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傳媒——中國茶領域第一原創媒體
2017年最受歡迎的故事——茶傳媒專訪
暮春,採茶的季節。
美麗的莫幹山,白雲深處藏好茶。
一群人,穿越竹林,第一次去採茶。
靜靜地吃完一杯茶,在飛瀑流泉邊,坐定。古曲《流水》,恰恰好彈起。
這是一次和茶結緣的古琴遊學。
古人彈琴,有「十四宜」,其中包含:登山埠,憩空谷,遊水湄,息林下。
幽深林壑之中,琴聲清遠,檀麝清芬,茶煙清徐。
焚香烹泉,品茗聽琴,好不清雅。
這次琴茶遊學的領隊人,是中央音樂學院的古琴藝術家趙曉霞,雅號「紫霞仙子」。
她9歲習琴,琴藝精湛,她曾多次為各國貴賓演奏古琴。
鮮為人知的是,明星王菲、林志玲、俞飛鴻等人,都曾隨她或長或短地學過古琴。
靜女其姝 為琴而生
對坐品茶的趙曉霞, 美如畫中人。她明眸皓齒,嫻靜優雅,一襲紫裙掩映著曼妙身材,仿若剛從仕女圖中走下來。
她的美,不咄咄逼人,反倒讓你感覺親切,很是自在。
靜女其姝,出自成都。
趙曉霞3歲學習小提琴,4歲能用電子琴彈出流暢的曲子。
她天生就是為音樂而生。
9歲那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趙曉霞來到成都川派古琴大家俞伯蓀老先生家做客。
在俞老家,她第一次認識了古琴。
她結識古琴,不是僅用耳朵,是用全身心。
小小的女孩,聽著這久遠的音樂,走近了琴案。她俯下頭,將耳朵貼在琴案上。
古琴琴弦和琴腹和鳴共振,古樸渾厚的樂曲,在她耳鼓上震動。
這個聲音,擊中了她。
從古至今,古琴徵服了太多的人心。
此時此刻,它穿越歷史,收穫到的是一顆年僅9歲的童心。
那一刻,小女孩不知道,古琴將伴隨她一路成長。
今後,古琴將是她的髮小,是她的閨蜜,是她的同修,也是她的師長。
京城求學 讀書習琴
趙曉霞的第一位古琴老師,是俞伯蓀老先生的女兒俞秦琴。
俞老師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
9到12歲這三年,本該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
但對趙曉霞來說,就是學琴和練琴,日復一日。
一天十幾個小時,除去吃飯和睡覺,趙曉霞幾乎都坐在琴案前彈琴。
為了掌握指法,按琴弦按得手指疼,卻仍要堅持。
曉霞的母親,培養起女兒不遺餘力。她邀請俞老師住在了家裡,以方便隨時教授指導。
母親在工作之餘,也將全部時間都用來陪伴女兒練琴。
整整三年,年少的趙曉霞從來沒看過電視。
古琴是她生活的全部。
啟蒙老師俞秦琴,對這個天賦極高的學生,傾注了全部心力。後來,被趙曉霞暱稱為「二媽」。
1996年,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學面向全國招收藝術專業學生。
十三歲的趙曉霞,去參加考試,向夢想中的最高學府進發。
她記得很清楚,考試那一天,考評的曲目是《瀟湘水雲》、《梅花三弄》還有《猿鶴雙清》。
這幾首古曲,她早就熟稔於心。
在考場上,音色泠泠從指尖傾瀉而出,全場為之寂靜。
毫無懸念,趙曉霞成為那一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錄取的唯一一名古琴專業學生。
心繫一處 一脈相承
拿著錄取通知書,趙曉霞踏上了北上求學之路。
當時,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執教老師,是知名的古琴藝術大家李祥霆。
考試當天,考官李祥霆「見識」了這位姑娘的琴藝。他禁不住誇讚:「今年音樂學院,來了一個古琴神童。」
古琴特有的減字譜
就這樣,趙曉霞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拜在李祥霆門下。
從1996年初中入學到2009年碩士畢業,整整十三年,趙曉霞沒有離開過中央音樂學院。她始終跟著李祥霆,李祥霆也對這個小徒弟傾心相授。
十三年內,趙曉霞在中央音樂學院從初中讀到研究生,因為古琴較為冷門,全院古琴專業學生寥寥無幾。
一個人的成長,心繫一處就原本可貴,何況是10多年的長情陪伴。古琴,就這樣,流淌在了趙曉霞的血液裡。
趙曉霞眼中的李祥霆,亦師亦父。他為人正派,學識淵博、精於琴藝,具有卓越的文人修養,是一位跨時代的大家。
她說:「老師家裡,只有一張琴桌和一張床,除此之外,就是許多許多的書,能堆到房頂。」
沿循師父對古琴的熱愛,趙曉霞幾乎所有的時間都交給了古琴。
她平時在宿舍練琴,每周都要跟老師學琴,十幾年如一日,從無一刻鬆懈。
2009年,趙曉霞拿到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碩士學位。
同年,在師父李祥霆的推薦下,她留校任教,成為中央音樂學院的最年輕的古琴專業老師。
琴心合一 還原傳統
在中國,古琴不僅是一種樂器,也是中國文人精神的象徵。
「學院派」出身的趙曉霞認為,古琴是極富表現力的樂器。彈琴,就要把它的內在之美演奏出來。
趙曉霞說,她並不強調什麼流派。師父李祥霆曾開玩笑說,他們沿襲的是「三峰派」。
古琴有三大名師:査阜西先生、吳景略先生、管平湖先生,傳承三位名師於一體的,就是「三峰派」。趙曉霞笑談。
談及古琴派別,趙曉霞解釋說:古琴流派因地域、演奏風格、審美意趣、代表曲目等有所不同,現在各地交流越來越便利,各派琴曲也相互學習,互通有無,派別相對於古代也漸漸地沒有那麼嚴格的分明了。
無論什麼派別,回歸古琴本身,追求琴心合一,才是正道。
趙曉霞一直在追求、傳承古琴的正道,也在用現代的理念去解讀。
她認為,「古琴之所以能代代傳承,因為它有靈且美,它不是迂腐沉悶的樂器。只要能帶給你美的感受,能傳遞最真切的情感,就是好的音樂,好的藝術。」趙曉霞說。
在上個月,趙曉霞還和臺灣一位研究聲音美學的老師Jack,一起探討如何採用新的技術,提升古琴的共鳴音高。
琴者,心也。
趙曉霞看來,每個彈琴的人,都該純粹地展現琴之本來面貌。
2011年,「紫霞琴館」正式成立。
趙曉霞一邊在中央音樂學院授課,一邊面向社會進行教學。
六年的時間,她的琴館已經培育出五六百名學生,這是令她真正歡喜的事情。
趙曉霞的紫霞琴館
古琴這樣的傳統音樂,需要更多人走近,而不是被供奉在廟堂之上。
趙曉霞的願望,和老師李祥霆一樣,是讓古琴藝術能得到更廣泛、更純正的傳承。
四海賓朋 聞琴歡喜
鮮有人知。
趙曉霞還在許多影視劇中擔任古琴指導工作。
她認為,在影視劇中植入古琴文化,是古琴大眾傳播的重要途徑。
2010年,周潤發主演的電影《孔子》中,主題曲《幽蘭操》由趙曉霞和王菲共同合作。
王菲唱歌,趙曉霞彈琴。
借著《孔子》的拍攝,王菲開始跟隨趙曉霞學習古琴。
後來,為拍攝電影《赤壁》,林志玲也曾跟隨趙曉霞學習彈奏《湘妃怨》。
這些點滴,趙曉霞很少對外提及。採訪中,也是不經意說起。
她說:「我只是一個古琴老師,我的天職就是教學,就是傳播古琴藝術。來學琴的,都是我的學生。」
傳播古琴藝術,是她畢生要做的事情。
2013年,趙曉霞帶著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來到丹麥皇家音樂學院。在這裡,她們成立了全球第一所音樂孔子學院。她是公派的訪問學者,也是古琴老師。
在這個日照時間很短的國家, 她常常用琴聲和丹麥學生交談。
在日落的下午,人造「太陽」亮起,悠遠的古琴聲,慰藉了多少寂寞和孤獨的心。
很多國內外重要的會議和大型演出,也常有趙曉霞的身影。
2006年,趙曉霞被公派到德國漢諾瓦音樂學院舉辦古琴獨奏音樂會。
2011年,趙曉霞與譚盾在日本東京音樂節閉幕式上合奏《武俠三部曲》,同臺演出的是日本天皇級別小提琴演奏家五島龍。
……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演奏和教學,古琴能在世界範圍更好地傳播。
「這是新世紀的琴人應有的責任和使命。」趙曉霞說。
高山流水 琴禪一味
因為傳播古琴藝術,趙曉霞也和很多公益活動結緣。
近年來,趙曉霞開始在五臺山竹林寺擔任佛樂大使,參演大型禪樂《華嚴頌》。
她用自己的琴聲,詮釋音樂與山水的相融、與天地的相適。
「古琴的音頻樂曲,以慢節奏為主,悠長、古樸、深遠,容易使人心靜,也是收攝心念的一種方式。」
趙曉霞如是說。
禪,是一種清澈、純粹的狀態,也是彈琴的意境。
以琴說禪,用古琴彈奏出清澈的聲音,淨化人們的心靈,也是趙曉霞對音樂的理解。
山之巍巍流水相伴,水之洋洋十指妙生。
「音樂,本身可以明心見性。古琴所追求的深、遠、靜,要與心之虛靜相配合。」
採訪手記:
古琴,歷史橫逾三千年。
它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位列傳統四藝「琴棋書畫」之首。
趙曉霞說,唯樂不可以為偽。
她與古琴為伴,人琴合一。
她以琴示道,闡述人生真、善、美。
她和她的琴聲,如同夏日的一汪清泉,滋潤著人世間寂寥的心。
受訪人介紹:
趙曉霞,著名古琴藝術家,執教於中央音樂學院。
紫霞琴館館主。武漢大學古琴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長年致力於古琴藝術的傳承和傳播,被譽為世界一流的古琴藝術家。
媒體稱之為連接古典與時尚的「古琴新派天后」。
【部分圖片來源於受訪者】