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2020年上海營商環境位居長三角第一,全國第二,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合肥和溫州的營商環境得分,分別位居長三角第二到第八名,也是全國第七、第八、第十二、第十四、第二十三、第二十五名和第二十...
長三角營商環境哪個城市最優秀?
根據2020年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96個地級以及地級以上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20年上海營商環境指數位居長三角27城第一,杭州、南京、寧波、蘇州位居長三角第二到第五名。
很多一般地級市表現突出。比如金華、嘉興、台州、湖州、紹興位居長三角第八名到第十二名。這些城市的經濟總量並不是很高,地區生產總值(GDP)一般只有 5000億元左右或者更低,湖州的經濟總量只有3000多億元,但是營商環境得分靠前。
上述城市營商環境排名靠前,與很多指標表現卓越有關。以長三角營商環境前五名城市為例,上海的經濟總量、一般預算收入、地鐵運營長度等為全國第一;杭州2019年常住人口增加量為全國第一;南京2019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全國第一;寧波的港口吞吐量為全國第一。蘇州的每千人市場主體數在華東和長三角第一、全國第四。
而金華2019年底每千人的市場主體數為全國第七,嘉興每萬人註銷市場主體數為全國第九,蕪湖的每萬人專利授權數為全國第十三名。溫州的個體戶數量為全國前十五名之列。
該報告,使用了軟環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社會服務、商務成本、市場容量六個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有五十多個,涵蓋了世行和其他權威測評的重要指標,涉及投資吸引力、企業全生命周期和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指標。數據來源於文案的各類統計數據,以及包括啟信寶等大數據公司提供的在線營商環境數字。
滬杭寧甬蘇位居長三角營商環境前五
根據上述報告,長三角營商環境在全國處於領先的狀態。
長三角有8個城市營商環境得分位居前三十名,超過珠三角(5),京津冀(2個)、成渝城市群(2個)的數字。這反映出,從城市群來看,長三角城市的營商環境整體水平在全國靠前。
其中2020年上海營商環境位居長三角第一、全國第二,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合肥和溫州的營商環境得分,分別位居長三角第二到第八名,也是全國第七、第八、第十二、第十四、第二十三、第二十五名和第二十八名。
這些城市營商環境得分在全國靠前,是因為很多指標表現異常突出,在全國領先。
比如上海的市場總量指數、基礎設施指數,均位居全國第一。更具體來看,上海的常住人口數、地區生產總值、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進出口額、利用外資額、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等都位居全國第一。
一個地方營商環境是否好壞,最能反映的是人口、投資、企業的走向。一個城市外資投資踴躍,居民創辦企業多,人才加速淨流入,則反映該地區投資吸引力大、創新創業活躍。
杭州、寧波等就是這樣的城市。杭州2019年底常住人口數增加了55.4萬,位居全國第一。寧波增加了34萬,位居全國第四。2019年底合肥、嘉興常住人口分別增加了10.2萬、7.4萬,分別位居全國第十六位、第二十二位。
在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方面,蘇州、杭州、南京、寧波、無錫分別達到了2221.8億元、1966億元、1580.03億元、1468.5億元、1036.22億元,均超過了1000億元。
本報告學術顧問、國家統計局原司長黃朗輝指出,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良好的投資環境是招商引資的關鍵,僅有政務環境的優化還是不夠的,軟環境、基礎設施、社會服務、市場總量、商務成本和生態環境都是應該考量的重要因素。
「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很廣。優化營商環境頭緒很多,需要資金支持。要根據所存在短板的輕重緩急做好頂層設計,突出重點,量力而行,循序漸進,積小勝為大勝,久久為功。」他說。
合肥溫州金華嘉興台州湖州紹興等搶眼
雖然長三角地區溫州、金華、嘉興、台州、湖州、紹興等地經濟總量不大,但營商環境得分靠前。具體分析看,這些城市在創新創業、市場監管,以及智慧財產權創造方面,在全國比較領先,這些指標都是測評各城市營商環境的主要內容。
比如金華,2019年底市場主體數在90萬左右,位居全國第二十二名。主要原因是,個體戶多,金華下轄的義烏作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市場,解決了數十萬人就業。金華的實際企業數只有30萬左右,但是個體戶數為全國第十八位,近60萬。溫州的個體化數量在2019年為全國第十四名,另外溫州截至2019年註銷的市場主體數為全國第十名。
對人才的吸引力高,比如嘉興、金華等地年人均工資在9萬左右,位居全國前35名。另外除了長三角很多地級市創新能力強,紹興、嘉興、台州、湖州2019年每萬人專利授權數分別位居全國第十六名、第十八名、第二十四名、第二十五名。合肥科技研發投入強度為全國第九位,專利授權總量為全國第十四位,研發支出額為全國第十七位。
報告數據顯示,到2019年底長三角大部分城市都進入到了高收入發展水平(世行最新標準是12535美元)階段,除了上海、杭州、南京、寧波等人均GDP水平在全國較高外,揚州、鎮江、南通、舟山、合肥、紹興、嘉興、台州、湖州等地,人均GDP在1.5萬美元左右或以上,也超過了高收入發展水平的標準。
根據了解,南通、常州的營商環境得分也位居全國前50名之列。另外蕪湖、舟山、台州、揚州、鹽城、鎮江、馬鞍山、宣城的營商環境得分,也位居全國前100名。
不過,上述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發布報告也指出,長三角地區也需要加快改善營商環境。
比如機場和地鐵是城市的名片,國際航線和國內航線的數,大使館和領事館數量,是一個城市國際化程度以及國際國內雙循環層次高低的重要表現之一。長三角地區機場和多層次軌道交通遠遠不夠。
北京、上海、遵義已經分別有兩個民航機場,上海已經預備建設第三民航機場。全球發達國際大都市,都有2-3個國際機場。比如倫敦和紐約。國內一線城市以及新一線城市需要謀劃建設至少一個民航機場。
長三角很多城市經濟發達,但是沒有民航機場,比如蘇州、紹興、嘉興等就是例子。蘇州經濟發達,經濟總量在全國靠前,僅有無錫的機場與蘇州共用。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市都是多個機場,嘉興的機場就可以作為上海的第三或者第四機場使用。
上述報告指出,在軌道交通方面,GDP(地區生產總值)在3000億以上的城市,就應該謀劃軌道交通。儘管不一定要修地鐵。單軌、輕軌或者空中吊軌建設成本低,輕軌和空中吊軌每公裡成本只需1個億左右,只有地鐵的六、七分之一。嘉興位於上海與杭州之間,湖州在蘇州和杭州之間,紹興位於杭州與寧波之間。這些城市內部以及城市之間都應該修建各類軌道交通,形成城市群的便捷通勤交通網。
特別是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中心城市,應該和周邊100公裡左右距離的城市,通過時速100公裡左右的市域鐵路聯結起來,促進都市圈形成,加快構建綜合多層次軌道交通網。
國家統計局原司長黃朗輝指出,各個城市在基礎設施等硬體建設方面應該多下功夫,為整體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通過多種渠道傾聽不同類型企業的意見和建議,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優質的服務
(作者:定軍,宋興國 )
〖 21世紀經濟報導 〗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