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自己寫的東西不成樣子,洋洋灑灑,亂七八糟,不講求行文的規矩。於是找了很多有關寫作的書籍來讀,想要在其中收穫些想法,以便之後的寫作能有長進。
《文心》這本書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由葉聖陶和夏丏尊兩位語文學家合力而作,那時候,同為語文老師的他們,深感中學語文教學有很多問題,便商量寫一本關於讀寫的書。兩個人輪流執筆,每個月寫兩節,花了一年半的功夫按照計劃寫完,並且出版。這本書自出版之後,再版多次,許多失學青年把它看作不在面前的老師,可見其受到歡迎的程度。
文心兩個字,看上去很簡單,仔細一品,方覺得有無窮的意味。文是重點,但心更是。
文,指的是讀與寫,都與文相關,所以第一個字就是文。心,讀和寫都要用心,這本書體現了兩位前輩的用心。就因為這點用心,自1934年出版,一直到現在,仍然在流傳。
陳望道先生評價這本書「把關於國文的抽象的知識和青年日常可以遇到的具體的事情融成一片」;朱自清先生則評論「將讀法和作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實易行」,可見《文心》的地位。
整本書用故事的體裁來寫國文的全部知識,是一本寫給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與純理論的書籍不同,它將讀書和寫作的方法與心得穿插在各類教學和生活的場景中,增加了內容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它講述了寫作之於生活的意義、怎樣使寫作真正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以及如何才能精進為一個「為文之用心」的人。
《文心》的附錄中,葉聖陶的孩子葉至善說:「他們不知道讀和寫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不可缺少的技能」;在書中第三章《題目與內容》中,王先生說:「作文同生活、說話、工作一樣,是生活中間缺少不來的事情」。閱讀與寫作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到自己寫備忘錄,大到給領導寫報告公文,都需要讀與寫的技能。追溯根源,讀與寫來源於生活,服務於需求,必須用心對待。
「依自然的順序,一定先有內容,後有題目。」與愛人出遊愉悅且甜蜜,我們會寫日記;讓領導知曉自己的工作進度,我們會寫報告;鄰居外地戶口的孩子不能上學,我們要寫戶籍制度、教育公平……
作文是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想要把生活中觸發自己的事情表達出來,所以寫作。絕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搜腸刮肚東拼西湊一篇不知所云的文章來糊弄自己:我在「寫作」。
寫作分兩種,「把走過哪裡,到達那裡,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平平板板地記下來」叫記敘;「依自己的感覺,把接觸到的景物從筆端表現出來,猶如用畫筆做一幅畫一般」叫描寫。描寫與記敘相比,有遠勝的感染力,例如「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典型的描寫,看到這句話,腦海中就會浮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但是,需要注意,即使是描寫,一般也僅是截取一段內容進行部分描寫。若是把整個過程事無巨細都寫出來,就難免有部分是平平板板的直敘。而這其中的度,還需要寫作者自己掌握。
書中《文章的組織》一章寫道:「一篇文章猶如一個團體,每一節就同團體中每個人一樣,都應該擔任相當的職務。一篇文章猶如一所房子,每一節就同房子中的每間房間一樣,都應該有它適宜的位置。」
合適的詞彙在合適的位置,組成一句合適的句子;合適的句子在合適的位置,組成一個合適的段落;合適的段落在合適的位置,組成一篇合適的文章。
合適,既需要邏輯合適,還要職能合適。這個段落在這個位置上是否符合上下文的邏輯要求,在這篇文章中是否發揮職能體現了它要表達的意思,這些都是寫作是否合適的標準。寫合適的句子和事例,避免東拉西扯,是寫好文章的基礎。
「習作是一切的基礎,應用之作和創作都由習作出發。」習作如果不過關,那麼應用、創作都是無稽之談。「習作的根底越深越好,越是想從事創作的人越應該重視習作。」習作的功力不夠,即使創意非凡也難以表達出來。
寫作是輸出,閱讀是輸入,輸入不夠,輸出必然有困難,多讀才能多寫。但要注意:「能課外讀書,原是好事。但亂讀不但無益而且有害的,故讀書力求經濟不可。」那麼,好書與爛書如何區分?
書中《詞彙與語感》一章中說道:「文章的好壞,可從三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詞適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寫作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在不經意間受到讀過的書的影響,文風會和最近讀的書很相像;換一本書來讀,文風也會隨之改變。所以讀一本爛書,寫出的文章會是什麼樣子的?學會選擇,學會取捨,保證自己吸收知識的正確與睿智,讓自己的頭腦與思想免受糟粕茶毒。
書讀過會忘記,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學會做讀書筆記,時刻複習鞏固,就能夠把知識變成自己身上的筋骨血脈,別人拿不走,自己忘不掉。
書中《讀書筆記》一章列出了很多種讀書筆記的做法:總結同一類文章的規律,是讀書筆記;記錄文章開頭和結尾的多種寫法,是讀書筆記;歸納某個句子某個段落引起觸發的點,是讀書筆記;發現書中與生活相印證或者違背的觀點,是讀書筆記……
「讀書要精細,才能寫出讀書筆記,反過來說,寫讀書筆記,也就是使讀書不苟且的一種方法。」
「思想內容是靠多讀書多體驗的。普通人只有普通人的思想,無法可求速效,只好終身修養。」無論讀還是寫,學習方法,終身練習,從心出發,努力寫出有思想、有內容的文章來,是可謂葉聖陶老師的「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