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Interview》是韓國極負盛名的原創懸疑音樂劇,於2016年在韓國首演,2017年分別登陸日本東京和外百老匯。上海文廣演藝集團(SMG Live)引進位作《面試》中文版,並於2019年12月首演。
「一場驚心動魄的面試,一次令人窒息的心理對抗。已經打開的潘多拉魔盒,以愛之名的殺人案,不寒而慄的真相,背後的秘密」,我們一同來揭開!
劇說Encore一直有開放投稿功能,我們在過去幾個月也收到了幾份小夥伴的投稿,但是有一些劇目相關問題因為劇目信息比較少我們還沒辦法了解,所以暫時不能回答,在這裡說一聲抱歉!
幾天前,我們收到了來自一份來自@一隻高貴的油爆蝦 的投稿,她為大家推薦了音樂劇《面試》。收到投稿後我們非常開心非常激動!!感謝她和我們分享觀劇感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本次特別的劇場見吧~(含輕微劇透)
尤金
暢銷推理小說《玩偶之死》的作者
神秘,冷靜
他,需要一名助手。
辛克萊
前來應聘助手
詭譎,迷惘
他,需要一個機會。
一間狹小的事務所
一場異乎尋常的面試正在進行
一次次穿梭於10年間的記憶閃回
一次次驚心動魄的對話
因《玩偶之死》而聞名的
奧菲利亞連環殺人案的真相
漸漸浮出水面……
我是於29日在天津大劇院看的這部劇。在看之前我完全沒有看repo,只聽說了是懸疑的,一開始還有些擔心會看不懂劇情,沒想到故事敘述得特別清晰,即使沒有了解過的也可以看明白。劇情非常吸引人,一個接一個的反轉,真相到最後才逐漸揭曉,讓人明了真相、如釋重負的同時,也會反思這些痛苦是否本不應該降臨在瑪特和喬安身上——如果瑪特沒有經歷這些,是否本可以成為一個畫家或是作家,而非一個多重人格的連環殺人案兇手;如果喬安沒有經歷這些,是否會成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和與她相愛的人唱著童謠幸福地生活。最後醫生催眠瑪特,場景再次回到最初的面試時,我們知道,這又是極大的震撼。
其中也有不少放鬆心情的笑點。吉米一出來就罵「他媽的」「操」,兇得不行;胡迪用手當槍「biubiubiu」打尤金,尤金捂著肚子裝作中槍,配合他的演出;兩次出現的玩具總動員裡胡迪和巴斯光年的梗;安出來時兩人莫名的嬌羞;尤金把摔散的椅子拼起來拍拍,又坐上去試試,再請瑪特坐……每一個都非常有趣,讓觀眾忍不住笑出聲。
多重人格這個設定在很多地方都見過。但在現場看表演還是和看書有很大不同,極其震撼,感覺像是真的在切換人格一樣。特別是瑪特→吉米→胡迪這一段,這三個人格性格差異特別大,給人造成的視覺衝擊也就很大。(我媽媽陪著我去看,原本她對這個不感興趣,還有點昏昏欲睡,但吉米一出來她整個人都清醒了哈哈哈哈哈)幾個人格的前後對應也很有意思,瑪特一開始說他咖啡因過敏而且從不抽菸,吉米卻要求來杯咖啡還吐槽尤金的香菸不好抽。瑪特面試時編的那個故事裡小男孩叫胡迪,不存在的朋友叫no name,和他後面的胡迪人格和no name人格也完美地對應上了。
喬安是一個貫穿始終的人物。瑪特對她來說就像劇裡說的——一個玩偶。她保護瑪特,答應永遠不分離,卻要求瑪特代替自己被打,想和安玩的時候就強迫胡迪「成為」安,要離開時也毫不留戀。她對瑪特是殘忍的。所以瑪特寫下《玩偶之死》,他早就隱約意識到姐姐會拋棄他,早早地想好了要怎麼去做。可喬安也是悲慘的。暴虐的繼父,冷眼旁觀的母親,尚且年幼的弟弟,那時的她會有多絕望呢?「家」給這對姐弟帶來的不是溫暖和關愛,而是巨大的傷害。
《面試》給觀眾帶來的不僅僅視覺、聽覺上的體驗,還有對劇情的思考和影射進現實的反思。劇中的悲劇,究其原因是因為破碎冰冷的「家」。如果有一個人在那時站出來幫助喬安和瑪特,也許瑪特就僅僅是瑪特,沒有吉米、胡迪、安、no name這些分裂出的人格,喬安也會是一個溫柔的好姐姐。但劇中的一切已經發生,再也無法挽回。慶幸的是,劇只是劇,現實中我們還有機會。還有機會幫助那些被藏匿在「家」這個外殼中的惡魔施暴的孩子,還有機會拯救那些「瑪特」和「喬安」。
希望大家能走進劇場看一場《面試》呀,劇場見!
音樂劇《面試》無疑是一部成功的小劇場音樂劇,其上演後得到觀眾的廣泛好評。看過這篇劇場見,你是否也想走進劇場看看這部劇呢?喜愛懸疑劇情的朋友千萬別錯過。(B站有原版音樂劇的部分片段,網易雲音樂有原版的音源~)
再次感謝@一隻高貴的油爆蝦 的投稿,如果大家有想要推薦或者想要了解的劇目,歡迎大家投稿!
希望我們都能劇場見~
插播兩條小消息:
2月16日14:00,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帶來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直播,詳情請關註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視頻號。
音樂劇《基督山伯爵》2月15日18:00-2月25日18:00保利雲劇院限時免費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