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2021-01-11 丙叔看歷史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

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道可道,非常道,從人與自然關係升級為人與心靈的關係,即人與道之間的關係處理,把辯理言事導向了向內去體驗,調劑三觀。這首詩,用文字經營出了內在秩序和諧的大一統,同時外圍聯想啟發導向又夠豐膽自然。體大思精,盛於文本,而又遠不限於文本,其他的詩可說都有某些優點,但若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比尼採的還齊整些),春江花月夜顯然更寫意些同時鋪陳又紮實的多,從「第四道牆」的創作理論來講,在"造成幻覺"和"打破幻覺"方面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說孤絕蓋或壓全唐,實不為過。

首先,從詩意上來講,這首詩意象高絕,境界宏闊,文辭優美,寫景,寫情,寫哲思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為了簡單直觀起見,我以對比的方式來說明這個問題。寫景處如「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可擬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中的「長煙一空,皓月千裡」等句及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句;寫情處如「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可擬太白「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及「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寫哲思處如「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可擬蘇東坡《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春江》詩所帶給人的感受,在腦海中所形成的畫面,與上述作品都有相通相似之處。上述作品都是公認的名篇,以一首詩而能兼顧這麼多元素,並且都達到不俗的水準,相信對照之下,大家應該能夠感受到《春江》詩的魅力。其次,這首詩的寫法非常高明。古人寫詩,或宏大,或深遠,或細微,一個方面寫的好就足以成為好詩。

《春江》詩以先以寫景開始,視覺是很開闊的,而開闊之中有「月照花林皆似霰」這樣的細節點綴,就顯得不空乏;中間轉到寫情處又深入細微,由於緊扣了「花月」兩個意象,以花月作為紐帶來運轉,如「願逐月華流照君」、「昨夜閒潭夢落花」等句,情與景從未脫離,所以轉的毫不突兀。最後的收筆又以江月為樞紐從寫情轉入悠遠,這就避免了寫情過於用力而氣象變小——這裡如果依然是離愁別緒,那就未免小家子氣了。

一般來講,如果詩的前面境界太大,後面收筆就不好處理——大則無當,小則失氣。如杜甫《登高》,由於前六句超神,最後的「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就明顯氣弱。「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重新回到哲思,但這哲思與情思又保留了若即若離的關係,並不說破。情蘊其中,思出其外,所以寄託遙深,回味無窮。

一首詩能夠在整體的布局和細節的把控上都遊刃有餘,這是非常高明的技法。凡名篇必有名句,而《春江》詩全篇名句隨手可摘,如以上所摘各句。這樣滿紙珠玉的詩,即便放眼全唐也是不多的。第四,作為長篇,這首詩的用字、音節卻非常流暢。這首體例應是樂府,所以明快流暢,音節響亮,全詩也沒有什麼深奧的典故,生僻的字眼,完全是舉重若輕的手筆。所以這首詩完全可以說達到了唐詩的最高水準。這並不是說他要壓倒所有其他詩歌,它當然不一定是第一,但它肯定是全唐最優秀的詩篇之一。倘若有人作唐詩選本,以此詩為卷尾壓卷之作,它是完全當得起的——是為孤篇壓全唐。

相關焦點

  • 此人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被稱「孤篇蓋全唐」,驚豔千古
    僅《全唐詩》收入的就有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可謂人才輩出、群星璀璨。諸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等等,不勝枚舉。唐詩便是他們共同鑄就的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瑰寶,亦是萬千中華兒女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而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位詩人,卻是唐代極為特殊的一個存在。從唐代到元代的漫長歲月裡,他一直默默無聞。
  • 《春江花月夜》 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唐·張若虛    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這首詩為何可以「孤篇蓋全唐」
    這首詩是一個生卒都不詳的一個詩人的著作,但是這首詩每個人估計都知道。世人把這首詩稱為「孤篇蓋全唐」。它和其他的詩確實不太一樣,一般詩人寫詩總會寄託一些情感和歷史,但是這首和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下沒有多大關係,但是每一句都值得讓人喜歡。裡面真摯的情感和感悟都深深打動著喜歡這首詩的人。
  • 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這首詞,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豔壓杜甫李白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張若虛僅僅之用一首詩,就擊敗盛唐時期無數名人大家、風流才子它就是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以下為原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 一輪明月照千古,一首孤篇蓋全唐,這首詩沉寂了1200年才發出光芒
    總有一些明珠,被歷史的長河掩埋其中,張若虛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生只留給世人兩首詩篇,他的身世也是撲朔迷離,寥寥數筆之間難以辨別這位詩人的真實面目,但是那一首《春江花月夜》,卻成為了孤篇蓋全唐的佳作。有人說這個名號是否有些太大了?可是這畢竟是古人賦予他的,相信那首詩的精彩絕倫人們也都領略過,雖然那只是一種榮譽性的說法,他也不是唐詩天空中最亮的星,他的故事,他的作品,也仍然值得一讀。
  • 不要曲解 聞一多、王闓運從未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前言昨天寫《上合青島03-88年前31歲的聞一多在國立青島大學開設了唐詩課》,又看了一遍聞一多先生《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之所以著名,是其中有一句評價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話:「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於是這句話就和清末王闓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一起演化出了「孤篇壓全唐「的名言,彷佛這二人認為這首詩是唐詩中的NO1,這完全是一種曲解。
  • 燈下讀詩|孤篇豈能壓全唐
    似乎與晚清學者王闓運有關,他在《論唐詩諸家源流(答陳完夫問)》中曾如此評價張若虛及其《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程千帆先生曾撰文辨析:這為後人經常引用的「孤篇橫絕,竟為大家「的評語,將張若虛在詩壇上的地位空前地提高了。
  •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
    他的存世詩篇只有兩首,一首默默無聞,一首被稱為「孤篇壓全唐」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逾越不過的一座高峰,那就是唐詩。在這個空前絕後的年代,共產生了五萬多首詩篇,和這些詩人生在同一時代是到底不幸還是幸運?要從這五萬多首詩篇中脫穎而出,和這些大詩人一爭高下,有多少能做到,又有多少人因為他們的存在而致使自己的詩只能成為「五萬多首」中的一篇。不過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要在這五萬多首詩篇中分出個一二三出來還是相當不容易的,然而有這麼一首詩卻被許多文學大家譽為「孤篇壓全唐」。
  • 唐朝最「懶」詩人,僅存世2首詩,一首《春江花月夜》蓋壓全唐
    沒錯,就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搞的鬼。春江花月夜[ 唐 ] 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算不上是一位特別有名氣的詩人,但是他的《春江花月夜》卻人盡皆知。這首詩是怎麼能寫那麼長的呢?他都經歷了什麼?據說,在張若虛出玩的時候,結識了一名女子。
  • 孤篇豈能壓全唐
    郵發代號1-201由於王闓運(1833-1916)的「孤篇橫絕」(後演義成「孤篇壓全唐」或「孤篇蓋全唐」)和聞一多(1899-1946)的「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的高度讚賞,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下簡稱「春」)為近現代特別是當代所追捧。加上大眾傳媒電視的推波助瀾,《春江花月夜》「孤篇壓全唐」 儼然成為了「共識」。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能「孤篇壓全唐」?
    《全唐詩》共收錄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人二千二百餘人。有的詩人終其一生,都沒有一首作品流傳後世,而有的詩人,只寫幾首作品,就流傳千古,這樣幸運的詩人實在太少,而張若虛就是少數最幸運的詩人之一。張若虛現存兩首詩,其中一首《春江花月夜》被稱為「孤篇蓋全唐」,受到無數學者讀者的讚嘆,流傳千古。
  • 海霞 朗誦《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初唐詩人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清末學者王闓運謂之"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評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全詩九段三十六句,四句一韻,結構嚴謹,字雕句琢,形式與內容完美結合,對個人生命經驗上升到宇宙意識的哲學思考,使這首詩無愧於"蓋全唐"的美譽。
  • 他是唐朝最「懶」的詩人,僅兩首詩現存於世,孤篇卻力壓全唐
    然而在唐朝有一個人僅僅寫了兩首詩,而且還不在四大派別當中,但僅用一首詩就壓倒全唐,這個人就是張若虛,提起張若虛很多人都想問,這是誰啊,唐詩當中有他嗎?不過提起他的詩,你肯定聽說過,那就是《春江花月夜》。
  • 唐朝最神秘的詩人 一生僅留下兩首詩 其中一首壓倒全唐
    他就是初唐大詩人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歷史對張若虛的描寫是十分模糊的,因為他一共就留下了兩首詩,而他的人生經歷幾乎無人可知。 但就是這麼一位低調的詩人,卻留下了一首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一洗六朝詩風,橫絕千古!」的傳世之作,這首詩就是著名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雖然很長,但是課本上是要求背誦的。
  • 一首唐詩《春江花月夜》,穿越千百年的歲月,美到了人心裡
    只留下兩首詩傳世《春江花月夜》、《代答閨夢還》,但是成就非常高。歷代以來,對於《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出奇一致的都非常高,甚至被譽為:孤篇蓋全唐。近代著名詩人聞一多更是直接說《春江花月夜》: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那麼,《春江花月夜》究竟好在哪裡?絕在何處呢?
  • 張平朗誦《春江花月夜》|| 作者:張若虛【唐】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賞析】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
  •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竟出自他之手!
    李白、杜甫寫過很多詩,名句也非常多,唐朝有個詩人,只寫了兩首詩,有一首卻令後人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張若虛,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在明朝萬曆年間,一個叫胡應麟的舉人讀到了這首唐詩,覺得寫得太好了,其中有句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首詩被胡應麟放進了《詩藪》,後來這首《春江花月夜》被人譽為「孤篇壓倒全唐」。
  • 旭森讀詩丨孤篇壓倒全唐
    其實不怪HR這麼想,這個老李的確不按常理出牌,沒事愛玩玩劍還有點迷信,這不酒瘋又發起來了,手搭著HR的肩膀不說,頭不停的看看天花板又看看地板,HR憋紅了臉,大吼:「李白你夠了,別以為你給總裁夫人寫了兩首馬屁詩就老是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