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廣州仲裁委員會舉行「推動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就廣州仲裁在加快全球布點、拓展仲裁調解國際合作、建立多層調解對接機制、打造線上談判平臺等工作進行了通報。廣州仲裁委副主任王天喜介紹,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創新,廣州仲裁委打造了適用內地、香港、澳門三個法域法律的庭審調解「廣州模式」,創造了通過調解快速解決糾紛的「廣州速度」。
南方日報記者 劉冠南
疫情期間推廣「雲調解」
「調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調解與仲裁相結合被國際仲裁界稱為東方經驗。仲裁由於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講求機制靈活高效,不公開進行,仲裁員來自各行各業專家,調解協議經仲裁確認後具有強制執行力等特徵,因而和調解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銜接性。」王天喜介紹,廣仲在融合仲裁和調解兩種制度過程中,積極創新調解方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員聚集造成阻隔,但藉助廣仲領先的網際網路仲裁「雲平臺」,仲裁庭組織「雲調解」,受到廣泛讚譽。舉例來說,來自粵港澳三地、擁有不同法律背景的3位仲裁員,僅用13天時間,就成功化解一宗金額達到13億元、涉及粵港澳豫四地的企業拆借糾紛。廣仲東莞分會也通過網際網路仲裁技術審理了一起臺資企業與內地企業的融資租賃合同糾紛,在臺灣籍仲裁員的努力下,當事人當庭達成調解。
截至今年11月份,廣仲以調解方式結案的標的額1億元以上的案件有12件。其中包括疫情期間僅用了7天就以調解方式高效解決了一宗法律關係複雜、審理難度較高的過億元建設工程糾紛案件。據統計,廣仲今年曾一次性調解商品房糾紛25件,一次性調解委託代理合同糾紛17件,一次性調解特許經營合同糾紛5件,智慧財產權案件調解率增長3倍以上。截至11月份,廣州仲裁委今年總體調撤率達到27.5%,同比增長12%,案件調撤率創出近年新高。
推進「仲裁調解+司法確認」模式
今年10月,一宗標的額為7000萬元,涉及國有資產、香港居民、債權擔保、債務重組的複雜案件在廣州仲裁委仲裁員主持下,耗時22天,通過網絡平臺在廣州中院順利調解成功並獲得司法確認。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在廣州仲裁委與廣州中院的訴前對接中順利落地、彰顯成效。據介紹,這是目前全國通過「仲裁調解+法院司法確認」方式解決複雜糾紛金額最大的案例。2020年7月15日,廣州仲裁委與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籤訂了《關於共同建立廣州市商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9月9日,該委與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籤訂了《關於共同建立智慧財產權民事糾紛訴調對接工作機制的合作協議》。根據上述合作協議,廣州仲裁委從專業仲裁員隊伍中篩選仲裁員代表,推薦至法院作為特邀調解員參與訴前聯調工作。今年廣州仲裁委共接收廣州市兩級法院委派調解案件10多件,其中廣州市中院委派的首件案件已調解成功,且司法確認完畢。
加快全球布點,拓展國際合作《聯合國關於調解所產生的國際和解協議公約》發布以來,包括中國在內的46個國家和地區籤署了這一公約,將為國際調解框架帶來確定性和穩定性。廣州仲裁委積極推動與有關商會、法律服務機構開展務實合作,涉外仲裁業務實現了較快發展。目前,廣仲已經與歐盟、東協等多個經濟體,以及非洲、北美洲、拉丁美洲的多個國家籤訂共建協議或開展合作。近日,廣州仲裁委還與聯合國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調解與仲裁中心籤訂框架合作協議,在共同推廣智慧財產權仲裁、共同舉辦國際會議、互相推薦仲裁員等方面開展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廣仲與字節跳動開展合作,設立新媒體仲裁員庫,眾多人工智慧與網紅經濟專家在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