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肇慶市廣寧縣成功調處一宗歷時3年、橫跨兩縣三地、涉及兩大姓氏的山墳土地糾紛,當事人雙方最終在司法所握手言和。
記者通過當地鎮政府以及村民了解到,在2018年底,由於國土部門進行土地整理,為使挖掘車順利通過,平整需經過的道路,把位於石咀鎮某村黃氏族人祖墳的扶坡挖掘平整了一部分。2019年黃氏族人發現後,要求施工方給予修復,施工方便用泥磚為黃氏族人把該祖墳的扶坡進行了修復。2020年清明期間,黃氏族人發現泥磚扶坡有崩塌現象,要求土地整理施工方用水泥沙石澆築,並把界址向前移動60釐米,認為這才是2018年未挖掘平整的界址,這樣修建,才能使墳墓前的站立位置不會變小,有利於拜祭先人時能夠容納更多人站立。但由於該山墳位於石咀鎮白坑口村的後面,白坑口村村民以通巷和新農村建設為由,堅決不同意黃氏族人把扶坡的界址向前移動。
2020年4月的一天,石咀鎮的黃氏族人30多人到白坑口村與村民討說法,要求白坑口村村民不得阻止土地整理施工方按2018年未挖掘平整的界址施工,白坑口村民表示,如按原來界址施工,白坑口村會出人出資把前往該祖墳的巷道進行砌牆封閉,使黃氏族人以後無法進入拜祭祖墳。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現場聚集了大量群眾圍觀,局勢劍拔弩張,眼看一場群體性糾紛就要發生。
接到群眾報案後,在石咀鎮委、鎮政府組織下,石咀鎮司法所與綜治辦、派出所及村委會等多部門組成聯合調解工作組,立即趕往事發現場,為避免矛盾雙方正面衝突,調解員首先將兩方當事人分開,採取背靠背調解的方式,圍繞他們爭執的焦點,分別從法律層面和道德層面為切入點,做通雙方思想工作。同時對黃氏族人的祖墳未挖掘平整前的佔地情況以及祖墳前後左右的長度、寬度等進行了具體丈量,對新農村建設巷道寬度的問題進行了評估。在做好調解前期工作基礎上,調解工作組要求黃氏族人及白坑口村民各選派5名代表,到南源村委會調解室繼續進行調解。
通過司法所工作人員耐心講解相關的法律常識,從情理方面耐心的開導,最終,雙方當事人各讓一步,達成了調解協議:「黃氏族人祖墳扶坡不按原佔地界址施工,墳前墳左均留夠1.9米作巷道才築扶坡,白坑口村村民讓出一部分空地,讓黃氏族人把祖墳的右邊築夠4.5米寬,使黃氏族人祖墳兩邊對稱」。雙方當事人對調解結果均表示滿意。這宗跨縣的群體性糾紛得以圓滿解決。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凌傑 馮鐵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楊洪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