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相繼推行政策 共同解決「三點半難題」

2021-01-18 中國經濟網

  孩子放學早,家長下班晚,時間差帶來的「三點半難題」,一度讓各方頭疼,本版於2017年4月對此進行過連續報導。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鼓勵各地各校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家長需求,探索實行彈性離校時間,提供豐富多樣的課後服務。新年伊始,我們一起實地看看,政策落實得怎麼樣?實際效果如何?

  ——編 者

  下午2點40分,隨著一陣放學鈴聲響起,在南師大附中新城小學南校區位於一樓食堂的彈性離校託管點「安心驛站」,陸續有學生走進來。三四點以後,更多參加完學校興趣班的孩子們也加入了。他們很快找到自己熟悉的位置坐下,打開書包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的學生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翻看課外書。負責託管的老師不時走動,給有需要的孩子一些幫助。

  這樣的場景,不只發生在南京。為緩解部分家長接孩子難問題,各地相繼探索彈性離校制度,為學生免費提供延時照顧服務。去年春季學期開學以來,南京市所有公辦、民辦小學開始實行;西安市於去年3月在60所小學試點,去年9月在全市小學鋪開;瀋陽則從去年秋季學期開始,將全市普通中小學校全部納入彈性離校……

  學生自願、免費參加,可自行做作業,也有社團活動

  臨近放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附屬小學門口,接孩子的家長慢慢多了起來。「秋季開學前,學校給家長發了通知,只要填寫一份申請表,說明需要延時離校的原因和具體時間就可以,很方便。」一位紅衣媽媽正在等自己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放學。

  西安市的政策規定,凡學校正常放學後按時離校有困難的小學一、二、三年級學生(含民辦小學)均可延時離校。以家長自願報名、學生自主參加為前提,嚴禁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參加,嚴禁以任何方式拒絕或推諉。有困難學生離校時間原則上不超過下午6點,實行「彈性離校」一周不少於4天。西安市小雁塔小學副校長楊智說,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衝突、老人年邁,父母上班地點距離學校遠,工作繁忙,不放心外面託管班管理等,是家長申請原因欄裡填寫的主要原因。據統計,西安市2017年秋季小學一、二、三年級在校學生實際參與人數達105407人,參與率為35%。

  「女兒放學早,我們雙職工家長確實難以長期請假早早來接孩子。以前只能依賴校外的『小飯桌』,不僅增加了額外的負擔,而且孩子太小我們也有點擔心。彈性離校真是幫我們解決了一個老大難問題。」南京一位三年級學生家長宋女士說,彈性離校靈活度較大,如果臨時有事,經過學校同意只參加幾天或者只有幾天不參加也可以,夏季時學校還設置了3個接孩子的時間點,自己很放心。根據規定,南京市彈性離校的冬季上學時間段,託管結束時間原則上為下午5點,非冬季為下午6點。目前申請學生約佔南京市小學生總數的18.4%,達到7.2萬餘人,較上學期增加1.2萬餘人。

  瀋陽市的彈性離校則覆蓋了全市普通中小學校,瀋陽市教育局的數據顯示,全市約81.7%的小學生參加。

  學生自願、免費參加,教師輔導答疑、不講新課,學校提供教室、場館及活動課程,是各地彈性離校的共同特點。在瀋陽,延時期間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如果孩子少,就以寫作業為主,如果孩子多,就開展社團活動。負責彈性離校的老師可以自由申請。比如低年級的孩子作業少,完成作業後主要開展了閱讀課和影視課。」瀋陽市童暉小學校長李丹陽介紹。目前,各地多數學校仍以延時看護為主,安排專人照管學生自行做作業、課外閱讀等,不能進行各種形式的補課。

  財政提供專項經費補助,延時照管主要由校內教師承擔

  免費提供延時照顧服務,對許多工作繁忙的家長來說確實解渴,但對學校而言,這意味著教師工作量的增加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目前,彈性離校工作主要由校內教師承擔。「延長工作時間,不少教師都有畏難情緒。給予適當補助,也能讓教師有勁頭」,李丹陽說,「市教育局把經費撥到了各個學校,經費能保證每個教師每小時補助45元。」瀋陽市彈性離校每年需要資金約2.2億元,全部由市級財政承擔且列入財政預算,無需區縣(市)配套。

  在西安,各區縣政府是行政區內彈性離校工作的實施主體,承擔主要職責。實行彈性離校的學校獲得財政專項補助,補助經費按照300元/每生每年標準,主要用於相關人員補助、水電費支出、消耗品購置、場地使用等。所需資金由市與區縣分擔。

  在南京,大多數學校「自管自辦」的模式,累計參與教師超過20萬人次。南京市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用於彈性離校工作的補助和獎勵,市區兩級專項資金按照每生每年不低於400元標準落實。據測算,彈性離校為家長節省費用3.6億元。

  為了緩解人力壓力,有的學校返聘退休教師,有的學校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吸引各區關工委、文化藝術科技體育等領域的機構和團體提供公益性服務,還有的學校通過「自管他辦」的模式減輕本校教師負擔,例如,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與一家社會教育機構達成合作協議,由其派遣專門的老師,在小學圖書館內照看學生。過去一年,這一形式同樣贏得了家長的認可,幾位家長坦言,這種模式既不會太影響老師們的日常教學安排,又能保障孩子們有安全可靠的環境,是種雙贏。

  彈性離校也給學校的安全管理帶來了新挑戰。孩子留校時間拉長,申請彈性放學的家長來接孩子的時間也有早有晚,有的家長多次過點還沒來接孩子,又無法硬性約束……這些都讓學校始終繃著安全這根弦。

  大多數家長認為政策便民,希望提高彈性時間的「附加值」

  學校與教師的不易,家長們看在眼裡。紅衣媽媽說,據她了解,孩子班級裡50多個學生,只有三四個申請了延時離校。「主要原因是下午4點半放學後,學生可以參加學校裡開辦的興趣班,課程有手工、科學、田徑、舞蹈等,種類很多,周一到周五都有,價格也不貴,一個學期一兩百元到七八百元。興趣班結束就差不多下午5點半了,不需要再申請延時離校。另一方面,家長也不想給老師添加麻煩,這兒的老師都很負責,工作很忙,相互體諒一下,家長自己能克服的困難就不麻煩老師了。」

  一旁的銀衣媽媽接過話茬:「送到興趣班是可以晚點來接孩子,但這幾個月下來,我發現上完興趣班以後,下午5點半放學,回家吃完飯差不多就得晚上7點多了,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很緊張,影響晚上休息。所以這個學期的興趣班上完後,不準備再給她報了,還是要讓家裡老人早點來把孩子接回去寫作業。」

  楊智稱,彈性離校滿足了部分家長的需求,但仍有學生在校外託管班,或按時由父母接送。也有家長表示,有的學校在實施彈性離校後,只推遲了半個小時放學,對於工作單位距離學校較遠的家長來說,「彈性」還有點小,「由於學校沒有晚餐,接孩子太晚怕把孩子餓著,所以只能把孩子送到『小飯桌』」。

  採訪中,大多數家長都認為彈性離校是一件便民實事,但也對學校在「彈性」的內涵外延上提出了更多期待。南京市教育局初教處處長戴興海告訴記者:未來將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源進學校,讓彈性離校的內容更加豐富;同時,還將致力於打造一個智能化平臺,對各校彈性離校的情況進行更為及時的反映和高效的管理,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不過,如何讓彈性離校真正破解「三點半難題」的尷尬,而不是流於形式?怎樣既提高彈性時間內容「附加值」,又確保孩子安全?一旦引進社會託管機構,如何避免其向孩子們打廣告等商業行為,不讓政策走樣?對政府和學校來說,考驗還在繼續。

(責任編輯:楊淼)

相關焦點

  • 化解「三點半難題」也是一項「民生福利」
    長期以來,小學生放學早、家長接送難的「三點半難題」,是很多家庭面臨的現實困境。下個學期,這個難題有望破解。記者從8月5日召開的關於推行小學放學後校內託管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從9月起,浙江省溫嶺市小學將為有剛性需求的學生和家長匹配校內託管服務,學生可自願參加,每人每學期收費600元。
  • 株洲:解決「三點半難題」 建寧驛站一試身手
    解決 建寧驛站一試身手 石峰區2個驛站試點推行小學生託管服務 ▲響石廣場建寧驛站內,孩子們在老師陪伴下學習 通訊員供圖 株洲晚報訊(記者 伍靖雯 通訊員 顏淑婷)「三點半難題」怎麼解?建寧驛站來幫忙。
  • 新一輪延遲放學政策出臺 「課後三點半」服務能否升級換代
    「深圳版」的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網上的討論立刻突破了深圳市的範圍,全國各地網友,從家長到老師都參與了討論。記者在翻看網上討論後發現,有關「課後三點半」的話題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一輪政策實施過程中充分討論過的一些問題,比如,「解決了家長不能接孩子的問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是否自願參加」,已不是這次討論的重點。
  • 全國已有二十九個省份出臺政策應對「課後三點半」難題——課後...
    「課後三點半」,曾是令不少家長感到頭疼的問題。近年來,為滿足群眾的期盼與訴求,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彈性放學」「校內課後託管」等多種探索。2017年,教育部出臺《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為學校辦好課後服務指明方向。
  • 「課後三點半」服務能否升級換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從教育部官網獲得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已有30個省份出臺了中小學課後服務政策,36個大中城市(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43.2%的小學生、33.7%的初中生自願參加了課後服務。「深圳版」的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網上的討論立刻突破了深圳市的範圍,全國各地網友,從家長到老師都參與了討論。
  • 放學早下班晚,「課後三點半」服務能否升級換代
    「深圳版」的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網上的討論立刻突破了深圳市的範圍,全國各地網友,從家長到老師都參與了討論。記者在翻看網上討論後發現,有關「課後三點半」的話題似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上一輪政策實施過程中充分討論過的一些問題,比如,「解決了家長不能接孩子的問題」「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是否自願參加」,已不是這次討論的重點。
  • 各地出臺政策大力推行分餐制 公筷「夾」出餐桌新文明
    各地出臺政策大力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餐桌新文明受到疫情影響,小楊一直沒有在外面的飯店吃飯。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好轉,餐飲業也逐漸恢復。恰好趕上「五一」假期,小楊就謀劃著和許久未見的朋友們相聚。
  • 【一線調研】讓「三點半難題」不再難
    學校的「放心班」解決了他們的難題。「我現在報了一些社團,放學後還能參加一個多小時的活動。」在聲樂老師的指導下,潘凌峰等40多名合唱團成員練習了多首曲目。半個小時合唱練完,潘凌峰又參加了鼓號隊排練。   「放心班」是合肥市廬陽區推出的一項中小學校課後延時服務。早在2016年,為解決「三點半難題」,方便家長接送孩子,廬陽區探索實施了學校「放心班」工程。
  • 兩會部長問答|「三點半」難題 25省已發布政策措施
    3月3日下午,2018年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正式開啟。  全國兩會期間,列席全國兩會的國務院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將來到位於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的「部長通道」,發布權威信息、解讀政策舉措、回應熱點難點。  直面熱點關切,不迴避尖銳話題。近年來,「部長通道」已成為每年全國兩會中外媒體期待的一道「大餐」。
  • 利用好「課後三點半」,聚師網聚焦中小學生科學成長新模式
    而截至2020年10月,全國已有30個省份出臺了中小學課後服務政策,36個大中城市(4個直轄市、27個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後服務,43.2%的小學生、33.7%的初中生自願參加了課後服務。「深圳版」的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網上的討論立刻突破了深圳市的範圍,全國各地網友,從家長到老師都參與了討論。
  • 教育部部長:「下午三點半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
    3月3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這是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接受採訪。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場「部長通道」在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開啟。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首先回答記者提問。針對目前小學生下午放學早出現的「下午三點半問題」,陳寶生表示,「下午三點半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
  • 讓「三點半難題」不再難!日照創新落實中小學課後服務
    近年來,「三點半難題」已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熱門話題。中小學生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存在時間差,學生放學後家長沒時間接,更沒時間管,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成為廣大家長的操心事、煩心事。雖然社會上各類託管、助學和輔導機構應運而生,但卻問題叢生,不僅收費高,服務質量也不盡如人意。
  • 解決「三點半現象」需完善學校託管制度
    「三點半現象」即孩子三點半放學,而家長大致是五點鐘才下班,這中間的時間差,該怎麼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回應,課後託管的「三點半現象」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目前已經有25個省下發通知解決此問題。經過不懈努力,這個政策的「紅包」將更加厚重。
  • 全國政協委員:探索反家暴分級預警機制,推行家暴強制報告制度
    同時探索反家庭暴力分級預警機制,推行家庭暴力強制報告制度,完善人身安全保護令適用範圍和執行保障措施,及時保護家事糾紛受害者,盡力防範家事糾紛引發刑事犯罪。 2019年,全國各地因婚姻家庭情感糾紛引發的命案不時見諸媒體,令人痛心。今年以來,類似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生。
  • 彈個車創新解決用戶用車難題
    因此,各地政府相繼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汽車行業增長。除此之外,以彈個車為代表的汽車新零售平臺,也成為了推動汽車消費增長的力量之一。當前,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存量市場,自從2018年全國乘用車銷量首次轉為負增長之後,從業者普遍認為行業凜冬已至。在此背景下,加速汽車金融消費的發展,通過創新形式推動行業復甦也成了共識。而汽車融資租賃模式就成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刺激汽車消費的方案。
  • 唐山:三個區試點「彈性離校」制度 解決「下午三點半」問題
    聚焦八個方面重點工作,即:一是聚焦解決「大班額」和「擇校熱」,推動教育優質均衡邁出新步伐。以解決「大班額」和「擇校熱」為突破口,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教育優質均衡邁出新步伐。要科學編制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專項規劃,進一步優化配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保證區域內義務教育供給。要加大校舍建設力度,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和國家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
  • 全國20餘地推行子女護理假,「有假難休」怎麼解?
    記者梳理發現,全國已有河北、河南、山西、重慶、湖北、甘肅等20多個地區出臺「子女護理假」相關政策。實施細則大致相似,即對患病住院、生活難以自理的老人,規定用人單位允許其子女休假護理老人。多地將老人年滿60周歲且患病住院治療作為子女享受護理假的前提。子女護理假要放多久?各地標準不一。
  • 軌道公用廣角:完善停車場無障礙設施,推行殘疾人停車優惠政策
    為方便殘疾人出行,我市以舉辦2022年亞(殘)運會為契機,積極完善停車場無障礙設施,全力推行殘疾人停車優惠政策。整改前與整改後克服困難,解決施工難題下城區觀成中學社會停車庫原地面泊位鋪設植草磚,表面凹凸不平,無法滿足無障礙泊位地面平整度要求。
  • 教育部長談「下午三點半問題」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在接受採訪新華社發    □記者段偉朵    本報訊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開幕會結束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首場    教育部部長|「下午三點半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    針對目前小學生下午放學早出現的「下午三點半問題」,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下午三點半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教育發展特定階段的產物。由於父母工作和孩子放學時間不匹配,造成了成長中的煩惱、發展中的困難。去年2月,教育部下發了解決該問題的相關通知,一年來該問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 合肥市338所中小學開展「課後三點半」服務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上了解到,全市338所中小學已開展「課後三點半」服務,惠及39.3萬名中小學生。據悉,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以來,市政府系統辦理議案3件、建議243件,現已全部辦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