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本初子午線原創影評作品
電影公會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聯繫後臺
主演: 皮爾斯·布魯斯南 等配音
類型: 劇情 / 紀錄片
語言: 法語電影公會原創影評第 6 期 | 海洋
原聲:請將我的音樂帶進海洋
文=本初子午線 | 編輯=姜小瑁
一
《海洋》裡的音樂並沒有懸念,觀眾期待的只是看這位大師如何編排音樂。
最開始聽到的是壯闊的海浪聲。在開始的長達五分多鐘裡,除了旁白,也只有這海浪的聲音。海洋是一點點進入視線的,從沙灘慢慢向海洋延伸,直至海底最深處。那裡是另外一個世界。
這就是大海麼▪大海是什麼▪海洋又是什麼
海浪此起彼伏拍打巖石的聲音,海底生物各自獨特的發聲都更加清晰,畫面卻更加安靜。
第一段音樂出現時,卻沒有海洋,而是太空。跟作曲家之前的風格一樣,詭異的音樂下深邃的太空漸漸遠去,海洋這時才真正出現在眼前。大片的海洋生物在這個被大多數人忽略的神秘世界裡,一個個像降落傘一樣漂在晶瑩的海水中。
二
有時候,大師的高明之處並不在於低級地將旋律寫得優美或符合故事情節,而是知道將音樂用在何處。
主角是海洋和海洋裡的各類生物,沒有語言,所以音樂至關重要。壯闊的海面上各類生物輪番登場,在弦樂密集的輪迴音符中,暗示著一場海洋生物之間的戰役即將開始。海豚們組隊前行,騰空而起在空中劃出優雅的弧度線;細小的魚類閃閃發光,在水中成群穿梭,龐大的數量讓人目不暇接;海鷗們從水面騰空而起,拍打翅膀聲與管樂低沉的聲音相映,管樂不協和的聲音讓緊張的氣氛陡然增加,水花四濺中,海鷗速度像出鞘的利劍,垂直衝進水中捕捉獵物。低音提琴在水面下襯託恐怖的情緒,銅管樂器偶然出現馬上消失的一聲預示著除了海面的敵人還有海底的敵人出現,在多重的夾擊之下,魚兒們不得不四下逃散,幾分鐘內上演一場弱肉強食的爭奪戰。
但也有美好的場面,陽光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小提琴柔美的旋律將海洋演繹的晶瑩絢爛。海洋中大大小小的生物優雅的在水面和水下浮現。在這另外一個世界裡,大多數的生物我們並不能叫得上它們的名字,卻感覺像見過很多次面的老朋友,親切又怡然。小提琴代表的魚兒不時地成群結隊出現,而龐大的巨型魚類則由聲音低沉的木管襯託出它們或笨重或可愛的神態。撥弦的樂器與水中的氣泡一同登場若隱若現,在這個龐大的國度裡,表示有生命的存在。
有時候,大師的高明之處並不在於低級地將旋律寫得優美或符合故事情節,而是知道將音樂用在何處,何時密集何時停頓,何時稀疏何時留白,在一部幾乎沒有語言沒有對白的影片裡,休止符反而更加重要。
布魯諾做到了,他的音樂完滿的支撐了一場宏大的海洋生物的表演。
三
這部紀錄片適時的到來,用畫面和音樂敲擊心靈,使人有所醒悟,而真正打動人心的,卻是那些不語的靈魂。
在佔地球總面積百分十七十多的海洋中,生活著人類所不了解的許多生物,他們跟地球的誕生與發展同步,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個純淨的水域裡。他們有的終生在海底不見陽光,有的能在夕陽下的海面上舞蹈,有的能在水中跳躍。他們看似跟人類毫無關係,而偶然隱隱約約出現的童聲又將他們與人類拉近了距離。
突然出現的動人一幕,布魯諾用了一個前八後十六的音型,小魚在大魚的周圍穿梭,一小節四拍子生動的將大魚小魚的神態表現的淋漓盡致。淋漓盡致,仿佛除了這個詞,再也無法描述。
可是這個世界上不只有它們,還有更為高級的物種——人類,人類總是習慣於用自己主觀的判斷去主導其他的物種,汙染、殺戮、傷害、破壞,無處不在。利益與貪婪趨勢人類對海洋下手,於是一種又一種生物消失、滅亡。人聲低吟如聖詠般的合唱與海洋生物悽慘的聲音並存。那是一幅血腥的畫面,純潔的生命漂浮在海裡,上面是一張巨大的網。
海洋博物館裡,一老一小緩慢的踱步在各種消失的物種前,音樂憂傷地令人心碎。
我們大多數人無法身臨其境到海洋裡去感受海洋生物的生活,這部紀錄片適時的到來,用畫面和音樂敲擊心靈,使人有所醒悟,而真正打動人心的,卻是那些不語的靈魂。
| - FIN - |
提示: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即可跳轉至視頻網站觀看《海洋》全片。
電影公會原創影評系列
一切盡失,除卻身體與靈魂
回復關鍵詞一切盡失進行查看
絕美之城:死亡用記憶熱愛著生命
回復關鍵詞絕美之城進行查看
荒蠻故事:無定向喪心病狂
回復關鍵詞荒蠻故事進行查看
隱牆:她用更甚於我的尊嚴承受著她的命運
回復關鍵詞隱牆進行查看
魔力月光:伍迪·艾倫是個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回復關鍵詞魔力月光進行查看
長按左圖,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一鍵關注電影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