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小說名為祝福,但是讀起來讓人感覺無比沉重。
「在大家的聲聲祝福中,在鞭炮齊鳴的除夕之夜,在風雪交加的街頭,她像一個草芥,悄無聲息地告別了人世,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更沒有人關心是什麼原因。」
發生在祥林嫂身上的意外和不幸確實是太多了,她在這個故事的結尾,不斷的去找人傾訴,她反覆講兒子阿毛的故事,每次都講到哽咽,內心痛苦異常,那種悔恨無法表達,只化作了一句話「我真傻,真的,我只知道春天深山裡沒有食物,狼才會出來」。
也許她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共情,在心靈上能給她以安慰,能迅速的從悲傷痛苦中走出來。
但是這種反覆的訴說,倒讓她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尤其是周圍一些老女人,還總是特意跑來聽她說,聽完之後,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後來這些特意聽故事的老女人,也開始厭倦,連鎮子上最慈祥的信佛的人也流不出一滴淚來了。
她的訴說,給她的心靈帶來的是更深的傷痛,她不僅僅沒有得到她想要的共情,相反得到的是嘲笑,是揶揄,是自討沒趣。
朋友們,你們認為自己的遭遇對於外人來說是怎樣的?感同身受還是無關痛癢?
學生期間,讀魯迅先生的那篇《祝福》時,只是感覺舊時年代女人的身不由己以及世俗封建的迂腐,最多的不過是覺得眾人對祥林嫂缺少了太多的溫暖給予。
直到現在步入社會以後,聽聞身邊女性婚戀的不幸以及原生態家庭給一個人造成的影響,對祥林嫂從一個眾人歡喜的角色一步步演變成眾人厭惡對象的經歷,才有了更深一層的生活認知: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尤其你的遭遇對於任何人來說都無關痛癢。
這個世界上最為稀缺的就是「感同身受」,所以真的不必也不要逢人便說自己的遭遇,訴說之後換來的不管是同情還是別人的厭煩,都對自己依然遭遇過的一切無任何意義。
也許你企圖將內心的想法說出去,找一個人來為自己評定它的合理性,或者你想尋求一絲溫暖,這些原本都是平常思維,不平常的是你低估了自己的承壓能力,高估了他人對自己的「感同身受」。
聰明的女人無論自己有多好或者自己有多糟糕,都不會逢人便說自己的境況如何。
女人一生實屬不易,只是再苦再難也別做成祥林嫂逢人便說自己的「慘」,所有的苦難只有自己承受過去才能自己變得足夠強大,所有別人無法「感同身受」的糟糕境遇,也只能自己慢慢調節心態,畢竟只有自己才能做到自我救贖。
這本書到現在都有著很深刻的現實意義,它就在於讓我們知道反覆的訴苦得來的不會是同情. 而是成為無聊之人的飯後談資。
我建議女性朋友們一定要看一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能讓女性感同身受,祥林嫂的經歷告訴我們,與其絮絮叨叨和別人訴說,尋求一點安慰與同情,不如自己沉下心來內化,因為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感同身受,人生之路,還是要自己走完。
如果你想看一下祥林嫂是遭受了什麼樣的不幸,想從她的身上吸取教訓的話,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現在購買的話,一共有十本書發貨到你的手裡,十本書一共99元,折合下來一本才9.9!
購買了的朋友們一定不要損壞書籍,因為這是教育部推薦的課外書,是六七年級必讀書目,如果家裡有孩子的話,就可以不用第二次購買了,可以直接留給孩子再看。
書籍就是這樣可以傳承的,如果99你買了零食,也許都來不及分享,但是書卻可以一直傳承下去。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