0℃以下,電池受到的影響比北京這樣的北方城市小得多。

記者:您建議北京如何應對?

王健:實現傳統燃油車向電動化公交車的跨越,主要有三種途徑:第一是發展無軌電車,第二是使用材料電池車,第三是使用氫燃料車。這三種途徑各有利弊,推行無軌電車,確實能實現零排放,但也要結合城市的整體規劃,不是所有區域都適合架設線纜。材料電池則受氣溫的制約,而氫燃料雖然環保,但成本又比較高。長遠來看,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材料電池受氣溫制約的問題是可以逐漸改善的,而且氫燃料的成本會不斷下降,未來也將成為一大趨勢。

針對北京的具體情況,可以採用多元化布局的路徑,上述三種途徑的電動化可以同時利用,因地制宜。目前,在發展材料電池車的同時,也可以同步推進無軌電車的應用,根據城市規劃、氣候溫度、地形特點等情況靈活調整。

(原標題:新能源公交面臨「電池焦慮」 天越冷暖風越不敢開大)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景一鳴實習生 崔家寧

相關焦點

  • 電動車遇寒潮,車主全副武裝不敢開空調
    趙榕告訴記者,進入冬季,愛車每周要充三四次電,平均每次充電時長大約三四個小時,這個時間在車裡乾等顯然太漫長;如果離開,往返取車又費周折。「真羨慕在家裡車位就能充電的人!」趙榕感嘆。  上周寒潮來襲,已經堅持騎了很長時間摩託車的張爍不得不再次啟用家裡的新能源汽車。「不愛開車上班,一方面是因為堵車,更重要的是沒有自有充電樁,充電特別麻煩。
  • 2020動力電池企業排行榜|動力電池|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磷酸鐵...
    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累計為62.2GWh,同比增長9.3%。在補貼退坡壓力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受到波及。根據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的統計分析,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共有配套動力鋰離子電池企業79家,相較2018年減少了13家,動力電池行業洗牌進一步加劇。
  • 福田智藍展出氫燃料電池產品,以行業尖端技術引領新能源商用車發展...
    面對這些問題,行業漸漸衍生出以換代充的想法,在車輛電池沒電時,直接更換,以解決充電時間過長帶來的各種問題。 基於「車電分離」的思路,福田智藍新能源創新商業模式。通過車電分離將整車和電池分開,用戶以後只需要花買車的錢,電池可以向換電機構、電池資產管理公司租賃或包月,用多少電,就給多少電的錢。
  • 比亞迪周貴樹: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
    其中,在8月15日上午舉辦的「推進新能源汽車市場化」分論壇上,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弗迪電池上海動力電池研發中心副總監周貴樹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我簡單說一下,我們現在叫比亞迪弗迪電池,弗迪電池在動力電池開發中心這一塊我們是深圳總部,我們深圳和上海是一體的,都是研發中心,深圳這邊更關注於純電和高密度,上海側重於混動和高功率這一塊,我來自於上海動力電池開發中心的周貴樹。前面有好多專家闡述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特別是像李主任,他講了很多電動車的情況。
  • 你的新能源股票熱得滾燙,我的電動汽車冰冰涼涼
    「火」的原因不消說,支持者們都認為這就是未來大趨勢;但「冰」的理由很直接——冬天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真冷! 近日,一則「比亞迪漢EV冬季續航縮水三分之二」的消息廣泛傳播,再度勾起了各位電動汽車車主的「裡程焦慮」。想要續航撐得住?你就得忍著寒意不開空調;想要開空調暖和暖和?你就得做好沒開多久車就「趴窩」的準備。 電動汽車的冬季續航到底去哪了?
  • 新能源汽車角逐電池賽道
    首當其衝的話題是新能源汽車銷量,據汽車工業協會消息,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2531.1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創下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各新能源車企在電池場上的角逐成為行業新聚焦點。
  • 全系車型「三電終身質保」 北汽新能源破解用戶焦慮出大招
    日前,北汽新能源宣布推出針對全系新能源車型的「三電終身質保」政策,凡2020年1月1日後購買BEIJING旗下新能源車的首任私家車主,均享受電池、電機、電控及核心集成電氣部件的終身免費質保承諾。該政策涵蓋的車型有BEIJING-EU7、BEIJING-EU5、BEIJING-EX5、BEIJING-EX3、北汽新能源EC5、北汽新能源EC3以及LITE等車型。
  • 北汽新能源問題纏身:買車不到半年電池電量掉一半
    相關媒體報導,今年5月2日,一位北汽新能源網約車主表示自己在正常行駛時,開著開著就不跑了,故障燈全亮,叮叮作響,後車差點撞上來。據車主說,當時車輛正在在高架橋上高速行駛,車速達到了70km/h,突然全車失靈,直接不動了,要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此時車上還載有乘客。隨後4S店檢測說是水泵出現故障。讓車主十分生氣的是,4S店給出的答案是天氣太熱了,水泵出現問題屬於正常現象。
  • 車界首富竟不是造車的?新能源電池市場暗潮洶湧
    不過,取代榜首的並不是哪位異軍突起的造車大牛,而是一個「賣電池的」,他正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在這背後,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電池領域,車企、配套商之間的隔空「暗戰」不斷。「首富」直言不造車 卻在新能源車界「一騎絕塵」近日,福布斯中國就公布了一份名為2020年中國汽車富豪榜的名單。
  • 【電池知識】從電池入手分析新能源汽車【磷酸鐵鋰篇】
    缺點:安全性差、耐高溫性差、壽命差、大功率放電差、元素有毒(三元鋰電池大功率充放電後溫度急劇升高,高溫後釋放氧氣極容易燃燒)。 錳酸鋰: 優點:振實密度高、成本低。 缺點:耐高溫性差,錳酸鋰長時間使用後溫度急劇升高,電池壽命衰減嚴重(比如日產電動車LEAF)。
  • 新能源汽車開足馬力跑起來,燃料電池電堆技術奧利給
    近兩年,由於氫燃料電池有重量輕、清潔環保、發電效率高、車用體積小、能量密度高、續航裡程長等諸多優點,各國對車用燃料電池的研發和應用呈現高速增長態勢。今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的《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提出,調整補貼方式,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明確「以獎代補」建立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隨後,《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推廣通知》徵求意見稿發布,明確「以獎代補」獎勵細則,其中還強化了加氫站建設補貼。對於燃料電池電堆而言,可靠性高、壽命長、成本低是確保電堆更具競爭力的必要條件。
  • 氫燃料電池概念火熱的背後 新能源汽車不只有鋰電池一個選項
    來源: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作者:王漢星談及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系統,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鋰電池,而事實上在傳統內燃機與鋰電池爭奪汽車動力市場的同時,燃料電池的競爭力也不容忽視。本周以濰柴動力為代表的氫燃料概念上市公司走強,將市場的目光再次引向「氫鋰路線之爭」,氫燃料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另一選項,其發展現狀、瓶頸、以及未來究竟如何?
  • 動力電池打造新能源汽車「強心臟」
    隨著造車「新勢力」相繼登臺亮相,傳統車企加快探索轉型之路,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勢頭強勁。   近期,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印發,提出到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的目標,為下一階段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明具體路徑,也為行業發展注入動能和信心。
  • 動力電池安全——新能源汽車的「生命線」
    平心而論,目前各家車企都會針對動力電池做足安全保護設計,以杜絕漏電或者燃燒的可能。不過由於各家車企的安全理念、開發經驗、管理能力、質量水平存在差異,因此,能像比亞迪這樣做到15年動力電池零事故的企業並不多。大家都知道,比亞迪最早是靠生產電池起家,同時,比亞迪也是全球最早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
  • 十大充電電池品牌排行榜,充電電池什麼牌子好|鋰電池|新能源|超威...
    隨著國家新能源政策的推行、以及智能家電開始普及使用。安全、環保、經濟、電量足、適合大功率、長時間使用的可反覆充電的電池尤為重要。現在一般充電池的充電次數在1000次左右,按填充物可分為鎳鎘充電池、鎳氫充電池、鋰電池、鉛蓄電池、鐵鋰,目前最新材料還有鋅鎳充電電池,也叫鎳鋅電池或鋅基充電電池,是安全環保充電電池領域的一顆新星,其電力更足安全度也更高。
  • 氫燃料電池新風口車成?新能源汽車最終的解決方案想說愛你並不容
    作為動力電池行業,在經歷了補貼的雙重壓力和外國動力電池巨頭的衰落之後,無論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或否,各種新技術都出現了爆炸式的發展趨勢,作為其中一種的鈷電池、氫燃料電池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的雙重支持下,已逐步走上前臺。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在十個城市開展了數千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推廣活動。
  • 【氫燃料電池車】汽車達人秀(34)氫燃料電池車的重生
    鳳凰汽車達人秀 繼成功在全球推行混合動力車之後,豐田打算直接跳過普通的充電式電動車,而直接實現以氫氣為燃料的電動汽車,這樣能有效解決電動車充電不便的問題,不過反對的聲音偏多,所以本期《汽車達人秀》就來聊聊氫燃料電池。
  •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深度報告:政策、車型、電池、材料
    一、疫情之下,新能源汽車產業鍊表現出超強韌性 2020 年年初疫情導致全球宏觀經濟面臨巨大壓力,各國家不同的抗疫政策使得消費活動受到大幅 壓縮,新能源汽車行業作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行業,在傳統車企紛紛轉戰電動化的刺激下,本可 以在 2020 年實現大的突破,但上半年仍被突發的疫情所限制。
  • 天下苦電池久矣,刀片電池會帶來改變嗎?|極客視野
    技術路線之爭在鋰離子電池興起之後,能用作新能源汽車上的動力電池,目前也只有三種類型可以勝任: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和鈦酸鋰電池。其中最後一種因為普及數量太少,暫時不在討論範圍內。沒有發生較大事故的原因在於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做的相對較好,對於搭載三元鋰電池的車輛來說,電池管理系統和散熱系統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基於安全性的考慮,搭載三元鋰電池的新能源客車無法進入工信部的新能源車目錄,但中國對於新能源車輛的政策同時對能量密度有嚴格規定,三元鋰電池還是成為了新能源乘用車的主流選擇。
  • 車圈圈丨新能源汽車續航大幅縮水,引車主吐槽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續航裡程400公裡以上已成為主流。但新能源汽車在冬季使用時,實際續航裡程卻普遍大幅縮水,這招來了不少車主的吐槽和質疑:表顯裡程為何與實際駕駛情況相差甚遠,廠商宣稱的續航裡程數是怎麼「跑」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