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人間 第二季》吃貨們的頂級A片,每一秒都看得口水直流啊

2020-10-09 表姐電影

朋友們,真香警告:那個全中國最會吃的人又回來了!

你一定猜到表姐在說誰。

沒錯,正是最近剛開播的《風味人間2》。

第一集剛一上線,評分已經飆到了9.4分——

風味人間 第二季

Once Upon a Bite 2

編輯

從當年的《舌尖上的中國》,到後來的《風味人間》

毫無疑問,陳曉卿導演出品的美食紀錄片,已經成為一塊金字招牌。

編輯

宏大的場景、精良的製作,加上逼格滿滿的文案和充滿煙火味的配音旁白。不僅是在撩撥觀眾的味蕾,更是在以美食為窗口,勾勒出一幕幕人間煙火日常。

第二季依舊由陳曉卿擔任總導演,阿琨擔任配樂,沈宏非擔任顧問。此外還有李立宏的旁白解說。很多人都說:明知是「深夜放毒」,但還是聽到解說一開口就開始分泌口水!

編輯編輯

這一季當中,節目組先後探訪了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從山川到湖泊,從城市到鄉野,拍攝了超過300種美食,帶領觀眾繼續領略風味人間。

在製作全方位升級的同時,不變的是充滿人文關懷的美食展現和溫暖治癒的紀錄風格。

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那個惹人垂涎的人間煙火味兒。正應了海報上那句話:山川依舊,風味不改。

編輯編輯

當然,紀錄片真正的主角還得是,那些讓人瘋狂流口水的美食們。

以下多圖預警,沒吃飯餓著肚子的建議吃完飯再往下看

編輯編輯編輯編輯

相比上一季,這一季有個更鮮明的主題,又名:《撞食記》

第二季一共八集,分別聚焦了八類食物,每一集分別圍繞不同的風味主題。

全景式呈現人與食物、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係,帶領觀眾理解不同文明飲食文化的差異。

編輯

單是每一集的標題,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講究和煙火味。

甜蜜縹緲錄、螃蟹橫行記、醬料四海談、雜碎逆襲史、顆粒蒼穹傳、雞肉風情說、根莖春秋志、香腸萬象集。

編輯編輯

第一集標題為「甜蜜縹緲錄」,顧名思義,這一集的重點是人類對甜味的追尋

表姐看完的感受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這一季的風味人間可太甜了!

編輯

所謂:何以解憂,唯有嗑糖。

沒有人,可以拒絕甜食。

編輯

在五味中,甜是最能給人帶來幸福感的味道,也是世界上最流行、最共通的味道。

也因此,對甜味的追尋,是人生存的本能,從古至今衍生出了眾多製造甜味的美食。

編輯

為了追尋這種天然的風味,人類曾經付出了很多難以想像的努力。

在尼泊爾,喜馬拉雅山的南麓,有著一種古老的職業——

蜂蜜獵人。

蜂蜜是人類最早的甜味來源,然而自古以來,採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編輯

對於生活在尼泊爾的蜂蜜獵人來說,他們獲取這種甜味的過程,堪比一部驚險大片。

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用藤條製作梯子,攀上兩百米高的懸崖峭壁。

更危險的是,整個過程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一不留神就會摔下懸崖。

編輯編輯

在懸崖上只能靠燒煙來驅趕蜜蜂群,這是對抗蜂群的唯一武器。

而燒著的火把又很可能會引燃藤條,所以不能隨意亂動,為此必須忍受蜜蜂爬滿全身。

等到煙燻開峰群之後,再小心翼翼的靠近蜂巢,用刀刮取蜂蜜。

編輯

這麼危險的工作,每年都有人因此喪命,但卻是蜂蜜獵人們全年最大的收入來源。

每次採蜜,蜂蜜獵人只會取一半,以保證來年還能有蜜可採。

這來之不易的「崖蜜」,讓原本平平無奇的食物變得與眾不同。

編輯

只需一勺新鮮的蜂蜜,就能讓本來平平無奇的當地人吃的麵包煥發出別樣風味。

甜香醇厚的蜂蜜,與剛出爐的麵餅的焦香,融為一體,讓人食慾大漲。

編輯編輯

人類對甜的熱愛寫了在基因裡,對甜味的追尋從來不受地域和空間的限制。

在馬來西亞的塔塔甘島,生活著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民族,巴瑤族

編輯

他們的一生幾乎都不會踏上陸地,所吃的食物也大多來自海洋。

大海提供了他們的食物、生計來源,也提供了他們生活所需要的「甜」。

編輯

相比蜂蜜獵人們的高難度採蜜,巴瑤族人為了獲取甜味,所付出的艱辛也不遑多讓。

他們需要在沒有呼吸裝備下,潛入30米深的海底,小心翼翼的尋找一種海下生物。

編輯

白棘三列海膽,是這附近水域中能得到最鮮甜的食材,甜美出人意料。

而要找尋到這種生物殊為不易,而且常常要面臨著被水母蜇到而失去呼吸的危險。

編輯

但為了收穫這份鮮甜,人們不惜上山下海,甘願臣服於美食之下。

正是這種艱辛才格外凸顯出,甜的珍貴。

與之相比,中餐對於甜味的利用要更為悠久,也更加廣泛。

編輯

比如,「拔絲」,正是中國甜菜的製作方法之一。

廚師們利用糖在不同溫度下的形態變化,創造了這一極具觀賞性的菜品種類。

編輯

中餐甜味的來源,主要是糖。

2000多年前,甘蔗流傳到中國,催生出了後來的製糖工藝。

但在過去,甜是權力的象徵,財富的標誌。

到了現代,因為蔗糖的廣泛應用,甜味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編輯

自古以來,中國便有南甜北鹹的說法。

江蘇揚州,古運河和長江交匯,南方和北方在此相遇。

揚州人的一天,要從一份早茶麵點開始。

而在揚州早茶文化裡,有兩樣東西被稱作雙絕。

編輯

第一絕叫「翡翠燒麥」,其做法也很講究。

將時令蔬菜剁碎,排除多餘的汁水,撒上大量白糖。

編輯

然後加入鹽和豬油增香,做成的餡料放進麵皮,團成鬥狀,

最後再用鹹鮮的火腿末裝點,上籠屜蒸。

編輯

一道甜中帶鹹、鹹不壓甜的美味就此誕生。

隔著晶瑩剔透的麵皮,香味已經呼之欲出。

編輯

另一絕是「千層油糕」。

因為製作過程繁複講究,主廚基本不會假手於人。

兩公斤麵粉,擀成薄薄的麵皮,鋪一斤糖,再加上糖漬過的豬油丁。

編輯

最後將其層層包裹,密實封存,然後在進入蒸籠。

高溫下的糖和豬板油充分溶解,實現快速滲透,讓油糕變得愈發蓬鬆。

編輯

剛出鍋的千層油糕口感綿軟甜潤,一道正宗的千層油糕,表皮可達驚人的64層。

每一層都由糖和油分開,薄如窗紙,糖解了豬油的膩,又增加了香甜。

最絕的地方在於——

糖已經無從找尋,而甜味卻無處不在。

而在亞洲的另一端,人們對糖的應用到了一種無以復加的程度。

編輯

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早在13世紀開始,這裡的甜點就已經聞名於世。

而站在土耳其甜食界金字塔頂端的,是一道名叫「巴克拉瓦」的美食。

編輯

作為土耳其的頂級甜點,它的製作過程極其繁複,需要長久的經驗。

年輕的甜點師薩哈特,光是擀麵皮,就跟隨老師學了七年時間,才小有所成。

編輯

巴克拉瓦所要求的麵皮,需要薄如蟬翼,像紙張一樣。

每次需要十幾張麵皮一起擀壓,每張厚度不得超過0.1毫米。

編輯

麵皮擀好之後,一層一層疊加,再撒上奶酪和開心果碎,上下覆蓋20層麵皮。

切割成型之後,入烤爐。

編輯

但到這裡,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

而最難的一步則是,熬糖漿

熬糖漿,考驗的是廚師的經驗和技術

編輯

糖漿的色澤、味道、拉絲程度,都決定了這道食物的口感。

在熬的過程中,加入檸檬汁,糖漿不易凝結,甜度也會提升一個level。

編輯

將熬到合適程度的熱糖一勺勺澆上去,糖分和油脂相互溶解,才能喚醒所有的風味。

鮮香酥脆,甜蜜濃鬱,正是巴克拉瓦最獨特的魅力。雖然熱量爆炸,但好吃者依舊絡繹不絕。

編輯編輯

同一種味道,在不同民族的美食中,催生出了不同的風味。

如果說土耳其人崇尚的巴克拉瓦,將糖的運用提升到了極致;那麼四川人則將甜味的使用推向了另一種境界,創造了複合多元的甜味。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川菜以辛辣重口居多。

編輯

但其實,複合味道才是川菜中的核心。

川菜中對糖的利用,講究的是糖與調味料協同,創造出多層次的味覺體驗。

比如:荔枝口的宮保雞丁,魚香味的魚香肉絲

編輯編輯編輯

而在四川人的餐桌上,糖還有更奇妙的應用。

四川青城山,當地人結婚時要辦壩壩宴,而這場宴會的壓軸是一道「甜燒白」。

取大塊新鮮豬肉,燙淨豬皮,然後下鍋煮至8分熟撈出。

編輯

再去除瘦肉,只保留九成肥,一成瘦,

然後把肥肉塊從中間片開,每兩片中夾入一片紅砂糖。

編輯編輯

將切好的豬肉片層層疊放在土碗底部,澆上糖油堆上糯米。

蒸熟出鍋之後,還要再撒上一把白糖提味,至此一道婚宴必備菜餚才算完成。

編輯

豬肉油脂盡出,癱軟在糯米上,又沙又糯的口感,柔順纏綿的甘甜,象徵著甜蜜而美好的生活。

編輯編輯

而在中國人的餐桌上,甜味的來源並不只有糖。

蘇州的雞頭米,不需要複雜的烹飪,就可以激發它的甘甜。

編輯

香港一道苦瓜湯,將苦與甜兩個極端融合在一起,用苦味的食物去釀造出回甘的驚喜。

編輯

這些形形色色別具一格的甜味,穿越了時間與空間,遊遍全球各地。

最終歸於一處,人們的唇齒之間。

編輯

不得不說——

看《風味人間》是一種享受,同時也是一種煎熬。

紀錄片中從南到北,從中到西,各色風味,在鏡頭裡,香氣氤氳。

有山珍,有海味,有每天清晨都可以品嘗到的佳餚,也有依循時令季節才能獲取的美味。

編輯

它是一部真正獻給「吃貨們」的紀錄片,但同時,它又不止於美食本身。

中國人說:食色性也。

享受煙火一餐,是平凡的幸福,也具象了一個個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愛。

編輯

正如紀錄片中所引用的那句話一樣:

人無疑是大地的主人,卻又是腸胃的奴隸。

人生一世,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第二季:真正的「甜寵劇」,原來是美食
    真正的「甜寵劇」,原來是美食  劉雨涵  「沒想到這一季的《風味人間》一開始就比甜寵劇還甜」,《風味人間》第二季上線開播,第一集的《甜蜜縹緲錄》就把觀眾們看得十分甜蜜,甚至甜過甜寵劇。為何美食紀錄片會持續給人這麼大的感動和安慰?
  • 感動味蕾,觸動靈魂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
    而在美食紀錄片界,有一個讓吃貨們「聞風喪膽」的名字——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導演,一個被譽為「全中國最懂吃的男人」,由他執導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風味人間》第一季曾經火爆全國,廣受好評。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下飯神片,正是《風味人間》第二季,在四月底悄然上線。
  • 《人間煙火花小廚》吃貨不可錯過的下飯好劇,煙火足夠,口水直流
    食慾不會在原地等你,但電視劇會啊。今天就來推薦一部吃貨不可以錯過的下飯好劇《人間煙火花小廚》。這部劇裡沒有流量明星,籃子甚至沒有發現幾個臉熟的演員,但劇中的角色卻詮釋的很到位。作為一部看美食、專注種田的網絡電視劇來說,花小廚合格。
  • 《風味人間 第二季》全程舔屏,開播就飆到9.4分,全中國最懂吃的那個男人又來了
    而在美食紀錄片界,有一個讓吃貨們「聞風喪膽」的名字——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的導演,一個被譽為「全中國最懂吃的男人」,由他執導的美食紀錄片,分分鐘讓人饞得口水直流,有著催胖的神奇魔力。小巴這次要說的這部下飯神片,正是《風味人間》第二季,剛開播評分就直接飆到了9.4,評論區更是饞哭一片,這屆吃貨,也太不爭氣了吧。
  • 《風味人間 第二季》食物帶來的幸福感,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
    雲逛故宮、雲賞櫻、雲看演唱會之後,《風味人間》第二季開播了,帶我們到地球的另一端「雲逛吃」,開啟一段人文與美食的盛宴。美食紀錄片從來都不缺觀眾。微距的特寫放大了食物原本的色彩,升格鏡頭又還原了原材料在烹飪過程中的變化。所謂的深夜禁片,真是每次都看得我口水直流。
  • 《風味人間》第二季:人間有味是清歡
    「深夜放毒」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上線了,總導演陳曉卿、解說李立宏、配樂阿鯤......曾經讓大眾飽含口水的三位神仙重裝上陣,給我們帶來了熟悉誘人的味道,讓無數美食愛好者們垂涎三尺,網友們在彈幕上紛紛評論:嘴裡的食物,它突然不香了。
  • 豆瓣9.4的《風味人間》才是「舌尖」系列的正確打開方式!
    光看海報就口水滿滿,雲吞做雲朵,包子做月亮,生菜為疊巒群山,這才是屬於吃貨的世界!可能打開它的第一秒就註定了:減肥大業註定功虧於潰!剛看了一會,就能感受到味蕾被支配的恐懼。無論是畫面還是解說臺詞,《風味人間》都特別開胃!
  • 《風味人間》第二季上線,原來真正的「甜寵劇」是美食!
    「沒想到這一季的《風味人間》一開始就比甜寵劇還甜」 《風味人間》第二季上線開播,第一集的《甜蜜縹緲錄》就把觀眾們看得十分甜蜜,甚至甜過甜寵劇。
  • 大陸劇:風味人間第二季
    風味人間第二季
  • 《風味人間》第二季來襲,美食紀錄片從不缺少觀眾,吃貨從不缺席
    其中作為吃貨必看的美食類綜藝中,美食探索紀錄片算是很多人喜歡的類型。在前段時間熱播的由陳曉卿擔當總導演美食類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靠著其中共8集的,《山海之間》《落地生根》,《滾滾紅塵》,《餚變萬千》,《江湖夜雨》,《香料歧路》,《萬家燈火》,《風味之旅》這幾節故事當中,從多個角度探索和解讀食物深厚的歷史文化,憑藉著濃厚的古風氛圍和美食呈現收穫到了大量的粉絲。
  • 見識下墨西哥大烤腸,味道美味還很香,網友:看得口水直流
    見識下墨西哥大烤腸,味道美味還很香,網友:看得口水直流。相信大多數吃貨朋友們每天晚上七八點的時候就會去到美食街裡面找美食,畢竟,這一個時間段好吃的美食真的非常的多呢。不過話說回來,美食街裡面有一種美食的名字受到很多吃貨朋友們的青睞,其實它的名字叫做烤腸。小吃貨們,你們是不是很喜歡吃呢?
  • 《風味人間》第二季,風味足夠,人間略少
    線下,充滿煙火氣的餐飲業還未完全恢復線上,《風味人間》第二季率先回歸了這部讓泡麵都不香了的、剛吃飽的人又餓了的,下飯紀錄片第二季每周日晚上似乎總感覺少了點什麼說不上來風味人間重點左不過是風味和人間1風味要說風味
  • 《風味人間 第二季》統一飯圈審美的男人,究竟有多牛?
    這倒是讓派爺想到最近的一部美食紀錄片,剛上線就被全體吃貨狂刷五星,兩集過後豆瓣評分還保持在9.4,可謂是讓吃貨們愛得深沉。《風味人間》第二季如果說第一集的甜還能讓不喜甜食星人保留幾分,那第二集《螃蟹橫行記》則能讓人立馬繳械投降。肥美的螃蟹,金燦燦的蟹黃。每一幀畫面在挑逗著派爺的吃貨之魂。
  • 第二季《風味人間》來襲,開畫又是9.4,陳曉卿+李立宏=美食大片
    伴隨著著名配音表演藝術家李立宏婉轉而充滿磁性的聲音,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2》,於上周日(4月26日)同時登陸騰訊視頻和浙江衛視。 《風味人間2》 海報 雖說只是美食紀錄片,但這宏大的場景、精良的製作,說是一部頂級美食大片,絕對不為過。
  • 《風味人間》第一季還意猶未盡,第二季已經讓你望眼欲穿
    《風味人間》第二季再次開啟人們對食物的欲望。還記得《風味人間》第一季,那讓人意猶未盡的美食嗎?看著熒幕上的美食, 隨著一陣抖動,面前的晚飯變得索然無味。之前,確切地說是在《舌尖上的中國》之前,美食的理解大多停留在做飯教學片的階段,最多也就是跟著鏡頭去拍拍食物。
  • 《風味人間 第二季》煙火人間裡的美食傳奇
    貪吃的兒子,拽著我,一起追著第二季的風味人間。熟悉的片頭曲一響起,他就聚精會神,時不時咽一口口水,跟我討論某道食物該是如何美味銷魂讓人心嚮往之。並種草了不少特色食品,南方的灌蛋,北方的粉條,蘇州的三蝦麵,挪威的帝王蟹。食物伴隨著烹飪者的喜怒哀樂,呈現面前,又何止是食物而已,而是透過食物折射的世間百態,在辛苦維生之餘對家和親情的依戀。
  • 《風味人間》第二季:舌尖品嘗風味,心靈體悟人間
    日前,由陳曉卿領銜、稻來傳媒和企鵝影視聯合打造的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在騰訊視頻播出,讓觀眾繼續跟隨鏡頭領略美食地圖,從「品嘗風味」到「體悟人間」。一種味道、一類食材、一味調料……從敘事方式上看,《風味人間》第二季依舊從細微之處切入、向深裡發散,美味和音樂、繪畫一樣,可以打破語言的差異和空間的局限。
  • 《風味人間》勾勒世界美食地圖
    首期《甜蜜縹緲錄》以千百年來人們不懈追求的 「甜」為主題,放眼全球,由尼泊爾到馬來西亞、從雞頭米到苦瓜,跨越山海與四季,穿越時間與空間,多維度訴說「甜蜜」的同時帶給觀眾極致感覺的聚合,轟炸味蕾令人口水直流。
  • 風味人間有第二季嗎 風味人間第一季節目介紹
    作為一檔專業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憑藉無數讓人饞涎欲滴的美食以及富有人情味的旁白俘獲了萬千觀眾的心。該節目在騰訊視頻上線後,其播放次數遠超其他節目。目前,節目快接近尾聲,不少小夥伴十分的不舍。那風味人間有第二季嗎?風味人間有沒有第二季?下面來了解一下。
  • 《風味人間》:食物帶來的幸福感,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
    雲逛故宮、雲賞櫻、雲看演唱會之後,《風味人間》第二季開播了,帶我們到地球的另一端「雲逛吃」,開啟一段人文與美食的盛宴。美食紀錄片從來都不缺觀眾。微距的特寫放大了食物原本的色彩,升格鏡頭又還原了原材料在烹飪過程中的變化。所謂的深夜禁片,真是每次都看得我口水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