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周亭教授應邀出席中宏...

2020-12-20 澎湃新聞

12月15日下午,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周亭教授應邀出席中宏論壇第十場在線研討會,並圍繞「『一帶一路』攜進與全球治理新邏輯」主題發表演講。

以下是周亭教授發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快速傳播,影響著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也對當前的全球治理邏輯提出了挑戰。疫情暴露出原有的治理體系在價值觀上的單一,全球治理平臺缺乏包容性,無法很好應對全球突發性事件,曾經的治理結構中心--美國又把全球治理當成自己謀取利益的手段。上述種種,都引發了對全球治理邏輯的反思,也一定會引發一些變革。但是在全球治理格局的「變」之外,我們也應當看到「不變」,就是全球傳播格局並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西強我弱」仍然是主要基調。中國在國際傳播中,仍然避免不了挨罵,仍然存在「發不出聲音,講不清道理,得不到理解」的困境。

對國際傳播格局的認識是我們做一切傳播活動、包括「一帶一路」傳播的起點。在中國當前的國際傳播實踐中,主要用「西強我弱」來描述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和中國在信息流向和定義權、話語權方面的對比,把兩者建構為互為對手,爭奪輿論的制高點的對手。

媒體的國際傳播力是國際傳播格局中的核心,今天的傳播活動大部分都是超出個人體驗、需要藉助各種媒體平臺進行。現在中西主流媒體的差距確實還比較大,主要體現在議題和價值觀的輸出能力上。從議題設置能力來看,西方媒體報導及時、角度多元、內容豐富、觀點充沛;中國媒體更多還停留在以中國視角解讀國際大事,報導滯後,內容同質化明顯,觀點也較為單一。從議題設置效力來看,西方媒體的議題更容易得到全球媒體的採用,在全球的能見度、擴散度和影響力上都更具優勢。所以在「西強我弱」的國際傳播格局下,西方媒體依然是全球新聞主要消息來源,中國媒體花費大量時間、精力、資源生產的報導很難得到外國媒體的採用、更不用說影響它們的報導議題和框架。在西方媒體主導的報導框架下,中國積極、正面的作為和聲音很難獲得傳播的空間。

中國傳媒大學全球輿情大數據研究團隊從2017年開始一直監測「一帶一路」議題在全球多語種媒體平臺中的傳播態勢。在全球媒體對於「五通」的報導中,最受關注的是「設施聯通」和「資金融通」,最不受關注的是「民心相通」。在與「民心相通」有關的報導中,「人文交流」、「文化交流」等詞彙大都出現在政府人員的講話中,很難幫助普通公眾理解其實際意義,進而聯想到與自身利益相關的行為;與「一帶一路」相關的旅遊、留學、教育等具體人文交流活動的報導數量極少,民心相通和老百姓好像沒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境外媒體一直對「一帶一路」建設有著各種標籤化指控,中國的企業和項目常被西方媒體貼上「資源掠奪者」、「汙染排放者」、「霸權主義」、「對外擴張」等的標籤,精英的話語總是在往政治化上引導,不遺餘力帶節奏,而公眾對於這些建設項目又沒有渠道去獲得足夠的信息和感性的認識,因此對中國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不關心、不了解和刻板印象也就不足為奇。

總的來看,2017年至今,境外媒體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報導熱度居高不下,「一帶一路」已經逐漸成為涉華報導和國際格局分析的重要背景之一。對「一帶一路」建設持正面、負面態度的國家(地區)及媒體陣營也已基本穩定,對「五通」建設的關注度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

基於當前的傳播現狀與國際傳播格局,未來如何在五通基礎上做好「一帶一路」的國際傳播、塑造負責任大國新形象,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優化傳播理念和傳播話語

「一帶一路」和「五通」的傳播邏輯,要從「觀念傳播」轉向「傳播觀念」。前者是以我為主的傳播,借用各種渠道,把自己想傳播的理念和價值觀推而廣之;後者以需求為出發點,洞察受眾的偏向和喜好,為了獲得傳播的實效而生產。

「一帶一路」和「五通」的傳播理念,對上要承接外宣要求,對下要貼近受眾理解能力;既要提供豐富的理論和知識準備,也要按照傳播的規律辦事,只有「講事實說服人,講形象打動人,講情感感染人」,才能「講道理影響人」。應當突破「西強我弱」的二元對立,把中國放在世界之中,講述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故事,既避免「秀肌肉」,也無需「秀恩賜」,這些行為都和大國新形象相悖。命運共同體是休戚與共,在國際傳播中應先尊重差異再精準傳播。

在對外傳播的話語上,目前全球媒體視野中的「一帶一路」和「五通」報導,很多是在泛泛而談,存在模糊和誤解。從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說,要改善這種局面,不但自己要積極提供豐富、正確、全面、生動的語料,消除誤解;還要依據不同的傳播主體設計不同的話語方式。政府、媒體、企業、智庫和意見領袖避免講一套話。

二、整合拓寬傳播主體和傳播資源

傳播好大國新形象,不僅僅是媒體的事。我們的媒體本身在國際傳播中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方面在國際新聞的議題選擇上,中國媒體偏向對涉華事件的報導,注重以我為主地進行報導和評論,這固然是中國媒體的重要責任與使命,但對重大國際事件的忽視,既不能匹配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的形象,也不利於中國媒體的國際化發展。另一方面,在對涉華重大事件進行報導時,中國媒體對官方口徑依賴程度比較高,主動拓展話語空間的意願不強,各家媒體沒有形成各自的話語風格。因此,在國際輿論場上,中國媒體通常只被看作是「中國官方發言人」,而不是「世界大事記錄者」。

在當前國際傳播格局下,應建構多元化的國際傳播主體,既要有政府的聲音,也要凸顯非官方、民間的聲音,讓大家用好自己的渠道,去達成溝通和互信;讓大家各說各話,去拓寬話語空間。

三、塑造立體互動的傳播體系

在設置國際傳播議程時應注重「宏觀」與「細節」兼顧,「經濟」與「人文」並重,更多地關注具體項目和與對象國居民息息相關的利益點,著重從項目建設對民眾帶來的益處等細節方面展開對公眾的傳播,同時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平臺,以多樣化的形式展開傳播,如影視、廣告、遊戲等。

未來的傳播活動需區分不同類型的輿論主體,如加強與各國態度較為友好和中立的媒體合作,爭取傳播的空間;加強面向公眾的傳播,將「一帶一路」的宏大敘事與普通民眾的民生相勾連;加強人文領域的宣傳策劃,促進民心相通和價值觀認同;加強智庫合作和智庫外交,鼓勵周邊國家、金磚國家知名智庫發聲,積極回應負面評價,緩解當前較為被動的智庫輿論態勢;主動傳播研究成果,影響精英階層。

未來的傳播活動還需區分不同態度陣營的媒體,比如著力夯實正面態度明確的國家的主流媒體關係;加強與持「中性」態度的報導媒體的交流;嘗試開展與態度發生突然轉變的國家和媒體的直接或間接溝通;制定針對負面態度突出的主流媒體的輿論應對策略,並針對不同國家的態度變化,制定一國一策的輿情疏導策略,以此應對負面態度明確的、有影響力的西方主流媒體對其他國家媒體的輿論引導效應,做好與其進行輿論對抗的準備。

責 編 | 王曉芳 徐 冰 任嘉霖

編 審 | 鄶穎波 朱 嘉

參與大時代的公共事務

分享溝通的智慧,傳播的力量

原標題:《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院副院長周亭教授應邀出席中宏論壇研討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15年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傳媒節暨第六屆中國傳媒領袖大講堂
    第二屆中國傳媒品牌高峰論壇     為給大學生與他們最喜愛的傳媒品牌搭建一個深入交流與互動的平臺,增加大學生對其心目中的傳媒品牌更深刻的了解,同時提高中國傳媒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度與美譽度,上海交通大學公共關係研究中心和傳媒雜誌社於
  • 【學術】中國傳媒大學首屆博士生創新論壇成功舉辦
    12月19日,中國傳媒大學首屆博士生創新論壇成功舉辦。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王潤澤教授在「實踐唯物主義與中國特色新聞研究」演講中,將「新聞」看成一種人類構建世界的主體實踐,她認為,當下新聞學研究要從「文本中」的新聞走向「實踐中」的新聞,要從新聞傳播活動的物質性、過程性和能動性出發
  • 百名中國學者致信美國社會:政治化、汙名化聲音無助於遏制疫情蔓延
    達  巍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刁大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丁  剛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丁炫凱  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研究員董雪兵  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杜志章  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方長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
  • 積極研究媒介批評促進傳媒健康發展
    論壇於2007年10月26~28日在珠海特區報社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日本、愛爾蘭和中國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蘭州、濟南、南昌、蘇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門等地的60多位專家學者和業界精英出席了論壇。論壇以「媒介社會與批評精神」為主題,就媒介批評的若干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 我院常務副院長蔡禮強教授出席濱州智庫研討會作主旨演講,並與北海...
    第四屆濱州智庫研討會12月18日在山東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蔡禮強教授應邀作主旨演講,之後代表政府管理學院與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籤訂社會實踐基地合作協議。
  • 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中國日報10月25日電(記者 鄒碩)10月23日,由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聯合德國、韓國、巴基斯坦、馬來西亞、衣索比亞和坦尚尼亞的七所智庫、大學、研究機構、媒體共同舉辦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海外研究中心揭牌儀式暨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學術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國傳媒大學順利召開。
  • ...的學術重鎮與研究中心 | 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
    本次活動由上海財經大學主辦,上海財經大學中國經濟思想發展研究院承辦,並由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高等研究院及國家大學科技園共同協辦。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顧海良,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權衡,上海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許濤,上海財經大學資深教授、原校長談敏出席並為研究院揭牌。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陳信元主持成立儀式。
  • 關於首屆民政部社會事務工作專家委員會建議名單的公示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民政工作的決策部署,凝聚社會各界智慧和力量,切實加強社會事務工作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持續推動社會事務改革發展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民政部社會事務司組織了首屆民政部社會事務工作專家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家委員會)徵集工作。
  • 首屆民政部社會事務工作專家委員會77人名單公布
    首屆民政部社會事務工作專家委員會名單(共77名)一、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專家組(18名,以姓氏筆畫為序)姓  名單位及職務/職稱王  冠山東師範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王  慧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副教授尹保華中國礦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孫永生青島市救助服務中心社工師樸美蘭延邊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副教授劉
  • 「中國之治與政治學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行
    12月19日,由中國政治學會青年工作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政治學會青委會」)主辦、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以下簡稱「復旦大學國務學院」)承辦的「中國之治與政治學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成功舉行,來自國內二十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四十餘名青年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發言
    圖為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發言。  11月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市舉行。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韓立民指出,當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面臨新動能培育滯後、創新動力不足等諸多挑戰。
  • 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藝術學&中文報考分析 | 新傳考博報考分析20
    圖片來自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網站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成立於2002年,是全校藝術學科中規模最大的學院。2017年「戲劇與影視學」躋身教育部「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學院擁有一批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教授、學者,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擔任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
  • 第八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聯合教席論壇 "媒介·女性·發展"成功舉辦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主持人,中華女子學院/全國婦聯幹部培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劉利群教授為論壇致辭。劉利群教授首先對出席論壇的各界人士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並在發言中與大家分享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與女性教席成立的背景、意義,以及教席成立十幾年來在推動性別平等、社會發展當中所起的作用,並對教席今後的作用和發展提出了新的期許和期望。
  • 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
    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楊忠、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出席並發表致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理事長孫志軍做了專題報告。會議由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主持。領導致辭楊忠代表南京大學黨委行政和全校師生,熱烈祝賀孫志軍同志成為南大兼職教授,並向與會的各位領導和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他對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提出三點希望:建好六個研究中心、搭好三個創新平臺、落實六大重點任務。
  • 中國傳媒大學
    鍾濤03董希平04劉麗文、朱萍、馬素娟05白嵐玲3年 中國現當代文學(050106)03中國現當代文化與文學    傳播學(050302)01理論傳播與傳播史02應用傳播學03 媒介與女性04 國際傳播05 媒介素養06 電視文化傳播07傳播研究方法
  • 中國高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
    尚七網10月20日訊    10月14-15日,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七屆年會暨第十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在江蘇蘇州隆重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與蘇州大學聯合主辦,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承辦。來自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電影家協會、江蘇省作家協會的領導嘉賓出席了年會開幕式。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第七屆「政治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來自主辦單位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紐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中央電視臺等二十餘所科研院校、新聞媒體的五十餘位專家學者和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此次論壇。
  • 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在廣州成立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聯辦原副主任楊健(右二)與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左三)共同為研究院執行院長、副院長(代表)頒發聘書。暨南大學 供圖中新網廣州12月27日電 (記者 郭軍)12月27日,暨南大學在廣州舉行「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並在香港設立線上分會場,北京、香港等地有關人士通過網上視頻連線方式共同參加。參加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成立儀式暨學術研討會的專家、學者。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在前海掛牌
    12月3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掛牌儀式暨「前海發展與時代重任」主題論壇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作視頻致辭,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發表書面致辭。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前海深港合作區黨工委書記黃敏,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出席儀式,並共同為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和深圳數據經濟研究院揭牌。
  • 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正式揭牌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安同良發言。楊忠副書記頒發孫志軍同志南京大學兼職教授聘書,孫志軍理事長和楊忠副書記為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揭牌,觀看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2020年工作回顧視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理事長孫志軍做了專題報告。會議由南京大學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顧江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