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北京胡同這麼多,最古老的胡同是哪條?
說起老北京,人們總是會想起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北京胡同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如今已經成為了北京人生活的象徵和北京文化的體現。舊時老北京的胡同,遍布整座北京城,老北京民間有句諺語說:「有名的胡同三百六,無名的胡同賽牛毛」。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北京城的胡同之多。
-
住進老北京胡同,一夜穿越百年
The Orchid Hotel價格:805元起/間(四合院廂房)地址:寶鈔胡同65號魏家胡同胡同很幽靜,與附近車水馬龍的東四北大街形成鮮明對比。古城老院 隱藏在胡同裡的深宅大院第一次去北京古城老院精品酒店就被它震撼到了,裡面很大,不是普通民宿,完全是設施完善的五星級酒店。
-
老北京最具京味兒的六大胡同,是體驗北京文化十足的樂園
北京胡同文化是老北京一種非常有特色的文化,這些胡同大部分形成於元、明、清三個朝代,是了解北京傳統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很好去處。北京的大小胡同星羅棋布,據統計數目達到7000餘條,每條都有一段傳說故事。其中今天和大家分享最有特色的六條胡同。
-
胡同裡的這 12 家西餐廳,感受老北京的新姿態
在北京,胡同裡吃飯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
北京胡同裡的貓擼貓地圖
老北京胡同幾百年的時光秋去冬來,歲月依舊有風,有陽光,還有貓老北京胡同裡的貓先介紹這幾隻>本期選景地:北京各胡同老北京胡同貓北京的胡同裡,最常能偶遇的便是貓。大部分時間它們或穿梭於胡同中或靜坐於門墩、房脊之上,又或在汽車底下偷瞄你。少了些乖巧多了幾分傲氣,這種貓一般都被稱為「老北京胡同貓」。給這些胡同裡的貓拍照的拍攝師叫貓賊,是在北京做了10年流浪貓救助公益的貓賊攝影主理人。今年9月在東城的燈草小院辦過胡同貓展,北京很多愛貓人都去打過卡。
-
《北京念想兒》——回首五十年代老北京胡同裡的日常生活
《老北京念想兒》,就是一個老北京人對於建國初期、五十年代的老北京的一種懷念,對於自己童年和少年時代的老北京胡同裡生活的追憶。作者李傢,生於一個藝術家庭,父親喜歡繪畫,自己從小受到薰陶。因此,書裡也繪製了大量的簡單插圖,此書還有個副標題——《手繪胡同裡的故事》。作者住的胡同叫「水大院」,周圍還有兵馬司胡同、高柏胡同等等。
-
聽《芝麻胡同》裡的地道北京味兒,感受胡同裡的市井濃情
《芝麻胡同》以1947年的北京為背景,講述了在北京沁芳居醬菜鋪中,老闆嚴振聲與牧春花、林翠卿三人之間的情感故事。圍繞「四合院」、「胡同」等標誌性「京味兒」文化載體,通過還原一家人幾十年的生活點滴,真實反映老北京的生活。
-
胡同中的小吃店:傳承北京味 融匯國際美食
他說,前門這一片二十多家門框滷煮店,老北京人當老闆還下廚的就他一個了。老六滷煮店,老闆娘和大廚正在忙碌三十平方米的店面,是老六自己家的房產,疫情對生意有影響,但好在沒有房租壓力。一大碗滷煮,三十塊錢。他說,幹這個不純為了掙錢,主要是想在門框胡同給老北京滷煮正正名。「滷煮不是起源於門框胡同,是起源於南橫街那塊兒,我老家就是南橫街的。」
-
老北京的東四,您還記得多少嗎?
老北京的東四牌樓,當年可是響噹噹的京城繁華之地,也是老北京人的一段難以割斷的記憶。現在的東四牌樓已經沒了,經過近幾十年的改造也已今非昔比了。當年的商賈雲集、人流湧動的景象已經不再。只有那些以「東四X條」的胡同還在那裡散發著歷史的氣息。
-
胡同,北京人再也不想回去了?
對於一個在胡同長大的北京人來說,家一樣的胡同,如朋友一樣在身邊。這也是很多老北京人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啊。(攝影:赤耳,真的連這潮溼都那麼熟悉啊)但是,還是會留戀的是胡同的拐彎抹角;想念的是胡同裡熟悉的飯香。別再和我們說哪些店土,哪些是網紅哪裡應該有個咖啡館兒了。。。
-
《老炮兒》:胡同還是那條胡同,北京已不是那個北京了
曾經我們知道了一個人在什麼地方出生、在什麼地方長大,對他的習慣、口味、腔調、樣貌就有了幾成把握。這附近已經成了「老北京胡同遊」的景點,操著口音的遊客來問他:「新街口怎麼走」,他懶得搭理。他住的這一片歸地安門派出所管,紅顏知己「話匣子」的酒吧開在後海,有心事的時候去什剎海滑冰,贖人前一天和哥們兒一起到景山上看看紫禁城,最心愛的鳥也埋在景山。生活裡的一切基本都發生在皇城根,沒走出「四九城」的圈子。
-
《芝麻胡同》中的老北京醬菜,有歷史也有人情
北京衛視上演過一部京味電視劇,叫做《芝麻胡同》,這部電視劇以解放前與解放後為背景,書寫了沁芳居醬菜園的愛恨情仇。 沁芳居老闆嚴振聲說,「老百姓什麼時候都離不開這口醬菜」。於是嚴振聲就帶上俞家大哥一起去豐潤進黃豆,沒有想到遇到了兵匪,活活的斷送了俞家大哥的性命。 這一段情節有何用意,一是為了展現老百姓在那個時代生存的不容易,二是展現了老北京醬菜的用料講究。
-
北京朝陽:胡同開工坊 手作老玩具
趙迪教胡同裡的小朋友做鳴蟬。 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鳴蟬、陀螺、彈珠……您還記得小時候愛不釋手的玩具嗎?在北京朝陽門內前拐棒胡同,就藏著一個滿滿「回憶殺」的老北京玩具王國。趙迪是土生土長的北京孩子,愛做手工的他從小就是孩子王。「奔河裡撈魚撈蝦的工具,手裡玩的鳴蟬、太平燕、手翻書,都是我自己做,小夥伴們特愛和我玩。」趙迪說,大學從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後,他回到鍾愛的胡同,與朝陽門街道合作,將廢舊倉庫騰籠換鳥,開辦朝西工坊,做起了一名手工匠人,將自己小時候記憶中的老北京玩具一一還原出來。這天做的鳴蟬,便是小時候趙迪和小夥伴們常玩的一種。
-
北京胡同經歷了怎樣的時代變遷,我們才能看到今日的市井氣息
如果您是北京人一定對北京胡同有所了解,哪怕並不住在胡同裡也會略有耳聞;如果您是遊客想必一定聽說過北京胡同遊,哪怕沒有親自嘗試過也會有些許好奇吧?北京,這座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其間的胡同雖已不像舊時那樣繁多,但也曾經是這座城市的血脈,舒展並連接著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
充滿傳奇色彩的北京八大胡同
在八大胡同中百順胡同名氣最大,各個院落的歷史沿革也較複雜,很多院子自建造起經過多次易手,有一些老住戶也說不清它的來龍去脈。我們現在知道的是百順胡同最初曾設有太平會館、晉太會館。會館後來大多改為民居。山西太平會館建於清乾隆年間,初稱太平會館,後改名太平試館。著名藏書家、山東益都李文藻曾假寓館內。鹹豐年間,移館王廣福斜街,定名「太平試館」。館匾為大青石料。
-
京城必去的胡同餐廳
老北京的四合院是我們中國文化歷史的寶藏,開在這些承載著千百年歷史的院落之中的餐廳、咖啡廳,從裡到外都透著一股濃濃的文化氛圍。
-
演出|話劇《四世同堂》月底來穗,陶虹劉金山邢佳棟演繹老北京胡同...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最重要的長篇小說,通過對北京西城 " 小羊圈 " 胡同百姓,尤其祁家、冠家、錢家三戶人家不同命運的展示,反映了抗戰時期北平淪陷區的世相百態。該書被老舍先生自認為 " 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 "。書中將盧溝橋事變後," 京城人民就像一葉輕舟在野水上飄蕩 " 的生活狀態展現出來,猶如一副立體的北京胡同文化活畫本。
-
胡同裡的老北京菜 打滷面和鍋貼必點 雍和宮附近閨蜜聚會首選餐廳
北京雍和宮附近一家名副其實的網紅店,藍天白雲灰色的街景,頗有民國時期的街區風格。餐廳周邊都是老北京的胡同,剛剛翻新的胡同特別的新,沒有那種陳舊和滄桑感。手機導航雍和宮大街155號離地鐵5號線北新橋站和雍和宮站都不遠。離餐廳吃飯的都是周邊逛累了旅遊者和約來這邊逛街的閨蜜、小情侶。
-
細數那些北京有意思的胡同
胡同,是城市的脈絡,它雖然不是北京的全部,但是當代北京的珍貴的飾品之一。「夕陽西下,一抹淡淡的陽光柔和地灑在京城那些幽深的小胡同裡。「最」標籤之外,我們提煉了每個片區有特色可逛的關鍵點,以後再有朋友問你,來北京胡同逛哪裡快打開它吧↓
-
京華物語⑤|鉛筆畫下的老北京胡同,美翻了!
第五期「京華物語」欄目,我們從畫家況晗作畫、陸原撰文的《樹影 鴿子 人:胡同北京的生趣與鄉愁》中摘取了精美的圖文,透過它們,仿佛可以瞬間穿梭回到那個昔日的北京城。這些鉛筆畫所繪胡同景象,隨著舊城改造和翻修,如今的面貌已經大有不同,但那裡的情韻卻至今未變。本文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所撰序言,第二部分為書中正文內容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