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離開」平遙,江湖兒女江湖見-虎嗅網

2020-12-22 虎嗅APP


徹夜難眠。


這是自賈樟柯宣布離開平遙國際電影展之後,不少電影人、電影愛好者的狀態。截至毒眸發稿,許多電影人依然表示「心情很差」,不願多談起;有人「在電影宮蹲到兩點才走」,也有人甚至在離開平遙後折返回到平遙電影宮,畢竟「明年的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了」。


這一切都來的太突然了。


10月18日下午4點多,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媒體群裡忽然通知了採訪消息,就當到場的媒體以為只是例行公關活動、平靜地問著明年的票務事宜時,賈樟柯忽然宣布了一則大消息:「我們一路走過來,可能今年是我們這個團隊做的最後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換言之,第五屆影展將交給新的團隊來主辦,屆時會有新的策展人、承辦團隊,來繼續打造這個越來越受到關注、正處於上升期的本土影展。


由於事發突然,晚上7點30採訪開始時,許多媒體都沒來得及到場。本來可以容納百人的採訪間裡,僅有二三十人,其中不少還是工作人員。甚至連影展的許多工作人員都對即將發生的「大事」毫不知情——某位在紀念品店裡忙於招待顧客的工作人員表示,他還是從來往的路人口中知道了這次巨變。


意外,卻也在意料之中。


早在本屆電影展放出片單時,《不止不休》《媽媽和七天的時間》《漢南夏日》《裂流》等一批熱門電影便引發了影迷群體的廣泛討論,甚至還有人專門為此規劃了此次平遙之行。然而在影展開始前,包括《不止不休》等影片在內的幾部電影,卻都臨時宣布取消放映。當即就有不少影迷表示了憤怒,覺得自己這一趟可能會「去了個寂寞」。



影展現場,上述幾部影片被「藏龍ABCD」的名字代替,並以學術交流的名義,改為非公開放映、特邀媒體場等形式。其中,《裂流》《漢南夏日》《媽媽和七天的時間》都只進行了一場媒體放映、和一場面對觀眾的「學術交流」。而《不止不休》更為特別,全程只有過一次內部放映,只有被邀請的嘉賓媒體才能參加。


匿名影片並不是本屆電影節的孤例,在影展期間,不論是臨時取消的活動,還是總在前一天深夜才發布的媒體日程表,都讓不少從業者在本屆電影節感受到了無形的壓力。可因為一切都在正常運行著的電影節,又讓他們無從感知這種壓抑的真正原因。


有多方獨立信源向毒眸表示,上述幾部影片,均還未走完影片申報流程。但為了規避風險,影展並未公開放映這些影片,而是改為內部放映或其他形式;同時,也不再以電影本身的名義公開售票;而電影展將頒發的獎項也以「榮譽」授予。


據毒眸了解,上述影片依然存在未走完審批流程的情況。「這是在中國辦一個純粹的電影節必然要面臨的問題。不過這次的電影只是流程還沒走完,其實最後都能拿到的。」一位電影人告訴毒眸。


而據賈樟柯的公開言論來看,退出電影展的不僅僅是賈樟柯,還有他的團隊。於是很多人擔心,賈樟柯和其團隊的離去會對這個電影展造成一些連鎖反應——


畢竟,賈樟柯在某種程度上,是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靈魂。


「我就是衝著賈樟柯來這個電影展的」,不少人都抱有這樣的想法。的確,賈樟柯對於平遙而言,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四年,『所有人』都是因為賈樟柯而去。很多人都是他的朋友、或他社交圈可以輻射的人。」一位資深電影人坦言。


而這樣的號召力,並非只因為賈樟柯的行業地位,更多的,是他對於平遙的付出和精神。


平遙國際電影展,就是在賈樟柯的推動下誕生的。第一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時,站在嶄新的電影宮中,賈樟柯就坦言希望這裡能始終保持對電影藝術新發展和新動態的高度敏感、成為優秀的年輕人走向更大舞臺的橋梁。


2018年,毒眸曾在第二屆平遙現場問過賈樟柯關於做平遙的初心是什麼。賈樟柯告訴毒眸:「我一直有一個很大的落差,我有機會去到世界各地的電影節接觸非常多元化的電影世界,而我們的電影還是比較單調。我希望能夠創辦一個電影展,讓我們中國的觀眾看到銀幕世界其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世界。」


於是,在這樣的初心下,平遙走過了其重要的四年。


當初,在電影導演李安的特別授權下,電影展以「臥虎藏龍」為名,旨在形成非西方電影與西方電影的對話,立足於成為一個大格局、小身段的「精品電影展」。而賈樟柯及其團隊除了對平遙電影展有著這樣「小影展大格局」的格局,也將更多的用心體現在細節上。


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個「多元的世界」,每一年的電影展期間,賈樟柯都事必躬親,幾乎每一部電影的首映禮映後交流、紅毯,每一次大師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有時,忙不過來的,也會請搭檔馬可·穆勒出席。10月的平遙,氣溫已經低至可以呼出白氣的程度,站在紅毯盡頭等待和劇組合照的賈樟柯有時衣衫單薄,但他從未「缺席」,有時,他甚至每天都要站立10個小時以上。


一位曾因種種原因被平遙「拿掉」影片的主創曾告訴毒眸,當年自己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去了平遙,得知她前往的消息後,賈樟柯還專門向她表達了歉意。「那一刻,我感覺賈導絕不僅僅是為這個電影展站站臺,而是真的在做主事人。」她感嘆道。


如今,在賈樟柯的不懈努力下,身處中原小鎮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已經在短短四年內吸引到了大量國內外的影片參展。到了今年,53部展映影片做到了43.4%為全球首映、88.7%為亞洲首映、100%為中國首映,保持了平遙一貫對首映的重視。


與此同時,第二屆時,賈樟柯已經在思考如何迅速市場化,避免電影展被政府斷奶後就失去生存能力。今年,在經歷了三年的政府扶持後,電影展已經實現了100%的市場化,今年的平遙「沒有花政府一分錢」——這是賈樟柯和他的團隊努力的結果。


在影迷心中,和賈樟柯之於平遙類似的,是穆勒如何成為威尼斯的代表。2004年,馬可·穆勒從瑞士人莫裡茨·德·哈登手中接過了主席大印,從那以後,這個日漸衰弱的電影節逐漸復甦,來到水城的明星越來越多,佳片頻出,搶走了坎城不少風頭,還為威尼斯當地創造了可觀的財政收入。


現下,大家普遍擔心的是,當明年的平遙電影宮失去賈樟柯的身影時,今年是否真的就算作某種意義上的「最後一屆」了。不論是從業者還是影迷,都對被新團隊接管後的平遙國際電影展,是否會在影片審美上出現下滑、作品內容被嚴格限制,表達了擔憂。


事情還會有轉機嗎?或許很多人還在期待著新的變化。但在今日的平遙電影宮裡,很多人已經顧不上這麼多了,他們都想為這裡的記憶留下點什麼。


一位還留在平遙的影迷告訴毒眸,今天上午平遙的禮品店裡可謂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在搶購所剩不多的周邊衍生品,而熱門的帆布包等周邊早已售罄。其中有不少人在幫忙「代購」杯子、衣服、海報等,寄給未在平遙的朋友。毒眸記者也收到了許多「求助消息」,希望幫忙帶一張電影票回來留作紀念。


或許,平遙電影展還會繼續,或許新的團隊也有機會續寫平遙的故事。但屬於賈樟柯的平遙電影展可能將告一段落。不過,在過去的24小時裡,有太多電影人表達了對此事的感同身受,無論接下來的平遙將走向何方,平遙在過去四年裡給中國電影和電影人帶來的,已經成為了他們前行路上的養分。


願感同身受的人能帶著熱愛繼續前行。


早在今年的電影展之前,賈樟柯就告訴《春江水暖》的製片人黃旭峰,想在大屏幕看到《春江水暖》。「現在好了,他應該有大把的時間了,等他空了,我要送過去給他看。」黃旭峰昨晚在朋友圈寫道。


而再晚一些,趙濤發微博說,賈樟柯,終於可以睡覺了。

相關焦點

  • 告別平遙:賈樟柯的電影江湖
    畢竟,在大眾眼中,已經舉辦四屆的平遙國際電影展與「賈樟柯」三個字是劃等號的。這個國內最接近國際電影節模式的民間影展參雜著太多賈樟柯的個人資源、人脈和號召力。如果失去個人化的標籤,這個小縣城裡平地而起的電影宮還能籠絡多少人心就是個未知數了。2018年,《江湖兒女》上映前後,《三聯生活周刊》做了一期賈樟柯封面,標題為《賈樟柯的電影江湖——個體、時代、時間》。
  • 賈樟柯《江湖兒女》:五湖四海,情深義重,你我皆為「江湖兒女」
    《江湖兒女》中,有江湖,亦有兒女。從2001年至2018年,時空變換中,江湖與兒女都在變化,但他們之間始終有一條紐帶在聯結,那便是&34;。除了影片中巧巧對斌哥的情,《江湖兒女》當然還有賈樟柯對妻子趙濤的情。從2001年《站臺》開始,趙濤迎來了自己的事業轉折,賈樟柯遇到了他的靈感繆斯。2011年二人結婚,電影屆又多了一對夫妻檔,賈樟柯電影裡就很少出現其他女主角了。《站臺》《任逍遙》《三峽好人》《山河故人》再到《江湖兒女》,18年的電影作品中,也許有人已經對趙濤形成審美疲勞,但是賈樟柯卻看不膩、拍不膩。
  •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中秋論江湖
    《江湖兒女》曝街頭血戰 賈樟柯趙濤中秋論江湖 時間:2018.09.25 來源:鳳凰網娛樂 分享到:
  • 電影|《江湖兒女》:賈樟柯的這場江湖盛宴
    《江湖兒女》,今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華語片。這應該是賈樟柯情感最細膩的一部電影了。
  • 《江湖兒女》雖好看,但賈樟柯反思過他的自我重複嗎?
    公正地說,《江湖兒女》沒讓人失望,但未免也太符合期望。 賈科長的電影元素一以貫之或者說循環往復:女人始終有情有義,男人總是軟弱無能,UFO適時划過天空,「愛妻號」永遠濤聲依舊。它自我引用,左右互文,堪稱「賈樟柯電影宇宙」終極篇的自我致敬——無論賈科長承認與否。《江湖兒女》與《山河故人》是高度同質的,不過《江湖兒女》從《山河故人》失敗過的地方站起來了。
  • 《江湖兒女》是賈樟柯的世界,不是漫威的宇宙
    公映之前,兄弟圍繞的「黑道大哥」海報,動作強烈的預告片斷,賈樟柯固有的港式英雄片情結,包括此前不乏暴力元素的《天註定》,都讓人以為這部講述江湖動蕩、兒女情義的影片會是熱血的類型風格,然而事實上,本片仍然是一部典型的賈式作者電影。
  • 《江湖兒女》:一部賈樟柯鋪墊了20年的「中國往事」
    但賈樟柯,讓我看到了另一塊規避了想像,規避了浪漫,有點粗糲、草莽,但信而有證的「江湖」。這也是我第一次,在賈樟柯的電影中感受到了他全新的電影訴求。《江湖兒女》,賈樟柯的第九部劇情長片。The Hollywood Reporter在坎城電影節發布的權威影評人最期待的五部坎城電影中,《江湖兒女》位列第一。
  • 從《江湖兒女》解讀什麼是「賈樟柯式」電影
    賈樟柯的新片《江湖兒女》正在熱映中,電影講述了一女主巧巧和隨男友斌哥「闖江湖」,一次斌哥在路上遭到襲擊,巧巧為了保護斌哥,朝天鳴槍嚇跑了襲擊的眾人,但卻因為非法持槍被判入獄,五年後等巧巧出來卻發現江湖散盡,斌哥也不知所蹤。
  • 反英雄的《江湖兒女》
    電影《江湖兒女》我在《賈樟柯:汾陽人眼裡的外星人》中寫過賈樟柯,那個在汾陽城裡成長時困頓又渴望逃離的他,和千千萬萬的苦悶青年一樣「自我矛盾,惶惑彷徨,想擺脫自身與周遭的局限,卻又隨時想放棄與庸碌的對抗,安逸於平凡的泥淖,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
  • 《江湖兒女》貫穿賈樟柯20年的電影之旅
    我們今天來說一說《江湖兒女》,這一部是賈樟柯導演2018年的長片,也是他最近的一部長片作品。我們從1997年的《小武》直接跳到了最近一部,是為什麼呢?因為《江湖兒女》本身就是賈科長對以往電影之路的一個回溯。
  • 賈樟柯和他「最後的」平遙國際電影展
    賈樟柯退出下一屆平遙影展的消息無疑是電影圈的遺憾。:「電影展是一代一代人要往下辦的,它不是一個人,這個機制也不應該是離開一個人就不能再辦了,所以我覺得我們早離開,早培養新的團隊,讓新的團隊接手,讓平遙國際電影展擺脫賈樟柯的『陰影』,讓它獲得獨立的生命力這是非常急需的,所以我們選擇在它強壯的時候離開
  • 《江湖兒女》裡面的江湖到底是什麼?
    賈樟柯新作品《江湖兒女》正在熱播中,截止今日票房5254萬,豆瓣評分7.8分,對於國產電影來說,這個評分不算太低,但是這樣的票房比起同分的其他電影卻顯得很低,這部電影已經是賈樟柯目前為止票房最高的電影了,2015年的《山河故人》票房不過三千多萬,賈樟柯說《江湖兒女》的票房已經高出他的預期,是電影市場擴寬了,還是喜歡「賈樟柯式"電影的人變多了呢?
  • 夜語 | 汾陽小子賈樟柯,不一樣的江湖兒女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賈樟柯的作品一直有一種懷舊的氣息,一種揮之不去的鄉愁。賈樟柯是汾陽人,他的電影中都是汾陽方言,桌上的酒是杏花的汾酒,《江湖兒女》亦不例外。故事的開始是在2001年,大同,但言語依然是汾陽的方言。賈樟柯把他的這個故事挪到了大同嗎,不像《山河故人》直接讓故事在汾陽開始。故事雖不同,但細膩、直接、真實,從來沒變。
  • 以《江湖兒女》分析,賈樟柯的電影宇宙為什麼無法成為主流
    、將藝術追溯於人本身,《江湖兒女》天然的反市場性《江湖兒女》的遇冷,對於許多電影工業從業者來說並不意外。實際上從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得出來賈樟柯對於《江湖兒女》的定義。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沒有一個所謂的主角。斌哥上一秒如日中天,下一秒就成為落入低谷的邊緣人;或許苦難的巧巧會讓你誤認其為主角,但是仔細斟酌一番,你會認為這樣的想法存在非常嚴重的錯誤。賈樟柯的電影,並不會去鋪設一個電影人物的大起大落。而是從一個審視者的視角,讓你以旁人的角度看待劇中人的人生軌跡。
  • 《江湖兒女》:江湖無存 兒女何處歸?
    、《任逍遙》、《三峽好人》,乃至他的前一部作品《山河故人》,會發現《江湖兒女》將這些影片中的種種元素都串聯起來,在一部影片中,用跨越18年的時間尺度,構建出賈樟柯「電影宇宙」。若沒有看過賈樟柯此前的影片,也沒有任何關係。一部《江湖兒女》,故事從2001年開始,一直到2018年還未完待續,在一個足夠長的時間跨度中,講述出一代人在大時代之下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 《江湖兒女》進擊坎城,汾陽小子賈樟柯有話說
    ▲《三峽好人》講述了煤礦工人韓三明和女護士沈紅從山西來到重慶奉節分別尋找到了自己已離開十六年的前妻和分別兩年的丈夫從《小武》開始,到《站臺》、《天註定》再到近些年的《山河故人 賈樟柯最新作品《江湖兒女》,無疑將「江湖」二字重新推出,在社會的邊角陰暗裡,重拾一道人性的曙光,繼續講述欲罷還休的無奈和悲涼。
  • 《江湖兒女》:華語片最好的DJ賈樟柯又回來了
    二十四城記在《山河故人》向影迷們再次介紹了葉倩文的《珍重》後,賈樟柯讓《淺醉一生》在《江湖兒女》裡扮演了同樣的角色。《世界》裡的《烏蘭巴託的夜》是如此,到了《江湖兒女》裡,則是《有多少愛可以重來》。就像通俗文學一樣,賈樟柯就是有能力讓一首特別「俗」的歌出現在一個特別「俗」的場合,沒有人覺得不合適。
  • 時代為主角,賈樟柯電影《江湖兒女》最重要的元素是情意
    作為新生代導演賈樟柯,無論是其第一部長片《小武》還是讓他奪得金獅獎的《三峽好人》,抑或是這部《江湖兒女》,在賈樟柯的電影裡,「時代」才是屹立不倒的主角。賈樟柯電影近乎標配性的許多元素都散發著一股熟悉並親切的味道。
  • 賈樟柯《江湖兒女》丨張無忌的媽媽教育他:「千萬別相信女人!」
    《江湖兒女》中的趙濤,年輕時希望成為廖凡演的斌哥的「家屬」。然而命運弄人,多年之後千裡尋夫,要不是靠騙,她連斌哥的面都見不到……和《山河故人》一樣,《江湖兒女》又是個大女主的電影。你以為它講大哥,結果卻是講「大嫂」。
  • 賈樟柯的《江湖兒女》,真實有特色但卻不能觸動人的心靈
    最近看了一部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去觀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因為劇中人家截取的一個小視頻吸引了我。女主角悄悄搭載摩託車去發電廠,途中遇見大雨,而摩託車司機這時候起了歹心,想強姦她。做過江湖大佬女朋友的巧巧將計就計,讓摩託車司機去看看旁邊房子裡面有沒有人,然後騎著摩託車去派出所報案。看到摩託車司機在那後邊一邊跑一邊喊「摩託車,我的摩託車」,心中悠然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