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1278個字,閱讀3分鐘
一說起品牌會員體系,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會員等級、權益、積分、兌換、成長等相關的話題,估計這就是在大多數人心目中的會員體系形象吧。其實,這個會員體系設計及運作是沒有問題的且挺好的,存量經濟時代設計會員體系時候,不能完全照搬過去的流量經濟時代會員體系方案,而要考量「內容為王、文化至上」新命題下的新設計方案,才能順應客戶精細化運營的需求。
這種會員體系下的入會門檻依據不同品牌而做法各不相同,有的註冊即會員,也有的消費即會員等等,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即進入這種會員體系品牌的線上電商或線下實體店後,用戶都可直接購物消費,無論是否有會員身份,只不過有會員的話會多一點權益或消費直接優惠而已。
今天我想講講的是另外一種特別的會員體系,就是好市多Costco的會員體系,它的會員權益是購物權。在Costco店購買商品先要成為會員,並且這個會員費是付費的,否則進入不了店裡購物,同時Costco會員也分為多種級別,還有老帶新的策略,周期為一年。
Costco在2018年會員費收入大約31.4億美元,而總利潤31.3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會員費和總利潤基本差不多相等。
Costco店表面上是在零售經營性價比最優的商品,其實是在經營會員,所以會員就是好市多的最高戰略,核心是為會員提供更低價格、更高品質、更好服務的商品零售,目標人群是中產階級。
1983年Costco品牌創立,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美國正處於嚴重的滯脹階段,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並存經濟現狀。那個時候,絕大多數的中產階級手裡沒有錢,而物價有那麼高,這批人都是價格敏感型人群,都希望購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所以在這種情勢下Costco品牌應運而生了,順勢而為是做生意的最好風口。後來美國經濟復甦了,Costco品牌為了繼續保持住這些會員,一定要繼續提供高性價比商品供給與零售,因此它需跟上遊商品供貨商拿到最優惠的供貨價,才能持續穩定地維繫住已有會員。
在美國大約有20%的中產階級,這是Costco品牌鎖定的目標消費人群,但這些人群分撒在美國各個州及城鎮裡,必然需在全美國開設線下店。要全美國開門店擴張,必然要面臨兩個大問題,即資金成本和熟練員工。
看看好市多是如何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它放棄採用精裝修風格,而替代採用倉儲式裝修風格,如若不太熟悉這個風格的用戶可能會誤認為走入倉庫啦,這樣必然大大減少開店成本。同時,嚴格控制每個13000平米店的商品SKU基本維持在3700個左右,相比711連鎖店的3000個SKU/100平米,好市多買的都是大包裝商品,這樣管理商品也非常簡單,一般人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幹得了這個工作。
與常規門店經營不一樣,好市多Costco完全不依靠銷售商品賺取利潤,而是靠會員費收入,所以增加會員數量就會增加企業淨利潤,另外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商品採購成本,一般它有非常好的採購議價權,因為它有大量的優質會員和快速的消費量,自然上遊供貨商都願意主動低價供貨給好市多,可加快產品周轉周期。
好市多Costco的商業模式與眾不同,通過龐大的會員量和消費量獲得更高的上遊採購議價權,更高採購議價權又幫助好市多獲得更多付費會員,這種商業閉環構成良性循環。總而言之,在存量經濟時代,企業品牌可借鑑好市多Costco的付費會員商業模式思路,做好自己的會員體系,精細化經營好自己的客戶才是最佳出路。
* 筆者威廉宏(技術營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