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過去年熱映的美劇《美國眾神》,你多半會對一個事情感到不解:
這部劇的其中一個主要角色是北歐神話的眾神之王 奧丁(Odin)
但是他在劇中偏偏給自己起了假名,叫「星期三」(Wednesday),而且其他的神對這個稱呼也沒啥意見,有的甚至直接知道他叫這個。
這到底是為什麼?奧丁和星期三到底有什麼關係?
雖然奧丁的別名是出了名地多,但這一個也太奇怪了。
而且話說回來,為什麼星期三的英語要叫 Wednesday?為什麼星期四叫 Thursday?這些名字和數字都沒關係啊。
追根溯源,這和「星期」這個概念的誕生有關,一開始,人們是根據天體的運行而制定出這種計時方式的,一周的7天其實分別對應著7顆星:
(太陽系的主要星體)
上圖從左往右分別是: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星期名稱與星體的對應關係,在日語的一周七天裡體現得很明顯:
星期一 Monday 對應的是月亮(moon),叫月曜日。(中間那個字讀yào)
星期二 Tuesday 對應的是火星(Mars),叫火曜日。
星期三 Wednesday 對應的是水星(Mercury),叫水曜日。
星期四 Thursday 對應的是木星(Jupiter),叫木曜日。
星期五 Friday 對應的是金星(Vinus),叫金曜日。
星期六 Saturday 對應的是土星(Saturn),叫土曜日。
星期天 Sunday 對應的是太陽(sun),叫日曜日。
拉丁語系的各種語言也基本是用這個對應關係。
而英語則把這種對應關心又深入了一步,把星期名稱分別對應到代表這些星體的神仙,而且主要是北歐神仙。(英語和北歐各語種是同源的)
星期一和星期日是直接用了 moon 和 sun,這兩個不用多說。
星期二 Tuesday 對應的是戰神蒂爾(Tyr),所以 Tuesday 其實是 Tyr's Day 的變體。
(蒂爾)
星期三 Wednesday 對應的是主神奧丁,只不過對應的是他的另一個名字「沃頓」(Woden),所以 Wednesday 其實是 Woden's Day
(奧丁)
星期四 Thursday 對應的是雷神索爾(Thor),對,就是錘哥那個雷神,所以 Thursday 其實是 Thor's Day
(古典版的錘哥)
星期五 Friday 對應的是奧丁的妻子——愛神弗麗嘉(Frigg),所以 Friday 其實是 Frigg's Day
(弗麗嘉)
星期六 Saturday 則比較特殊,它對應的是羅馬神話裡的農業與富饒之神薩圖恩(Saturn),也就是那個被用來給土星命名的神仙。
(薩圖恩)
這就是為什麼日語、拉丁語系、英語裡的星期都和數字沒關係,這讓這些語言裡的星期順序非常難記。
幸好中文裡直接用了數字,所以中文成了世界主流語言裡少見的「沒有星期兒歌的語言」,因為我們不需要通過兒歌就能輕易記住順序。(不過我們有生肖兒歌)
編輯:梅園西牆的王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