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料理與炸物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2021-02-07 日本美食

      以日本料理的基礎概念而言,炸物萬全違背了主流日本料理的原則是「用昆布和柴魚高湯為底幾乎不使用油的低卡料理」。可如今,大家吃的天婦羅難道就不用油炸了嗎?不,它可浸了飽飽的油呢?因此熱量也比其他的日本料理高出許多,那麼從日本料理的定義來看天婦羅類的炸物豈不是沒有資格稱作「日本料理」了嗎?

     可是日本人們卻一致認為以天婦羅為首的炸物是日本料理如今在國外,天婦羅也與壽司其名成為日本料理的代名詞可見連外國人都認同它是日本料理。



相信很多人讀到這兒都覺得不可思議,這種油炸料理法是何時、又是為何融入日本料理的呢?真的有其必要性嗎?當然,這些疑問都可以在歷史中找到答案。以下我將依序解說天婦羅與日本的歷史。


第一回合:祭神的炸點心初次登場


儘管炸物背離了日本料理的基本概念,但在今日,「天婦羅」也已成為毫無爭議的代表性日本料理。只不過由於炸物的方向與概念和日本料理截然不同,因此花費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融入其中。炸物並非是一下子就從外部突然融入日本料理,而是循序漸進,經過好幾次、多方向的接觸,才毫不突兀地被大眾認可為日本料理。

炸物原本是從國外而來,在日本古代,炸物經歷了三次機會,才成功滲透進日本料理。

最一開始的機會出現在奈良、平安時代。日本朝廷派遣遣唐使之際,將佛教、政治、文化從中國傳入,當時在宮中普及的「唐菓子」便是最早的炸物,它的作法是將穀物磨成粉、搓成團油炸。這種獨特的唐菓子技術,為後世饅頭與煎餅的誕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唐菓子


唐菓子傳進日本後,成為當時宮廷儀式及大型寺廟、神社中的供品,一般平民百姓則無緣接觸。自此,唐菓子被奉為宮中及神社佛閣舉行儀式時祭神用的點心,並且流傳至今日,現在的進度的下鴨神社、祗園社、奈良的春日大社便保留了當時的製法。

對日本人而言,唐菓子是一種前所未見、全新體驗的油炸舶來品點心。這種如鳳毛麟角般珍貴的物品理當獻給神明,因此唐菓子被當做祭神的點心一點也不奇怪。在當時,人們還不認為炸物是日本料理,對他們而言,使用大量的炸物無疑是奢侈的象徵,同時也代表了高價、神聖與舶來品。

然而,這個使用大量油脂的料理並未博得日本人的喜好,因此到了平安時代便逐漸沒落,只透過宗教的形式留存下來。


第二回合:炸物隨著齋菜而興盛場


時間往下推演,日本與炸物的第二次相逢,發生在十三世紀的鎌倉時代。當時禪宗的齋菜料理已經完全引進日本並普及至一般民眾,甚至從齋菜料理中還發展出茶懷石料理。

這個時代最大的特色,在於創造出「食材不裹面衣,直接油炸」的料理法。人們會將事先醃入味的素料以麻油油炸,有些會為了增加分量與口感而裹上面衣,有些則善用豆腐魚蔥來取代肉類。隨著禪宗,中國文化再度傳入日本,中國風料理風蔚為風潮。


精進料理 / 齋菜


對於不碰葷的寺院齋菜而言,從熱量層面考量,油是維持生理機能的必須品。漸漸地,油炸食物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料理方式,使用的油種,如菜籽油、大豆油也越來越豐富。

於是,純素食的齋菜以寺院為中心逐漸崛起,連一般人也開始接觸到這種調理法。炸物不但出現在佛法儀式中,也出現在日常飲食中,人們認為那正是身體所迫求的美味又營養的料理。

第三回合:炸物隨基督教傳入

日本與炸物的第三次相逢,發生在十六至十七世紀,也就是戰國至江戶時代。渡海來長崎的中國人與南蠻人(葡萄牙語西班牙人)將基督教傳至日本,並且把裹上麵粉的魚類與蔬菜油炸物——一種接近西洋料理中的炸餅料理也帶來日本,爾後更固定成長崎代表性料理「卓袱料理」的一部分。然而,這種料理必須大量使用貴重的「油」,因此在當時仍是與平民無緣的特殊料理。

補充:卓袱料理,融合日本、中國、荷蘭的飲食文化於一體的長崎料理。



卓袱料理


到了江戶時代中期,各地食材紛紛匯集至江戶,一般認為炸物與握壽司、蕎麥麵、烤鰻魚等料理便是在此時根深蒂固。江戶時代後期,人們會將江戶前(江戶前海,即今日的東京灣)的新鮮魚類做成炸物,就連平民也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購買在江戶灣捕捉到的魚類(白鱚、女鯒、海鰻、蝦姑、車蝦等),並用麻油炸成天婦羅。於是,接近現今天婦羅的料理終於現身。



天婦羅屋臺


當時出現了大量代表平民口味的攤販,常設的天婦羅攤販也越來越常見。就歷史背景而言,當時江戶因長屋密集而經常發生火災,因此必須將油加熱至高溫的天婦羅室內是被禁止的。而大量使用江戶前捕撈的漁獲,以一個四文錢至六文錢(換成成今日大約是數十日幣)的便宜價格販售天婦羅的攤販,則非常受到歡迎。這時天婦羅、蕎麥麵、壽司人氣鼎盛,人稱「江戶三味」。



近世職人盡絵詞中的天婦羅攤販


隨手便能享用的天婦羅攤販,成為江戶獨特的文化並逐漸普及,此外,天婦羅與壽司相比,味道濃鬱也更有飽腹感,在當時是熱量最高的食品。

順帶一提,天婦羅在關西亦十分普及,受到當地人口味清淡的影響,菜籽油廣受歡迎並大量生產。儘管菜籽油也被運送到江戶販售,但江戶人似乎還是喜歡香氣濃烈、滋味醇厚的麻油呢。

補充:現今日本用純麻油炸天婦羅的料理店已屬罕見,每家料理店會根據各自對天婦羅的理解,將不同種類的油進行一定比例的混合而成。

天婦羅是「炸物」,同時也是「蒸物」

正如目前為止所看到的,回顧天婦羅的歷史,會發現「同化」這個字眼萬全印證在天婦羅上,並受到了三個時代各自不同角度的異文化影響。

第一個時代的角度是炸物是祭神的供品,平民無緣接觸的舶來品、奢侈品;

第二個時代的角度是為清淡的齋菜增添營養;第三個時代的角度是發現油脂的美味以及西洋料理技術。

炸物在這三個時代,都隨著外國宗教、異文化傳入日本,但日本人並非全盤接受,而是做出取捨,抽出與日本文化近似的部分加以改造。之後人們逐漸改變炸物的風貌,使其朝日本料理的雛形邁進,而這已經是第三個時代以後的故事了。



什錦天婦羅拼盤


來說說具體的例子吧。在天婦羅融入日本料理前,所謂炸物,其實是指將食材裹上面衣,利用油炸使其吸收脂肪,增高卡路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單純的油炸物。

然而,當油炸物融入日本料理中時,實際卻擁有了半油炸、半蒸食的特性,其中的代表就是天婦羅。我們大多以為天婦羅只是粘上面衣油炸而已,但以科學的角度來看,天婦羅其實是一種非常高深的調理法。

舉個例子,來看看炸蝦天婦羅。

首先在油鍋裡倒入滿滿的油,加熱到一百八十度,接著去掉蝦子的頭與腸泥,將殼剝掉,用刀子從側腹切開,把蝦子拉直使筋發出斷裂聲,直到正只蝦都伸直,粘一層薄薄的麵粉。



蝦天婦羅


接著在調理碗中倒入冷水與蛋黃攪拌,分幾次加入過篩的低筋粉拌勻,攪拌麵粉時不能使用一般的筷子,而要用較粗筷子,用切麵糊的方式輕輕地將麵粉拌入,並注意不要使麵粉出筋,若有結塊殘留則不要緊。

將剛才處理好的蝦子沾到麵糊中,放入油鍋,等蝦子肉都熟透了,將油瀝乾,移到炸物託盤上,最後就如大家所知的,灑店鹽或者沾天婦羅醬汁開動。



車海老


讓我們試著用科學角度來思考這一連串調理法。

首先果子要使用熱傳導佳的厚銅鍋,藉由加入滿滿的油,使鍋子的溫度維持在一百八十度。使用熱傳導佳的銅鍋調整火力時,由於油溫變化較快,因此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油調到理想的溫度。



加熱油鍋


將蝦子放入加熱鍋的油,會使油溫一口氣下降,油的比熱(每一克上升一度所需要的熱量)相當低,只有水的一半,特色是容易變熱也容易冷卻。因此油量多一些能讓整體的熱容量加大,使蝦子放入時儘量不要降溫,並能立刻調整回一百八十度。溫度回復的時間越短,越能炸得酥脆。此外,即使油量夠多,若食材本身的溫度低,隨著食材中水分含量的蒸發,許多熱能也會被消耗掉,因此若一次放入太多炸蝦,油溫會一口氣下降,必須注意。

油炸這個步驟,其實同時進行了兩種烹飪調法。

首先當麵糊碰到油時,當中所含的水分會一口氣蒸發而脫水。脫水後,面衣上會產生像海綿一樣的窟窿,油會從這些窟窿進入,產生油水交替反應,此時面衣被炸到一百八十度,水分徹底被逼出,因此能產生酥脆的口感。此外,面衣中的糖分及胺基酸還會產生褐色物質類黑精,引起美拉德反應,試面衣變成金黃色,隨著炸的時間越久,顏色便越深。



蝦天婦羅


那麼蝦子本身又會引起什麼反應呢?生蝦中含有的水分,會藉由加熱的面衣所產生的熱傳導,以較為緩慢的速度升溫,使面衣內維持在不超過一百度的狀態。也就是藉由「油炸」調理法,促使面衣內的蝦子用自身的水分來「蒸煮」。

補充:類黑精,美拉德反應後形成的大型棕黑色化合物,由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等含氮化合物結合而來;美拉德反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在加熱時產生的一連串複雜反應,反應後產生類黑精會使食物顏色變深。

「舶來品 」炸物,如何成為日本料理

看了以上內容,您會發現炸物的核心在於食材熟透的時間(蒸熟),以及讓面衣變成金黃色的時間(油炸)這兩者天衣無縫的合作。而藉由脫水能濃縮鮮味,藉由加熱能使蛋白質變性,並且將想起成份封鎖在食材內。

食材不只是蝦子,也可以用鱚魚(臺灣俗稱沙鯪魚)、扇貝、地瓜、蠶豆、玉米等,這些食材的含水量各不相同,因此油炸時間也不同。食材越大塊,熟透的時間越長,而像地瓜這類澱粉含量多的食品,要讓澱粉α化,(藉由加熱使澱粉糊化變柔軟)則較花時間,有時切大塊一點,甚至要炸二十至三十分鐘。



鱚魚天婦羅


不過,隨著油炸時間拉長,面衣的顏色也會越來越深,因此最好能將油溫控制在一百六十度以防止顏色繼續改變,並炸出美麗的金黃色。掌握個別差異,以各自合適的溫度加熱,這不僅是專業工作,也是只能靠經驗積累的高難度技術。



扇貝天婦羅


了解個別差異,讓食材發揮本身美味的極限,這種以人配合食材的概念,和日本料理的調理法是相通的,正是如此,炸物才能成為日本料理。


-END-


更多精彩

請關注


請關注日本美食app

以及微信公眾號給我們留言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修正。

 掃描下方二維碼了解詳情

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吃會席料理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說起日本的高端料理,最被國人熟知的恐怕要算「懷石料理」了,即便並未真正品鑑過,也早已聞其盛名。實際上,在日本的料理文化中,並非只有「懷石」二字意味著高端、雅致、講究,還有諸如本膳、會席、料亭等類型。在這其中,會席料理的概念在國內鮮少提及,在日本餐廳享用會席料理似乎也不多見。那麼,吃會席料理到底是種什麼樣的體驗呢?別急,先從會席料理的歷史講起。
  • 走近美食多多的日本料理,日本料理詳攻略,日本料理十大烹飪技巧
    炸竹莢魚日本料理中通常用油量不多,但炸物卻是一個例外。日本料理完全保存本》P42)在製作炸物時,最難控制的就是炸制時間,時間短了沒炸熟,時間長了又怕炸焦,而最簡便的應對方法就是炸兩次。炸豬排(Photo by.《多謝款待!日本料理完全保存本》P196)比如日式炸物中常見的炸豬排,通常炸不好的一個很大原因就是豬排本身油脂太多。
  • 日本高級料理,都是什麼樣子?
    提起日本高級料理,怎麼能夠少了日本高級料理師?提到了日本高級料理師傅,又怎麼能夠少了山本徵治的名字?近些年,隨著日本旅行的興起,也讓日本的美食一眾出現在了遊客的視野之中,一邊逛美景,一邊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也是旅途帶來的樂趣。那麼,除了一些我們經常在日本街頭看到的美食之外,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日式高級料理,都是什麼樣的呢?
  • 特色河豚料理——幸町日本料理
    疫情之後發現大理道新開了一家以河豚料理為主的日本料理——幸町。河豚刺身總在日劇中出現,一直很想品嘗,但有河豚料理的日料店實在不多,大多數日料店的刺身就是三文魚、甜蝦這些。幸町不僅有河豚刺身,還有多種特色河豚料理。
  • 美食 | 蕎麥麵到底怎麼吃?日本的國民料理的正確打開方式
    因為日本人在吃麵時,常會發出吸麵條的聲音,也許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可能是種不禮貌的行為吧。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會這樣大口吸食麵條呢?因為日本人用筷子吃麵條時很享受麵條的彈牙口感和醬汁的風味,所以才會這樣。1人份的面大約300~400kcal,內含豐富的維他命B1,B2,及蘆丁,食物纖維,礦物質,蛋白質等等,而且脂質也偏低。屬於低GI食品,也很適合瘦身時享用。
  • 【新店】津城首家日式炸物自助餐廳!當匠心與炸物相遇,每一口都像是在天堂~
    炸爐旁放了炸漿和米糠。炸物做法好簡單落桌後服務人員會耐心教導。先把食物沾上炸漿,再平均把米糠蘸在串物表面,然後放入爐內,炸至金黃。炸爐長開,不用調較任何設定,只需放入去便會開始炸。香濃辛辣的咖喱就著炸物這滋味美的根本停不下來。而美味的奧義就在於老闆選用的廚師是一位有幾十年經驗專門熬製咖喱的「大師傅」。美味咖喱中傾注了老闆滿滿的匠心。
  • 日本料理的靈魂之一,外炸內蒸,是歷經千年歷史流傳下來的門道 | 日本
    東京特工韻崽聊日本料理,壽司之外,同樣不可錯過的一定是天婦羅了。既《壽司之神》之後再奪國人眼球的紀錄片《兩位和食之神最後的約定》講的就是天婦羅的故事。天婦羅,簡單來說就是一種油炸調理法,與普通的炸物略有不同,講求的是外炸內蒸,面衣酥脆的同時裡面的食材仍能在高溫下保持水分。
  • 日本美食--天婦羅,就是裹上面糊炸一炸?走近這些日本料理的冷知識
    當時葡萄牙的基督教徒們奉行在每一個季節的頭三天不吃肉來祈禱的習俗,在齋戒的日子裡會把蔬菜和魚蝦之類的食材裹上小麥粉炸著吃。後來來到日本的葡萄牙人傳教士也把這個飲食習慣帶到了日本來,當被日本人問道是什麼料理的時候,他回答說是「Tempora「的料理,日本人就以為該料理的名字就是」Tempora「,於是就那麼傳承了下來。天婦羅在日本的歷史距今尚不足400年。
  • 日本料理菜譜
    吃貨(微信號:chi-_-huo)—— 上萬吃貨期待你的加入!特點之二是廚師現場進行菜品的製作,所以吃鐵板燒是個慢功夫,你可以邊吃邊聊,還可以欣賞廚師表演的令人眼花繚亂的「雜耍」,建議最好還是晚上時間充裕的時候去。吃法上講究不同的食物配不同的汁料,食用海鮮水產品類要蘸淺色汁(日本醋或西餐汁),其他如肉類、蔬菜等蘸深色汁(特別配製的日本醬油或芝麻汁)。
  • 日本料理的哲學,不僅僅是做飯那麼簡單!進了日本料理店,卻發愁不會點單? 日本料理完全指南!
    料理是個出鏡率極高的日語詞語,一提到它,谷美就會想起那個紅衣藍發的天才少年,和他那些奇門秘術製作出來的豐盛佳餚。我從沒想過吃飯和人生哲學能有什麼關係,直到我開始接觸日本料理。一種魚貝類或蔬菜等裹以小麥粉與蛋汁油炸的日本料理,吃的時候要趁熱蘸上含有蒜泥的醬汁。值得一提的是天婦羅在日本關東與關西其實指兩種不同的東西。關東的。
  • 懷石料理:被誤解得最深的日本料理
    經常有朋友問我:如何去日本吃懷石料理?(Pic from http://www.tukimotoya.com/32home.htm) 懷石料理的食材發色比較內斂,而且為了突出品茶的感覺,在食材調味方面也會稍微偏淡,即使是炸物中的魚乾,也會配米粥來吃
  • 日料名詞大起底,教你迅速成為日本料理「老司機」!
    來看一下日本料理的種類,再深度科普一下:一般日料分幾大類,先付、刺身、蒸物、炸物、燒物、煮物、鍋物、丼物、拉麵、壽司、酒類。 (三)蒸物日本料理中蒸物是常見的一種,利用水蒸氣進行加熱,主料多為海鮮或雞蛋,用昆布柴魚高湯或日式米酒吊出鮮味。
  • 日本料理十大烹飪技巧
    炸竹莢魚日本料理中通常用油量不多,但炸物卻是一個例外。「日本料理 龍吟」的炸河豚(Photo by.《多謝款待!日本料理完全保存本》P42)在製作炸物時,最難控制的就是炸制時間,時間短了沒炸熟,時間長了又怕炸焦,而最簡便的應對方法就是炸兩次。
  • 生魚片,並不是日料菜單的全部 ~日本料理全攻略
    如今只出現在極少數的大型婚喪節慶祭奠上。如果不是專門奔著生魚片去吃,其實大部分日料店,還有許多原汁原味的特色美味,隱藏在可能被你忽視的菜單角落。今天夢廠就來給你捋一遍,一份日料菜單上,除了刺身和壽司,到底還能包含多少種菜式。
  • 去日本必吃的50種料理
    近年來,日本美食家更發展出許多享譽國際的美食料理。縱橫日本精選50道色香味俱全的日本料理,看看你吃過幾種?1. 壽司壽司是一種由醋飯和各種海鮮魚類捏制組合的日本料理(有時也會搭配其它類別的食材),以鮒壽司最為有名。
  • 日本 | 料理的吃法與講究
    考究的做法以及精緻的擺盤俘虜了一批又一批的吃貨們到底這些配料怎麼用沾醬油還要講究部位會席料理到底有多少道菜吃了那麼多年日料,從來都是隨心所欲,真的到了日本料理店到底哪些「儀式感」是吃日料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呢?壽司可謂是日本料理中的大眾情人,無論你是熟食派還是生食派,或者在海鮮肉類與素食之間搖擺不定,壽司仿佛都可以滿足你的要求。
  • 這10道菜,是日本料理的根基
    這10道菜,是日本料理的根基 這10道濃縮日料奧義的菜品就是:八寸(下酒菜),造身(生魚片),御椀(湯品),燒物(燒烤),揚物(油炸),焚合(燉菜),醋物(涼拌),蒸物(蒸食),飯、湯、香物(醃菜),便當。
  • 櫻花開了,吃日本料理去!
    「京都吉兆嵐山本店」中秋時節的料理——蟹吹寄,以芒草製成筷架,更添秋意與普通大眾關係最近的,還是家庭料理。我們這次還採訪到日本人氣料理家慄原晴美。日本料理中炸物的代表——天婦羅立杭燒朝鮮唐津釉酒杯   金繕歷史、金繕技藝、20件金繕作品恰逢日本金繕食器首次來中國展出,看到這些碎而復全,被賦予一種全新之美的金繕藝術作品,我們再次被日本人的惜物之心所感動
  • 樂享旅行丨什麼是懷石料理?日本米其林三星的懷石料理?又是大阪日料之王?
    ▲春雨粉絲(一種日本粉絲比中國粉絲口感勁道也略粗一些),夢幻紫粉色的小花是紫蘇花,有點類似薄荷的味道散發著草本植物香氣,上面蓋著白色的是蘑菇奶油,最上面的黃色粉末是蛋黃炒蟹黃末。▲第一道主菜--炸物(揚物)鱈魚三吃左邊的是,炸天婦羅,天婦羅是日料裡面很基本但是又很能體現水平,每家的包裹物配方也都不盡相同,對火候的掌握很關鍵,此處的天婦羅口感蓬鬆,鱈魚炸的也是軟硬適中,絲毫挑不出毛病,再加上配了解膩小青椒
  • 來去東瀛——料理的料,料理的理(上)
    幸好沒有人說廣州料理潮州料理,否則恐怕有人要拼命了。 「料理」之所以廣為流傳,歸功於日本菜餚在民眾心理上的接受度。同時,也與日本大力推廣自己的飲食文化有關。比起大而奢華的法式料理,小而精的日式料理更容易為人們接近,雖然吃到精品時價格並無差別。 當然這與氣場也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