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莊襄王(前281年—前247年),名異人,後改名子楚,是秦昭王之孫,秦始皇之父。他在位只有三年,但是繼位當年就做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那就是滅亡東周。為什麼說這件事意義重大呢?
01周王室一直把控天下共主的地位
儘管東遷後,周王室勢力衰落,但是牢牢把控著天下共主的地位。縱觀整個春秋時代,成為霸主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能夠帶領其他諸侯遙尊周王室,甚至督促其他諸侯向周王室進補納稅。各大強國也要得到周王室承認,才會被廣泛認可是春秋霸主。
在戰國時代,諸侯兼併加劇,小國消亡,東周實力持續削弱,但是仍然成功佔據天下共主的地位。韓國、楚國、秦國都曾有意兼併周國,但是迫於周國的地位和諸侯的反對,都沒有實現。如秦武王志在「車通三川,窺周室」,也僅僅到東周走了走,而沒有真正兼併東周。
02秦國已準備好成為新的天下共主
由上可見,兼併東周並不是簡單的佔據土地,因為東周土地極少。更重要的在於政治意義,也就是取代東周原來的地位,成為新的「天下共主」。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實現,因為想取代東周,不僅需要有這個膽量,還要有足夠的實力。正是因為這樣,秦武王才有心無力,僅僅試探,而沒有真正兼併周國。
到了秦莊襄王時期,秦國已經擁有兼併六國的實力,不再顧慮諸侯的反對和抗拒,反而有意展示自己吞併天下的決心。這時,正好碰上東周公和諸侯合縱,要進攻秦國。秦王於是派呂不韋伐周,徹底吞併了東周,消滅了曾經的「天下共主」,順帶封呂不韋為文信侯,還了他的人情。
03新時代的宣言
所以,秦國兼併東周,正是要向全天下宣言,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的時代已經過去,秦國將取而代之。從傳統觀念上講,秦國已經成為周王室的繼承者,如今「普天之下,莫非秦土;率土之濱,莫非秦臣」。兼併東周后,秦國滅亡六國的節奏驟然加快。
秦莊襄王繼位後,連年徵戰,置三川郡,定太原,取趙國37城,置太原郡,收穫豐厚。可惜天不假年,秦莊襄王在位僅3年就去世了,年僅35歲。秦莊襄王去世後,年僅13歲的兒子嬴政繼位。國君年少,秦國大事由大臣處理,進攻六國的速度放緩,直到嬴政22歲親政後才重新恢復。
由此可見,其實從秦國兼併東周之時,滅亡六國的態度就已經非常堅決,秦滅六國已成定局。如果秦莊襄王不是英年早逝,秦滅六國反而可能更早在他手上實現,那樣,秦國的發展也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了,真是造化弄人啊!
接下來我們將介紹莊襄王之子,「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傳奇人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