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定本不是羅貫中完成的

2021-02-19 四大名著

看起來,《三國演義》最早的完整的版本,就是咱們看到的明嘉靖元年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小說一共分24卷,每卷10節,一共是240節,每節前有七言一句的題目,後來人們進行整理,把兩節合成一回,就成為120回,有240節麼,兩節合成一回,就成為120回。那麼這部小說的卷首有弘治七年,就是1494年的蔣大器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序》,和嘉靖元年張尚德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引》。所以在這個《引》當中說得非常清楚,就是《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小說長時間在民間流傳都是抄本,所以抄寫很困難,不同太大了,所以專門刊刻了第一次的刻本。

通過《三國志通俗演義》,咱們基本上能夠判斷,嘉靖元年的刻本叫首刻本,就是《三國志演義》《三國演義》第一次刊刻。那麼即使是這部小說,這是第一次刊刻小說,咱們也發現它實際上有增刪的內容,至少有增加的內容,刪掉什麼咱們無法判斷,因為之前的抄本全部看不到了。但是增加的內容馬上可以看到。比如說在嘉靖元年刻本的第21卷當中,有一個明代人尹直稱讚諸葛亮的讚詞,尹直的生年是1431年,卒年是1511年,1431到1511,也就是說如果羅貫中卒於1402年的話,他去世以後30年尹直才出生,所以肯定兩個人是無緣見面的。那麼尹直的這個讚詞,諸葛亮的讚詞見於尹直的《名相贊》這部書裡頭,題為《丞相諸葛公孔明》。

《名相贊》的前頭有弘治甲子年的自序,也就是1504年的尹直自己寫的序,說明《名相贊》這本書成書於1504年。也就是說尹直的這篇諸葛亮的讚譽應該在1504年前後寫出來的。1504年前後寫的這個讚譽居然能夠見於蔣大器寫的序文,就是1494年寫序文的現在嘉靖元年的刻本,你就可以知道即使是蔣大器寫序文的文字和現在刊刻成刻本的嘉靖元年的那個本子也不是完全一樣。蔣大器寫序文的時候是1494年,他看不到十年以後尹直寫的《名相贊》。但是尹直寫的《名相贊》的內容偏偏就見於嘉靖元年,根據蔣大器寫序的那個抄本抄刻的這個版本。

所以從這咱們可以看出來,《三國演義》這部小說是在民間長時間流傳過程當中、長時間抄寫、增刪的過程當中,慢慢地形成的。到了嘉靖元年這個刻本形成了一個定本。至於最終的這個定本是誰來做的?不知道,肯定不是羅貫中。所以咱們現在很難根據嘉靖本來推斷羅貫中的思想,這點一定要分辨開來。因為嘉靖本裡頭加進很多羅貫中以後的內容,當然也可能刪掉了一些羅貫中寫作的內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嘉靖元年刻本的這個版本系統以外,這個版本系統在版本學家的研究當中稱為演義系統,在演義系統以外,還有一個系統,它的書名更多的叫《三國志傳》,不叫《演義》了,叫《三國志傳》,那麼這個系統通常就稱為「志傳系統」。

相關焦點

  • 羅貫中:我寫的不是《三國演義》,是哥的人生與夢想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戶曉,由於是歷史體裁,很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歷史來看。不今天就讓洞察君和你好好聊聊羅貫中和他的《三國演義》。劉關張雖然情同手足,但是為了配合張氏三兄弟,羅貫中還是給三人強行結義。元明清時期的關帝信仰已經建成風氣,所以桃園三結義拜關二哥沒準還真不是笑話!
  • 【三國演義】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簡介》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 歷史解密 || 羅貫中和《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人說是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說是山東東平人,他是那裡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寫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有史料記載,《水滸傳》雖是施耐庵先生編寫,可最後部分的添加、修改都是羅貫中整理出版的。羅貫中還寫出了《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名著,成為明朝初期著名的作家。
  • 山西名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 羅貫中《三國演義》(聽書)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由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
  • 《三國演義》普及歷史知識?錯了!羅貫中是歪曲歷史的始作俑者
    一定不要忽略一個事實,演義就是演義,它雖然利用藝術的表現手法來傳播「歷史知識」,然而,它傳播的不是真正的歷史,而是一部被羅貫中歪曲的歷史。 同時讀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朋友就會發現,《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真真假假,常常張冠李戴,為了達到藝術效果,塑造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完全不顧真實的歷史。這或許是羅貫中原本就不熟悉歷史,加之在成書之前,民間已經有了很多話本之類,故事能不能傳播廣泛,完全是看人們的意願。
  • 山東東平第三屆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
    9月23日,山東東平第三屆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立國致辭,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感悟東平厚重歷史,挖掘弘揚文化內涵,多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在羅貫中研究方面暢所欲言,同時為我縣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傳經送寶。
  •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精妙的一筆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精妙的一筆!與許多的歷史材料一樣,《三國演義》對龐統的才能,是極為肯定的,然而,羅貫中在寫龐統被殺的時候,卻穿插了一段:龐統在出徵前因為馬失前蹄,被翻下馬來,劉備見他落馬,認為他的馬不好,所以把自己的馬借給了他,但正是因為這匹馬,龐統被人誤認為是劉備,於是在落鳳坡被箭射死。
  • 【名著選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走進三國——領略英雄本色 ——師生共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寫在涇縣的成語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發生在孫策統一江東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太史慈和孫策。
  • 歷史人物|羅貫中
    羅貫中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羅貫中也曾參與其中。「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在蘇州結識施耐庵,以師徒相稱,兩人一同參加位於平江(即蘇州)的張士誠反元起義政權,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後離開。
  • 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三國志注》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志通俗演義》(俗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約公元1330-1400),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他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長時間生活在南宋故都杭州。那裡人口雲集,商業發達,是戲劇文化和說唱藝術的重要中心。他7歲入私塾學習四書五經,其母親去世後,輟學隨父親在蘇州、杭州做生意。後來,在父親的支持下,他到慈谿隨當時著名學者趙寶豐學習。
  • 三國演義與三國志45曹操這邊的人,只有他被羅貫中加戲了
    請按住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本人微信公眾號,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各位的支持和厚愛曹洪和他哥哥曹仁的區別在於,在《三國演義
  • 羅貫中到底是哪裡人?五個地方搶著要!
    「東原」說,出於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蔣大器)先生,大器先生在河南濬縣當主薄時發現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手抄本,於明弘治六年作序。嘉靖元年印刷本出世,流於社會。《三國演義》的問世引起了社會文學界的關注,人們隨著對作者羅貫中開始了研究。《三國演義》序中寫「東原羅貫中」山東人認為蔣大器是山東人,東原在山東省東平縣,便順理成章地推定羅貫中也是山東人了。
  • 羅貫中借三國演義寫元末三雄爭霸:他自比諸葛亮,誰是篡漢曹操?
    「有志圖王」的湖海散人羅貫中本人就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所以他描寫宏大的戰爭場面和巔峰權謀,駕輕就熟。 對照後漢三國和元末明初的歷史,我們會有一個有趣的發現:《三國演義》其實就是《元末演義》,羅貫中自比諸葛亮,那麼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誰是曹操孫權劉備?
  • 王朗是三國著名仁義君子,為何被羅貫中寫成《三國演義》中的丑角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會對其中一個橋段印象深刻:諸葛亮氣死王朗。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國大臣王朗跟隨大都督曹真迎戰。
  • 曹操如果讀了《三國演義》會胖揍羅貫中嗎?一部關於曹操的知乎式戲劇《我是曹操》福利贈票
    ‍‍知乎上關於《三國演義》最著名的一個問題——羅貫中小說中,最被低估最被黑的角色是誰?
  • 【名著選讀】 羅貫中《三國演義》
    點擊箭頭所指的世界名著每日讀,陪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水滸傳》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 還是羅貫中
    本文配圖來源:花瓣網羅貫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東東平人(一說并州太原人),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朱元璋後來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勢力,建立明朝,曾經是朱元璋敵人的羅貫中,不可能參加明朝的科舉考試,踏入仕途,只能隱姓埋名,醉心於文學創作,期間化名施耐庵,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作品。《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明朝初年屬于禁書,不可能實名公開出版發行。早期版本均為羅貫中單獨署名,後期出現羅貫中、施耐庵聯合署名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