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橫山光輝與鐵人28號
隨著鐵壁阿童木在日本電視上一炮走紅,另一部機器人動畫也相應而生,即以《三國志》成名的漫畫家橫山光輝的《鐵人28號》。
鐵人28號可以說從各種意義上與鐵臂阿童木不同。首先製作他的TCJ動畫製作所(現更名為EIKEN)沒有倒閉,且其承制的《海螺小姐》現在還在放映,是全世界最長篇的電視動畫。
劇情上來講,背景設定是現代,機器人由主人公(人類)操作,以及單純的賞善懲惡的故事線,都影響了後世對於機器人動畫的製作套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鐵人28號很大(雖然初期設定只有3米,但後期莫名大到了20米左右)。而由於採用遙控手法,經常會有與主人公的對比作畫來體現機器人的大小,久而久之就確定了巨大機器人這個討孩子喜的類型。
<早期漫畫和動畫的鐵人大小區別,隨著觀眾的喜好尺寸不斷的變大>
<萬代於2018年推出的超合金魂GX-24R鐵人28號成品模型。其中模型本體與小人的比例也是目前官方較為認可的比例。>
由於國內未正式引進過該系列作品,所以許多朋友對此作並不熟悉。為了對之後的巨大機器人的根源進行比較清晰的闡述,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鐵人28號」這臺機器人是舊日軍的實驗兵器(用前朝的劍斬本朝的惡人是戰後日本動畫的常套手段,宇宙戰艦大和號也是同樣的思路),由於開發途中受到事故被掩埋以後,在當代被發掘。而當時離二戰結束不過10年(56年連載開始),對作為兵器描寫的機器人依然是非常真實的。
<與阿童木一樣,鐵人28號也是先出特攝作品再出了動畫,畢竟當時特攝的成本要比動畫低得多,雖然效果有點驚悚>
巨大機器人的出現原因,並非出於網上常見的所謂日本對自身國土身高的自卑心理的言論。其真正原因是對戰爭機械的切身體會和理解。巨大的體型本身就是一種強力的兵器,所以鐵人28號並無什麼飛彈光線或其他武器。
<鐵人28號的立像,高18米,現在依然屹立在神戶市長田的若松公園>
但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鐵人28號是對戰爭的緬懷。鐵人28號之後,橫山光輝創作的《鐵甲人》、《巴比倫2世》、《MARS》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武器本身沒有是非觀,亦會被惡人輕易控制(這個觀點,和公眾號之前介紹過的《鎧傳》的核心思想有些類似。如果想看千值練《鎧轉》烈火真田遼的分享,請點擊這裡)。順便說一句,我們較熟悉根據MARS改編的《六神合體》完全偏離原著的路線,變成了一部非常兒童向的普通機器人動畫。
<MARS與後來被改編的六神合體除了機體名稱以外幾乎沒有關聯,MARS最終是以地球毀滅為結局的悲劇作品>
<六神合體雷霆王的稱呼國內朋友應該並不陌生。萬代也在超合金魂系列裡將該機體商品化,編號GX-40>
1972年 永井豪與魔神Z
鐵人28號放映之後的近十年內,日本再無較搶眼的機器人動畫作品。直到1972年與富士電視臺(鐵人28號也是該臺播放)於每周日晚上7點的30分黃金檔播放了一部堪稱時代定石的機器人動畫,那就是魔神Z。
既然魔神Z與之前提到的兩部名作間隔良久,其製作前提自然的有著多方面的區別。
其一,動畫製作技術進步追趕上了實攝(特攝)技術。雖然國內觀眾了解不多,但不論是阿童木還是鐵人28號,在動畫之前都是先有真人版特攝版。畢竟當初找演員拍電視劇的成本和製作速度要大大低於動畫的製作速度。魔神Z則是在企劃案開始就定義為動畫片,並且採取了動漫畫同時起步的方式(漫畫先行2個月開始連載)。
其二,相比之前的社會環境,日本普及了汽車。借著1964年東京奧運會契機,日本修建了多條高速公路和國道,斯巴魯、卡羅拉這些大眾車也隨著經濟起飛開始被庶民所青睞。這個看似與巨大機器人絲毫無關的時事其實影響到了後期所有的機器人動畫。據作者永井豪回憶,魔神Z的構思在一次自己堵車時,突發奇想覺得自己的車要是有腿能夠跨過前面的車列有多好,因此引申出了載人巨大機器人的構思。正是因為汽車的普及,人們對於「坐在機械中操作」有了普遍的實際體驗,才誕生了之後繁多的載人機器人。
其三,1969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阿波羅登月對於包括日本的西方社會文化影響巨大。其在全球掀起了一股強烈的科幻潮流,之前在另一篇關於動畫機械設計的回顧中我們也講到了007開始使用一些看似科學的小道具,導致了動畫機械設計這個職業的產生。這當然是之間受到了阿波羅登月的影響。同樣的,這股科幻潮直接催生了20世紀70年代日本大量的科幻動漫畫作品的誕生,而這些作品中的反派自然的大多成了不懷好意的異星人(也包括古代人或未來文明等)。
其四,永井豪很年輕。1945年出生的他在當時已經通過《惡魔人》、《破廉恥學園》等作品在漫畫界出名。他對於機器人的嚮往也產生於兒時閱讀的阿童木與鐵人28號的漫畫。但1945年出生也就意味他沒有前輩們的戰爭體驗。導致其對戰鬥的表現更為露骨,在動畫中非善即惡的兩極化描繪更加直白。
<今年76歲的永井豪現在依然保持著看電影的愛好,最近看的較有趣的電影是華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祝他健康長壽>
魔神Z的劇情本身較簡單,主人公兜甲兒操作巨大機器人魔神Z與地底帝國的地獄博士一夥派出的機器獸軍團不斷戰鬥,保衛地球。「惡人」都描繪的很「惡」,比如著名的阿修羅男爵那男女同體的模樣(在現代講究政治正確的主流媒體上是不會再看到了),「好人」也都「好」。雖然框架簡單,但其對於後世的機器人動畫影響頗深,甚至形成了世人對於機器人動畫的幾點刻板印象。
<魔神Z的格納庫曾經由前田建設公司挑戰過建設圖紙,甚至根據這個題材出了書和電影>
一是巨大基地。相信看過原作或者在機器人大戰遊戲中看過片段的人應該對那個地下升起的格納庫有很強的印象(事實上日本某建築公司還真的造了一個)。從此以後巨大機器人必然會有一個回歸的基地。相應的基地裡就需要有維修人員和補給人員,各類故事也在這些人之間展開。
二是對機器人的配件、武器與中途強化。從本作開始機器人就像「人」一樣開始使用各種武器和配件,劇情中間會對機器人進行一定的升級。使用武器時大吼一聲必殺技名也是從本作開始(其實源於假面超人)另外相對應的女型機器人與搞笑機器人也在後續各種作品中頻繁出現。
三是對(超級系)機器人的設計做出了一個標杆。比如沒有眼珠的眼型(三白眼),上臂與大腿偏白,小臂與小腿偏深等元素。以及銷售關聯描繪內部解剖圖和各種繁瑣設定的設定集,也是從本作開始。
四也是影響最深的,魔神Z的玩具帶來了大量的經濟利益。52釐米高的Jumbo Machinder玩具與鋅合金的「超合金」玩具首創了「巨大」和「砸手」這兩個高檔玩具的概念。提出這個概念的HOBBY(後來的萬代成品部)村上克司之後一路高升到萬代專務(三把手),並推動了原本由零食廠商主導動畫製作的商業模式變為玩具廠商主導,從此以後巨大機器人源源不斷的產生,究其根本均因為玩具商通過此作看到了有利可圖。
<萬代的超合金魂系列推出了許多款商品化的魔神。上圖為GX-70魔神Z>
<與超合金魂同時誕生的Jumbo Machinder系列,在那個大量消費的年代「大的玩具」更容易收到孩子的青睞>
下期預告:蓋塔機器人與主要動畫製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