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
首先,我來為圍觀最新一期推文的夥伴們解釋一下設定「柚香集」的初心。
這將是一個收集自己對於一些【優質】紀錄作品觀影體會的欄目。
主要功能就是把這些製作精良的作品推薦給更多的人。(PS:當然,如果你和我的審美口味不盡相同,我也完全沒有「生拉硬拽」逼你去看的意思/真誠臉。)
最終決定用「柚香集」,是因為這個名字比較迎合文主的身份,還不失帶一絲自然的清新與回甘=我喜歡,所以就這麼定了!
當然,製作這一類的分享推文也一直是我想嘗試的事情。
最後,希望各位可愛的朋友都能耐心閱讀這些真誠的文字哦~
(註:照片是一個甜橙的果皮,溫暖的顏色讓人有種用畫面留住香味的願望。)
現在回想,確實已經無法精準地說出自己正式產生觀看各類紀錄片興味的時刻了。
以前,流媒體的視頻軟體還沒有當下如此興盛,中央臺的紀錄頻道(CCTV9)應該就算是我小小的「觀影基地」——不論是關於自然、科技,還是社會人文(PS:軍事類看的相對少一些),只要換到紀錄頻道,我就可以興致勃勃地看下去,並無乏味之感。
還沒有看過紀錄片的朋友先來認識一下它吧!(度娘說)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透過那些精緻的攝影鏡頭,畫面為我們講述著一個個生動可愛的故事,那些都是人間的真實樣態,也都是世間萬物動人的聲音。
提起中國本土的人文風味類紀實作品,不得不說的就是陳曉卿等導演的《舌尖上的中國》(a bite of China)。
自2012年開播第一季,就掀起了國內對於各路美食的追捧熱潮。
導演們用獨到的眼光,選擇中國普通百姓身上與美食相聯繫的生活故事,十足的煙火氣便一股腦兒都散發出來了。
其實,了解我的朋友基本都知道,在我的視頻播放記錄裡,紀錄片佔據了很大一部分,而在紀錄片裡,關於美食、風味類的又佔了一大截(PS:可能也有家庭影響的緣故吧)。
關於風味類的紀實作品,我必須誇獎中國製片的強大。
這些紀錄片都非常貼合國內觀眾的接受口味——鏡頭能夠把食物最誘人的環節拍得淋漓盡致,色調和光影的拿捏都十分到位。此外,不論是拍攝平凡人家,還是星級酒店,紀錄片看起來總是「很有溫度」,讓人覺得暖暖的。
這邊我簡單列舉一些自己已經觀看過的國內製作的【優質】美食紀錄片:
(註:本文推薦的紀錄作品在騰訊視頻平臺上可觀看)
(1)分集(短片):每集約10分鐘
(2)分集(長片):每集30分鐘左右及以上
《萬物滋養》
《尋味東莞》、《尋味順德》
《宵夜江湖》
《風味人間》
《老廣的味道》
《水果傳》
《搵啖食》(PS:第一個字輸入法顯示有誤)
《風味人間》季播的呈現讓人越來越感覺到美食與人文的結合,越來越看到鏡頭視角的擴展以及故事的豐富。
食物所牽引出的人生百態多彩且富饒,每一幀畫面的截取不僅是垂涎欲滴的美味,更是一種人間煙火背後文化的延展與詮釋。
【卡!本人獨白到此結束
(註:插圖非原創,為網頁資源正規下載。)
在風味紀實的「森林」裡,我率先挑中了一棵看似貌不出眾的「小樹」——《最美不過菜市場》,這是一個跟著殳俏(片中的主人公)在全世界逛菜場的片子。
emmm,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無趣」。
然而,我們都明白——與食材最初的遇見和選擇是成就任何一道美味的基礎程序,而在茫茫無邊的美食紀錄片中,這是第一個我搜索到的以拍攝「逛菜場」為主的紀錄作品。
對於食材本身的探尋與尊重才是開啟美味的「金鑰匙」吧——這也應該算是我向大家安利的原因。
(註:以下視頻為該紀錄片的預告短片)
(一)騰訊視頻平臺對該紀錄片的簡介(全片於2016年完成拍攝,2020年播出)
本片拍攝了中國、日本、荷蘭、義大利、西班牙的12個不同風格的菜市場,鮮果鮮蔬,各色物種,活色生香,琳琅滿目。
觀看者如同真實地站在菜市場中央,聽著討價還價的喧鬧聲,看著各種食材的顏色,聞著各種瓜果的香味,感受著人摩肩接踵的溫度,這比任何的鏡頭和音效都要震撼我們的甘於被人間煙火俘獲的心。
(二)專輯列表(共12集,每集約10分鐘)
(註:以上圖片為該片片頭)
在雲南的專輯片子裡,逛了具有當地特色的菌子菜市場。通過鏡頭,看到了很多長相奇特、名稱古怪、做法多樣的菌子。
比如下圖中左上方較大的圖片以及右下角的小圖裡,這種菌子地方上叫「馬屁泡」,可以炒制。此外,還有珊瑚菌、見手青等等菌類。
下圖是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菜集,也被稱為是「歐洲的菜籃子」。
寧波與上海的市集就顯示出明顯的中國風味,上海初春市場販賣的草頭我之前沒有見過。另外,市場裡還會販賣一些可口的小食。
義大利的Eatly也是屬於成為本地日常售賣與旅遊商業結合很不錯的菜市場。
從不同國家風格各異的菜市場也能看出因為地域的差異,人們對於菜集定義的不同。
名貴的白松露成為了一個小小的看點,店主家族式的經營與收藏更看出了他們對於名貴食材的珍愛與重視。
荷蘭鹿特丹的菜市場又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景。
設計該建築場地的設計師不僅要考慮到旅遊業的影響,還要保證農戶的利益。同時,穹頂上由新媒體技術通過四千多塊面板拼接而成的巨大畫作(PS:據設計者說靈感來自於荷蘭本土的童話故事,希望傳達出人與自然相生相依的理念)更是具有視覺的強大震撼。
日本的築地市場已經在2018年完成了室內部分的搬遷。
其中特色的金槍魚拍賣環節是很讓人印象深刻的,近乎歌唱特色的叫賣聲在菜場中一日日迴響。魚生壽司的製作也顯得十分精巧與美味。
在菜場附近還有專門供奉食物本身的神社,敬畏與虔誠也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吧。
整部紀錄片會讓人感到食物豐盈的美好。
我想,菜市場裡人與人的平常面貌是最能看清生活面目的一種表達方式。賣家與買主的交涉,看似無心,卻也是生命個體日常交疊的呈現,只不過,這一切都帶著十足的人間煙火氣,純粹且溫暖。
來來往往的人群在不同的時刻進入或者離開菜市場這個相對固定的空間,但卻都用瓜果蔬菜與食物的味道為生活添上了一筆筆彩色的明朗。
《最美不過菜市場》用更為日常的視角重新觀察著這個生活裡再平淡不過的「修羅場」,它用人與人之間最熱誠的交流與呈現完成了人與自然的聯結。
一切經歷,都是得天獨厚的美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