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大賣」的年代。當賣慘、賣笑、賣特技充斥著各大熒幕時,「賣情懷」,猶如一股清流,在競爭慘烈的電影廝殺中異軍突起。2000年的TVB還在鼎盛時期,好劇隨手一抓就一大把。《十月初五的月光》就是其中一部——是的,那個時候,它只是一部小成本小製作的溫馨電視劇。然而這麼小小的一部劇,讓兩岸三地的人都知道了「初哥哥」,認識了張智霖。十月初五,據說是一年之中月光最暗淡的日子,象徵著不圓滿。這就註定了這是個充滿了遺憾、缺憾的愛情故事。
多少人當年為文初流盡眼淚,為他不能跟心愛的人在一起而抱憾良久。15年後,這個故事被搬上了大銀幕。對於《月光》電視劇的粉絲而言,這也算是個大IP了吧。闊別15年,原班人馬,同樣的地方,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君好回來了沒錯,她回來了。帶著滿身心的傷痛回到了澳門,回到了十月初五街。丈夫和一雙兒女的意外喪生讓她痛不欲生。各種方式的自虐、自殺,讓我不由得有點吃驚——這還是記憶中那個開朗樂觀的祝君好嗎?事實證明,她還是她。
文初竭盡全力地伴隨她左右,陪她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期。琪琪離開了琪琪,這部劇新增加的人物,人設算是……女版文初?可惜這個溫柔美麗的女孩子,最終因為沒有初哥哥的善良,退出了這個故事——或者說,其實她從未進入過。陳喬恩的表演很到位,確實讓人心生憐惜。文初生病了上天似乎總愛給善良的人多一些考驗。迎回了深愛多年的姑娘,像年少時那樣開心快樂、互相扶持著生活,文初的身體卻出現了危機。讓我慶幸的是,這一次他沒有像15年前那樣放棄。15年前,他因為覺得自己不能給君好更好的生活而選擇退出,15年後,文初更加成熟也更加堅定了。他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君好也一樣。
至於海琳、金勝、嬌姨,等等,這些曾在文初生命中佔據重要位置的人,如今也依然還在。起初我不太理解為什麼要給金勝設置這麼多劇情,講述他的起起伏伏,這跟主題有關嗎?但最終還是明白了。他是文初君好的好朋友,15年前他們如何互相幫助,15年後也依然不變。不論處在高峰,還是低谷,他們的友情從未變淡。文初、君好、金勝,所有人,都跟我們記憶中的他們一樣,未曾改變。這是一部溫馨小品式電影。沒有大投資,沒有特效,沒有激情戲,沒有撕逼,有的只是脈脈細語般的講述。
戲裡的每個人都是溫暖的,正能量的。首映現場很多小姑娘泣不成聲。而我的淚點很奇怪——不是傳說中讓人飆淚的笨豬跳,不是琪琪讓人動容的表白,也不是初哥哥進手術室前與眾人的告別。當我看到走出陰霾的君好重新振作,跟著初哥哥一起工作,工作之餘回到十月初五街,一邊走一邊和街坊們打招呼,跟這個問號,幫那個打牌……那個瞬間,忽然眼眶就溼了。是的,其實我根本不在乎劇情,我在乎的只是初哥哥,只是電影裡的每個人。15年前他們站在那裡,嬉笑怒罵,15年後依舊如此。
十月初五的街道,十月初五的人,十月初五的歌……一切都沒變。物是,人不非。15年前我不喜歡君好,15年後看到她卻只有感慨。15年前我愛初哥哥,15年後也一樣。比著手語的初哥哥,吹著哨子的初哥哥,眼神溫柔的初哥哥,體貼暖心的初哥哥……我是看過《十月初五的月光》電視劇版的。所以不需要太多獨立劇情,不需要太多簡介交代,只要這麼些人往那兒一站,就夠了。而對於沒有看過電視劇的人,除了關注主演的帥氣之外,還可以注意下,電影裡時不時冒出來的一張張熟悉的面孔——都是TVB的資深演員。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當初的TVB。吃膩了滿漢全席,偶爾來點清湯寡水,也別有一番風味對不對?
當然,這部電影主打的還是「情懷」,劇迷應該是最主要的受眾群體。誠然,它無法和同期的大片PK,但至少,它完整地講述了一個溫暖的故事。TVB已然沒落,港片也早沒了當年的勢頭。我們習慣了在財大氣粗的內地電影中享受視覺聽覺的饕餮盛宴,記憶中那些經典電視劇、電影也就越來越模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自己都不記得上一部花錢進影院看的港片是什麼了。影院中,聽到熟悉的歌聲響起,看到熟悉的演員出現,往昔的回憶一幕幕翻湧而出。那都是陪伴我走過青春歲月的痕跡。長大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還好,我沒有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