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川菜中的幾個代表菜,水煮牛肉是少不了的,吃過它的人想起這道菜就會流口水。這道菜屬於川菜系,由四川自貢名廚範吉安所創製,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他把之前的滲湯牛肉,改進為水煮牛肉,從而成就了這道四川名菜。
這道菜因為牛肉片不是炒熟的,而是在湯中燙熟的,故名水煮牛肉。水煮牛肉麻辣味道比較厚,牛肉滑嫩,香味濃烈,頗具川味火鍋的風味。下面我們看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廚師是怎樣加工這道菜的,80年代影像記錄,川菜師傅現場製作水煮牛肉,這才是正宗的做法。
在上世紀80年代,雖說飯館的廚房裡沒有什麼現代化的廚具,但是環境還是非常乾淨衛生的,案板上的各種食材擺放的井然有序,做菜所用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的,味道絕非現在的食材所能比。那時候的廚師,都是由老一輩的廚師親自帶出來的,口傳心授,技術都很紮實,一個廚師要想出師,需要好多年。那時的灶臺,用的都是炭火,火力旺,平時炒菜時明火爆炒是很常見的,見下圖。
水煮牛肉中的輔料,辣椒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為了保持辣椒的乾爽,每次製作水煮牛肉的時候,都需要現場炸制幹辣椒。幹辣椒段入油鍋後煸出香味,盛出後晾涼,剁碎備用,川菜的獨特辣味,主要還是用到了本地產的辣椒。
接著鍋中就要下入另外一種調味料了,那就是豆瓣醬,在川菜製作過程中所用到的所有調料中,豆瓣醬是靈魂。在80年代,大部分調料都沒有成品,基本上都是農戶或者飯店的廚師自己加工出來的,味道自然是更加地道。豆瓣醬入鍋後,煸炒出香味。
接著就要下入輔食材了,首先下入的是芹菜和蒜苗這兩種青菜,這是當時製作水煮牛肉時最常用到的青菜,翻炒片刻後接著下入萵筍片,萵筍片是水煮牛肉不可缺少的輔食材。三種食材翻炒片刻後,加入適量清水,然後再加入少許醬油和料酒,大火燒開。水煮牛肉屬於一種簡化版的火鍋,到了這個時候,相當於火鍋底料已經完成。
接著就要下入牛肉了,牛肉是之前準備好的,是用澱粉勾芡過的,當時所使用的澱粉是慄粉。廚師將湯中的菜撥到一邊,用筷子將上過漿的薄片牛肉下入湯中,整個過程都是比較小心,其實看以前的大廚做菜,有時候看似手法並不像現在的廚師那麼熟練,其實不然,老一輩的廚師或者真正的大廚做菜,那真的是用心在做。
牛肉稍煮片刻後,大火收汁,最後的狀態是,湯汁已經很少了,並且均勻地包裹在食材的外面。收汁後將菜盛於盤中,然後將之前剁碎的辣椒和花椒碼放在菜的上面,到了這個這時候,水煮牛肉已經基本成型了。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潑油了,這也是水煮牛肉的精華所在。鍋中的油燒熱,用炒勺盛出後潑在食材上面,辣椒和花椒的香味立刻被激發出來。這時,一盤地道的水煮牛肉就算正式完成了。整個菜品油光紅亮,牛肉清爽滑嫩,麻辣的香氣四溢,伴之以清口的蔬菜,既下飯又下酒,實為川菜中的經典菜餚。
美食就是這樣,它本身就源自於傳承,往往是最傳統的做法,才能讓我們品嘗到最地道的味道。當然,美食也是有記憶的,翻看以前的影像記錄,往往會使我們回憶起它當年的味道。
(註:圖文綜合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