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三百首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2021-02-23 古詩詞賞析

【簡介】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注釋】

1.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此調有平、仄兩體。此體為雙調一百零四字,上下片各十一句四仄韻。

2.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蘇鎮江。因臨京峴山、長江口而得名。北固亭:晉蔡謨築樓北固山上,稱北固亭,原址位於今江蘇鎮江,北臨長江,又稱北顧亭。

3.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東吳大帝,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曾經建都京口。[2] 

4.舞榭(xiè)歌臺:演出歌舞的臺榭,這裡代指孫權故宮。榭,建在高臺上的房子。

5.尋常巷陌:極窄狹的街道。尋常,古代指長度,八尺為尋,倍尋為常,形容窄狹。引伸為普通、平常。巷、陌,這裡都指街道。

6.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

7.「想當年」三句:劉裕曾兩次領兵北伐,收復洛陽、長安等地。金戈,用金屬製成的長槍。鐵馬,披著鐵甲的戰馬。都是當時精良的軍事裝備。這裡指代精銳的部隊。

8.元嘉草草:劉裕子宋文帝劉義隆好大喜功,倉促北伐,反而讓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抓住機會,以騎兵集團南下,兵抵長江北岸而返,遭到對手的重創。元嘉,劉義隆年號。草草,輕率。

9.封狼居胥:狼居胥山,在內蒙古自治區西北部。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遠徵匈奴,殲敵七萬餘,於是「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積土為壇於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禪,古時用這個方法慶祝勝利。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命王玄謨北伐,玄謨陳說北伐的策略,文帝說:「聞王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詞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興北伐」。

10.贏得倉皇北顧:即贏得倉皇與北顧。宋軍北伐,為北魏軍擊敗,北魏軍趁機大舉南侵,直抵揚州,嚇得宋文帝親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觀望形勢。贏得,剩得,落得。

11.四十三年:作者於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從北方抗金南歸,至宋寧宗開禧元年(1205年),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寫這首詞時,前後共四十三年。

12.烽火揚州路:指當年揚州地區,到處都是抗擊金兵南侵的戰火烽煙。路,宋朝時的行政區劃,揚州屬淮南東路。

13.可堪:表面意為可以忍受得了,實則猶「豈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14.佛(bì)狸祠:拓跋燾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擊劉宋,兩個月的時間裡,兵鋒南下,五路遠徵軍分道並進,從黃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長江北岸。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祠。

15.神鴉:指在廟裡吃祭品的烏鴉。社鼓:祭祀時的鼓聲。整句話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時期,當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當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過去曾是異族皇帝的行宮。

16.「廉頗」二句: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的仇人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米飯一鬥,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來報告趙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廉頗已老,遂不用。

【白話譯文】

江山千古依舊,割據的英雄孫仲謀,卻已無處尋覓。無論繁華的舞榭歌臺,還是英雄的流風餘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那斜陽中望見的草樹,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們說寄奴曾經居住。遙想當年,他指揮著強勁精良的兵馬,氣吞驕虜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麼輕率魯莽,想建立不朽戰功,卻落得倉皇逃命,北望追兵淚下無數。還記得四十三年前,我戰鬥在硝煙瀰漫的揚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燾的行宮下,神鴉叫聲應和著喧鬧的社鼓。有誰會來尋問,廉頗將軍年紀已老,他的身體是否強健如故?

【背景】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寫於宋寧宗開禧元年 ,時辛棄疾六十六歲。當時韓侂胄執政,正積極籌劃北伐,閒置已久的辛棄疾於前一年被起用為浙東安撫使,這年春初,又受命擔任鎮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從表面看來,朝廷對他似乎很重視,然而實際上只不過是利用他那主戰派元老的招牌作為號召而已。辛棄疾到任後, 一方面積極布置軍事進攻的準備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識到政治鬥爭的險惡,自身處境的孤危,深感很難有所作為。辛棄疾支持北伐抗金的決策,但是對獨攬朝政的韓侂胄輕敵冒進的作法,又感到憂心忡忡,他認為應當做好充分準備,絕不能草率從事,否則難免重蹈覆轍,使北伐再次遭到失敗。辛棄疾的意見沒有引起南宋當權者的重視,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懷古憶昔,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篇詞中佳作。

【文學賞析】

詞以「京口北固亭懷古」為題。京口是三國時吳大帝孫權設置的重鎮,並一度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生長的地方。面對錦繡江山,緬懷歷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棄疾這樣的志士登臨應有之情,題中應有之意,詞正是從這裡著筆的。

上片懷古抒情。第一、二句中,「千古」,是時代感,照應題目「懷古」;「江山」是現實感,照應題目「京口北固亭」。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瞭望眼前的一片江山,腦子裡一一閃過千百年來曾經在這片土地上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他首先想到三國時吳國的皇帝孫權,他有著統一中原的雄圖大略,在遷都建業以前,於建安十四年(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為新都的屏障,並且打垮了來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軍隊,保衛了國家。可是如今,像孫權這樣的英雄已無處尋覓的了。詩人起筆便抒發其江山依舊,英雄不再、後繼無人的感慨。而後的「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在上句的基礎上推進一層,非但再也找不到孫權這樣的英雄人物,連他當年修建的「舞榭歌臺」,那些反映他光輝功業的遺物,也都被「雨打風吹去」,杳無蹤跡了。

下三句寫眼前景,詞人聯想起與京口有關的第二個歷史人物劉裕。寫孫權,先想到他的功業再尋覓他的遺蹟;寫劉裕,則由他的遺蹟再聯想起他的功業。然後在最後三句回憶劉裕的功業。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削平了內亂,取代了東晉政權。他曾兩度揮戈北伐,先後滅掉南燕、後秦,收復洛陽、長安,幾乎可以克復中原,作者想到劉裕的功勳,非常欽佩,最後三句,表達了詞人無限景仰的感情。英雄人物留給後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可是劉裕這樣的英雄,他的歷史遺蹟,如今也是同樣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陽草樹,尋常巷陌」。

詞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還比較軒豁呈露,在下片裡,作者通過典故所揭示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隱了。

「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出一個歷史教訓。史稱南朝宋文帝劉義隆「自踐位以來,有恢復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沒有成功,特別是元嘉二十七年最後一次,失敗得更慘。用兵之前,他聽取彭城太守王玄謨陳北伐之策,非常激動,說:「聞玄謨陳說,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謂有北伐必勝的信心。當時分據在北中國的北魏,並非無隙可乘;南北軍事實力的對比,北方也並不佔優勢。倘能妥為籌劃,慮而後動,是能打勝仗,收復部分失地的。無如宋文帝急於事功,輕啟兵端。結果不僅沒有得到預期的勝利,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燾大舉南侵,弄得國勢一蹶而不振了。這一歷史事實,對當時現實所提供的歷史鑑戒,是發人深省的。作者援用古事近事影射現實,尖銳地提醒南宋統治者吸取前人的和自己的歷史教訓。從「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開始,詞由懷古轉入傷今,聯繫自己,聯繫當今的抗金形勢,抒發感慨。作者回憶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異族統治的鬥爭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戰火瀰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鬥爭。後來渡淮南歸,原想憑藉國力,恢復中原,不期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了老人,而壯志依然難酬。辛棄疾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

下三句中的「回首」應接上句,由回憶往昔轉入寫眼前實景。這裡值得探討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當作神來供奉,辛棄疾看到這個情景,不忍回首當年的「烽火揚州路」。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兵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紮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與「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的對比,當年淪陷區的人民與異族統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烽煙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於異族的統治,竟至於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實際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實。以此正告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土,刻不容緩,如果繼續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這個典用得很貼切,內蘊非常豐富,一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一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三是抒寫憂慮。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辛棄疾的憂慮不是空穴來風,果然韓侂胄一伙人不能採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一次落空。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不是辛棄疾的缺點,而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全詞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放射著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詞中用典貼切自然,緊扣題旨,增強了作品的說服力和意境美。

相關焦點

  •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比較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是宋詞中的經典名篇,出自於「豪放並蒂、壯美曠達雙士」的蘇軾和辛棄疾之手,兩詞氣勢恢宏,同屬豪放詞,均借懷古而抒情。有一次,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望遠,懷古憶昔,幾多感慨存諸心中,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的不朽傑作。 從《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兩首詞的寫作背景來看,兩位詞人當時都仕途不如意,都空懷一腔抱負滿腹才情不能施展,處於人生低谷期。
  • 《永遇樂》的「樂」讀yuè嗎?
  • 古往今來,最好的10首宋詞,有你喜歡的嗎?
    宋詞,標誌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以奼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代表著一代文學之盛。那麼,宋詞到底憑什麼能與唐詩相提並論呢?讀完這10首宋詞,答案自然揭曉!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暗香·梅》宋·姜夔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
  • 懷古因「今」差有異——詠史懷古詩鑑賞總結
    越中覽古》《馬嵬》《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為例談詠史懷古詩的鑑賞 懷古詩是以歷史人物(如《蜀相》寫諸葛亮)、歷史事件(如《馬嵬》寫「馬嵬事變」)和歷史遺蹟(《詠懷古蹟(其三)》中的昭君村)為創作題材的一類詩歌作品,其特點在於藉助歷史抒寫情懷或發表議論,或借古諷今,或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傷(借古傷今),或表達昔盛今衰的興替之感(借古鑑今)。
  • 中國最好聽的13首宋詞,驚豔了耳朵,值得收藏!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ID: gxjhshys】◆◆ ◆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與唐詩並肩而立的一座高峰宋詞的魅力在於意境的千般變化環環相扣的卻是詞人複雜的情緒而當宋詞被譜上曲調不羈放縱愛自由的狂野範兒,瀰漫著令人迷醉的雄性荷爾蒙氣息…《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節選)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宋詞三百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 當絕美宋詞邂逅動人音符,驚豔了耳朵!
    點擊上方關注國粹君的「視頻號」宋詞,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與唐詩並肩而立的一座高峰宋詞的魅力在於意境的千般變化環環相扣的卻是詞人複雜的情緒>而當宋詞被譜上曲調淺斟低唱之間花嬌柳媚的婉約風氣象恢弘的豪放範無不驚豔了我們的耳朵!
  • 1996年夏天讀《宋詞三百首》
    可能是因為一兩年前偶然讀到一本《宋詞三百首》,心有所感所戀,就在那天買了一本。接下來的暑假,如果是下雨天,母親便坐在我的床邊納鞋底,我便坐在書桌前讀書、寫作業。有幾天讀的肯定是新買的《宋詞三百首》。書現在還在我手邊,大概是因為別有記憶在其中吧。我的記憶是零碎的,模糊的,但又似乎很真切。
  • 25首經典懷古詩詞,盪氣迴腸,穿透古今,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唐·馬戴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晚唐詩人馬戴的《楚江懷古》凝練深摯,平淡而又韻味,收穫讚譽無數。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裡行間透出一股正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宋·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 二十首巔峰宋詞,寫盡世間情味!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在古典君的心目中,這二十首作品足以代表宋詞的巔峰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2首詞,曾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
    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第一首詞是他紮起最負盛名的一篇——《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豪而不放,壯中見悲,力主沉鬱頓挫。第二首是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以後,登臨北固亭感嘆報國無門的失望,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了這篇傳唱千古之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宋詞300首:收藏!!!
    (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人生、古詩三百首、詠史懷古、宋詞三百首、懷古、懷才不遇、抒懷、豪放、長江4.卜算子·詠梅宋代:陸遊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 唐詩、宋詞、元曲最美十大巔峰之作,首首動人心!
    唐詩、宋詞、元曲經典之作,哪首最打動你?
  • 被周杰倫唱進歌曲的宋詞道盡了:低頭的溫柔,仰天的豪情
    很難說是周杰倫成就了方文山還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倫,大是他們都在對的時候碰到了對的人,最好的方文山碰到了最好的周杰倫,創作出了中國音樂史上第一首真正意義的「中國風」歌曲---《東風破》。東風破這個名字是方文山從蘇軾的一首冷門宋詞《蝶戀花·京口得鄉書》裡化用來的。
  • 陸遊嶽飛辛棄疾,三位抗金英雄都是豪放詞人,你更欣賞誰的文採?
    既然三個人都是宋朝人,拋開詩與文不談,從詞的方面來看,我更欣賞的人是辛棄疾。一、嶽飛的豪放三個人中,嶽飛傳世的詩詞作品最少。其兩首《滿江紅》和一首《小重山》堪稱佳作。不過這首《滿江紅·怒髮衝冠》總有後人提出疑問,懷疑是明朝人的作品。
  • 《全宋詞》最狂的一首詞,來自大醉的辛棄疾,800年無人能出其右
    21歲從軍,屢立奇功;25歲入朝為官,任江陰籤判,官至從四品;41歲開始賦閒,不被重用他壯志未酬;64歲再次出山,《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就作於此時,詞成後不久再被免。半生鬱郁不得志,沒有磨滅那從沙場帶回來的狂氣,歸來時他是少年,68歲臨終時仍大喊「殺賊」的他,心中的那個少年仍未滅,他狂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