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許多人最後都活成了祥林嫂,做了歲月的奴

2020-12-23 墨雪慕兮

「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的。殺雞,宰鵝,買豬肉,用心細細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裡浸得通紅,有的還帶著絞絲銀鐲子。煮熟之後,橫七豎八的插些筷子在這類東西上,可就稱為"福禮"了,五更天陳列起來,並且點上香燭,恭請福神們來享用,拜的卻只限於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魯迅筆下的《祝福》——忙碌、熱鬧、喜慶,成了這個節日的代名詞。

當家家戶戶都沉浸在辭舊迎新的氛圍中時,她此刻的境遇就更加顯得悽慘。

「之前的花白的頭髮,即今已經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盡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她一手提著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著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她分明已經純乎是一個乞丐了」,這是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來不及感受新春的氣息,便已帶著絕望離開了世上。

死前的她,與其說是絕望,倒不如說早已沒有了感情,生活將她折磨得再無生氣,只如一尊木雕般,消了往日的悲哀。與福禮熱鬧氣氛格格不入的她,早已忘了生活的喜怒哀樂變成麻木的機器,成了歲月的奴。有人說是時代害了她,而我認為是時代與生活奴隸了她。

初到魯鎮的祥林嫂——滿足於現狀

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年紀大約二十六七,臉色青黃,兩頰微微泛著紅暈,手腳壯大,幹起活來勤快有力,初到魯鎮的祥林嫂,還未褪去對生活的熱情,積極且討人歡喜。

她將賺來的錢存起來,一分也沒有花,對吃的住的絲毫沒有要求。她本以為可以把餘生都耗在女傭這份工作上,把錢攢著,用使不完的力氣攬完所有的活,再靠一日三餐的粗羹來續自己那口氣。此刻的她,純粹而滿足

然而生活總是喜歡給措不及防的人當頭一棒,祥林嫂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生活還是被破壞了。她的婆婆把她強行帶走了:兩個男人來,一個抱住她,一個幫著,拖進船去了。任憑祥林嫂如何吶喊,最後也只是落得旁觀者一句可惡的嘆息,之後便漸漸被遺忘了。

一個老實人,滿足於重複枯燥無味的生活,為了生活,用盡了自己的全部力氣,只為了柴米油鹽,只為了用自己殘餘的氣力討好身邊的人。但生活就是那麼無情,當它給你當頭一棒的時候,你的抗爭再無意義,因為,它在告訴你:你應該像之前一樣滿足即可。待到生活一團糟的時候,你當初小心翼翼在討好的人,卻把你漸漸從記憶中抹去,沒有人註定要為你收拾生活殘局。

再次回到魯鎮的祥林嫂——對生活失去熱情

丈夫因為感染風寒病死,就連唯一的依靠——兒子也被狼咬死了,再次回到魯鎮的她,已經被生活重重創傷。頰上已經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帶些淚痕,眼光失去了往日的精氣神。

然此刻的她已經是處處遭人嫌棄。幹活沒了以前的熱情,記性也大不如以前,整天掛著一張死屍般的臉,拖住一副無力的軀殼,一身晦氣樣。最令人生厭的便是它還多了一張喋喋不休的嘴巴,滿腹抱怨,重複著那段似是在腦海裡刻了一遍又一遍的臺詞:

"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野獸在山坳裡沒有食吃,會到村裡來;我不知道春天也會有。我一清早起來就開了門,拿小籃盛了一籃豆,叫我們的阿毛坐在門檻上剝豆去。他是很聽話的,我的話句句聽;他出去了。我就在屋後劈柴,淘米,米下了鍋,要蒸豆。我叫阿毛,沒有應,出去口看,只見豆撒得一地,沒有我們的阿毛了。他是不到別家去玩的;各處去一問,果然沒有。我急了,央人出去尋。直到下半天,尋來尋去尋到山坳裡,看見刺柴上桂著一隻他的小鞋。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他果然躺在草窠裡,肚裡的五臟已經都給吃空了,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隻小籃呢。……"

祥林嫂見人便不管對方是一臉冷漠還是冷眼相對,把這一大段文字傳來傳去,臉上掛著冷冷的笑容,總害怕別人不知道她丟了丈夫又折了兒子的樣子。此刻的她,內心孤獨,只剩下滿腹的苦水,見人便倒,昔日的抗爭與倔強早已不復存在,她已然淪為眾人的把柄了。

歲月總是喜歡將苦難加到人身上,卻沒有太多人可以從磨鍊中真正成長起來。從最初的害怕苦難,滿足現狀,到最後不得不淌上生活這灘渾水,歷經磨難後遍體鱗傷,褪去最初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情,變成了愛抱怨,內心灰暗的人。越來越多人被安上祥林嫂的名號,因喋喋不休的抱怨,更因對生活再沒了熱情。

生活就像一把枷鎖,有的人非要困住自己,有的人卻能永遠保持向上的姿態,越挫越勇。

晚年的祥林嫂——對生活徹底絕望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遊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

「死後能和親人團聚嗎?」祥林嫂的一生,都在悽涼中度過,她的一生,最大的念想便是與家人過著簡單的生活。對生活徹底絕望的她,離開,是最大的解脫

林徽因說過:「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光背後,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祥林嫂的一生便是這樣,從最初的甘於滿足現狀,到後來苦難來臨,自己越來越麻木,熱情、抗爭、倔強,都在渡生活這個劫中消散,最後只剩下默默承受,痛苦一生。

現代版的祥林嫂

她丈夫喚她做秀,是我的鄰居。

聽村裡的長輩說,她娘家的家境還不錯,她念過書,肚子有一些墨水。可是後來她父母因為她到了出嫁的年齡卻遲遲不出嫁。便找了一戶人家草草嫁人。

剛嫁過來那會,因為秀長得俊俏,村裡的小夥子都搶著來看她。一頭烏黑的頭髮一直垂到腰下,常常紮上馬尾然後別個紅花,把那泛著紅暈,白皙的臉蛋映得更為動人,村裡人都說娶了她有福氣。

村裡人還說秀特別上進,對中醫頗為感興趣,還立志成為一名好醫生,平時鄰居裡生個病什麼的也幫著治療。因為人美心善,秀在鄰居裡的口碑特別好。

可是後來因為生了孩子,秀再也沒有提過中醫的事情,家裡又有很多農活需要做。於是秀開始幫著家裡做農活,做起農活來不亞於農村裡的大媽,勤快又能幹,空了就哄孩子,餵孩子,做飯,洗衣……

生了孩子後秀慢慢忘記了自己的追求,開始顧著孩子和丈夫。時間長了之後,秀苗條的身材慢慢變得臃腫,長發為了方便也剪掉了,手上因為幹農活也爬上了厚厚的繭,臉更是被太陽烤得又黃又幹。因為農活和家庭,秀也常常被擾得心煩意亂,開始在家裡大吼,生活中多了許多抱怨。村裡曾經的小夥子也開始慢慢結婚,忘記了秀曾經的模樣。

「你的兒子兒媳又不回來過年啊?」經過的人問秀。

秀放下手中的鋤頭,用圍在頸前的毛巾擦了擦汗,點了點頭,隨後望向遠方,眼神呆滯。

秀老了,而她的兒子們因為忙於工作很少回家過年,她總是和丈夫落寞地守著空蕩蕩的家,有時候幾句抱怨,但更多的是沉默。

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乏像祥林嫂和秀這樣的人。

年輕的時候,總是會因為一時的熱情抱起一本英語書聲稱要學好英語,報一門付費課程去發展自己的愛好,還在朋友發一大段早就不知道在腦海裡編輯了多久卻從未真正付諸行動的文字,生怕有人不知道你的努力。

可是一段時間後邊開始懈怠,開始滿足於現下安逸的日子,心裡默默安慰自己:看劇它不香嗎?刷朋友圈她部香嗎?為什麼要自己找罪受呢?

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理由去推辭。要照顧孩子,孩子太鬧了;工作每天加班到深夜,根本不會有時間,以後再說吧。

總是在等以後,然後再也沒有然後,偶爾在朋友圈或者其他地方看到跟我們同時起步的人成功了,而我們還在原地,內心會有一絲絲失落,心裡卻安慰著自己說:我本該是這樣子的。失落之後又陷入自己的狂歡,把一切拋之腦後。

很多事情你從沒有真正開始過,因為,你滿足於現狀,你不願改變,你害怕做出改變之後一切都亂套了。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抱怨,抱怨自己不努力,抱怨自己的人生一事無成,抱怨自己的生活一團糟。最後,人生只剩下了抱怨,沒有了基本的熱情。

所以我想對你說,有喜歡做的事情就大膽去做吧。不要等最後變成了遺憾,不要被歲月牽著鼻子走,最後做了歲月的奴。

相關焦點

  • 再讀魯迅的《祝福》:沒有「邊界感」的人,最後都活成了祥林嫂
    所謂「好女不改嫁」,於是祥林嫂就跑到了魯鎮,找到了魯四老爺家做傭人。可是沒多久,祥林嫂就被婆婆抓回去了,五花大綁地送去了深山野坳,成了親、生了娃。本來故事到這裡就可以結束了,沒成想老公死了、孩子也被狼吃了。祥林嫂一下子就成了空有一副皮囊的行屍走肉,眼神呆滯、丟三落四,失去了昔日的伶俐和能幹。
  • 《祝福》:白楊主演祥林嫂,歲月如梭,93歲「衛老二」依然健在
    魯迅先生短篇小說《祝福》改編的同名電影的朋友,都很熟悉,因為,白楊飾演的祥林嫂在電影中曾三番兩次地說起過,每聽她說起這段臺詞,觀眾的心都會跟著痛。祝福》是一部由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夏衍改編,桑弧執導,白楊、魏鶴齡主演,1956年上映的劇情片。可以說,《祝福》創造了多個第一,如第一個將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搬上銀幕、新中國第一部自行攝製的彩色故事片等。
  • 重溫1956年老電影《祝福》:成年後我眼中不一樣的祥林嫂
    人們嘲笑常常把老公掛在嘴邊的明星時,會說她像祥林嫂,甚至主流媒體在懟外國言論失當的政要時,也用祥林嫂譏諷。說實話,我在聽到有人將祥林嫂作為一個貶義詞來挖苦他人時,內心是很不舒服的。眾所周知,祥林嫂的人物形象來源於《祝福》。
  • 祥林嫂:怎麼倒黴的事情都讓她趕上了?
    此時,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讓導演過《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桑弧做導演、白楊飾祥林嫂、魏鶴齡飾賀老六,並安排導演和男女主演去紹興體驗生活。就在此時,突然接到文化部和北京中央電影局通知,讓《祝福》拍攝任務由上影轉交北京電影製片廠,後又安排了自莫斯科電影製片廠實習歸來的錢江和池寧分別擔任攝影師、美工師。
  • 世道變壞,從「好人沒好報」開始:我們大多人,都活成了祥林嫂
    其他人,其實都巴不得你越過越糟糕。 說到這裡,其實就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她辛勞了一輩子,可還是被人欺負了一輩子,最後的歸宿,竟然是黑夜雪天中的孤獨死去。 難怪魯迅先生坦言,歷史的每一頁,都寫著「吃人」二字。社會,也許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相反,它就是一潭深水,不是任何人都能涉足其中的。
  • 首部國產彩色片:祥林嫂怕閻王把她劈兩半,捐門檻做替身讓人踩踏
    大家都說,糟了,怕是遭了狼了。再進去;他果然躺在草窠裡,肚裡的五臟已經都給吃空了,手上還緊緊的捏著那隻小籃呢。名著電影《祝福》,根據魯迅先生同名小說改編,1956年拍攝,是中國第一部彩色片。通過農村婦女祥林嫂一生的悲慘遭遇,揭露了封建地主階層對勞動人民的摧殘與迫害。電影劇本有所改動,電影劇情、人物設定與原著有多處不同。但林嫂的人物形象已深入人心,"做人不能祥林嫂"在人們之間廣泛流傳。
  • 《祝福》祥林嫂:其實我沒大家說的那麼差,我曾用盡全力抗爭命運
    祥林嫂是魯迅《祝福》裡比較悲劇的一個人物,記得上學那會對課本的印象是,祥林嫂是一個只會怨天尤人的人,她身世悲慘,總喜歡拿自己痛出來到處說,大家對她的印象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剛開始大家還同情她,後來大家聽的多了,對她便只剩下恥笑了。
  • 《祝福》:只有傻女人才會成為祥林嫂,別高估他人的「感同身受」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祝福》中的一個悲劇人物,小說名為祝福,但是讀起來讓人感覺無比沉重。「在大家的聲聲祝福中,在鞭炮齊鳴的除夕之夜,在風雪交加的街頭,她像一個草芥,悄無聲息地告別了人世,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更沒有人關心是什麼原因。」
  • 陷入彷徨的魯迅,給了祥林嫂一個幸福的假象
    祥林嫂是魯迅小說集《彷徨》中,一個被生活壓迫的身心俱毀的女性邊緣人物。她本是個安分耐勞的女人,因為封建社會的婚嫁習俗,被婆婆標價賣入山中。然而她再次失去丈夫,又失去兒子,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損傷。甚至於她對來生的無盡憧憬,也被四嬸的一句「你放著罷,祥林嫂!」,「我」的「說不清」而擊潰。祥林嫂的精神之塔完全崩塌,她成了乞丐,無關任何人癢痛地死去。作為一個貧苦農婦,她曾與既定命運抗爭,逃出婆家,抗婚,捐門檻,她試圖獲取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尊嚴與幸福。然而,現實是冷酷的。她的每一次抗爭得不到他人的理解與支持。
  • 越劇《祥林嫂》與中共地下黨
    1946年4月的一天,雪聲劇團頭牌名角袁雪芬在明星大戲院的後臺一邊化妝,一邊聽導演兼編劇南薇讀故事。婦女聯誼會名義上由魯迅遺孀許廣平組織,實際上是接受共產黨領導的。童禮娟和另一位女共產黨員以許廣平的名義,分別為《聯合晚報》副刊《婦訊》及《時事新報》副刊《婦女生活》擔任編輯。廖臨和南薇成了朋友,同時童禮娟也成了袁雪芬的朋友。這兩位年輕的地下黨員鼓勵南薇和袁雪芬努力將魯迅的作品搬上舞臺。廖臨告訴南薇,將魯迅的作品搬上舞臺將會成為他藝術生命的制高點。
  • 祥林嫂究竟是怎麼變成一個「貶義詞」的?
    可是祥林嫂真出格,聽說那時實在鬧得利害,大家還都說大約因為在念書人家做過事,所以與眾不同呢。太太,我們見得多了:回頭人出嫁,哭喊的也有,但祥林嫂可是異乎尋常,他們說她一路只是嚎,罵,抬到賀家坳,喉嚨已經全啞了。拉出轎來,兩個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勁的捺住她也還拜不成天地。
  • 電影《祝福》:足以抗拒時光的經驗與啟示
    雖然拍攝周期短,但電影《祝福》不負眾望,獲得好評。1956年,越劇版《祥林嫂》也按魯迅原著的精神,重新進行了改編。1977年,上海越劇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進行排演(此前賀老六由女演員反串)。這一版本《祥林嫂》獲得文藝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被稱為「新越劇的裡程碑」。197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將其拍攝成越劇電影《祥林嫂》,使其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 平凡世界中平凡人的大悲哀 | 經典重讀之越劇電影《祥林嫂》
    要知道它可是在1956年重新改編整理而成的,在那樣一個唯階級論的年代裡面,表現舊制度的吃人自然是再正常不過的,但要讓一個深受壓迫的勞動人民毫無反抗、覺醒的意識,那就是難得的清醒和魄力了。我記得《祝福》還有一部同名的電影,白楊主演,裡面的祥林嫂就是覺醒了的——在被魯府趕出來後拿起柴刀奮力地砍向門檻!更令人讚嘆的是戲中對很多小人物的刻畫,比如祥林娘、柳媽、阿花和魯鎮的居民們。
  • 她是北影老演員,《小兵張嘎》飾嘎子奶奶,《祝福》演祥林嫂婆婆
    李健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小兵張嘎》中的嘎子奶奶、《祝福》中的祥林嫂婆婆、《林家鋪子》中的餘太太、《紅旗譜》中的老祥奶奶、《小二黑結婚》中的二黑娘、《烈火中永生》中的許母、《黑三角》中的楊大娘、《瞧這一家子》中的鬱林媽、《紅樓夢》中的李嬤嬤、《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奶奶等。這下,你記起那張熟悉的面孔來了吧?
  • 她是北影老演員,《小兵張嘎》飾嘎子奶奶,《祝福》演祥林嫂婆婆
    李健的代表作品很多,如《小兵張嘎》中的嘎子奶奶、《祝福》中的祥林嫂婆婆、《林家鋪子》中的餘太太、《紅旗譜》中的老祥奶奶、《小二黑結婚》中的二黑娘、《烈火中永生》中的許母、《黑三角》中的楊大娘、《瞧這一家子》中的鬱林媽、《紅樓夢》中的李嬤嬤、《人間四月天》中的徐志摩奶奶等。這下,你記起那張熟悉的面孔來了吧?作為中國紅色電影的經典之作,《小兵張嘎》是新中國兒童電影的一座裡程碑。
  • 電影《祝福》:足以抗拒時光的經驗與啟示
    雖然拍攝周期短,但電影《祝福》不負眾望,獲得好評。1956年,越劇版《祥林嫂》也按魯迅原著的精神,重新進行了改編。1977年,上海越劇院以男女合演的形式進行排演(此前賀老六由女演員反串)。這一版本《祥林嫂》獲得文藝界與觀眾的一致好評,被稱為「新越劇的裡程碑」。1978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將其拍攝成越劇電影《祥林嫂》,使其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 曾經的港片女神,終究抵不過歲月,只有她還活成20歲
    邱淑貞的性感,鍾楚紅的大氣,王祖賢的清純,似乎歲月不曾影響她們分毫。然而,歲月匆匆。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曾經的女神,已經輸給了歲月,老了,但是只有她活成了二十歲的樣子。讓我們看看!飽經風霜的臉有難以掩飾的歲月痕跡,皺紋和眼窩逐漸加深。鍾楚紅生於1960年,很快就要60歲了。她曾經是娛樂界的一位受歡迎的女神。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面部皮膚嚴重下垂,顯而易見的衰老,這真是一個遺憾。
  • 狼吃她一兒,她滅狼一窩,莫言新作裡的「三嬸」是又一個祥林嫂嗎
    其中,有幾個故事我印象很深,而最令我動容的,是最後一篇《火把與口哨》。初讀,便覺似曾相識,一想,這不就是魯迅小說《祝福》裡的場景嗎,莫言筆下的主要人物「三嬸」,和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何其相似,然細讀之下,卻又是那麼不同。
  • 細品魯迅《祝福》:逼死祥林嫂的不是窮和二婚,而是生活的4把刀
    現在呢,你和你的第二個男人過活不到兩年,倒落了一件大罪名。你想,你將來到陰司去,那兩個死鬼的男人還要爭,你給了誰好呢?閻羅大王只好把你鋸開來,分給他們。我想,這真是……」祥林嫂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縮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燭臺,只是失神的站著。由此可見,《祝福》中多是描寫祥林嫂身邊無動於衷的看客,間接表現祥林嫂的可憐可嘆。
  • 如果《大淖記事》和《祝福》的兩人互換,是否會有不同結局?
    他和汪曾祺的風格在非常相似,他們筆下的人物都能跟當地的風俗相融合,更多的是保留人性中原始純皮的的特性,呈現人性「美」的一面。魯迅的小說更多的關注社會風俗對於人產生的制約力量。《大淖記事》講述了「挑夫」的女兒巧雲和錫匠十一子情竇初開,巧雲的父親摔傷了腰,劉號長趁機玷汙了巧雲,並且將十一子打成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