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3月20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文/圖)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在世界氣象日來臨之前,今日下午,漳州市2019年主要氣候狀況及2020年主要氣候趨勢新聞發布會在漳州市氣象局會議室舉行。
發布會上披露,為進一步提升漳州市海洋氣象監測預警,提升颱風、海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能力,漳州今年將建設漳州海洋氣象觀測基地。
公報稱,預計2020年平均氣溫偏高,其中各季平均氣溫都偏高。全年降水量偏少,其中除颱風季偏多外,其餘各季都偏少。影響漳州市的颱風個數正常到略多,約4~5個,可能有早颱風影響。
漳州發布氣象公報 今年將建設海洋氣象觀測基地
2019年全市年平均氣溫高於2018年
「年降水偏少,全市平均氣溫偏高,年日照略偏多」,氣象部門綜合評價認為,2019年漳州市氣候屬較好年景,以暴雨、乾旱和颱風為典型的災害性天氣導致全市受災,造成一定的經濟財產損失,並給農業、漁業、水利和電力等行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氣象部門分析發現,2019年降水量1108.7(東山)~1840.4(華安)毫米,最多為華安縣1840.4毫米;東部沿海一帶較少,最少為東山縣1108.7毫米。全市2019年平均降水量1432.34毫米,比2018年多81.6毫米。
漳州2019年平均氣溫21.8(華安)~23.4(市區)℃。2019年全市年平均氣溫22.6℃,高於2018年。
公報明確,2019年對漳州市有影響的颱風3個,與常年相比屬正常。
當天,漳州市氣象局還發布雷電監測公報。公報指出,2019 年,漳州市雷電日為245天,約佔全年天數的67.1%,與2018年的雷電日278天相比,減少35天。
從月份分布來看,2019年漳州市雷電次數較高的月份主要集中在4月-10月,其中5月份發生雷電次數(21139 次)約佔全年雷電次數的25%。從時段分布來看,雷電次數呈單峰分布,雷電次數峰值出現在15時-18時,但各月份峰值出現時段又存在差異。
就行政區域劃分的雷電次數統計來看,各個地區的雷電密度存在差異,2019年的漳浦縣地閃次數最多為15527次,佔全市的 18.37%,南靖縣連續八年居全市閃電次數排名前三。
今年將建設漳州海洋氣象觀測基地
發布會上,漳州市氣象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林坤生表示,漳州市氣象部門2019年承辦了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項目建設內容為完善海上氣象監測點,形成海上氣象監測三條防線(即沿海岸線區域站、近海島嶼站(10-30km)和外海浮標站(40-70km)。
為進一步提升漳州市海洋氣象監測預警,提升颱風、海霧、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預報服務能力,漳州今年將建設漳州海洋氣象觀測基地。
該基地由中國氣象局批准同意,同時也是福建省現代化提升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基地將結合現有的觀測系統,新建雨滴譜儀、新型自動氣象站、雷射測風雷達、毫米波測雲雷達、能見度雷射雷達、微雨雷達、邊界層系留觀測系統等。
林坤生稱,基地通過配置海洋岸基地面觀測、垂直觀測設備,為開展海洋氣象觀測試驗、對比評估以及海洋氣象科學研究提供基礎支撐。到目前為止,已完成項目選址,完成控制規劃及地勘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