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梧桐
2014年7月17日,馬來西亞航空一架從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編號為MH17的航班在俄烏邊境60多公裡處墜毀,機上包括飛行員在內298人無一人生還,這起事故在國際上引起了軒然大波。6年過去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兇手。
國際民運航班歷來遵守著國際相關飛行條例,飛行前都會有報備,按理來說不可能被國家的正式軍隊擊落。那麼兇手到底是俄羅斯?國際恐怖分子?還是另有他人?這仿佛成了一個解不開的迷。
事件發生之後,由於機組乘客來自荷蘭,馬來西亞,烏克蘭,澳大利亞和比利時,所以這5國成立了一個聯合點調查團對該事故展開調查。6年來,調查的結果也是出處眾多,每一條結果的產生各方都存在爭議。2015年荷蘭官方向媒體展示了用MH17客機碎片拼接的殘骸機身。2016年9月,5國聯合調查團稱,MH17客機的墜毀原因是俄羅斯駐紮在庫爾斯克的第53防空飛彈旅發射了一枚「山毛櫸」飛彈擊中造成的。2019年,調查團宣布指控1名烏克蘭人和3名俄羅斯人犯有謀殺罪,原因是這4名人員曾將擊落該客機的武器運入烏克蘭境內。
起初5國調查團懷疑俄羅斯是兇手,所以俄羅斯並沒有被邀請參加調查,俄羅斯官方向調查團提供的本國相關雷達數據和證明烏克蘭發射山毛櫸飛彈擊毀客機的證明也被調查團無視。由於此種原因,俄羅斯方面拒不承認墜機和本國有關。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也表示,馬官方想查詢該客機飛行記錄儀被5國調查團拒絕,他就此事表示墜機以被政治化,俄羅斯或許被「背鍋」。
先不討論該客機是被誰擊落的,但調查結果都推向了這兩種飛彈:山毛櫸,s-300。為什麼懷疑是這兩種飛彈而不是其他的?因為當時按照墜機地點和殘骸顯示只有這兩種飛彈符合。首先根據飛機殘骸上面密布向內的彈孔和爆炸集中點來看這是近炸引信飛彈造成的,所謂近炸引信和碰炸引信不同的就是近炸引信飛彈在即將接近目標時就發生爆炸,當時的殘骸就明顯確定為近炸引信造成的。山毛櫸和s-300都符合該嫌疑,而按照墜機位置和飛彈射程來講只有烏克蘭和俄羅斯有這個能力,恰好兩國都有這兩種防空飛彈。
但是在後面墜毀地點拼湊的飛彈殘片和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擊中該客機的飛彈更大的可能是山毛櫸防空飛彈(9M38飛彈)。山毛櫸的射程在3-42km,射高在30-15000米之內,而當時MH17客機的巡航高度在11000米左右。事到如今,更多的懷疑都推向了烏克蘭軍隊,但是不是真的被烏軍擊落的還沒有更多的證明。
墜毀地點是一片向日葵田,6年過去,現在那裡除了長滿的向日葵只有一塊紀念碑。事情還沒簡單的水落石出,留下的只有悲痛的死難者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