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他的繪畫藝術早已聞名全世界,在民國時期,就已經聞名於全國。奇氣橫溢的才調,令人眾人難忘。張大千濃髯如雲,雅者說笑,豪情縱橫,很多觀賞者可以明顯的發現到他的畫筆正是從他的性格中來的。最初大千的盛名是他善寫古人。誠然,他所寫石濤、八大幾可亂真,但其中很多也凸顯了自己的面貌。大千遍歷名山大川,所作山水皆胸中丘壑,呈現出來的是一種清新壯麗富於寫實的風採。後期創作的豪邁噴張的潑墨形式絕去了一切的依傍,開創了自中國畫以來前所未有的格局,是驚豔於世的藝術創造。
本季我們徵集了數件張氏書畫作品,自20年代起至80年代初,按照時空順序,我們隱約的可以窺探到張大千這一生的藝術風格之變化。我們從張大千早期惟妙惟肖的《仿八大山人筆意》和《仿八大山人松石》開始,到1925年所作曾熙題跋的《後赤壁賦》和創作於三十年代的《促膝清譚》、黃君璧上款的《觀瀑圖》、劉寒楓舊藏的1934年張大千早年仿石濤的《釣歸圖》,四十年代所作《魚樂圖》,上述作品中很清晰的可以辨認到八大和石濤的影子,而1948年作《溪岸閒居》和1947年的《步壑松風》風格上明顯體現出張大千以先賢古人為基石,以自然造化求奇變的臨古、仿古而變古的藝術追求。要提到是1963年于敏求精舍所作的潑墨《荷塘清幽》,這件作品尤可見張大千後期潑墨風格的的早期構成。然後來到1968年作贈老友王天循,關乎家國情懷更為直接的《白帝清曉》和同年所作的《潑墨山水》,在到定居臺灣後於1980年作的潑墨與潑彩兼之的《阿里山浮雲》,以及逝前一年的潑彩作品《石壁翠屏》,這些作品已然是大千先生潑彩題材的信手拈來之作了。本次特意以專題形式呈現,以下試為分說。
稅LOT1991
張大千 仿八大山人筆意
立軸 水墨紙本
245×101 cm.約22.3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題識】八大山人畫。
【印文】八大山人、十得、遙屬
【說明】藏家早年購於NY Sotheby's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點為中國香港,具體信息請聯繫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部工作人員。
張大千(1899-1983)
稅LOT1992
張大千 仿八大山人松石
立軸 水墨紙本
172×83 cm.約12.8平尺
RMB: 500,000-800,000
【題識】八大山人寫。
【印文】八大山人、何園、真賞、驢
【說明】藏家早年購於NY Sotheby's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點為中國香港,具體信息請聯繫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部工作人員。
此作以八大山人筆法摹寫山水,不著色彩,僅以水墨凸顯層次,筆觸簡潔,墨色乾枯,盡顯八大山人技法之精髓。大千先生雖無八大山人之經歷,但從繪畫作品裡全面深刻的詮釋了八大內心的悲憤與孤獨。所繪古木虯枝,殘山斷水,荒山野嶺之景,皆給人一種荒涼、野逸無人之感。無論構圖、筆墨與意境均異常精妙,十分可觀。畫幅中難識真山真水,只見一片皴擦墨跡。此時此刻,山石樹木已不再是自然中某山某水某處某景,卻是隨畫者心志漂泊而漂泊、寧靜而寧靜、 蒼涼而蒼涼、寂寞而寂寞、綺麗而綺麗。它們被想像和創造重新構築,被靈感和性情再度演繹, 儼然成為了張大千自己心中的山水。
LOT2676
張大千 後赤壁賦
立軸 設色紙本 1925年作
175×44 cm.約6.9平尺
RMB: 2,000,000-3,000,000
【題識】大滌子有此本,蓋坡公浚遊赤壁也,臨奉承德老兄鑑家博笑,乙丑大千倚裝。
【印文】季爰之印、大千居士
【曾熙題跋】季爰自得髯所藏大滌巨幅冊子,筆力更雄厚。此幀寫東坡浚遊赤壁,儒冠古服,真能得其劃,然長嘯、草木震動之曠懷。大滌原本恐尚不能到此,承德先生雅屬,乙丑十月三日曾熙。印文:曾熙之印、它山之石
曾熙(前排中)、張大千(後排右)
此幀《後赤壁賦》作於1925年,前人石濤曾畫過,上部有曾熙跋語。從題跋中可見老師對這位弟子此作頗為推許。此幅從構圖上,巨石斜亙,佔據了四分之三畫面,突出了《後赤壁賦》中「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履巉巖披蒙茸,據虎豹,登虯龍」之意,於變化中求得和諧,於墨色的局限中求得完美效果,以奇制勝,富於創造性,將赤壁的山石統一為整體表現出來,同時又交代了平遠、深遠、高遠的場景,渾然一體,小中見大,含蓄地表現了赤壁的雄奇壯美。畫幅中東坡在山崖前端嚴而立,須髯飄灑,若有所思,與山水融為一體,表現了其博大的胸襟和磊落的性格。從繪畫風格上看,是典型的「石濤」風格,無論用筆用墨和構圖,均十分經意為之,此作講求氣勢,筆情恣肆,淋漓灑脫,不拘小節,具有一種豪放鬱勃的氣象,以奔放之勢見勝,堪稱大千精品。
LOT1993
張大千 促膝清譚
立軸 設色紙本
畫:115×51 cm. 約5.3平尺
詩堂:16×51 cm. 約0.7平尺
RMB: 1,200,000-1,800,000
【題識】米芾亦善寫人物,其被服效唐妝,嘗寫子敬練裙圖,又作支許王謝於山水間,見者驚為唐以前物,不知其為元章筆也。此擬支許王謝促膝清譚圖。
【蕭平題詩堂】促膝清譚。大千先生早歲真跡佳制也。米芾擅寫人物而無物可考,久不傳矣。大千先生所謂擬者,恐亦無據,借其題而已。所作人物得力於張大風,而樹石補景則取法大滌子。此皆先生早歲之特徵。壬辰之春戈父蕭平。印文:蕭平、愛蓮居
【印文】大千、張爰
【鑑藏印】斠玄收藏書畫
【展覽】「第三屆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1年10月7日-18日。
【著錄】《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三),第166頁,保利藝術博物館。
【說明】陳中凡(1888-1982),字斠玄,號覺元。中國古典文學家,紅學家。「斠玄收藏書畫」為陳中凡鑑藏印。
請橫屏觀看
LOT1997
張大千 觀瀑圖
鏡心 水墨紙本 1933年作
21.5×98.5 cm. 約1.9平尺
RMB: 1,000,000-1,500,000
【題識】戲為君璧道兄寫觀瀑第一圖,大千,癸酉十月香江借居。
【印文】大千大利
【說明】黃君璧上款。
梅雲堂舊藏
LOT2681
張大千 魚樂圖
鏡心 水墨紙本
156×53.5 cm.約7.5平尺
RMB: 2,800,000-3,800,000
【題識】魚樂圖。此十年前在九龍寓居,戲效石濤、八大合作,用筆輕軟,不足存也。爰翁癸卯春題。
【印文】張大千、大千唯印大年
【高嶺梅題籤】魚樂圖。大千八哥作,嶺梅藏。
【展覽】
1.「梅雲堂藏張大千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1993年4月17日-5月23日。
2.「梅雲堂所藏張大千之繪畫」,日本東京涉谷區立松濤美術館,1995年4月5日-5月1日。
3.「梅雲堂藏張大千畫」,新加坡美術館,1997年2月28日-4月27日。
【著錄】
1.《大千居士畫影集》,內頁,1947年。
2.《梅雲堂所藏張大千之繪畫》,圖版46,日本東京涉谷區立松濤美術館,1995年。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點為中國香港,具體信息請聯繫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部工作人員。
1963年,大千重題十年前舊作《魚樂圖》。此圖以張氏精擅的八大石濤之法繪一椽巨石凌空突起,其上滿綴芙蓉,又有葦葉下垂及水攪動水面,有遊魚四五,以此為樂,或逡或巡,若即若離,充滿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趣味。此作純任水墨,淡點染、濃勾勒、薄皴擦,一派天真,足令人見而忘機。
LOT2001
張大千 眉壽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36年作
133×49 cm.約5.9平尺
RMB: 300,000-400,000
【題識】丙子元月,芝田仁兄來吳門,屬仿老蓮筆,爰。
【印文】張季、大千
劉寒楓舊藏LOT2677- LOT2678
LOT2677
張大千 臨石濤釣歸圖
立軸 設色紙本
197×100 cm.約17.7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題識】
1.足跡不經千萬裡,眼中難盡世間奇。筆鋒到處無回顧,天地為師老更痴。大滌子本,大千居士臨之。
2.此予三十年前所作,當時極意效法石濤,唯恐不入,今則唯恐不出,書畫事與年俱異,蓋有不期然而然者矣。甲辰四月展觀,點染數筆因題。爰翁。
3.流水含露冷,漁人罷釣歸。山中境何似,落葉鳥同飛。再錄大滌子句。
【印文】苦瓜滋味、浪花無際似清湘、張季、大千、歸鞠廬、大千唯印大利
【鑑藏印】寒楓草堂
【展覽】「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四)」,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著錄】
1.《張大千書畫集》,(第七集),圖版7,(臺北)厲史博物館,1990年。
2.《名家翰墨》,(第40集),第59頁,香港翰墨軒有限公司,1993年5月。
3.《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四),第51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2年5月。
【說明】劉寒楓舊藏。劉寒楓,民國時期滬上金融巨頭,酷愛收藏,與張大千、齊白石、吳湖帆、于右任等過從甚密,民國時期曾在上海、蘇州舉辦個人收藏展,收藏頗豐。
此畫作於1964年,當時大千移居海外,在德國科隆等地巡展,展卷閱讀以前的舊作,一方面可對比自己風格前後變化的痕跡,另一方面亦引起了一股鄉愁。從畫中再一次題寫的石濤詩句:「流水含露冷,漁人罷釣歸。山中境何似,落葉鳥同飛。」頗可體味到大千的心境。
LOT2678
張大千 溪岸閒居
立軸 設色紙本 1948年作
107×49 cm.約4.7平尺
RMB: 2,200,000-2,800,000
【題識】戊子十二月二十三日寫頌寒楓道兄五十初度,大千弟張爰再拜。
【印文】張爰、大千
【來源】香港佳士得1995年春LOT273。
【說明】上款「寒楓」為劉寒楓,民國時期滬上金融巨頭,酷愛收藏,與張大千、齊白石、吳湖帆、于右任等過從甚密,民國時期曾在上海、蘇州舉辦個人收藏展,收藏頗豐。
《溪岸閒居》作於1948年劉氏天命之年,時張大千自敦煌之行後融匯大痴黃鶴更為得心應手。大千於滬上廣結良友,已與劉寒楓談畫論詩,往來頻仍。劉寒楓與張大千為同庚,二人交誼跨越了二十餘年,從青年而至壯年,傳為美談,足稱藝壇佳話。
LOT1994
張大千 步壑松風
鏡心 設色紙本 1947年作
107×40 cm.約3.9平尺
RMB: 600,000-800,000
【題識】步壑風吹面,看松露滴多。丁亥十月寫似秉璋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張爰。
【印文】張爰、大千居士
【來源】紐約蘇富比,1991年5月,中國書畫拍賣Lot110。
LOT1999
張大千 潑墨荷花
鏡心 設色紙本 1944年作
109 ×63 cm.約6.2平尺
RMB: 800,000-1,200,000
【題識】塘坳閒意思,池面好丰神,甲申十 月大千張爰大風堂下。
【印文】張爰之印、大千居士
LOT2629
張大千 荷塘清幽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71×136.5 cm.約8.7平尺
RMB: 3,200,000-3,800,000
【題識】癸卯春日小集敏求精舍,芋廠誦義山詩:更無色與並,不索此香何。為之神往,欣然寫圖留精舍中。大千居士爰。
【印文】張大千、大千唯印大年
【來源】北京拍賣會2012年秋,胡氏藏珍LOT053,成交價:RMB 4,255,000。
【說明】「敏求精舍」是一個成立於1960年的收藏團體,由胡仁牧、陳光甫等人發起,其成員是一群醉心於中國文物藝術品收藏的香港藏家。「暫得樓」是胡惠春先生為自己的收藏所起的堂號,在香港、紐約均設有分館。胡惠春先生在1949年曾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後移居香港,在隨後的30餘年裡,先後以不同形式向上海博物館捐贈了350餘件藏品。現上海博物館裡的暫得樓瓷器館展品均為胡氏畢生所藏的捐獻。新中國成立初期,受周總理號召,胡惠春與香港知名學者及教育家陳君葆、時任中國文化部部長沈雁冰、文化部文物局局長鄭振鐸等人,在香港秘密組織國寶收購小組,由內地出資,大量購買戰亂散失香港的重要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有《四部叢刊》、《呂氏春秋》、《晉會要》、《王梅溪集》,等古籍善本。
敏求精舍成員合影
LOT1998
張大千 荷
鏡心 設色紙本 1963年作
68 ×44 cm. 約2.7平尺
RMB: 100,000-200,000
【題識】癸卯二月蜀人張大千爰。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
LOT2000
張大千 竹石小鳥
鏡心 設色紙本
100.3×47 cm.約4.2平尺
RMB: 300,000-400,000
【題識】強立、芸芸賢侄儷賞,大千居士爰。
【印文】大千、下裡巴人、大風堂
【說明】上款人為張強立夫婦。張強立先生來自香港, 張大千先生的好友,並從其學畫。後去美國, 任英國石油公司駐美國高層管理人員。
本幅畫作當年懸掛於張強立夫婦家中
LOT2626
張大千 白帝清曉
鏡心 設色紙本 1968年作
99×191 cm.約17.0平尺
RMB: 8,000,000-10,000,000
【題識】井絡高秋隱夕暉,片帆處處憶猿啼,有田誰道不思歸。白帝彩雲天百折,黃牛濁浪路三迷,音書人事近來疑。吾年三十五歲時寫巫峽清秋,依浣溪沙題之。一時朋輩和之甚眾。頃者天循鄉兄索寫此圖,囑録舊作,今真欲歸不得矣。五十七年重九前五日,爰。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大千世界
【著錄】
1.《名家翰墨》,(第40期),第103頁,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 1993年5月。
2.《現代書畫投資叢書—張大千卷》,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
【說明】上款人王天循為著名僑領、舊金山四川同鄉會會長,張大千在美期 間過從甚密,王天循幼子長松性聰穎為張大千所喜,遂收為義子, 故以親家相稱。張大千與王天循二人時有畫作及詩作酬和。
王天循生平傳紀《留美集》 張大千封面題字
LOT2628
張大千 潑墨山水
立軸 水墨紙本 1968年作
182×91 cm.約14.9平尺
RMB: 2,500,000-3,500,000
【題識】戊申春孟,蜀人張大千爰。
【印文】西川張爰(二次)、金石同壽
【著錄】
1.《銀座美術館—館藏作品選集》,第90-91頁,2007年。
2.《銀座風韻—銀座美術館館藏作品選集》,圖版303,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年。
3.《海上風》,第11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年9月。
【說明】附該作品創作時視頻。1968年2月21日下午3時,張大千受臺灣製片廠邀請在歷史博物館二樓當場揮毫作畫,完成本拍品《潑墨山水》,此記錄片名為《張大千的畫》,這是張大千第一次拍攝作畫全過程的記錄片。
稅LOT2625
張大千 阿里山浮雲
鏡心 設色紙本 1980年作
66.5×136 cm.約8.1平尺
RMB: 6,000,000-8,000,000
【題識】蓬池幾回幹,桑田幾番改,誰信天地間,竟有山頭海。六十九年歲夏孟,憶寫二十年前阿里山舊遊,八十二叟 大千張爰,雙溪摩耶精舍。
【印文】張爰大千父、張爰之印、庚申、三千大千、摩耶精舍
【來源】香港蘇富比2002年春LOT125,成交價:HKD 1,852,000。
【展覽】
1.「大師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張大千作品在加拿大首展」,溫哥華美術館(加拿大),2000年11月30日-2001 年1月28日。
2.「大師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張大千作品在加拿大巡展第二站」,維多利亞美術館(加拿大),2001年3月2日-4月22日。
【著錄】
1.《張大千書畫集卷2》,第30頁,(臺北)歷史博物館,1980年。
2.《張大千書畫集》,第133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 年。
3.《大師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張大千作品在加拿大首展》,第53頁,(臺北)歷史博物館,2000年。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點為中國香港,具體信息請聯繫北京保利拍賣中國書畫部工作人員。
《阿里山浮雲》是大千先生八十二歲時憶遊之作(張大千先生曾於1959年與在臺諸門人同遊阿里山)。該幅作品以潑墨為主,幾乎看不見勾勒、皴擦法的影子。然山腳幾筆簡單的房屋勾勒,頓使抽象筆墨轉化為萬千氣象,實乃筆簡意周、意趣天成,這樣自然的筆法描繪出的畫作氣質和畫作的題目十分吻合。張大千還曾創作過《阿里山曉色》,其憶遊作品在簡化實景的同時卻增強了對神氣的表現,增強了意境的感染力和畫幅的整體效果,更有真情的流露。
LOT2627
張大千 石壁翠屏
鏡心 設色紙本 1982年作
90×45 cm.約3.6平尺
RMB: 1,200,000-1,500,000
【題識】石壁翠屏開,寒泉曲澗回。雲柯暗到腳,古屋破風雷。信筆作畫,信筆題字,老眊可笑也。七十一年 春節後,八十四叟張爰,臺北外雙溪摩耶精舍。
【印文】張爰大千父、大風堂、壬戌、摩耶精舍
張大千在摩耶精舍後院梅丘前留影
LOT2501
張大千 行書「福」
鏡心 水墨灑金箋本
37×37 cm.約1.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題識】張大千爰。
【印文】張大千長年大吉又日利
【展覽】大時代-晚清·民國名人書法展,清秘閣,2020年9月15日-9月19日,北京。
【注】張大千常書「福」、「壽」等吉語贈與門人、友人,此作用紅箋灑金紙寫就,感官寓意更惹人歡喜。
此作曾被多次收錄於張大千自用的新年賀卡中,作為祝福親友之吉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