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梨花體到B站標題,是惡搞成癮還是文化的向下包容?

2021-02-08 姜子說書

文/姜子說書

圖/網絡圖片

題:從梨花體到B站標題,是惡搞成癮還是文化的向下包容?

女詩人趙麗華以「口水詩」聞名於世,她的詩作「麗華體」被稱之為「梨花體」。

「梨花體」曾經風靡一時,甚至有好事者取「趙麗華」名字諧音成立「梨花教」,封其為「教主」。

很多網友調侃,隨便找來一篇文章,隨便抽取其中一句話,拆開來,分成幾行,就成了梨花詩,因為,女詩人趙麗華的中國新詩,是這樣的:

《我終於在一棵樹下發現》  一隻螞蟻,  另一隻螞蟻,  一群螞蟻,  可能還有更多的螞蟻  《乾乾淨淨》  親愛的你說  就是在死的時候  你也會墊在我身下  好使我不至於弄髒受潮  所以我就一直這麼幹乾淨淨的了

當然,網友的調侃並不僅限於此,他們拿「三歲小孩說話」、「口吃說話」、「說漢語不流利的外國人說話」等等,來揶揄「一首絕妙的梨花詩」。

「梨花體」的盛行,大家褒貶不一,一面為中國新詩的命運與前途擔憂,紛紛吐槽,一面又躍躍欲試,熱衷於跟風寫下一首又一首的「梨花體新詩」。

顯然,女詩人趙麗華掀起的「明顯的口語化寫作」,大大地降低了詩歌的門檻,使所有人都能參與進來,一時間,所有人都能讀懂詩歌了,甚至於輕而易舉地就能作出一首詩來。

如果說,把句子分段到極致便是詩歌,那麼,B站的視頻標題可謂是深得「梨花體」的精髓,短短幾個字的標題,用空格鍵把每個字間隔開來,便是傳說中的「B站標題」,可以起到虛張聲勢、重點強調的目的,還莫名地帶著許多喜感。

那麼問題來了:從「梨花體」到「B站標題」,是惡搞成癮還是文化的向下包容?

把詩歌變成一點韻味和意境都沒有的大白話,把每個字都莫名其妙留白強調一遍,這樣的極端,與其說是網絡暴力的產物,不如說是快節奏生活之下的解壓方式。

無論是「梨花體」還是「B站標題」,其中不乏惡搞揶揄的成分,一定程度上照顧了文化教育程度比較低的普通大眾,是文化向下包容的一種形式,使得不同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參與進來。

畢竟,莫說是生澀難懂的文言文,便是尋常的論文,能看懂的,有耐心看進去的,都是少數。比起長篇大論,大眾更喜歡豆腐塊文章;比起文字,大眾更喜歡通俗易懂的視頻。

文化向下包容,讓全民參與進來,讓大眾放鬆心情,增加文化的通俗性、趣味性,對提高大眾學習的積極性,乃至於開闊全民視野,提高創造性,都是有一定幫助的。

無論是「梨花體」還是「B站標題」,不用一棒子打死,但,也不宜正兒八經地提倡,畢竟,第一個這樣做的人,還有些創意的成分,盲目跟風之下,卻不見的是件好事。

當務之急,還是應當提高網友們的文化水平,引導良性循環,好在新一代總比前人更聰明,現在的小孩,才牙牙學語,已經開始了經典名著的朗誦積累,相信中國文壇的前途不可估量。

相關焦點

  • 一級作家梨花體詩人發文:自殺博士活著也沒用!女友想勒索!
    2006年9月發端於網絡的「趙麗華詩歌事件」由于波及之廣、影響之大、持續時間之長,被媒體稱為自1916年胡適、郭沫若新詩運動以來的最大的詩歌事件和文化事件。趙麗華詩歌作品,及仿製趙麗華詩歌風格的作品被稱為「梨花體」,在網際網路上擁有大量反對者、擁戴者和模仿者。條目很顯眼,「趙麗華(梨花體代表作家)」,原來是梨花體梨花院的掌門人,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個梨花體是多光榮的事?
  • 如果說B站變了,那之前B站的二次元文化是什麼樣子?
    #二次元#大家說b站變了,更多是因為以前的小圈子變得大眾化了。我不能說自己是個老宅,但我至少入宅6年多了。以前出去社會上還是比較排斥ACG文化的,身邊甚至連ACG同好都難找到。但是現在,人人都用b站,人人都知道二次元。可是,明明自己的圈子被別人接受應該開心,但我卻高興不起來。
  • 熱點時事作文素材:網絡惡搞要守底線
    在公眾還沒有徹底消化黑洞照片的真實意義時,匆忙實施商業惡搞,註定遭到輿論反彈。萬物互聯時代,網絡亞文化與主流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借鑑,是網際網路取得創新動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完善網際網路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惡搞本身並不「惡」,但如果惡搞扭曲了真相、喪失了本心,為商業利益代言不擇手段,還發洩對網絡秩序的玩世不恭情緒,那便成了最大的惡。
  • 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
    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時間:2018-11-26 19:50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b站各種術語你懂多少? b站一個神奇的網站,很多網友混跡b站多年,一般都會變成老司機的,來看看b站此處可本什麼意思 ?
  • 笑到飆淚,「豬突猛進」被玩壞,惡搞文化已「侵入」二次元
    近幾年,動漫文化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改變,新時代下所產生的事物也不停進入到動漫文化之中,所以二次元界才呈現出了日新月異的特點。
  • 「你毀我天堂,我毀你整個樂壇」,騰格爾晚年翻紅,老藝術家惡搞成癮?
    「你毀我天堂,我毀你整個樂壇」,騰格爾晚年翻紅,老藝術家惡搞成癮? 騰格爾,現在眾多網友應該是相當熟悉了,不管是七八十年代,還是現在的網絡主力軍00後,都已經對他很熟悉了,對於一名五六十歲的民族歌手來說,相當不容易!
  • 我在b站鬼畜區,get到了蔡徐坤
    2019年對於b站鬼畜區來說,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三個月前,當代鬼畜巨頭蔡徐坤,用律師函一炮打穿了次元壁,把鬼畜這門小眾藝術帶到了人們面前。多年以後,當人們翻開2019鬼畜文化志時,會發現蔡徐坤的名字被驕傲地印在了《鬼畜出圈之路》的第一頁。不管你承不承認,鬼畜已然成了21世紀亞文化的顯學。
  • 騰格爾《桃花源》:傳統文化的創意改編,還是低俗惡搞?
    近年來,對傳統文化的改編非常多,也多次引起大家的爭議。比如《王者榮耀》就被批篡改歷史人物,把荊軻變成女性,把扁鵲變成毒師,把李白變成刺客。再比如,六小齡童多次痛批影迷心中的經典《大話西遊》,理由就是混淆黑白,讓孫悟空和白骨精談戀愛。在杜甫誕辰1300周年的時候,流行一套「杜甫很忙」的繪畫。連三國演義的諸葛亮唐國強,也被鬼畜視頻拉入了二次元。
  • b站以前的風氣是什麼樣的?
    以前的b站站友像是知己,分享著只有b站才聽得懂的梗,現在的b站被主流文化侵蝕,以祖安風氣,錘人為時尚。以前的b站像世外桃源,隨便點開一個視頻都能感受到二次元的暖暖的氛圍,現在忙了一天回到家一刷首頁全是娛樂新聞。
  • 頂級流量蔡徐坤起訴B站,粉絲團直接退出,B站粉絲:清淨
    說到頂級流量蔡徐坤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了,最近關於他的事情還是非常多的,可以說是人紅是非多了。前段時間蔡徐坤粉絲攻擊潘長江老師的事情還未平息,那麼最近蔡徐坤工作室就向b站發起了律師函,相信大家已經關注了此事吧。蔡徐坤之所以會起訴b站,是因為b站上面有很多關於蔡徐坤的鬼畜視頻。
  • 蔡徐坤向b站發律師函:細思極恐,為什麼他連衣食父母都要起訴?
    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震驚的:怎麼連我大b站也被蔡徐坤給攻陷了??火速上b站,搜索「蔡徐坤」。還好,b站裡惡搞蔡徐坤打籃球的視頻還在。由於害怕各位UP迫於律師函的壓力而刪除視頻,吳老師一口氣看了十幾個蔡徐坤的惡搞和鬼畜視頻,感覺舒適。總體上來說,對蔡徐坤的惡搞和鬼畜並沒有超出b站一貫的尺度。
  • 陳凱歌:浪漫玩脫的老男孩,終於把B站告了
    如果凱子哥投訴他人的理由僅僅只是這些那確實該告,不過……對你沒看錯,很多做過陳凱歌吐槽視頻的up主都已經收到陳凱歌團隊的警告,且舉報的理由都由一個模板複製黏貼,拿前一個up主的標題套用到下一個up。被舉報的up哭笑不得: 「這也不是我的標題啊,朋友」。……陳凱歌:我接受一切批評。
  • 中國惡搞文化發展史:娛樂性和草根性兼具
    無論惡搞還是搞怪,都具有娛樂性和草根性的兩大標籤,增強了一直以嚴肅著稱的中國人的娛樂意識,隨著幽默尺度的不斷打開,也見證了社會文化的寬容。「惡搞」在中國的發展其實沒有多久。撇開周星馳、劉鎮偉等導演的惡搞影片不算,真正的「平民狂歡」活動大概開始於「小胖系列」與「猥瑣男系列」的風行。這發生在新世紀開端,PS流行的時代。
  • 符號的戲譏:網絡惡搞的社會表達和文化治理
    本文聚焦從屬群體的社會表達與惡搞文化的關係,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各種惡搞性的符號表達是在一個什麼樣的技術與社會語境中產生的。其二,我們考察拼貼、置換和盜用等手段在惡搞文化符號生產過程中的作用。再次,我們思考各種各樣被生產出的惡搞符號,如何介入到社會現實語境中,成為人們理解當代媒介事件的一個重要手段。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 《後浪》是中年人看到的b站,《入海》是b站年輕人的故事,《喜相逢》則是老年人的B站。三個片子不同視角,構成了老中青三代在b站相逢的完整故事,並為b站的主流化點題。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 整支廣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親前戲,第二部分是老頭歷經千辛萬苦拍攝視頻的過程,第三部分是老頭的視頻成品。
  • B站彈幕梗科普,阿偉死了,看你知道多少
    b站作為國內二次元文化領先者,傳播新內容比其他二次元APP要更一點,成熟一些,讓喜歡二次元的小夥伴接觸到跟新穎的東西,比如沒幾個月B站都會買進新番,國漫在b站上的播放量也是高,信息傳播快,是不是有一些新梗,看見他們在彈幕上刷自己是一臉懵逼啊,心想「我是不是老了,他們刷的梗我怎麼不知道啊」「我就一個星期明天刷
  • b站和愛奇藝,你站誰?
    原標題:b站和愛奇藝,你站誰?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把b站和愛奇藝放在一起比較,我從來也不覺得它倆可以放一起比較,但是不知不覺,b站已經不是2年前的小破圈了,市值來看已超過了愛奇藝,各大媒體都拿它倆做對比,我也開始思考「奇藝b站,必有一戰」。回到要回答的問題,先定義問題,「站誰?」
  • 疫情期間「玩名畫」,是cosplay還是惡搞?
    本文經浮雲藝術授權發布,原標題:《浮雲籤約IP | 名畫play也有等級,藝術家陳璐與Kappa跨界玩出新高度!》,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允許請勿轉載。關注作者「藝術小小值」,不定時打賞粉絲金幣哦~!
  • b站被「掃黃」 鋼琴區舞蹈區發現了新世界?
    b站近幾年變得越來越大眾,今年做的綜藝節目《說唱新時代》,引起了一大波好評,越來越多的人入坑b站。但是,b站某些板塊的畫風開始逐漸跑偏,之前桃桃就寫過b站鋼琴板塊的新潮流。有cosplay的,我的乖乖,這個穿著打扮,配上日文字幕,知道的是在看b站,不知道的還以為在看黃色網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