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月刊651期】種好因得好果

2021-02-17 靜思大良福田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為新冠肺炎疫情紓困計劃籌募善款,許多會眾響應「竹筒回娘家」活動,捐出點滴累積的硬幣。五十五年來,慈濟小錢行大善的慈善模式在海內外傳揚,匯集一塊錢,可以發揮多大的影響力?近期上線的慈濟基金會永續報告書以實例呈現。(攝影/覃平福)


六日 種好因得好果

12.6《農十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甘願承受此生遭遇,還要為未來種善因、結善緣。

感受誠意,感到欣慰

今天是上人歲末祝福行腳第三十二天,即將離開臺北往宜蘭,再返回花蓮。晨間,上人對眾行前叮嚀:「大家都要我放心、莫憂慮,這段時間,我看了、聽了,的確是很放心,因為已經感受到每個人的誠意。尤其聽到臺北、臺中慈濟醫院的大醫王們談述醫療個案,都覺得很慶幸,幸好有慈濟醫院,醫師們對生命都很尊重,很真誠地面對生命,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聽著醫師們的報告,就如身歷其境,他們在救人的過程,我好像與他們同在,說得緊張,我也會緊張;說得歡喜,我也跟著歡喜。雖然大家報告的內容不離人生之苦,讓人很感慨,但是在苦難的世間,總能看見人與人之間的誠意,這就讓人感到安慰與喜悅。」

「各地慈濟人的道氣很旺盛,每一場歲末祝福,演繹《法華經》、《無量義經》,舉手投足,每一個動作都很整齊,可見人人心念一致;心能合,動作才會整齊。我看了很感恩,這也等於在為師父打氣,讓我感覺到我努力說的話有人聽、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覺得很安心,在此時能讓佛教『有聲有色』,用音樂、形象展現佛教之美。」上人教大家再接再厲、持續精進,隊組合心、合和互協。

來到宜蘭,聆聽幾位宜蘭資深慈濟人回憶投入慈濟的因緣,上人勉勵要更加精進,不要稍有偏差而脫軌。

「希望人人都是『智信』,有智慧地信仰佛法,所以一定要聽法,且不是只聽故事,而是要聽法的內涵。學佛是為了回歸清淨本性,否則凡夫心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產生煩惱;人生之所以這麼苦,都是自己在迷茫中造業而來的。我們不要讓『慈悲』的善性迷失,做好事不是為了彌補過錯,或是保平安,不是這樣。」

「從因果來說,種好因就得好果,這是一定的,不過我們過去種下的惡因、業緣,現在就要甘願承受惡果、惡報。不能說:『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會這樣?』這個念頭不可有,而且還要善解、感恩:『幸好我有做慈濟,在生命中有慈濟這一顆種子。』過去造作的業力,我們現在要承受;現在的付出,是為未來種善因、結善緣。」

「如果沒有做慈濟,不會認識這麼多的好人,能夠和好人一起做好事、結好因緣;其他尚且不談,當下的付出,讓我們的身心輕安自在,而且行菩薩道不孤單。最重要的心門要打開,把人生該走的路鋪得平;心平,路就平,要鋪平心路,敞開菩薩門。」

上人叮嚀,法親要彼此照顧,也要把「逃兵」找回慈濟,否則師徒之緣中斷了,下輩子就接不起來了。照顧高齡法親以外,也要努力接引年輕人,「要維持社會的祥和平安,就要帶動人人行善造福,否則如果只有我們的子孫行善,其他人隨欲造業,社會不能平安,我們的子孫也難保自身平安。」

人間有苦,助人有福

「臺灣之美,美在善與愛。人與人之間相互邀約、鼓勵行善,僅是慈濟五十多年來在臺灣與國際間的愛心付出,就難以道盡。現在的臺灣人口結構高齡化,資深的慈濟人大多年紀大了,但是不少人身體健康,仍然繼續做志工,不辭辛勞,上山、下鄉,去探望、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貧病苦難人,或是在環保站做分類等等。」

宜蘭第一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說,現在大眾很關心的「老年長照」,並不是到了某個年齡就等著別人來照顧,若是行動自如,都可以持續發揮功能與良能。像是慈濟人去訪視、關懷獨居長者,是用愛陪伴著他們,應其所需為他們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再接引長者走出家門,投入環保站做事,或是參與慈濟活動,讓他們和好人一起做好事,做得很歡喜,不再成天枯坐在家胡思亂想。

人與人之間要經常互動,聯繫感情,人間才會溫馨有愛;即使現在為了防疫,必須遵守規定,保持距離以防感染,情感也不能疏離。上人教大家做好防範措施,仍然要定期共修、聞法,法親之間要相互關懷與勉勵;可善用手機、計算機等電子用品聯絡,傳遞慈濟訊息,並且分享聞法心得。

宜蘭區第二場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勉勵慈濟人信、願、行──對佛法起信心,聞法入心而發心立願,並且身體力行菩薩道;否則只有口頭髮願,沒有起於行動去落實,仍是發空願。

「這次出門,從臺北到臺中,再回到臺北,在各地聽慈濟人分享,離不開他們走入人群所見之苦;慈濟人也不只是看到別人的苦,人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之苦,師父自己也有天天掛心、擔憂天下之苦。慈濟從慈善志業『起家』,所關懷的是天下眾生;如果有因緣、有力量能助人,就是我們的福。」

上人說,昨天約旦慈濟人回傳訊息,一個貧苦家庭的孩子患了肝病,腹部膨脹得很大;接獲消息時,剛好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與副院長,還有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等人在身邊,評估認為需要做肝臟移植手術。這孩子營養不良,又患重病,移植手術所需的費用,在家人看來實在是天文數字!

上人感嘆,「苦」是人間常態,而菩薩在人間,就是要救苦、救難。現在全球多災多難,天災人禍之外,還有疾疫流行,請大家戒慎虔誠,共同行善造福,以保世間平安。

上人於傍晚乘車返回花蓮,圓滿第一趟行腳三十二天的行程。

本文選自 慈濟月刊651集

感恩您的關注!更多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微信號:靜思大良福田

相關焦點

  • 【慈濟月刊651期】清淨的「心源」
    這條路不後悔中區慈濟人自十二月四日到六日,返回精舍短期精進,協助齋堂、大寮、建築物洗石子牆面、水溝等大掃除;十二月七日,與上人分享心得,甘清文師兄談起到志學大愛農場幫忙清理淤塞多年的水道,長年在大愛農場耕地的賴松勇師兄感恩中區家人的協助,講到今年因氣候關係導致作物歉收,不禁淚下。
  • 【慈濟月刊638期】不辛苦,很有福
    上人說,大家在靜思堂有許多好人作伴,做事做得很歡喜、很感恩,回到家裡也要感恩──  感恩自己平安、歡喜度過一天;感恩兒子、媳婦、孫子讓自己有溫暖的家;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要感恩自己擁有健康身體,不需要別人照顧。上人也叮嚀,上了年紀,每天的行動都要注意,不要跌倒受傷;照顧好身體,也要照顧好心靈,如果別人做的事、說的話不如己意,就要原諒,因為「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慈濟月刊639期】​不忍眾生苦
    直到現在,我對醫療志業的要求仍然沒有變,只要慈院守護好生命健康,用愛為需要救治的人付出,就以感恩心大力支援。」十二日,醫療志業主管與董事們返回精舍召開醫療董事會,上人說,無論社會時局如何變化,慈濟都要守護最初的那一念愛心,方向不偏差。
  • 【慈濟月刊633期】人生如戲
    在遼寧省瀋陽市,有一對二十五歲的雙胞胎兄弟,哥哥重度腦性麻痺癱瘓,有嚴重自閉症,弟弟則是中度腦性麻痺癱瘓與輕度自閉症,兄弟倆都有肥胖症,尤其哥哥有兩百五十多公斤,生活無法自理,只能靠單親媽媽馬女士照料;弟弟則是一百二十多公斤,很有藝術細胞,鋼琴彈得好、歌也唱得好,但生活諸事還是需要媽媽看顧著。馬女士兩年前確診罹患「重症肌無力」,更加難以照顧兒子們。
  • 【慈濟月刊第624期】真誠相待
    欣見在座多位高齡的資深慈濟人,發願持續發揮身心力量,精進力行菩薩道,上人對大家說:「生命只在呼吸間,人生很無常,所以更要把握、利用生命增長慧命。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不只得到人身、得聞佛法,更難得的是與菩薩共聚,走入人群行菩薩道。」「剛剛聽到好幾位都說,把五十歲存入『壽量寶藏』以後,現在正當壯年,也有人說自己只有十歲,還是孩子。是啊!
  • 【慈濟月刊第617期】有愛「共伴」、與「群」合力
    在歲末祝福典禮中,對豐原、后里、東勢等地一千六百多位慈濟志工開示時,上人談到從車程中看到馬路拓寬、車輛變多了,印象中零星散布著農舍平房的田原綠地,已經密集地建設起高樓大廈,找不到記憶中的景象。  抵達豐原靜思堂,看見年幼的孩子們隨著慈濟歌曲《苗山慈濟情》韻律唱唱跳跳,亦將思緒拉回二十多年前慈濟大陸賑災,無畏山高路險,長途跋涉入山鄉。
  • 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教富濟貧、濟貧教富臺灣的慈善經驗,因著大愛牽引出全球四十七個國家、三百四十五個聯絡點,在全球六十九國留下愛的足跡,戰亂的阿富汗、科索沃、盧安達;民生困頓的外蒙、北朝鮮;遭逢地震重創的土耳其、伊朗、薩爾瓦多;飽受風災、水災肆虐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多米尼加,以及南亞海嘯的受災區域,甚至是遭遇颶風的美國,及水患侵襲的玻利維亞,慈濟志工皆不分宗教、種族,大愛始終如一
  • 慈濟訊息:相約五省幸福洋溢泉州
    (攝影者:丁美紅) 草根菩薩踏實付出 來自洋埭環保站七十四歲的李紅西菩薩坦言,自己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年前在志工賴金治的邀約下來到小區環保點參與環保分類,更加明了愛護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也認為這是責任也是使命,以前也不知道有這麼好的團隊,也不知道這麼多東西可以變廢為寶,還可以幫助人:「現在覺得加入慈濟還來得及,而且自己買了腳搭小三輪
  •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相信因果報應嗎?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相信因果報應嗎?以前在東莞一家公司工作的時候,那家公司顧問特別相信因果報應,經常講種什麼因便得什麼果。凡人都存在因果關係。如果你正在經歷著人生低谷期或者歡暢期,那也一定是你再經歷或者品嘗你得到的果。世間所有苦果皆因世人執念和不滿足。所有好果皆因一時心善。
  • 慈濟訊息:番石榴阿嬤 承諾丈夫
    一個周末午後,前往市區採購,車行途中,前方路段因有廟會活動,車子塞成一條長龍,無意久候的我,掉頭繞行外環道路,在路旁發現有個小攤位堆滿番石榴,趨步向前選購。 「阿嬤,您的番石榴怎麼這麼小粒,表皮好像被蟲咬過,這能吃嗎?」一對年輕男女疑惑的發問。 阿嬤笑容滿面地說:「少年ㄟ,番石榴的外表雖然不好看,但是吃起來絕對安心。」
  • 【慈濟人物誌】「慈濟保單」 它幫我轉念
    」演繹,體會到因果,坦然接受果報,轉惡緣為福緣。(怨恨滔天苦不堪 以怨報怨年輕的邱建義還在打工時,有位朋友一直鼓勵他創業。創業後,這位朋友更是大力支持他的事業。雙方互信互助,朋友也經常響應邱建義,捐了不少善款和醫療儀器給慈濟。每次這位朋友向邱建義訂貨,他甚至放心地讓邱建義自行開訂單。這一次倒債,除了款項巨大,邱建義更無法接受長達二十八年信任的瓦解。
  • 大陸慈濟:崑山會所與照顧戶聯誼 演繹《竹筒歲月》
    丁夢琪是受慈濟受助學生,活動中與大家分享:「在上次的歲末祝福中,看到牙膏盒做存錢罐,每天存一毛錢幫助別人、獻愛心覺得很感動,自己當時也請了一個竹筒回家,和哥哥每天省下一塊錢存進去,希望自己小小的力量能夠幫助有需要的人。」夢琪的哥哥丁方方今年十九歲,之前因醫療事故而種下耳疾。
  • 佛說:前世的因,種下了今生的果;今世的因,又種下了來世的果
    佛說:萬物皆有因果,沒有因,哪來的果。今生的得與失,都是前世修來的果。如果你今生遇上了一個對你死纏爛打的人,就是你前世欠下的債。前世有緣相愛,無緣夫妻;今世有緣夫妻,無緣相愛;其實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並非是因為相愛讓彼此成為了夫妻,很多人都是因為有緣才成了結髮夫妻。緣深緣淺,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 【舊法新知】慈濟人物誌_邵麗卿
    小學四年級的端午節,為了交隔日的作業,邵麗卿帶著弟弟涉水至對岸的同學家借蠟筆。連日來的豪雨使溪水暴漲,回程途中,弟弟被突如其來的大水捲走,眼睜睜看著他載浮載沉地隨急流而去,她的心好慟,跪在岸邊祈求觀世音菩薩;幾個小時後,村裡的人將弟弟打撈上岸,爸爸抱著冰冷的大體淚流滿面。從此,邵麗卿成為媽媽心頭的恨,而小小年紀面對失去手足的無常,叫一個小女孩又情何以堪。
  • 巨峰葡萄膨果用什麼肥料?膨大劑何時打效果好?如何施肥甜度好?
    巨峰葡萄因口感好、色澤好而深受大家的喜愛,在我們浙江金華地區種植面積也不少,一個下面的縣城都有幾萬畝的種植量。但是如何種植膨大快?巨峰葡萄膨果期用什麼肥料好?如何管理才能種出口感好,大小均勻的果實?一直是種植戶關心的話題,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 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
    漢碑慈濟小學四川新聞網雅安3月2日訊(王雅玲 高力偉 圖/文)位於雅安市新城市中心和平東路中段的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前身為雨城區姚橋鎮中心小學,近年來,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堅持「綜合樓走進雨城區漢碑慈濟小學,隨處可見感恩奮進、陽光向上的教學氛圍,石刻的漢碑慈濟小學重建記,記載著學校自「4.20」蘆山強烈地震以來的重建和發展,而教師宣言和學生宣言,則時刻傳遞著學校教師嚴謹教學、學生勤奮學習的教育和學習的態度
  • 【慈濟歌曲】竹筒歲月
    ◎ 回憶竹筒歲月當年,證嚴上人告別故鄉,輾轉來到花蓮,自行剃度後,在現在的靜思精舍附近的小木屋中修行,上人原本只想專心自修,卻在許多因緣牽引下,除了皈依上印下順導師座下,奉行導師的教誨「為佛教,為眾生」之外,「克難慈濟功德會」也因應苦難眾生而成立了。
  • 慈濟人物誌-謝佳勳
    她以形象佳、氣質好著稱,因主持《正大綜藝》、《世界真奇妙》、《繞著地球跑》、《全球旅遊情報》等電視節目,而成為旅遊綜藝節目的代言人。亦曾擔任過《我做到了耶》、大愛電視《慈濟歌全球唱》、大愛電視《文化印象》等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現為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臺灣區總監。
  • 當政治與宗教撞在了一起:是什麼剿滅了慈濟?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宗教如商場,從來就是一種「領地」的經營模式,不該因為教團的擴張,便認定其背後儘是龐大利益與算計,若真如此,如此巨大的慈濟,遍野無邊的佛道臺灣,你我都成了構築黑暗臺灣的網目與織工。  在臺灣幾大宗教團體,有所謂「北聖嚴,南星雲,中惟覺,東證嚴」,指得就是法鼓山、佛光山、中臺禪寺、慈濟四大佛教山頭,各有勢力與影響力,教徒都數以百萬計。
  • 慈濟新加坡首辦臺灣以外的「國際慈濟人醫論壇」
    (攝影者:吳佳翰) 慈濟新加坡分會2015年3月6日至8日於啟奧生物醫藥研究園(Matrix@ Biopolis),首次舉辦臺灣以外的「國際慈濟人醫論壇」。負責此次活動的新加坡慈濟人醫會(國際慈濟人醫會簡稱人醫會)成員,自2013年4月起便開始展開策劃與籌備工作,並成功邀約四百六十名本地和海外醫護人員報名參加。 「今天我們是要來邀請您參與下個月的人醫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