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蟬鳴漸躁、日光見長,就到了暑熱難挨的時候。額頭沁出的汗珠在高溫下蒸發成黏膩,鹹濕、悶熱的空氣讓人口乾舌燥,又胃口全無。嘴裡回味的、腦裡念想的、眼裡尋覓的,只有一切冰冰的、涼涼的、甜甜的東西——是「咔嚓」一聲熟透裂開的西瓜,是「咕咚咕咚」一口灌下的汽水,是用舌尖舔舐、用舌溫化開、從嘴角甜到心窩的冰淇淋……
撰文 | 肖舒妍
1
冰鎮西瓜
將夏天的燥熱「封印」
/ /
拔出金佩刀,斫破蒼玉瓶。
千點紅櫻桃,一團黃水晶。
下咽頓除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
長安清富說邵平,爭如漢朝作公卿。
——宋·文天祥《西瓜吟》
/ /
能用一首《西瓜吟》道盡吃瓜的美妙,文天祥在「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前,必定也是愛瓜極深。頭一句說的是西瓜的吃法。西瓜的精華,就在於一刀切成兩半之後,用勺子挖出正中間的那一大勺。腰間的金佩刀不用上陣殺敵,取來劈瓜也是正好。
西瓜皮是蒼玉瓶,紅瓜瓤是紅櫻桃,黃瓜瓤是黃水晶。最妙的是一句「入齒便作冰雪聲」,既能讓人聽到大口吃瓜的清脆聲響,也能讓人感到西瓜入口在舌尖的清涼。若吃的是沙瓤瓜,口感大概像甜甜的雪粒化在嘴裡;若吃的是脆瓤瓜,就要拿出「咔嚓咔嚓」嚼冰的氣勢。
最後一句則是一個典故。原本奉秦始皇之命守陵的東陵侯邵平,在秦為漢滅之後淪為布衣,只好於長安城外種瓜為生。畢竟是東陵侯,種出的西瓜也不同凡響,瓜味鮮美,皮有五色,世人稱之「東陵瓜」。這樣的生活讓文天祥歆羨不已,又有好瓜吃、又有好錢賺,誰還願意入朝為官呢?
文天祥對種瓜生活的嚮往一定引起了廣泛共鳴,否則該怎麼解釋,中國憑藉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種出了全球60%以上的西瓜呢?2018年,中國西瓜的總產量是7924萬噸,比第二名的土耳其整整高出20倍。
但比起種瓜,我們當然更熱愛吃瓜。種出全球60%西瓜的同時,我們吃掉了全球70%的西瓜。按一個西瓜10斤來算,中國人一年要吃掉160億個西瓜,平均每人分到11.4個。可是細細一想,漫長而炎熱的夏天,吃掉11.4個西瓜真的就足夠了嗎?
更何況,這些被吃掉的西瓜,還不能都算到人頭上。就連狗熊、猩猩、馬、牛、鼠、獾,在炎炎夏日都要靠西瓜續命。北京動物園的動物一天就要消耗700斤西瓜。也難怪魯迅筆下的少年閏土,要守著海邊的沙地,提防著獾豬、刺蝟和猹來偷瓜。
魯迅的故鄉紹興,地處東南沿海,氣候溫暖,海邊沙地種出的麒麟瓜又脆又甜。而北京南邊的大興,地處洪積、衝積平原,種出的西瓜瓜瓤脆沙,最有名的龐各莊西瓜歷史悠久,在遼代中期就已普遍種植。「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新疆自不必說,廣西、海南一帶也因為獨特優渥的地理條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還有多個品種可選。
西瓜的種類眾多,吃法也不少。
最經典的當然是沉到井裡、浸上一夜、第二天一早撈出來的冰鎮西瓜。在冰箱尚不普及的年代,這就是最廉價也最直接的透心涼。西瓜汁、西瓜冰沙、西瓜冰粉、西瓜西米露,一切甜品和西瓜都是絕配。更創新的吃法是甜鹹混搭,潮汕人愛蘸著醬油吃西瓜,廣西北海則偏愛蘸鹽。等到涼拌西瓜皮、糖醋西瓜皮、西瓜皮炒蛋出現,西瓜總算是連皮帶肉被吃得乾乾淨淨了。
夏天的燥熱,就這樣被西瓜封印。
豐子愷繪《種瓜得瓜》。
2
汽水
帶你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
可樂作為「肥宅快樂水」,讓人慾罷不能的程度不亞於西瓜。以至於曾有人懷疑,可樂添加了咖啡因等成癮物質,但研究到最後才發現,帶來快樂的可能是「汽水」本身。
「盛夏,盛滿冰的大木桶,藏匿著很多山海關汽水。瓶蓋猛然開啟,寒氣瞬間瀰漫。冰涼沙口,勁道十足,一飲難盡。捏瓶之手異樣發木,頭皮刺癢麻脹。」天津作家張軼在《1990》一書中寫到汽水帶給自己的巨大衝擊。
「沙口」是句北京話,形容汽水中的氣泡在舌頭破裂,帶來的酥酥麻麻又刺刺辣辣的感覺。「沙口」是汽水消夏的秘訣。沒有「沙口」的汽水,和果汁有什麼區別?
「咕咚」灌入一大口汽水,舌尖像有千百個小爆竹爭相爆炸,輕微的痛感刺激疼痛介質,讓大腦產生內源性嗎啡內啡肽——我們的快樂源泉。汽水中的香味分子,也隨氣泡爆炸被送到鼻腔深處,於是汽水的香氣和爽口就遠比一般飲料來得強烈。氣泡釋放的二氧化碳,還會刺激我們口中的三叉神經,讓身體釋放鴉片劑,在鴉片劑的作用下,嗅覺和味覺更加敏感,心情也會興奮以至飄飄然。
北冰洋是老北京人的夏日記憶,那隻標誌性的憨厚北極熊,曾出現在周恩來總理宴請外賓的人民大會堂,出現在國慶觀禮的天安門城樓,出現在第一屆春節聯歡晚會的現場,是曾經的「第一國飲」。
要喝北冰洋,還一定要喝玻璃瓶裝的才過癮。站在街邊的小攤,等待攤主「嗤」一聲起開玻璃瓶蓋,「咕嚕嚕」就地喝完,再把玻璃瓶還給攤主,省得再交一塊錢押金,這才是北冰洋最正宗的喝法。易拉罐裝的和塑料瓶裝的都不行——容易跑氣兒。
北冰洋的魔力,可能在於它所代表的童年記憶。汽水中熟悉的橘子味道能一下子把你帶回到那個沒有可樂、沒有手機、打著電動、每天和小夥伴三五成群在胡同裡瘋跑的夏天。
英語中有個「治癒餐(Comfort Food)」的概念,指用傳統方式製作的、能給人帶來私人記憶與體驗的食物,「在巨大的情緒壓力下,成年人會尋求治癒餐,來重溫童年時代的安全感」。
對於老北京人,北冰洋汽水就是這個擁有魔力的治癒存在。而對於武漢人,就是再次回歸的漢口二廠汽水,還有廣東人的亞洲沙示,上海人的正廣和,青島人的嶗山可樂,重慶人的天府可樂。即便在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佔有多數市場的情況下,童年的回憶仍然讓人難以割捨。
來,即使空氣再悶、氣溫再熱、壓力再大,打開一瓶童年的汽水,就能回到記憶中那個無憂無慮的夏天。
豐子愷畫作。
3
冰淇淋
在甜蜜中獲得安慰
比起一塊多一斤的西瓜,和兩塊五一瓶的汽水,動輒就要五六塊甚至賣到好幾十的冰淇淋,是更奢侈、因而也更珍貴的享受。
冰淇淋,自誕生之始就保持著高貴的血統,儘管關於它的發明眾說紛紜,但故事的主角都離不開各國的皇宮貴族。在中國,最早享用到「冰淇淋」——一種冰凍奶製品糕點的,是唐朝的皇帝。這種古老的甜點用牛奶或羊奶發酵,再加入麵粉加熱而成,配以樟腦以提味,還要加入進口的龍腦粉和龍眼。這些東西混合之後放入金屬罐中密封,再沉入冰池冷凍。等到皇帝享用之時,再把凍硬的冰糕切成雪花一樣的薄片擺放造型。
雖然同樣精緻,但冰淇淋在各國最受歡迎的口味卻大相逕庭。18世紀法國流行冰淇淋,是鱷梨味、茴香味、蘆筍味和鵝肝味;19世紀美式冰淇淋傳入日本,則發展出了蟹黃味、海膽味、芥末味和牛舌味;2020年,中國的網紅冰淇淋中,已經出現了長沙臭豆腐味、重慶火鍋味、肉鬆香蔥味和東北亂燉味。當然,正如三色杯雪糕的經典,巧克力、草莓和香草三種口味的冰淇淋在世界各地都經久不衰、飽受喜愛。
18世紀,一位義大利那不勒斯的醫生,菲利普·巴爾迪尼,撰寫了世界上第一本討論冰淇淋製作的書籍。作為一名醫生,巴爾迪尼嚴肅地賦予了不同口味的冰淇淋不同的保健功效。例如,肉桂冰淇淋可以止痛,檸檬冰淇淋可以養胃,巧克力冰淇淋可以調節心情。
冰淇淋能否止痛或養胃,我不敢確定,但我能保證的是,任何口味的冰淇淋都有調節心情的良效。一小口奶香濃鬱的冰淇淋在舌尖化開,從一開始的冰涼轉為甜蜜,進而成為瀰漫全身的清爽與幸福,所有的焦躁情緒都被這冰涼凍結、所有的苦澀心事都被這美味驅散。哪怕只看一眼這裹著巧克力外衣、夾著草莓果粒、撒著榛子果仁的冰淇淋呢?看一眼這五顏六色的精巧甜品,就能讓嘴角不自覺揚起。
經濟學中,存在一種「口紅效應」,每當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上升。作為一種「相對廉價的奢侈品」,購買口紅和塗上口紅的動作,能給人帶來一種安慰。冰淇淋也正是這樣一種「相對廉價的奢侈品」,價格不低,又恰好在多數人的承受範圍之內,不是主食,更像是給自己額外的小小獎勵。就在2008年全球危機之後,美國和歐洲多國的冰淇淋銷量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可見,並不是只有你,會從冰淇淋的甜蜜中獲得安慰。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撰文:肖舒妍;編輯:徐悅東。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
7月18日《新京報·書評周刊》B01版~B08版
「主題」B01丨消夏——三伏天文字納涼指南
「主題」B02-B03丨癢 蚊子人類快意恩仇錄
「主題」B04-05丨涼 一陣風扇過千古風流
「主題」B06丨甜 從舌尖蔓延周身的夏日滋味
「主題」B07丨夏日開卷的不完全書單
「文學」B08丨《妖怪大全:中國·世界篇》中國妖怪的還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