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初中第一次閱讀《紅樓夢》之時,我就已預料到我會寫一寫林妹妹。
在世人的眼中,她是脆弱而又任性的,但在我眼中,她是明理而又堅強的。為何這麼說呢?首先,是她的身世——6、7歲母親早亡,11歲父親去世,尚處於童年時期,卻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如果她是脆弱的,那麼怎麼能承受的住這麼大的打擊?其次,是她的經歷——10歲時便住進了顯赫高貴而又規矩眾多的賈府,雖說有外祖母老祖宗的照料,但是對於一個出生於書香門第的小孩子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甚至會感到害怕,而且自父親去世後,便常住賈府,這完完全全是寄人籬下的開始!如果她是任性的,那麼賈府如何能容得下她!最後,是和其他兄弟姐妹的對比——寶玉不用說,萬千寵愛於一身,是賈母心中的獨一份,也是母親王夫人自哥哥賈珠去世後的念想和寄託;迎春、探春和惜春都有母親和兄長的庇佑,況且她們都姓「賈」,與她一個外姓自是不同的;還有寶姐姐,她有母親時時在身邊,雖有個不爭氣的哥哥,但是母親的關愛是黛玉沒有的。同作為寄住賈府,她倆的比較才是真正的看點,她的性格沒有寶姐姐受歡迎,所以心中多少會有一些忿忿不平,但卻從來沒有使過壞心眼。所以我認為,林黛玉的性格形成是受多方面的影響的。由於她的身世和經歷,敏感和多疑是她築起的盔甲,率真和叛逆是她最為直接的表達方式,嫻靜和溫柔是我心中的她!
作者曹雪芹是用「情」來寫林妹妹的,或深情、或同情、或柔情……謫仙般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盡情的綻放,塑造出來的「瀟湘妃子」,更無疑是曹雪芹對她的一種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瀟湘館的竹子更是作者對林黛玉人格的一種讚揚。在大觀園的女性中、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一直都是最有魅力的人兒!不少人為她的結局而悲痛不已,在寶玉娶寶釵的歡天喜地氛圍襯託下,你能想像黛玉鬱鬱而終的將要閉眼的最後一刻,也就是寶玉掀蓋頭看到是寶釵的那一刻,兩人的眸子,是絕望、是失望、是不甘、是不舍……
黛玉香消玉殞的最後一句話,「寶玉,你好……」,多少年來,有無數好事者絞盡腦汁,努力破解著這不解之謎,至於背後的深意卻一直未有人懂。
有人說:「寶玉,你好狠心!」
有人說:「寶玉,你好無情!」
有人說:「寶玉,你好不要臉!」
也有人說:「寶玉,你好好和寶姐姐在一起。」
其實說實話,我想了很多年,之前也有過和上面相似的答案,但是我現在覺得可能是:「寶玉,你好!」對的,沒有字!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黛玉是受了他雨露之惠,書中這樣寫道:「我並無此水可還,他若下世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還得過了。」黛玉在她這短暫的一生中,流過的淚數也數不清,很多讀者很不喜歡這樣的她,認為矯情而又刻薄,但是她的淚是拿來報恩的,宿命就是如此,也只是如此——她是來報恩的!所以在最後的最後,單一句「寶玉,你好!」既是相逢的問候,也是臨前的告別。
蘭因絮果,終歸於無。
多少年來,大家都在為寶黛的愛而不得而心痛不已,為她的身世而心疼不已,對於她,我們是感嘆、是悲傷,但是我很想站在黛玉的角度想想,可能這是她最好的選擇吧,如果不是這樣的身世、不是這樣的經歷、不是這樣的一路求索、不是這樣的愛而不得,或許成就不了這樣的絕世女子!《紅樓夢》一書,雋永難棄,從中我看到了人世的悲涼和世間的痛苦;在黛玉身上,我學到了要勇敢追求愛!她的世界在外人看來是悲傷的,但是如果你真正走進她的內心,你會發現,她只是一個很單純的小女孩而已!
我看黛玉,越看越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