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樂壇的這二十年,「林憶蓮們」的存在感到底有多強?

2021-02-20 新浪娛樂

文:大象

今天,香港回歸二十周年。想想看時間過得也是蠻快的,轉眼間就二十年了。

在這個特殊又應該說些什麼的日子裡,我想還是寫一篇和香港娛樂圈比較切合的文章比較好。

從我自己比較了解的方面出發,我們今天說說這二十年裡的香港樂壇。

我們不再把範圍縮小在1997—2017這個時間段裡,我想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說會更全面一些。

上世紀九十年代,不管是電影業還是香港樂壇,都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年代。

我們試著想一下,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是什麼樣子的,是哪些人在主導著整個樂壇的大方向?

張國榮。

四大天王。

林憶蓮。

梅豔芳,等等我們沒有列舉出來,但同樣舉足輕重的人物。

怎麼說呢,我個人覺得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是全靠自己的韌勁自成一派。記得大概十年前有一篇稿子,是關於作詞人周耀輝的。

他說九十年代的香港樂壇,是個大時代。

香港樂壇在這個時期,是人人有才人人渴望出頭的狀態。

像許冠傑這種在70—80年代叱吒樂壇的人物,在九十年代的時候已經屬於「不是重大場合不登臺」的了。畢竟許冠傑在1992年就已經舉辦了「告別樂壇演唱會」。

唏噓是有,但這也算是香港樂壇的良性循環。

上一代歌者功成名就,把所謂的優良傳統留給下一代。當然,在這一代歌者玩轉樂壇的時候,下一輩是有點喘不過來氣的,因為他們的前輩都太能打了。

這也就給在九十年代當家做主的歌手一個比較高的平臺起步,在八十年代已經積累了不少「內力」的歌手,九十年代就很容易出頭了。

所以我們看到,張國榮。

其實張國榮在八十年代就已經出名了,但他真正在樂壇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時期,還得是九十年代。

我們從張國榮的八十年代說起,光是譚張爭霸就已很有看頭。

譚詠麟和張國榮。

兩者其實是一個良性競爭的狀態,這個狀態一直持續到1988年,譚詠麟宣布不再在頒獎禮上拿獎。

繼而張國榮拿下了88、89兩屆的金曲獎最佳男歌手。

這可以說是為九十年代的完全爆發打下了根基,那十年基本上是張國榮的全盛時期。

九十年代最後幾年的幾場演唱會,在歌迷心中,張國榮可以封神了。

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壇,在部分歌迷心中會覺得張國榮一人獨大,他所佔份額太大,但事實上,百花爭豔是真的可以用在這個時期的。

男歌手還有四位比較出挑,就是我們說的四大天王。

這四位,我個人覺得是在那個年代把「偶像化」發揮大最大的典型。

四個人風格不一,也算是比較能吸引粉絲。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是組合形式的屬性,獨立存在的個體會在某種程度上更有看點一些吧。

張學友是能唱的,之前因為機緣巧合我也聽過他的演唱會。這麼說吧,他的演唱會能值回票價無需質疑。

有人說張學友在香港樂壇的崛起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畢竟他的低谷期,是譚張爭霸時期,他的全盛期,是譚張紛紛隱退的時候。

但不得不承認是,張學友是能用實力把樂壇抗肩上的,他也被很有老樂迷認為,是四大天王中所謂專業屬性比較明顯的一位。

其他的幾位呢,影響力在某種程度上蓋住了他們在樂壇上的野心,能這麼說吧?

至於女歌手方面,可以說是非常好看了。

比如林憶蓮正在那十年裡積攢力量,收拾收拾打包就成了今年在《歌手》上的歌王。

並且女歌手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和諧的局面,哦我所說的「不和諧」並不是明爭暗鬥,而是每個人好像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得很好,讓其他人忍不住拿她們來做比較。

像林憶蓮和葉倩文。

那個時候《焚心似火》在香港已經很火了,而林憶蓮的《至少還有你》還沒有出來。

沒有一首大爆的神曲,就只能靠著踏實的曲子在這條路上往前走。

容易嗎?

有一部分是容易的,畢竟在九十年代末期,梅豔芳已經是半隱退狀態。

另一部分是不容易的,嗯……因為你想不到半路會殺出怎樣一個不速之客,像王菲。

我們需要承認王菲在香港歌壇是非常濃墨重彩的一筆,九十年代末是她異軍突起的時期,可能很多女歌手都沒有想到會有這麼一位「不速之客」。

可以說九十年代的香港歌壇,有一些些唏噓。因為「中流砥柱們」慢慢低調起來。

但又是真的繁榮,盛景啊!

我們順著來說,就說到2000年後了。這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段時間,畢竟……90後青春期的時光,有不少傷春悲秋源自2000後的流行歌。

2000年後,香港樂壇還是可以的,至少……好吧至少在2006年之前。

王菲在二十一世紀前幾年,仍然在出碟。

莫文蔚開始穩紮穩打地哼著情歌,聲音飄在各種午夜電臺中,療了大家的情傷,也給青春期少年少女提供了傷感素材。

一個女歌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正在慢慢成長,對我說的就是容祖兒(自動唱起《揮著翅膀的女孩》……)

現在在這個時期,我們還是可以說二十一世紀的前幾年,香港樂壇給了我們一種看似很繁榮的現象。

出了一個陳奕迅。

還有一個堅挺了十六年的組合,Twins。

好吧,我們把2007年後出頭的方大同也算上(額……這一位和前幾位的時間差,是有點大了)

我想力證這個時期的香港樂壇還是豐富多彩的,但……如你所見有點硬扯。

我們會看到勁歌頒獎典禮,連續幾屆的最後歡迎男女歌手都是陳奕迅和容祖兒。

不是說這二人撐不起來這個獎項,而是我們會發現香港樂壇已經不再讓人能輕易產生新鮮感。所謂變化,大概是從「有很多歌可以聽」到「只有這些歌能聽」。

再來,我們說到近十年來,香港樂壇的發展。

陳奕迅仍在拓展自己音樂帝國的版圖,Twins仍然在堅持著組合的情懷。我們會看到有像王菀之這樣的「寶物」出現,但已很難回到九十年代的盛景。

現實狀況,是歌迷在兩年前就做出了一個對比。2015年,香港樂壇的新歌有669首,而2005年新歌產量是1354首。

這二十年,在部分人眼中是從勝到衰的時期。沒有「林憶蓮們」的出現,導致之前的「林憶蓮們」存在感很強。

我們現在對香港樂壇下定論,還是有點早,不然我們就再等等好了,萬一有驚喜出現呢?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 一鍵加關注

不信來試

相關焦點

  • 香港樂壇四大天后:梅豔芳、陳慧嫻、林憶蓮、葉倩文,誰是二姐?
    唱片公司開始借鑑國外「明星制」的成功經驗,對歌手從形象到歌路進行設計包裝,請專業詞曲創作人給他們度身定造歌曲,使歌手的個人風格鮮明凸現,從而使本土歌星有了前所未有的個人魅力。這其中最突出的當數八十年代後期的四大天后:梅豔芳、陳慧嫻、林憶蓮、葉倩文。
  • 《歌手》陌生的杜麗莎原來是香港樂壇頂級名師 林憶蓮鄭秀文都曾求...
    20來歲已經在TVB有自己的音樂節目《杜麗莎與你》,做足三年。2007年,拿下相當於香港樂壇終身成就獎的「金針獎」。  網上流傳最廣的,是黃霑對她的讚美,「天生有絕對音感,不必任何樂器,隨口就能唱出標準音高來。」  杜麗莎也曾開玩笑說:「我從小非常聽話,所以耳朵靈敏,聽不得走音的東西。」  電影《六樓后座》裡,杜麗莎演的是周浚偉的媽媽,出場時間非常短。
  • 香港樂壇有「四大天王」,但你知道「四大天后」是誰嗎?
    曾經的香港樂壇湧現了許多代表性的人物,尤其是「四大天王」,至今也讓人念念不忘。不過除了「四大天王」,還有「四大天后」,你知道是誰嗎?二、林憶蓮曾經的她可是火遍大江南北,林憶蓮有非常多的經典歌曲,尤其是那首《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曾受到了內地和香港觀眾的喜愛。林憶蓮的外表並不是很漂亮,只能屬於中等長相,但她非常有氣質,標準的氣質型女人,如今的林憶蓮還活躍於歌壇,是當之無愧的天后級人物。
  • 從王菲到容祖兒,盛開了半個世紀的香港樂壇,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
    容天后的嗓音帶著刀太實在了,所以加上硬糖少女那個小妹妹,直接成了小學生合唱團一字一句呆板木訥,沒有了《百年孤寂》這首歌的風味與血骨。話說到此,借著容祖兒這位香港樂壇最後一位天后回憶一下那些曾經叱吒香港樂壇的女性中國好聲音吧。
  • 韓劇《哲仁王后》:羅仁宇展現的存在感到底是什麼?
    韓國演員羅仁宇在韓劇《哲仁王后》中,強烈存在感到底是什麼?演員羅仁宇在tvN《哲仁王后》中,以強烈的存在感吸引了觀眾。最新播出的tvN金土劇《哲仁王后》第六集中,羅仁宇飾演的金丙寅和哲宗(金正賢飾)展開了激烈的心理戰,為劇情增添了緊張感。
  • 53歲陳慧嫻近照,曾與林憶蓮從學校鬥到樂壇
    ,其中譚詠麟與張國榮的激烈角逐至今還被歌迷們津津樂道。然而當陳慧嫻聽到林憶蓮演唱的《長街的一角》時,她顯然還是略有不快的,因為這首歌和她的歌曲都是改編自同一首歌,這兩首歌的較量也是不分勝負。  2016年陳慧嫻在香港開演唱會時,有媒體報導,當時的林憶蓮非常關心陳慧嫻何時開唱,一知道陳慧嫻拿到紅館3月初的檔期,就即刻確定3月底開唱,原本陳慧嫻開3場,林憶蓮就堅持開夠4場,在場數上贏陳慧嫻,不過,陳慧嫻其後又宣布加場
  • 林憶蓮拜師其門下,張學友叫她老師,縱橫樂壇30年
    新一季《歌手》已近尾聲,這一季的大咖無疑是結石姐,但是自從有了華晨宇的加入,結石姐的奪冠之路似乎略顯艱辛了,《歌手》結石姐華晨宇是新生代歌手,結石姐在國內外都赫赫有名,可是要想抓住臺下的觀眾 , 唱歌的感覺以及選歌類型很關鍵,之前《歌手》就曾爆過不少冷門,在杜麗莎和林憶蓮同參加的時候,杜麗莎就輸給了徒弟林憶蓮。
  • 香港樂壇三大巨星、四大天王、五大天后,每一位都是神一般的存在
    香港樂壇自七十年代「一代歌神」許冠傑開創粵語流行音樂至今,已經四十多年,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樂壇鼎盛時期,期間出現過一位又一位我們熟悉又喜愛的男女歌星
  • 林憶蓮在香港鬥不過葉倩文,去臺灣鍍金後,翻身成為兩岸三地天后
    當時港臺歌壇的大環境,是臺灣歌手積極搶灘登陸香港市場,因為80年代的香港天皇們一一宣布退位,騰出來的空間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教父羅大佑領銜齊秦、王傑、童安格、周華健,代表臺灣戰隊站穩了腳跟。能認全這張照片的人應該不多吧但林憶蓮瘋狂的「攻臺」計劃,著實令整個市場錯愕不已,因為臺灣最不缺的就是天后了:齊豫、潘越雲、蘇芮、黃鶯鶯、蔡琴、陳淑樺、高勝美、鳳飛飛。。。
  • 華語樂壇的四大天后:那英墊底,林憶蓮第三,第一紅遍全亞洲!
    華語樂壇的四大天后:那英墊底,林憶蓮第三,第一紅遍全亞洲!第一位:王菲王菲,1969年8月8日出生於北京,中國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 、中國國家一級演員 。1989年憑藉歌曲《仍是舊句子》在香港歌壇出道。
  • 林憶蓮這張專輯一發行就火了,讓Sandy一躍成為香港一線女歌手
    女人像紅酒,經得起時間的推敲,才是上品,作為華語樂壇的靈魂人物林憶蓮完美詮釋了這一點。1988年發行《都市觸覺 Part 1》這張專輯時林憶蓮已出道3年,唱片公司安排她和當紅「小鮮肉」王傑對唱情歌《還有》,殿堂級的演繹感動了當時的少男少女。
  • 林子祥在香港的地位有多高?
    林子祥在香港樂壇,大概與同時代的陳百強為雙傑之一,伯光覺得,兩人應該還是要次於香港樂壇教父許冠傑,和香港樂壇的代表羅文。港臺曾經是華語流行文化中心,香港在一段時間與臺灣不分軒輊。而說到鼎盛時期的香港歌手,感覺人數有很多。實際上,香港樂壇男歌手排名,基本可以這麼分。
  • 都知道香港樂壇的四大天王,那「四大天后」呢?說全名字的不多了
    這四人自打被封天王的那一天起,無論是到了現在,還是以後,他們的娛樂圈地位都是不會改變的。而認識他們的人也只會越來越多。然而問題來了,人人都知道香港樂壇的這四位天王的名字,但香港樂壇的四位天后,卻很少有人知道她們所有人的名字。尤其到了當下這個新星輩出的時代中,四大天后對於無數年輕人來說就只是上一代的老前輩罷了,雖然她們很有影響力,但是名字卻是真的叫不出口或是叫不全了。
  • 香港樂壇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提到香港樂壇,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天王的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以及譚詠麟、許冠傑、徐小鳳、林憶蓮、葉倩文、王菲Beyond樂隊等這些大牌歌星們,當然還有羅文、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等這些已經過世的明星們。
  • 曾經香港樂壇的一代女神,無法超越的經典癲音女歌神
    在現在看來香港樂壇已經過了它的繁華時期,已經沒落,曾經的譚詠麟、張國榮、許冠傑、梅豔芳曾帶動香港樂壇的潮流,如林子祥、陳百強、紅極一時的葉蒨文、林憶蓮、關淑怡、陳慧嫻、Beyond、達明一派及草蜢樂隊都曾經在香港樂壇大放異彩。
  • 林憶蓮經典歌曲推薦 林憶蓮好聽的歌有哪些
    林憶蓮,華語流行樂女歌手、影視演員。在音樂節目《歌手》中,林憶蓮表現出不俗的唱功,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林憶蓮經典歌曲,一起來看看吧!並主持了香港商業電臺節目《六一一學生周記》。1985年,推出首張個人粵語專輯《林憶蓮》,從而正式進軍歌壇。1990年,推出首張個人國語專輯《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同年,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1991年,舉行「意亂情迷」演唱會。1992年,與李宗盛為電影《霸王別姬》合唱主題曲《當愛已成往事》。1994年,推出首張個人日語專輯《Simple》。1995年,推出第二張個人國語專輯《Love,Sandy》。
  • 香港樂壇真是越來越沒落了嗎?為何劉德華越來越紅?這幾點值得思考
    提到香港樂壇,就不得不提到四大天王的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黎明,以及譚詠麟、許冠傑、徐小鳳、林憶蓮、葉倩文、王菲Beyond樂隊等這些大牌歌星們,當然還有羅文、張國榮、陳百強、梅豔芳等這些已經過世的明星們。
  • 90年代的香港樂壇,到底有多瘋狂?為何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
    我們先來說神仙打架這個詞,其實也就是這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是指幾個優秀的、有才華的人在互相競爭,神仙在我們民間來說就是比較高級別的人物,他們都能打架,證明這個場面的經典程度是不可思議的。從此香港樂壇橫空出世了一個「四大天王」,由此真正開啟了90年代一個全新的神仙打架局面。
  • 90年代的香港樂壇,到底有多瘋狂?為何說是神仙打架的年代?
    我們先來說神仙打架這個詞,其實也就是這幾年開始流行起來的網絡用語。 是指幾個優秀的、有才華的人在互相競爭,神仙在我們民間來說就是比較高級別的人物,他們都能打架,證明這個場面的經典程度是不可思議的。
  • 林憶蓮與小男友恭碩良多年感情玩完,一代樂壇天后坎坷情路全回顧
    林憶蓮就是林憶蓮,愛唱歌有嗓子,而當時以資深DJ身份加入香港商業二臺的陳輝虹,第一次見到林憶蓮就有了感覺。甜蜜的愛情就這樣在兩個年輕人中間不可抑制的來了,那年他20歲,林憶蓮也才18歲。後來大家在一起工作的機會少了,兩人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