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黃仲則

2021-02-23 中華詩詞網校

清風樓下喚停船。頓袖篷窗思惘然。

不見中條徵隱士,空懷東海挾飛仙。

人同聽雨誰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

滄酒一尊聊自醉,煙波前路正無邊。

——黃仲則《滄州晚泊》

下雨天,讀這首詩最合適不過了。

「人同聽雨誰千古,天放看山又十年」,寫得實在太好。大概是我不忍心讓它太寂寞,寫詩時不自覺地偷了它兩次。


黃仲則(資料圖 圖源網絡)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但名聲的傳與不傳,卻又要看時運。「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人是如此,同一個人的作品也是如此。在黃仲則的《兩當軒集》裡,這首詩沒有「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那麼有名,更不像「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那樣家弦戶誦,但它爽朗悠然,餘蘊無窮,水平絕不減於上引兩作。

我讀仲則也晚,大概是在八九年前,那時還在讀大學,某天課間休息,看到一位女同學桌上放著一本散文小品之類的書,就拿過來隨便翻翻。時至今日,這位同學的芳名、這本書以及作者的名字,我都完全不記得了。惟一記得的一個細節是,當時拿起這本書,一打開就看到作者在談黃仲則,首先映入眼帘的小標題,是仲則的兩句詩:「痛飲狂歌負半生,讀書擊劍兩無成。」瞬間被這痛徹心扉的句子擊中,遂默默記下黃仲則這個陌生的名字,下課後馬上去圖書館借他的詩集來看。

很幸運,第一本拿到的,是陳沚齋先生的《黃仲則詩選》,陳先生選詩得當,串解文字極具深情。詩人選詩、說詩,可謂相得益彰。

薄薄一本《黃仲則詩選》很快讀完,之後熱切地將這位詩人推薦給朋友。朋友讀後難抑激動,給我發信息說:「黃仲則的詩果然非常好!」

再之後,就是借閱、購買《兩當軒集》,仔細將此書從第一頁看到最後一頁。當時還試圖在電腦上錄入他的所有七言近體詩,錄了不少,但因雜事太多,此事逐漸擱置了,現在的電腦裡還保留著那個文檔,諸如「冖」、「褦襶」等字詞,就是那時候認識的。

此後每遇信而好古的友人,我都會向他們介紹《黃仲則詩選》和《兩當軒集》。

今日看來,仲則的詩藝並不算得最高的。他的《綺懷》組詩,在技法上依然處在李商隱無題詩的籠罩下。《感舊》系列非常感人,然而讀多了又嫌過於流動,情深而頓不住,這終究是一個遺憾。在題材格局上,《兩當軒集》也略顯狹窄,還不足以令黃仲則躋身大家之列。但天才始終是天才,以詩來發抒人情,往往說到常人難到的深微處,令人過目難忘。可以想見,其具絕高風華的篇什,雖百世而不滅。

仲則生於乾隆一朝,身處太平之世,卻一生蹭蹬,只活到了34歲。但仲則的生命,又未可輕議。畢竟在時代大流中,人當寄身何處、如何行走世間,局中人又有幾個敢說自己完全清楚?以後見之「明」來月旦前人,往往不是失之淺薄,就是流於魯莽。

班固說司馬遷不能以智慧使自身免於腐刑,然而班固自己卻身死獄中。範曄因此評價班固「智及之而不能守之」,是「致論於目睫」,說班固作論,就像是人的眼睛,能看到遠處,卻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但範曄本人後來也是下獄而死。可見命之一事,最不能輕議。大賢尚不免於自傷,何況眾庶。錢穆所說的對歷史須具「溫情與敬意」,陳寅恪所主張的對古人要有「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兩位先生的幽微用意,大概也在此間吧。

「請將試卷擲江水,定不與江東向流」,這是仲則的詩句,他的詩篇確實做到了「定不與江東向流」,至今仍為中國人傳誦,可以想像,《兩當軒集》仍將傳下去。是以縱使仲則其人中歲而歿,也不足以成其悲。芸芸眾生,即使再懂得趨利避害,若無一德一言遺世,雖得彭祖之壽,也不足以成其喜。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產品詳情。

相關焦點

  • 英年早逝的天才詩人王勃,其實性格早已決定他的命運!
    性格決定命運,天才的詩人也逃不開這個魔咒! 王勃少年成名,六歲就能寫詩作賦,十六歲登第,被稱為神童。 但他卻做了件荒唐事,從此這位天才詩人的人生開始走下坡路,而且是一洩到底! 當時,皇子之間喜歡鬥雞取樂,王勃戲謔地為沛王寫下了《檄英王雞》,而高宗得知此事後大怒,認為這是挑撥皇子之間的關係,王勃隨即被逐出王府。
  • 殘繭中的盛氣——說黃仲則
    全詩用意行氣之順如所謂版型剪裁,此謂詩人基本功,黃仲則雖然做不到那樣複雜,但完成得也並不壞,姑不多言。李商隱高出他的手段,主要在外罩的那層「褧衣」上。我們不妨從字面再看看外罩衫的布置。後之金燼,與前之夜縫輝照,以燭光作傳接,將相思的詩人與置裝的佳人連合在了同樣的一點(這種地圖傳送端最常用的接口是月,而李商隱偏偏毫不可惜地把月丟給一句簡單的月魄而棄掉了,足見其才高自負)。石榴紅者,是夢她開箱驗取石榴裙?是嘆她結子明朝似小星?此則是可能性的展開。如是歸攏到斑騅垂楊的猜測,方生出無限的回力。我的解釋或者並不周全,但已足管窺。
  • 清朝第一詩人黃景仁,苦難造就天才,11首詩震撼你,第4首讓人哭
    和尚有話說黃景仁是清朝乾隆年間的天才詩人,他的一生正值清王朝的全盛時期,但是已經處處顯露衰敗的跡象。社會的冷酷,理想追求的失敗,愛情的悲劇與折磨,讓黃仲則處處體會到「青雲失路」的悲哀。他把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一一寫入詩中,或酸苦纏綿,或清新細膩,或狂放灑脫,或婉轉悠遠,值得細細品讀。
  • 黃仲則 《綺懷》(十五):不朽的詩 都是純粹的淚
    有關那句「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作為千古名言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有關它的作者——那個叫黃景仁(黃仲則)的偉大詩人,可是卻不一定有多少人了解。我個人碩士畢業論文寫的就是《黃仲則的兩當軒詩研究》,所以對他有著別樣的情感與感知。黃仲則,名景仁,字漢鏞,又字仲則。他是北宋大詩人黃庭堅的後裔,是所謂「乾嘉盛世」中一顆如流星般划過的詩壇奇才。
  • 史上最令人惋惜,英年早逝四大天才詩人,如果不隕落詩壇將會改寫
    在中國上千年的詩詞文化裡,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詩人,如屈原、曹植、陶淵明、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蘇軾、李清照、陸遊、辛棄疾、納蘭性德…… ……,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照耀了歷史的天空。在眾多傑出的詩人裡面,有四個天才的詩人,英年早逝,他們年紀輕輕早早的隕落,讓世人倍感惋惜!對於中國詩壇上,乃致世界詩壇上,都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 王勃憑藉此詩足以碾壓李白,可惜天才英年早逝,不然詩仙位置不保
    王勃是那種天才型的詩人,還在少年時代就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連李白都沒有做到,要知道王勃只活了短短的二十七歲,如果放到今天,一位二十七歲的青年,剛剛走出社會沒有多久,可能連生活都成問題,甚至於還要家裡的支柱。
  • 悄立市橋人不識,一星如月看多時——寥落如我黃仲則
    目之盡頭,那郊寒島瘦的影子,隨了噠噠的馬蹄,載著詩句推敲著向前方尚未走遠;再近前,清癯潦倒的黃仲則也攜了詩句落寞而終。是了,目光不再游離,和著這冷寂無聲的夜之寒氣,這位四歲而孤、少負詩名、懷才不遇、窮困潦倒的清代詩人——黃景仁,伴餘同行!若是論說家世門庭,黃景仁也算得上是名門之後。家族名人可上溯至北宋「蘇門四學士」之黃庭堅。黃景仁(1749年—1783年),祖籍常州。
  • 看著漫天璀璨的星辰,古代詩人心中都在想些什麼
    古典詩歌中的意象就如同一個樞紐,在承載詩人情感的同時,也具有塑造意境、並將情感傳遞給讀者的作用。中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在不斷地傳承積澱之下,很多意象已如典故一般,約定成俗有了一定的寓意。譬如在詩中讀到「月」之意象,讀者便能明悟,詩人多是抒發望月思鄉之情;讀到「梅、蘭、竹、菊」等意象,則多是詩人抒發高潔清雅之志,而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星辰」意象,則寄託了詩人心中的美好。
  • 英年早逝的天才演員,最經典的「小丑」,永恆的「斷背山」
    這位天才演員,仿佛是燃盡了自己的生命,硬是把臭名昭著的「小丑」,演繹到了光芒萬丈的地步!其實拋開演員不談,單論作品,2020年的《小丑》也很難跟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相提並論。《小丑》確實讓「難登大雅之堂」的漫改電影實現了巨大突破,但它的故事薄弱,人物性格矛盾以及節奏過於拖沓等問題,都是顯而易見的。
  • 【收藏】黃仲則先生272周年誕辰紀念專輯(七律選)
    黃仲則先生272周年誕辰紀念專輯(七律選)別後相思空一水,重來回首已三生屈賈祠雀窺虛幕草盈墀,日暮誰來弔古祠。楚國椒蘭猶自化,漢庭絳灌更何知。千秋放逐同時命,一樣牢愁有盛衰。天遣蠻荒發文藻,人間何處不相思。 初春 不分春風解勸餐,只將幽恨上眉端。
  • 英年早逝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林斤瀾《編輯的夢》:「英年早逝的方之,寫了一篇冤案小說《內奸》,週遊諸大刊物,都敬謝不敏。」反義詞有:長命百歲,英年早逝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多用於惋惜與悼念。英年早逝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英年早逝(yīng nián zǎo shì)成語釋義:英年:英姿煥發的年齡,指青壯年時期。指在青壯年時期就去世成語出處:林斤瀾《編輯的夢》:「英年早逝的方之,寫了一篇冤案小說《內奸》,週遊諸大刊物,都敬謝不敏。」
  • 顧城:從天才詩人到殺人犯的沒落,是誰折斷了天使的翅膀?
    (一)我所知道的顧城顧城,(1956年9月24日—1993年10月8日),男,原籍上海,1956年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顧城在新詩、舊體詩和寓言故事詩上都有很高的造詣,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
  • 黃家駒最可惜,盤點英年早逝的天才創作型歌手
    在後來優秀創作人漸行漸少的關口,有四位天才型的創作人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長久嘆息。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歌手,為什麼說讓人惋惜。第一位:張雨生張雨生出生於1966年6月7日臺灣澎湖縣一個普通家庭,籍貫是浙江嘉興。
  • 英年早逝的音樂家,他最令人心痛!
    說起英年早逝的音樂家,每個人都可以舉出很多例子,莫扎特、蕭邦、舒伯特、孟德爾頌,但是他們畢竟距我們生活的年代百年以上,甚至幾百年,
  • 又一著名大提琴家英年早逝,誰還記得曾經的杜普蕾
    又讓我想到了一樣英年早逝的英國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天才的一生都具有傳奇性,杜普蕾據說在四歲時聽見收音機裡面的大提琴音樂之後,就要求要有那樣的樂器,是真是假不知,但她確實在十一歲就成為一位備受矚目的天才兒童。十六歲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一夜名揚天下,出道即巔峰,且一直站在神壇,直到生病不能演奏而離開大提琴。職業生涯才十年。
  • 50年前就劇透《星際穿越》的天才迪倫·託馬斯死於18杯威士忌?
    前者是這幾年大名鼎鼎的當紅電影導演,後者是英年早逝的威爾斯天才詩人,剛剛過去不久的10月27日是迪倫的百年誕辰紀念日。而把這兩個人連在一起的,是新上映的諾蘭導演的科幻大片《星際穿越》裡出現的那首迪倫的詩作《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 日本天才詩人金子美玲:父親早逝、親弟愛上她把她推向了悲劇
    「我好想喜歡啊/這個那個所有的東西/比如蔥,還有西紅柿,還有魚/我都想一樣不剩地喜歡/因為家裡的菜,全都是媽媽親手做的/我好想喜歡啊/這個那個所有的一切/比如醫生,還有烏鴉/我都想一個不剩地喜歡/因為世界的全部/都是上天創造的」——金子美玲《我都喜歡》以上詩歌來源於日本的一個「童謠詩人」金子美玲。之所以叫她「童謠詩人」,是因為她寫的詩,具有孩子的純真。
  • 一天作詩2000首的「天才少女」,應該看看唐朝詩人是怎麼「混」的
    畢竟,如果真有這一天才少女,我國文壇早就颳起一陣旋風了,還等熱搜新聞來告訴我?而面對媒體的採訪,女孩的父親堅持女兒的天賦屬實:「她如果靜心寫詩,2000首沒有問題。好好寫一天寫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是奔著挑戰人類極限去的吧?
  • 當年,是他拉著黃家駒從舞臺墜落的,家駒英年早逝,他卻風光無限
    說到黃家駒,歌迷都再熟悉不過了,他是華語樂壇殿堂級樂隊Beyond的靈魂人物,更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詞曲作家,一生創作過上百首作品,題材涉獵非常廣泛,有情歌、有勵志歌曲、有Beyond式怨曲、和平與愛但黃家駒的英年早逝,成了歌迷心裡永遠的痛,從他去世的1993年開始,至今已經27年,每年到他的忌日都有無數歌迷從全球各地來到香港為他祭奠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那些英年早逝的文學天才們
    並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04. 才調無倫-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他少有才名,十八歲時,就以善文為郡人所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