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明星美食真人秀已成紅海。印象中,自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播出以來,引發了一波美食綜藝潮。電視綜藝方面,代表性的如江蘇衛視的《星廚駕到》,湖南衛視的《透鮮滴星期天》,浙江衛視推出的晚間10點美食節目帶《十二道鋒味》、《熟悉的味道》、《食在囧途》等。網綜方面,各大視頻平臺均推出了自製美食綜藝,反響較大的有騰訊視頻的《拜託了冰箱》、愛奇藝的《姐姐好餓》以及樂視視頻的《你看起來很好吃》。
在「民以食為天」的傳統文化影響下,美食綜藝被認為是一塊價值高地,擁有天然廣的受眾面。但同時,因為美食綜藝單一性質突出、情節簡單的特點,它很難如其他真人秀一樣擁有「爆點」,影響力有限。
因此各家平臺都在「小而美」的方向上發力,不求出爆款,但求保持基本面。近年來主打綜藝的浙江衛視,策劃的晚間10點美食節目帶比較成功,幾檔節目收視、口碑都不錯,形成了集群效益。近來創新乏力的湖南衛視,推出的周日檔棚內綜藝《透鮮滴星期天》,與騰訊視頻的《拜託了冰箱》十分相似,主持人又都是「何爾萌」(何炅、王嘉爾)組合,但論起尺度和有趣,卻遠不及這檔引進韓國JTBC電視臺模式的網綜。
《男子甜點俱樂部》為了與其他同類節目區隔開,加入了「男色」與「故事」元素,而且美食的種類也從司空見慣的做菜延展到了甜品大戰。
蔡康永做主持人,領銜6位型男甜品師,節目有兩條主線:一是每期節目邀請數位明星嘉賓到場,為他們製作一份專屬甜品。二是通過網上徵集,邀請普通人來到甜品店,用故事換甜點。而製作甜品的過程,像美食節目慣常的那樣,把型男甜品師們分組,來上一場PK。
節目主打的是第二條素人線,如宣傳語所稱「我有甜點,你有故事嗎?」,用蔡康永的話說,是「用甜點的甜去換他們人生的苦」。節目創意突破方向十分文藝,但具體執行效果卻不太好。拿張杰這期節目來說,來了三對素人嘉賓,帶來的故事諸如「父母給我傷疤、愛情給我肌肉」,「我年輕貌美卻要帶著兩個侄子生活」,標題唬人,實際故事卻老套又無趣。從愛奇藝播放記錄來看,這一段也是網友最愛快進的,無論是網友的關注焦點還是節目的宣傳重點,都仍在明星身上。然而,從目前已播出的兩期來看,康永擅長的明星訪談也出乎意料地不太好看,話題淺嘗輒止,言語缺乏力度,沒有什麼新鮮有趣的東西被挖掘出來。
為了配合這檔節目,節目組直接在三裡屯開了一家實體店,或許打的是線上聯通線下的主意,觀眾們可以到店裡購買節目中播出的明星同款甜品。但尷尬的是,網友彈幕吐槽節目中的甜品看起來都不太好吃。如果做甜品的過程和甜品都不夠吸引人,那意味著,連一檔美食節目的基本線都沒達到。
正如節目名稱《男子甜點俱樂部》所昭示的那樣,節目的另一主打是「魅力男色」。號稱請來了6位風格迥異的優質型男甜點師,有好幾位是綜藝熟面孔。甜品店內的風格也走甜蜜夢幻風,明顯是針對年輕女性受眾。說是6位型男甜點師,我覺得倒不如說是「型男」這個詞被濫用了。更有甚者,節目宣傳時堂而皇之地打出了這樣的旗號——誰將脫穎而出成為俱樂部「首席」,實在是有點汙。
女性受眾被討好地這麼用力,也沒有改變節目觀感無聊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