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致逝去的姥爺最洶湧的思念
聽過一句話「好人去天上,壞人去地下」說起來每個人死後都想去天堂,也希望自己的親人能夠去天堂,這樣去了上面也不會孤獨,如果兩邊都有親人陪,死有什麼可怕的。《我們天上見》是一部很奢侈的電影,那裡留下的全部都是極其私人私密的記憶,激發的共鳴有限,但看過電影的人還是會哭。
-
《我們天上見》:關於蔣雯麗的少女時代
今天推薦一部老電影,演員蔣雯麗的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本片可以說是蔣雯麗的自傳,小女孩和姥爺的故事70%都曾發生在蔣雯麗自己身上,影片全部由回憶構成,以平鋪直續的手法講述,雖說情節並不是那麼完整,卻也勝在樸實自然,感情深沉、細膩和溫情。
-
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頓時覺得這個名字再適合不過了。看完我知道了「我們天上見」這句話,對於片中的姥爺和外孫女而言,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對於我和姥爺而言,確是真真切切的盼望!從小在爺爺奶奶家長大又有些慢熱的我,姥姥姥爺對我來說就是過年過節過生日的時候見一面的長輩。童年幾乎沒有屬於我和姥姥姥爺的回憶。爺爺奶奶去世早,又因為拆遷安置,初中時我們和姥姥姥爺住在了同一個小區。
-
電影《我們天上見》:人是會在天上相見的
但是你跟著電影的鏡頭,一幕幕看下來,你會覺得你就像那個小主人公一樣,過去了一個童年。電影的主調子是灰調子,沒有大紅大綠的配色,但看起來很有美感,蕭是蕭條了些。但從中可一窺當年的時代風情。大街上翻滾著石青色和景泰藍的衣領,旁邊駐立著灰白與土黃組合的房屋。小院裡面的人挨得特別近,關係也很親近。小蘭是一個眼神倔強的女孩子。因為姓蔣,就被同學稱為「反動派」,被孤立。
-
電影《我們天上見》:人是會在天上相見的
但是你跟著電影的鏡頭,一幕幕看下來,你會覺得你就像那個小主人公一樣,過去了一個童年。電影的主調子是灰調子,沒有大紅大綠的配色,但看起來很有美感,蕭是蕭條了些。但從中可一窺當年的時代風情。大街上翻滾著石青色和景泰藍的衣領,旁邊駐立著灰白與土黃組合的房屋。小院裡面的人挨得特別近,關係也很親近。小蘭是一個眼神倔強的女孩子。
-
親情與成長,電影《我們天上見》在生離死別中見證平淡人性的回歸
親情伴隨著人一生的成長過程,從出生到死亡,是最珍貴的情感交流。2010年4月2日在內地上映的溫情電影《我們天上見》,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南方小鎮上發生的一段樸素自然的祖孫故事。此片為著名導演蔣雯麗自編自導的作品,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用真摯感人的鏡頭記錄下平凡而深刻的親情。祖輩與晚輩間跨越生死的淡然陪伴,讓很多人的內心為之觸動。
-
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
日前,蔣雯麗《姥爺,我們天上見》全新修訂版問世。她把與姥爺朝夕相處13年的點滴記憶,拍攝成文藝電影《我們天上見》,獲2009年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200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2010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影片獎」等知名獎項。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的故事
正因為如此,看到流著同樣血的親戚,乃至至親,我不知道怎樣的高端詞彙才可以彰顯這段異乎尋常的緣分,等看到蔣雯麗自傳式的第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時潸然淚下抽泣不已,才知道一直以為不曾感動的是這份輕視已久的情。蔣雯麗自編自導的電影《我們天上見》講述一個小女孩與她姥爺上世紀七十年代一起生活的故事。影片是喚作蔣曉蘭(小蘭)的她在生命的傳承與代代相傳中逐漸看到了社會的變遷。
-
【花形秀影】終有一日 《我們天上見》
終有一日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是由蔣雯麗自編自導,朱旭、姚君、朱一諾、劉燁、馬思純等主演的人物自傳電影。影片講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雙親不在身邊的女孩小蘭與姥爺之間的深沉情感從頭到尾都透著細膩與感人。該片於2010年4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朱旭老爺子,「我們天上見」!這個九月,眾星隕落……
我就發現了朱老師的一個小竅門,他喜歡把臺詞寫在小卡片上,揣在兜裡,一有空就拿出來看,一句話要怎麼念,他會嘗試各種不同的語氣。他在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幽默和樂觀的人,大家收工後都喜歡聽朱老師講故事,朱老師特別會說故事,他說起自己當初文革期間被關在牛棚的經歷,雖然慘痛,但他總能從中捕捉到樂趣,看到好玩的一面,非常樂觀。那種對待生活的態度,那種逆境中依然豁達自如的心態,真的非常感染人。」
-
從鏡頭語言、表現手法、象徵意義解讀電影《我們天上見》的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叫蔣小蘭的女孩,父母在她三歲時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因此從小跟著姥爺長大。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究竟有何魅力?
演員蔣雯麗以導演身份,創作過一部電影:《我們天上見》。這部走小眾文藝片路線的電影,是蔣雯麗的半自傳故事,講述了她童年與姥爺的故事。該片雖然票房成績一般,但獲得了豆瓣8.7的高分,也獲得了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電影。
-
文藝片屢遭冷遇 《我們天上見》如何見?
反差明顯—— 全國口碑好:親情故事感動影迷 《我們天上見》2日全國上映以來,憑藉感人至深的劇情在影迷間引起轟動,許多影迷都看得感動不已。在百度貼吧和時光網,記者發現了不少稱讚《我們天上見》的帖子。
-
朱旭老爺子,我們天上見!丨毒藥頭條
《我們天上見》Lan《我們天上見》上映於2009年,是蔣雯麗自編自導的電影處女作,也是朱旭銀幕的封鏡之作。79歲的老爺子在大銀幕前再次演繹了關於一老一少感人故事,同時,也用一次完美的演出為自己電影演員生涯做了最後的謝幕。
-
電影《我們天上見》:生離死別中感受親情的溫暖
直到有一天,你離我遠去了,但我沒有哭,因為,說好的,我們天上見。」 ——《我們天上見》「姥爺,你怕死嗎?」「不怕。去了天上有你舅舅,活著有你。」「人死了都到哪去了?」「好人在天上,壞人在地下。」以上對話出自蔣雯麗導演的處女作電影《我們天上見》,全篇沒有任何煽情,只是平淡的溫馨中帶些許憂傷,卻看得人淚流滿面。
-
時隔八年逐字打磨 蔣雯麗推出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
12 月,蔣雯麗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由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她回憶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 " 潤物細無聲 " 的中國式親情。蔣雯麗演戲有一個特點,就是真切紮實的情感表達。演員在演戲過程中其實是需要調動自己的情感記憶的,而她最大的一塊記憶庫就來自她的姥爺。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的自傳式處女作
《我們天上見》是蔣雯麗到目前為止唯一執導的長片作品,由於故事主角姓蔣,旁白也是由蔣雯麗自己配音坦白說,乍一看片名,我還以為會是一部煽情大戲,看了10分鐘後,才意識到這並不是所謂「大戲」,更像是一段用許多小故事編織起來的回憶。再往後看,發現影片還在結構上花了一些心思,許多細節都有前後的呼應。
-
蔣雯麗新書《姥爺,我們天上見》|書寫「潤物細無聲」中國式親情
姥爺用愛給了她幸福的童年,她想把這份愛傳遞出去,因為「愛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唯一的理由」。圖:新書實拍「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讓人落淚蔣雯麗演戲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真切紮實的情感表達。圖:新書實拍「他只是去了天上,我們終將在天上相見。」這本書細膩又深情,很多人留言評論,有些讀者邊看邊哭。「最後訣別那一章真的是一邊哭著一邊看完。」
-
《我們天上見》:蔣雯麗送給故鄉的禮物
在異鄉背著把吉他,不知名的小酒館裡唱罷關於蚌埠的話題我剛想歇口氣,他又彈起過門:馬先生,有一部用蚌埠話拍的電影叫《我們天上見》。有空請去網上看一下,記錄的全是我們70年代的蚌埠點點滴滴。我看了好幾遍。一想到他在美國那麼遠的地方敲下這幾個字,我就覺得他的這份心思我得顧全。拿起吉他踩著他的步點接著再唱。
-
《姥爺,我們天上見》:借錢並不是真的沒有錢
這個姥爺很會生活,他似乎不會為了生活的瑣碎的事情操心,因為自己有退休工資,自己女兒的收入也交給自己,他可以過那個年代很多人都不能過的生活。看到後面,其實也知道姥爺買這些東西,不僅僅是自己享用,凡是上門的人,他都招待大家,這些人都會跟著享用這些東西,就比如糖,小朋友來家裡,都給他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