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名人:《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

2021-03-01 山西文旅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後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後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羅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後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羅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複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鬥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併。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蕩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併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彙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後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於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於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並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鬱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羅貫中的長篇巨製《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採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並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託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鬥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於《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鬥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然而,正是由於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我們已開通全球山西老鄉服務中心號碼:1258123456(微信搜索添加)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兒,您還有和小文子不一樣的推薦嗎?歡迎下方留言!

山西文旅依託山西豐富的地上旅遊文化資源,致力於將文化資源與創意設計、旅遊等相關產業跨界融合,提升文化旅遊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水平,開發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風情、文化品位的旅遊商品和紀念品。

本文摘自《晉陽豪傑》,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歷史解密 || 羅貫中和《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有人說是山西太原人,也有人說是山東東平人,他是那裡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寫出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有史料記載,《水滸傳》雖是施耐庵先生編寫,可最後部分的添加、修改都是羅貫中整理出版的。羅貫中還寫出了《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名著,成為明朝初期著名的作家。
  • 羅貫中:我寫的不是《三國演義》,是哥的人生與夢想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早已家喻戶曉,由於是歷史體裁,很多人都會把它當作歷史來看。不今天就讓洞察君和你好好聊聊羅貫中和他的《三國演義》。再看羅貫中,籍貫并州太原府,也是堂堂山西大漢,少年喪母,隨父南遷蘇杭一帶。羅貫中與當地小說家和雜劇家交遊,漸漸有了些名氣。同樣為了維持生計,羅貫中只能去做些小生意。
  •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寫在涇縣的成語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發生在孫策統一江東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太史慈和孫策。
  • 羅貫中《三國演義》(聽書)
    《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由毛綸,毛宗崗父子批改。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
  • 【三國演義】羅貫中簡介
    《羅貫中簡介》羅貫中(1330—1400),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 《水滸傳》的作者到底是施耐庵 還是羅貫中
    本文配圖來源:花瓣網羅貫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劇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東東平人(一說并州太原人),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等。朱元璋後來消滅了張士誠、陳友諒等割據勢力,建立明朝,曾經是朱元璋敵人的羅貫中,不可能參加明朝的科舉考試,踏入仕途,只能隱姓埋名,醉心於文學創作,期間化名施耐庵,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作品。《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在明朝初年屬于禁書,不可能實名公開出版發行。早期版本均為羅貫中單獨署名,後期出現羅貫中、施耐庵聯合署名的版本。
  • 羅貫中祖籍爭議之啟示
    《中華羅氏族歌》共襄通譜盛舉,免留身後遺憾——羅貫中祖籍爭議之啟示羅訓森羅貫中,《三國演義》、《羅家將》的作者,造成羅貫中學術研究界的諸多困擾。據韓偉表在《羅貫中籍貫研究述評》一文: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的作者幾無爭議,但他的身世經歷卻湮滅難考。本世紀二十年代以降,一批相關的明清文獻資料和有關版本的發現,為羅貫中身世經歷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
  • 羅貫中到底是哪裡人?五個地方搶著要!
    「東原」說,出於明弘治六年庸愚子(蔣大器)先生,大器先生在河南濬縣當主薄時發現了羅貫中《三國演義》手抄本,於明弘治六年作序。嘉靖元年印刷本出世,流於社會。《三國演義》的問世引起了社會文學界的關注,人們隨著對作者羅貫中開始了研究。《三國演義》序中寫「東原羅貫中」山東人認為蔣大器是山東人,東原在山東省東平縣,便順理成章地推定羅貫中也是山東人了。
  • 《三國演義》定本不是羅貫中完成的
    看起來,《三國演義》最早的完整的版本,就是咱們看到的明嘉靖元年刊刻的《三國志通俗演義》。這部小說一共分24卷,每卷10節,一共是240節,每節前有七言一句的題目,後來人們進行整理,把兩節合成一回,就成為120回,有240節麼,兩節合成一回,就成為120回。那麼這部小說的卷首有弘治七年,就是1494年的蔣大器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序》,和嘉靖元年張尚德的《三國志通俗演義引》。
  •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三國演義》精妙的一筆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精妙的一筆!與許多的歷史材料一樣,《三國演義》對龐統的才能,是極為肯定的,然而,羅貫中在寫龐統被殺的時候,卻穿插了一段:龐統在出徵前因為馬失前蹄,被翻下馬來,劉備見他落馬,認為他的馬不好,所以把自己的馬借給了他,但正是因為這匹馬,龐統被人誤認為是劉備,於是在落鳳坡被箭射死。
  • 歷史人物|羅貫中
    羅貫中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漢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後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雲會》。14歲時母親病故,於是輟學隨父親去蘇州、杭州一帶做生意。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羅貫中也曾參與其中。「有志圖王」的羅貫中在蘇州結識施耐庵,以師徒相稱,兩人一同參加位於平江(即蘇州)的張士誠反元起義政權,做過一段時間幕僚後離開。
  • 走進三國——領略英雄本色 ——師生共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我們所喜愛的經典名著。全書人物鮮明,英雄輩出,各有特色,故事情節更是十分精彩,讀來讓人手不釋卷。我們經常談起三國裡的故事,很精彩,很吸引人,細細品讀更是一種文學享受。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
  • 《三國演義》普及歷史知識?錯了!羅貫中是歪曲歷史的始作俑者
    同時讀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朋友就會發現,《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真真假假,常常張冠李戴,為了達到藝術效果,塑造給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完全不顧真實的歷史。這或許是羅貫中原本就不熟悉歷史,加之在成書之前,民間已經有了很多話本之類,故事能不能傳播廣泛,完全是看人們的意願。
  • 山東東平第三屆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
    9月23日,山東東平第三屆羅貫中與《三國演義》《水滸傳》學術研討會開幕。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立國致辭,希望各位專家學者感悟東平厚重歷史,挖掘弘揚文化內涵,多出高質量研究成果,在羅貫中研究方面暢所欲言,同時為我縣文旅融合發展建言獻策、傳經送寶。
  • 【名著選讀】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長篇章回小說的開山之作,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齊名。《三國演義》作品寫的是漢末到晉初這一歷史時期曹魏、蜀漢、孫吳三個統治集團間政治、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複雜鬥爭。《三國演義》標誌著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傳播政治、軍事鬥爭經驗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 四大名著之《三國演義》手抄報模板合集來襲,和我一起走進經典名著吧
    【文字素材參考】 01《三國演義》的簡介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
  • 羅貫中不僅寫過三國諸侯,也謳歌唐宋帝王,寫過神魔小說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戲曲家,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三國演義》在中國可謂婦孺皆知,無論多麼偏僻的鄉野邊陲,哪怕不識字的人,都多多少少能夠說出這部作品中的一些典故和人名。這部作品因此也奠定了羅貫中章回體小說鼻祖的地位,但與《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嘔心瀝血僅作1部不同,羅貫中著作頗多,其餘幾部也非常精彩。
  • 陳壽的《三國志》、裴松之的《三國志注》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是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的史學家。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等職。蜀漢王朝滅亡之後,他在西晉任文職。他著書主要依據魏、蜀、吳三國的基本史料,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由於蜀漢沒有官員記錄歷史,也沒有其它完整的史料,故這部分由他自己收集。初為十五卷,名《魏書》《蜀書》《吳書》,(又名《魏志》《蜀志》《吳志》)。
  • 書香江頭 2 | 今夜,一起重溫經典《三國演義》
    今晚,我們通過音頻+文字一起重溫經典著作《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也是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佔據重要地位。作者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名本,表字貫中,籍貫山西太原。
  • 王朗是三國著名仁義君子,為何被羅貫中寫成《三國演義》中的丑角
    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會對其中一個橋段印象深刻:諸葛亮氣死王朗。諸葛亮北伐曹魏時,魏國大臣王朗跟隨大都督曹真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