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臺灣麻豆文旦柚就是指臺南麻豆出產的文旦柚嗎?
不是。其實「麻豆文旦」是一個品種名,臺灣市面上90%以上的文旦柚都是「麻豆文旦」。
據資料,該品種於清朝康熙40年(公元1701年)由福建漳州引入臺灣種植,早期並非種植於麻豆鎮,而是在嘉義、宜蘭等地區。後來,由於麻豆鎮優化栽培的文旦柚不僅具有特殊甘味,別有一番風味,果肉也更柔軟多汁,而且利用高壓甕土繁殖,栽培株數逐漸增加,迅速擴及全鎮而成為麻豆名產。最後經地方人士協議後命名為「麻豆文旦」,此後並以此為品種名稱而沿用至今。
2. 常見的臺灣「老欉」麻豆文旦柚又有什麼特別呢?
「欉」是「樅」的繁體字。而「老欉」,其實指的就是文旦「老樹」。
一般來說,文旦柚的果樹生長超過十年就會被認定為老欉,老欉果樹的根系與枝葉不像生長期的果樹那樣茂密,因此果樹吸收的養分大部分都會流入果實中。而文旦樹越老、文旦的味道就越好。老欉文旦種植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人工的細心栽培,產量比一般文旦樹少了30%~50%。目前臺灣40年樹齡的老欉文旦佔臺灣文旦種植面積不到5%,目前臺灣現存年齡最老的文旦樹,大約有100年左右,尚有5株,可謂碩果僅存。
3. 一顆文旦柚到底能好吃到什麼地步?
關鍵還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文旦柚的挑選講究「一看形、二觀皮、三掂重」。
「一看形」是指要看果型。生長較好的文旦柚,果型呈短三角形,底寬上尖,底部開闊而內凹,端正不歪斜,且底部沒有裂縫。
「二觀皮」是指要看果皮。果皮呈現淡黃色,柚子皮的油胞越細越好,代表果肉越細緻。
「三掂重」指可以掂掂重量。一般大小的文旦柚,更重的那一顆水分會更多,汁水更豐滿。
學會了怎麼挑,接下來就要會「作」,因為並不是越新鮮的文旦柚就越好吃,要將其放置一段時間「辭水」,這才是文旦柚最好吃的時候。
一般剛採摘的文旦柚呈鮮綠果皮,將文旦柚置於陰涼通風處擺放10天左右後,果皮水分逐漸蒸散,會轉為黃綠色並呈現皺縮,這一過程稱為「辭水」。辭水後的果肉會變得更軟更為多汁,甜份將會釋放,更能品嘗柚香柚甜的回甘細緻。
4. 文旦柚既有「佑子」之意,還代表「孝道」?
沒錯。
相傳在清朝年間,麻豆有一個居民林旦,是鄉裡人人稱讚的孝子。他的母親非常喜歡吃柚子,所以他每年都會買柚子孝敬母親。有一年林旦的母親病重,睡醒說想要吃柚子,林旦立刻奔走尋找。但正值寒冬時節,林旦四處尋找卻是一無所獲。心灰意冷的林旦跪倒在文旦樹前哭泣,淚水滴落在樹上,樹上長出幾顆柚子。林旦將柚子摘下飛奔回家,母親吃過林旦帶回來的柚子,病情慢慢好轉。後來嘉慶皇帝到臺灣遊歷聽說了這件事,便將它取名「文旦柚」,以此來提醒世人,「百善孝為先」。
(圖片來源:《臺灣產地故事-5012柚意思》影片截圖)
好果雲專業的直採團隊每年都積極引進文旦柚在內的各種優質臺灣水果,並多次接受臺灣TVBS電視臺的採訪;更多次聯合臺東農會、高雄市農會在大陸舉辦臺灣水果發布會,是得到臺灣媒體以及政府官方認可的臺灣水果專家!
*本文系好果雲原創內容
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