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有一部劇叫《又見平遙》

2020-12-26 澎湃新聞

這個時代有一部劇叫《又見平遙》

2020-07-06 21: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獨特的沙瓦劇場

清風吹過黃土,土層慢慢剝離,露出了黃土之下的人家,露出了一片灰瓦,也露出了我們祖先的故事,露出了血脈的傳奇,這便是《又見平遙》別具一格的創意——沙瓦劇場。它以黃土和灰瓦為主要語彙,綿延起伏的屋頂設計向人們展示著古城曾經的繁華與滄桑。而故意的下沉建築,更表達了對古城的那份敬意。

震撼心靈的劇情

《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血脈傳奇: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散盡家產,遠赴沙俄,要保回票號王掌柜家族的唯一血脈,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後,趙東家本人連同鏢師全部客死他鄉,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

「行走式」的觀演模式

《又見平遙》首創了國內演出的觀演模式——行走式,劇場內不設坐席,沒有舞臺,觀眾邊走邊看,跟隨劇情的發展變化,行走在不同的演出場景中。在這樣的觀演模式中,傳統的觀、演關係被打破,演員深入到觀眾中間,觀眾既是置身事外的看客,又是故事的親歷者。

「穿越感」的情境體驗

在這迷宮般的劇場裡,有一場能讓您零距離觸摸歷史、零距離感受文化、零距離體驗民俗的盛宴。從當代到清末的歷史穿越,體味生活在一百五十年前的平遙人如何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在中國商業歷史的舞臺上,譜寫著那樣可歌可泣、非同尋常的華美樂章。人在戲中,戲中有人。觀眾時而被演員環繞包圍,時而與演員高低互動。隨著演出情景的變換,你演繹著不同的角色,體味著「情境體驗劇」帶來的別樣感受。

震撼的聲光電技術

全方位立體打造的聲光電技術,帶給觀眾超級震撼的體驗,同時也帶動了觀眾感情的強烈表達,或是悲壯、亦或是驚心動魄。

淳樸的民俗文化

有著千年歷史文明的古城平遙,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你是否見識過那時晉商家族選妻的傳統習俗,趙家那一場選妻風光旖旎,令多少觀眾心旌搖曳。「面」是晉商大地最傳統的文化符號之一,舞者以面述說故事,面則以舞盡展春秋。這不僅僅是一場面舞,更是舞者在用面演繹歲月,那裡有感恩、緬懷和敬畏。

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策馬揚鞭在歷史的徵程中,從我們身邊走過的是傳承者中華民族文化的先人,尤其是有著晉商基因的先民,以一種強烈的、謙卑的精神、信仰著誠信。《又見平遙》立意於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它化身為一座誠信的道場,訴說著那一段血脈傳奇,延續著令世人推崇備至的、厚重的晉商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響噹噹的創作團隊

這部劇作由著名導演——王潮歌擔綱,攜手印象團隊傾情打造。印象團隊作為我國大型情境演出的創始者、引領者,對又見平遙實現了新創意、新突破、新跨越。在中國導演的隊伍裡,女導演屬於稀有品種,作為女導演的王潮歌不是花一樣的點綴,她穿衣風格鮮明,說話直白豪爽,即使被丟棄在人堆裡,你也能一眼發現她的不同。所以,看見她你就會直觀地相信,這個女人即使是單打獨鬥,也照樣能光芒四射。

精彩視頻片斷:

7月9日,《又見平遙》正式復演。每天中午2點一場,周一休演。

官方平臺已開始預售7月9日——7月12日演出門票。按照防疫要求,《又見平遙》嚴格執行單場接待量控制觀眾座位數的30%內的限流要求,建議觀眾朋友提前預訂門票。

來源:平遙古城旅遊

原標題:《這個時代有一部劇叫《又見平遙》》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夢回平遙」大揭秘(之一)平遙古城電影院進入環幕時代
    平遙古城電影院進入環幕時代
  • 賈樟柯「離開」平遙,江湖兒女江湖見-虎嗅網
    10月18日下午4點多,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媒體群裡忽然通知了採訪消息,就當到場的媒體以為只是例行公關活動、平靜地問著明年的票務事宜時,賈樟柯忽然宣布了一則大消息:「我們一路走過來,可能今年是我們這個團隊做的最後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 那年那城那些事——印象系列之《又見平遙》(內附彩蛋)
    印象系列是由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組合成的「鐵三角」聯合打造,而小編今天帶大家領略的是印象系列之《又見平遙》大型實景演出(室內),其憑藉真實感人的故事以及各種燈光特效成為山西旅遊的一張名片,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李江濤講故事,平遙票號沉浮
    .mp304:58來自李江濤提到平遙,我估計很多人現在把它當成一個旅遊景點。大家知道的平遙古城,實際上平遙最顯赫的,是明清,特別是晚清時代中國票號的集散地。當時中國的彩票號有54家,其中有22家的總部設在平遙。足見平遙在當時的中國金融的環境裡面的重要性。平遙的最厲害的,有個喬家大院,主人喬致庸。
  • 賈樟柯和他「最後的」平遙國際電影展
    「平遙元年」賈樟柯一手打造的電影烏託邦裡,餐廳叫「江湖兒女」,露天影院叫「站臺」,處處彰顯的賈樟柯元素讓這個地方註定籠罩賈樟柯的影子。「一方面,我的每一部電影都紮根山西大地,一直在講述山西的故事;另一方面,我又帶著這些作品,往來於世界各地各種各樣的電影節。」
  • 平遙,平遙
    今年拿著媒體證回到平遙,同時又在做創投工作,因此對整個影展似乎有了更全面的體驗。呆了全程,也比去年多看了一些片子。這屆的問題和缺陷,大家之前也都在討論,所以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文章《平遙的問題,是優先級的問題》,來聊聊本屆平遙電影節的「疑難雜症」。
  • 「山河故人」時代即將逝去,賈科長也終於「離開」,祭平遙電影節
    這一次突然的「告別」讓電影人和影迷們非常錯愕,但同時也賦予了這一屆平遙影展以新的意義。突然又看到了這個見證賈導山西歷史的小關口平遙,我們也有必要回望一下這一屆充滿波折又意義非凡的國際影展。在這個中文俄語混雜的環境下,人與人之間用不同的語言溝通交流而毫不受阻,這種不真實感反而賦予了影片更多更美的詩意。同時張大磊導演又以其一貫的超慢鏡頭作為作者性,代入到了這部影片之中。虛構的背景與真實的故事,無言的對白與真誠的內心,構成了這樣一部特別而又詩意的作品,也為觀眾提供了又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影像空間。在「蕩麥」之後,我們又有了「庫村」。
  • 平遙兩三事
    開幕式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導演,而是毛阿敏唱的兩首歌:《滿城煙花》與《現在就出發》,我坐的有點遠看不太清,但毛老師的嗓子一亮就炸了,聲音穩沉厚,太有辨識度了,聽得我如痴如醉。三天我大約看了六部電影,下面簡要聊一下,平遙和西寧First放的大多是未公映片,青年導演居多,所以爛片率較高,我也習慣了。
  • 平遙城牆,教你如何防禦外敵
    正如我們所知道的,在古時候作戰的時候,城牆的建築大多是為了保護駐地,平遙古城的城牆也是如此。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城牆其實是經過經過了十多次的修補才是我們今天才看到的,但是仍然是保存著那個時代獨有的風格特色,相對於現在他已經是可以作為一個建築楷模了,一個活資糧,供著我們後代去參考。
  • 平遙二三事
    還有數段蹦迪鏡頭,這片子不拿來平遙真是天理不容.....2006年張元導演了一部《看上去很美》,裡面董博文飾演的小男孩方槍槍活脫脫童年王朔,萌感逆天。《小事兒》拍的還不如青島臺的婚戀節目,真的,臺詞、鏡頭、表演,都是零分,完全看不出導演有任何調度,你爹地張元好歹也是知名導演,不給把把關啊!我看了20分鐘實在忍不了,撤了,跑去新聞中心寫稿,這是本屆平遙我唯一提前走的場,《藍色列車》冗長歸冗長,起碼是個電影級的表達,真不明白《小事兒》是怎麼入選主競賽的,真就是沒得選了唄。
  • 5萬,11天,拍出了今年平遙最好的一部電影
    剛剛平遙國際電影展賈樟柯在群訪上官宣,從第五屆開始平遙影展將不再是目前這批人員來辦,影展將交給平遙政府。、有深度的問詢。當然這種方式並沒錯,確實有很多大師都是這麼拍電影的。王家衛、維姆·文德斯、阿彼察邦都有這樣的作品。但是說實話,這屆平遙電影展所展映的電影中,並沒有任何一部做到了這個效果,反而讓人覺得當導演的門檻還真是越來越低了。直到《裂流》的出現,這部腳踏實地,簡單而粗糙,以敘事為核心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
  • 賈樟柯為什麼告別平遙
    對於中國電影和山西平遙來說,賈樟柯幾乎是把他們可以連接起來的唯一人選。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最後一天,賈樟柯突然宣布自己的告別。賈樟柯在記者發布會上說,今年會是他們團隊做的最後一屆電影展了,「我們今年實現了百分之百的市場化運營,沒有花政府一分錢,全部是社會的資本,從電影展在業內的公信度而言,我們已經把這個品牌打造好了」。
  • 平遙影展,賈樟柯的人情鄉
    人情味,在這個坐落於千年古城裡年輕影展身上,已經十分濃厚。18日晚,賈樟柯及其團隊宣布退出第五屆平遙影展隨著賈樟柯宣布離開,變化正在發生,這個充滿著人情味道的本土電影展,必須擁抱其新的命運。而一個影展在早期卻沒有足夠的商業吸引力,很難有大量贊助商趨之若鶩。這是一個解不開的循環。或許正因這樣無解的困局,從平遙影展的誕生之日起,賈樟柯和他的團隊就一直在靠人情、靠面子解決錢的問題。這一中國式的「解題思路」,離不開賈樟柯在早年經歷中積攢下的「懂錢」、「懂品牌」的商業意識——中學時代,賈樟柯已經做過小買賣。
  • 平遙四年,為何令人戀戀不捨?
    在19日平遙的告別之夜,賈樟柯哽咽地說:「這個門廳,我站在這兒很有感觸,我經常會下午站在那個入口,因為那裡掛著費穆的像。」一席話令無數人感同身受。大家除了傷感之外,更多地是慨嘆:剛剛學會自己走路的平遙影展,未來將何去何從?從第一屆開始,Ifeng電影每年都會來到平遙影展報導,一年都沒有落下過,可以說是看著這個「孩子」成長起來的,對它有著深厚且特殊的情感。
  • 在平遙看電影,究竟看什麼?丨平遙電影展系列報導
    在這個過程中,不少電影也在用電影的方式,去思考和回應這個問題。張大磊《藍色列車》、魏書鈞《野馬分鬃》、楊平道《裂流》,都一定程度地表達了電影作者對媒介和電影工作本身的思考、懷舊和戲謔。它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學錄音專業的男主角正在度過自己荷爾蒙旺盛且充滿「無因反叛」的大學最後歲月,他一邊混劇組,一邊渴望著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和女演員發生了一段似有似無的愛情……這部電影,除了是一部青春公路片之外,還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也是一部徹底的「迷影電影」。
  • 宣布退出平遙的24小時後,賈樟柯哭了
    撰文/法蘭西膠片、君偉、宋東方 「這個門廳我站在這很有感觸,我經常下午站在這個入口,因為那裡掛著費穆的像,我常看他……」 今年在平遙,第一件被捅出來的大事,並非出自平遙國際電影展。
  • 賈樟柯「告別」平遙電影節:「2020」與「第一次」
    但無論是關於旅程,還是電影,這次的平遙之旅都顯得有些特殊。「2020」與「第一次」。如果要復盤這一屆平遙電影節,Sir覺得就該從這兩個關鍵詞開始。相比其他國內電影節,平遙電影節總有一個特殊的慣例。藏龍單元·最佳男主《野馬分鬃》週遊賣相文藝脫俗,實際上,卻是一部輕鬆寫意的喜劇。一部當代現實版的《畢業生》。講述渾噩度日的大四影視學生阿坤,從一匹不服管教的馬,稀裡糊塗地被現實馴化的故事。關於理想vs現實的迷失與焦躁,都舉重若輕地暗藏在影片張弛有度的節奏當中。
  • 《如夢晉陽》入圍平遙國際電影展
    來源:北方網 原標題:《如夢晉陽》入圍平遙國際電影展 孫羽芊菡表現亮眼2020平遙國際電影展如約而至,這個由導演賈樟柯發起創辦的電影展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是中國目前非常具有影響力的電影展今年入展的共有53部影片,其中,由吳軍導演的《如夢晉陽》入圍「從山西出發」單元,將與寧浩,艾列爾.維諾格拉德,深田晃司等導演的作品一起,於10月中旬在平遙全球首映。《如夢晉陽》以展現太原城市發展新面貌,引進人才計劃為時代背景,是一部家鄉視角的溫情故事。電影講述了一位海歸女子被父母裝病騙回家鄉,面對城市的巨大變化和熱情小夥,再也無法逃離的故事。
  • 賈樟柯退出平遙影展,以後還會有這麼好看的海報嗎?
    轉自公眾號:文案圈(ID:cwcode)這兩天有個話題#賈樟柯宣布退出平遙國際電影展#最後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之後影展將交給平遙政府這個消息來得太突然了以後……可能真就成了平遙縣電影節恐怕每一個愛科長愛電影的人看到這樣的消息都會覺得有點難過吧 平遙電影節可以說是賈樟柯
  • 獨家專欄 | 平遙國際影展獲獎名單出爐,誕生一部年度十佳
    一部精彩至極的「慢電影」(slow cinema)我能想到最準確的一句評語,大概是文德斯寫小津那句「依序把生死連接在了一起」。今年平遙迄今最好的一次觀影體驗。非常難得的一部既不矯情又不煽情、而且能夠引發強烈共鳴的「大四」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